【職場讀書人選書】戰前的女人 戰時的軍人 戰後的失語人-《戰爭沒有女人的臉》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把我吸引到這兒來的,是出現在報紙一角的小新聞,內容提到不久前在明斯克的一間汽車工廠裡,人們歡送了已屆退休的主任會計瑪麗亞・伊萬諾夫娜・莫羅卓娃。報上說,她在戰爭中曾當過狙擊手,十一次榮獲戰鬥獎章,狙擊紀錄是擊斃了七十五名敵軍。(後略)


一位擁有狙擊手背景的女會計?然而這卻只是冰山一角。二戰期間,蘇聯投入超過一百萬女性進入戰場,她們是狙擊手、砲兵、坦克兵、護士、空軍飛行員、游擊隊員等,除了填補受到納粹德國重創的軍力空缺,也成為最後勝利的關鍵因素。然而,戰爭結束後,她們卻必須將所有的成就讓給男性,自願或被迫在充滿英雄主義、男性為主的「偉大」戰爭故事下噤聲。

如同在《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中,採用大量採訪、第一人稱呈現的寫作手法,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賽維奇,訪談了曾經參與戰爭的169名女性,並賦予她們訴說歷史的聲音,完成了《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彷彿加上名為「女性」的濾鏡,透過當事人回憶,我們得以看到這場戰爭更人性的一面,並重新思考戰爭所代表的意義。


「貨車裡滿溢著快樂。真不幸,我們竟然還互相鬥嘴取樂,我記得當時很多人都在哈哈大笑。

火車載著我們朝哪兒去呢?不知道,我們也不在乎。只要是上前線就行了。(中略)聽到我們要被訓練成狙擊手,大家都樂壞了,這可是正經事,我們要開槍了。」


在國族主義的催眠下,戰爭開打後,她們紛紛主動爭取報效國家,要求派駐前線,並以此為榮。然而滿腔熱血,卻沒辦法阻擋戰爭殘酷,摧毀她們的身心。鮮血淋漓的場面、極端的環境,讓她們被迫成長成為一名軍人,甚至是一個男人。在戰場上,她們是特殊的存在,肩負著本屬於男人的責任,卻又同時必須成為其他人的心靈寄託。好不容易撐到戰爭結束,拼死保衛的國家與戰友,卻馬上翻臉不認人。


「我真是忍不住要哭,四十年過去了,說起來還是臉孔發熱。男人們都沈默不語,而女人都衝著我們大喊大叫:『我們知道你們在前方幹的那些好事!用你們的年輕身體去勾引我們的男人,前線的婊子!穿軍裝的母狗⋯⋯』侮辱的話五花八門,俄國的詞彙很豐富的。(後略)」


不只被其他女性污名化,就連國家也為了維護偉大、英雄式的戰爭神話,要求她們閉口不談自己在戰場上的故事。從戰場上回來的她們,將青春奉獻給國家、沒有一技之長,只有遍佈身心靈滿滿的傷痕。這些無名女英雄有些甚至數十年來,孤獨地住在集體宿舍;有的小心翼翼保存這些秘密,就怕影響現在的生活,只有在與戰友們聚會時,才能互相取暖。


光學上有「採光性」的說法,指的是鏡頭抓取圖像能力的強弱。女人對戰爭的記憶也有「採光性」,那是以她們自身情感的張力和痛苦為基準。我甚至要說,女人的戰爭比男人的戰爭更恐怖。


如同台灣男性有當兵的義務,各國的男性們對於參與戰爭,多少已有心理準備,但女性卻不然。《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訴說的,則是蘇聯女性在如此情況下,投入戰場的心血歷程,然而換來的卻是被掩蓋的歷史。為了讓屬於女人的戰爭史得以見光,作者搜集了這些小人物的故事,藉由她們的親口描述,或許才能真正讓這場戰爭劃下句點。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53會員
463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2
20年來的創作是他對於真實世界的觀察,並且企圖藉由電影來與觀眾溝通;相較於給予一段有始有終的故事,他更希望把讓作品跟隨觀者的生命而延續、發酵,直到後者的生命終結才劃下句點。
Thumbnail
2025/04/12
20年來的創作是他對於真實世界的觀察,並且企圖藉由電影來與觀眾溝通;相較於給予一段有始有終的故事,他更希望把讓作品跟隨觀者的生命而延續、發酵,直到後者的生命終結才劃下句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故事的主角是在英國出版社裝訂廠工作的女工佩姬,戰爭開打以後,許多男人都被徵召上戰場,由於人手短缺,過去由男性負責的工作,開始有女人加入,戰爭打破了過去的既有制序,佩姬的人生也開始有了變化。
Thumbnail
故事的主角是在英國出版社裝訂廠工作的女工佩姬,戰爭開打以後,許多男人都被徵召上戰場,由於人手短缺,過去由男性負責的工作,開始有女人加入,戰爭打破了過去的既有制序,佩姬的人生也開始有了變化。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再来谈谈一位女狙击手。她被敌人称为“死亡女士”,许多人对她充满敬畏。据说她在战场上总共击杀了309人。她就是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但我们如何相信这些数字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吧。   很多人都钦佩帕夫利琴科的勇气和技巧,她是一位敢于挑战性别刻板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再来谈谈一位女狙击手。她被敌人称为“死亡女士”,许多人对她充满敬畏。据说她在战场上总共击杀了309人。她就是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但我们如何相信这些数字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吧。   很多人都钦佩帕夫利琴科的勇气和技巧,她是一位敢于挑战性别刻板
Thumbnail
或許讓我引用反烏托邦經典《華氏451度》的其中一段對話,替如今我們為何還需要這樣的書籍做結: 「如果他們問我們在做什麼,你可以回答,我們在記得。」
Thumbnail
或許讓我引用反烏托邦經典《華氏451度》的其中一段對話,替如今我們為何還需要這樣的書籍做結: 「如果他們問我們在做什麼,你可以回答,我們在記得。」
Thumbnail
跟昨晚分享的《聖誅》相類似,《太陽的女兒》講述中東地區受難受苦的女性故事,但這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女兵故事
Thumbnail
跟昨晚分享的《聖誅》相類似,《太陽的女兒》講述中東地區受難受苦的女性故事,但這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女兵故事
Thumbnail
她的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拒絕,一再被拒之門外,但她拒絕妥協。
Thumbnail
她的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拒絕,一再被拒之門外,但她拒絕妥協。
Thumbnail
《戰爭沒有女人的臉》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作者在本書也採訪多位蘇聯時期曾上前線抵禦德軍,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女性,記錄她們口述的戰爭故事,不論是游擊兵、護士、衛生指導員,她們穿上男用、不合身的軍服軍靴,與敵軍和死神搏鬥。然而戰爭結束,倖存的女兵們收起徽章,不再公開談起她們曾上戰場。
Thumbnail
《戰爭沒有女人的臉》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作者在本書也採訪多位蘇聯時期曾上前線抵禦德軍,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女性,記錄她們口述的戰爭故事,不論是游擊兵、護士、衛生指導員,她們穿上男用、不合身的軍服軍靴,與敵軍和死神搏鬥。然而戰爭結束,倖存的女兵們收起徽章,不再公開談起她們曾上戰場。
Thumbnail
這幾天生活中的日常與平靜,讓人格外有意識地去細細思考,我們所能擁有的幸運與機緣。當我們嘗試用各種方式去解讀這個世界,其實也正表達了我們對她的關心,而這個關心的背後,就是期待她能改變、變得更好。 認識世界與閱讀的初衷,都是一樣的。
Thumbnail
這幾天生活中的日常與平靜,讓人格外有意識地去細細思考,我們所能擁有的幸運與機緣。當我們嘗試用各種方式去解讀這個世界,其實也正表達了我們對她的關心,而這個關心的背後,就是期待她能改變、變得更好。 認識世界與閱讀的初衷,都是一樣的。
Thumbnail
想像這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人,她沒有大學學歷,認真投入工作,一天工作超過10多個小時,常常忘了吃東西,有時還甚至昏倒在工作場所,需要旁人提醒她記得休息跟用餐。結婚有了小孩後,她一樣投入工作,把女兒交給公公照顧。這位認真工作的母親,在年輕不幸喪偶後,又更認真投入工作,後來還介入一位已婚男士的婚姻...
Thumbnail
想像這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人,她沒有大學學歷,認真投入工作,一天工作超過10多個小時,常常忘了吃東西,有時還甚至昏倒在工作場所,需要旁人提醒她記得休息跟用餐。結婚有了小孩後,她一樣投入工作,把女兒交給公公照顧。這位認真工作的母親,在年輕不幸喪偶後,又更認真投入工作,後來還介入一位已婚男士的婚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