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台灣不是沒有國際新聞 而是沒有人注意過-《身為國際新聞記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是國際新聞記者?台灣都沒有國際新聞啊!」
(中略)男方一聽到我的職業,就嘰哩呱啦地發表他對「國際新聞記者」這個職業的長篇大論,當時我也不管交不交得到男朋友了,直接問對方: 「你曾經好好坐在電視前面,一小時都不轉台,看看新聞台到底有沒有國際新聞嗎?電視新聞又不像是報紙,一攤開有沒有報一目瞭然,搞不好你轉台之後就有敘利亞的新聞啦?」
2018年,英國民調公司益普索莫里(Ipsos MORI)公布無知國家排名,其中台灣人民無知程度高居第三,不只引發國人缺乏國際觀的批評,甚至有許多輿論認為國內媒體並未報導國際新聞,才是罪魁禍首。然而,點開求職網站,幾乎隨時能看到各大新聞台徵求各語言編譯人才。若不播報國際新聞,何須尋覓編譯?台灣真的沒有國際新聞嗎?
曾經親赴前線,報導2018南北韓會談、熊本大地震,並製作世足、東奧相關專題的前國際新聞記者翁琬柔,以自身豐富的採訪經驗集結成《身為國際新聞記者:鏡頭下的故事與文化,那些城市教我的事》。除了帶領讀者回到各種歷史事件的現場、見證台灣國際新聞記者赴國外的點滴,同時也將這個長期被「選擇性忽略」的職位,呈現在眾人眼前。
國際新聞記者跟一般的記者不一樣的是值班時間,因為全世界隨時都有新聞在發生,所以我們在早上四點到凌晨一點都有人值班。
從異於常人的上班時間,到必須在兩小時生出一篇100秒新聞(包含找畫面、翻譯、寫稿、過音及剪帶等)的高壓工作型態,電視台國際新聞記者真的「不是一份智商只有三十的人能做的工作」。此外,有別於「跨國出差」的美好想像,面對人在異地的各種突發狀況,臨機應變只是基本,有時甚至可能攸關性命。
透過將心路歷程轉化為文字,作者以六年記者精華,反駁「台灣沒有國際新聞」的質疑。然而,在肯定新聞從業人員的付出與努力的同時,她也不忘點出國內媒體普遍低薪、以獵奇吸睛為主,以及多集中於歐美觀點等缺點。
不過比起上述的內容,筆者認為本書更重要的價值在於,作者在聯合國實習期間,發現相對於假想敵中國計畫性地生產本國論點的英文報導、累積聲量,台灣嚴重缺乏對外發聲的英文媒體,造成外交困境更難突破的隱憂。
跑國際新聞最讓人津津有味的地方,就是能夠有機會看到自己的渺小,因為世界真的很大。
媒體被譽為「第四權」,同時也是民主的基石,縱使網路發達、接觸國外媒體更加便利,語言的隔閡加上資訊爆炸,讓國際新聞記者的存在不可或缺,甚至更為重要。台灣的媒體在國際新聞,的確有其缺失,但大環境的困境,就如同「雞生蛋,蛋生雞」般,需要媒體與閱聽眾雙方共同努力。
近幾年,學界大聲疾呼媒體素養的重要性,《身為國際新聞記者:鏡頭下的故事與文化,那些城市教我的事》以更寫實,且貼近人心的方式,說明了台灣國際新聞的現況。除了揭開國際新聞工作者的神秘面紗,也希望在掛著放大鏡檢視的同時,大眾能給予任重道遠的媒體工作者相應的尊重。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樁雪崩意外,兩個倖存者,卻出現彼此對立的言論。在形同開放式密閉空間的海拔6千公尺高山區,登山隊的罹難,究竟是單純的意外?還是精密謀畫過的謀殺?歷經劫難後的生還者,又背負著怎麼樣的命運?
屏東,數十年來彷彿只是墾丁的代名詞,直到近期隨著各種國家大型活動、觀光推廣,才讓外界逐漸注意到更多兼容並蓄的內涵。其中,首府屏東市,舊稱阿緱,不只是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更是曾經充滿日式建築風情的文化之都,卻在百年之後隱沒在現代建築,與眾人的記憶中。
「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這樣的數字,恐怕與不少人的想像衝突。除了被貼上好逸惡勞的標籤,常常必須面對「有就好了,還挑?」的目光,甚至連被性騷擾等不合理的對待,「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然而,我們似乎都忘了街友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或許只是運氣差了點。
農曆七月到,「鬼」也不免俗地再度成為話題。不過,比起鬼故事,或許現實社會中發生的各種情境,才更加光怪陸離。以自身經驗為基礎,從事媒體業八年、跳槽七次的七年級末段班作者少女老王,透過台灣七年級女性的視角,細膩生動地描繪出社會、職場上看似荒謬不合理,每天卻仍不斷上演的駭人場面。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一樁雪崩意外,兩個倖存者,卻出現彼此對立的言論。在形同開放式密閉空間的海拔6千公尺高山區,登山隊的罹難,究竟是單純的意外?還是精密謀畫過的謀殺?歷經劫難後的生還者,又背負著怎麼樣的命運?
屏東,數十年來彷彿只是墾丁的代名詞,直到近期隨著各種國家大型活動、觀光推廣,才讓外界逐漸注意到更多兼容並蓄的內涵。其中,首府屏東市,舊稱阿緱,不只是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更是曾經充滿日式建築風情的文化之都,卻在百年之後隱沒在現代建築,與眾人的記憶中。
「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這樣的數字,恐怕與不少人的想像衝突。除了被貼上好逸惡勞的標籤,常常必須面對「有就好了,還挑?」的目光,甚至連被性騷擾等不合理的對待,「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然而,我們似乎都忘了街友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或許只是運氣差了點。
農曆七月到,「鬼」也不免俗地再度成為話題。不過,比起鬼故事,或許現實社會中發生的各種情境,才更加光怪陸離。以自身經驗為基礎,從事媒體業八年、跳槽七次的七年級末段班作者少女老王,透過台灣七年級女性的視角,細膩生動地描繪出社會、職場上看似荒謬不合理,每天卻仍不斷上演的駭人場面。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越是混亂,我們越需要有一群人,為了公共利益努力,努力提供真實、公平、有建設性的資訊給我們,而新聞媒體「得以獨立地展現專業」就是我們信任的根基。你或許不認同,因為台灣有超多新聞台,但沒有一台讓你很滿意。這次,我們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先看看「歐洲」怎麼做,再回頭想想「台灣」可以怎麼辦。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Thumbnail
《不當世界的局外人》的作者是「敏迪選讀」的敏迪。怕大家不知道還是小介紹一下。敏迪選讀是一個專講國際新聞的自媒體。最早是每天在LINE群組分享國際動態,後來有了自己的 app,是我少數長期追蹤、訂閱的自媒體之一。
每每觀看、收聽台灣的新聞時我不喜歡看那些政治濃厚的、色彩強烈的電視台
Thumbnail
美國國務院發布2023年人權報告,直指台灣在新聞自由、性別平等及原住民權益等領域存在人權軟肋,尚待重視改革。儘管台灣標榜民主自由,但報告指出,台灣仍有部分媒體因企業在中國版圖而自我審查、言論案件涉訴訟構成誹謗罪、執政黨內部女性遭性騷擾卻反被譴責,凸顯新聞從業者在職場仍面臨職業風險。
Thumbnail
🌍在臺灣的新聞上較少見到國際事件的報導, 因此,多數人只能瞭解臺灣本土發生的事件, 然而,世界不是只有臺灣, 即使遠在千里以外的事情, 也可能對你我產生影響。 看到這本書的時候, 其實有點驚訝, 這得花不少人力、物力及時間, 去整理搜羅這些議題和事件。 一方面,也很慚愧的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越是混亂,我們越需要有一群人,為了公共利益努力,努力提供真實、公平、有建設性的資訊給我們,而新聞媒體「得以獨立地展現專業」就是我們信任的根基。你或許不認同,因為台灣有超多新聞台,但沒有一台讓你很滿意。這次,我們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先看看「歐洲」怎麼做,再回頭想想「台灣」可以怎麼辦。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Thumbnail
《不當世界的局外人》的作者是「敏迪選讀」的敏迪。怕大家不知道還是小介紹一下。敏迪選讀是一個專講國際新聞的自媒體。最早是每天在LINE群組分享國際動態,後來有了自己的 app,是我少數長期追蹤、訂閱的自媒體之一。
每每觀看、收聽台灣的新聞時我不喜歡看那些政治濃厚的、色彩強烈的電視台
Thumbnail
美國國務院發布2023年人權報告,直指台灣在新聞自由、性別平等及原住民權益等領域存在人權軟肋,尚待重視改革。儘管台灣標榜民主自由,但報告指出,台灣仍有部分媒體因企業在中國版圖而自我審查、言論案件涉訴訟構成誹謗罪、執政黨內部女性遭性騷擾卻反被譴責,凸顯新聞從業者在職場仍面臨職業風險。
Thumbnail
🌍在臺灣的新聞上較少見到國際事件的報導, 因此,多數人只能瞭解臺灣本土發生的事件, 然而,世界不是只有臺灣, 即使遠在千里以外的事情, 也可能對你我產生影響。 看到這本書的時候, 其實有點驚訝, 這得花不少人力、物力及時間, 去整理搜羅這些議題和事件。 一方面,也很慚愧的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