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誰でもいいから殺したかっ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目光集中在加害人的罪名上時,我們忽略的,是什麼原因,什麼心態,讓這個人做出,「誰都可以,只是想殺人。」這樣的決定?

正好是文章完結的空白時段,也開始慢慢消化先前累積的書。
會選這本書,大概還是想到了鄭捷的北捷殺人事件。當時的其中一個受害者是北上找工作的年輕人,會提到他,是因為後來才知道這人家鄉就在我家隔壁村,很近。
當時最憤恨的是,這樣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斷送在一個陌生人手中。沒有深仇大恨,沒有衝突口角,只是他剛好坐上了那班車,而兇手剛好選擇這天,去超市買了把刀,走上他坐著打盹的車廂上⋯⋯如此而已。
兇手的臨時起意斷送了一條寶貴的性命,這是不可原諒,也是不可迴避的,當兇手伏法,得到他該有的懲罰的時候,在人們心中流淌的是罪有應得,殺人償命的快意恩仇。
然而,然而當目光集中在加害人的罪名上時,我們忽略的,是什麼原因,什麼心態,讓這個人做出,「誰都可以,只是想殺人。」這樣的決定?
這本書的作者也是用一個隨機殺人案開頭,他揭示了一個青年的殘忍罪行的同時,也帶著讀者去了解這個青年。他的成長過程,家庭環境,及犯案的動機。

了解了之後,才發現這個人並不是出身貧困家庭環境失能,相反地他家庭環境中上,父母俱在,功能健全。父母的角度來看,他們很努力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管教孩子,但依照作者的話來說,這對父母的愛其實是在空轉的,孩子感受不到,也無從體會。

因而扭曲成了犯意,讓我非常訝異的,其實是有些犯人的殺人動機,僅僅是想造成父母的困擾⋯⋯換句話說,他們是在用最彆扭的方式撒嬌⋯⋯我想這樣的方式,肯定悲哀而讓人心痛的事情與現象。
這本書的作者不僅是揭露了犯罪的心理,他的調理清晰,語言溫和,角度也引人入勝,並且同理。他點出了犯罪事實並不是想讓人害怕,而是想藉此提醒讀者,所謂的犯人,也許是成長環境的受害者。他們在成長中沒有學會、體會到愛,他們的絕望是日積月累的,最後扭曲變形的手段,也許是絕望下的自殺行為。
不只是父母,在網路盛行的今天,即便是網路交流也可能是壓垮人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點出了犯人的問題,也提供了一些思考的方向及引導。可以如何減少這樣的犯罪,應該不只是單一家庭的責任,而是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可以思考而且引以為鑒的。

#覺得很好看喔
#很容易讀的文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蒔九的沙龍
5會員
16內容數
蒔九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24
內有崩潰、主觀、且暴雷心得,雷者慎入 《嫌疑犯X的獻身》(日語:容疑者Xの献身)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長篇推理小說,也是「伽利略系列」(ガリレオシリーズ)的第三本小說。
Thumbnail
2021/07/24
內有崩潰、主觀、且暴雷心得,雷者慎入 《嫌疑犯X的獻身》(日語:容疑者Xの献身)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長篇推理小說,也是「伽利略系列」(ガリレオシリーズ)的第三本小說。
Thumbnail
2021/07/24
書裡面傳達了兩個概念我認為是很棒的 如果心裡也有迷惘或者不知道現在的工作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推薦可以看看這本書。
Thumbnail
2021/07/24
書裡面傳達了兩個概念我認為是很棒的 如果心裡也有迷惘或者不知道現在的工作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推薦可以看看這本書。
Thumbnail
2021/07/11
《同級生》(日語:同級生),日本漫畫家中村明日美子的BL漫畫作品,2008年Drama CD化,2016年劇場版動畫公開放映。除本作外,還有衍生作品《卒業生》(卒業生 (そつぎょうせい))、《空與原》(空と原 (そらとはら))、《O.B.》、《blanc》。 ~維基百科~
Thumbnail
2021/07/11
《同級生》(日語:同級生),日本漫畫家中村明日美子的BL漫畫作品,2008年Drama CD化,2016年劇場版動畫公開放映。除本作外,還有衍生作品《卒業生》(卒業生 (そつぎょうせい))、《空與原》(空と原 (そらとはら))、《O.B.》、《blanc》。 ~維基百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有點驚悚的書名~《教出殺人犯》。 誰想教出殺人犯?又不是暗殺組織,哪個父母或照顧者會希望自己教出的孩子,後來成了殺人犯? 但讓我們先再慢下來思考一下,真的所有殺人犯都是欠缺教養嗎?真的沒有任何一個殺人犯是在高度管教、極致教養下,產生了自毀、毀人行為嗎?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有點驚悚的書名~《教出殺人犯》。 誰想教出殺人犯?又不是暗殺組織,哪個父母或照顧者會希望自己教出的孩子,後來成了殺人犯? 但讓我們先再慢下來思考一下,真的所有殺人犯都是欠缺教養嗎?真的沒有任何一個殺人犯是在高度管教、極致教養下,產生了自毀、毀人行為嗎?
Thumbnail
每一起個案都是各自獨立的事件,兇手都有不同的出身背景,遭遇的社會環境變化,最後的引爆點觸發等等,可是整體此類事件的發生頻率趨勢,似乎又能透露出確實有某種更大的影響因素,是跨越個案兇手本身的差異,乃至不同的國家社會文化等等。
Thumbnail
每一起個案都是各自獨立的事件,兇手都有不同的出身背景,遭遇的社會環境變化,最後的引爆點觸發等等,可是整體此類事件的發生頻率趨勢,似乎又能透露出確實有某種更大的影響因素,是跨越個案兇手本身的差異,乃至不同的國家社會文化等等。
Thumbnail
我重新看當年這篇心得,真的有夠羞恥的,大概是當時的狀態也不好,文筆開始進入很爛的意識流,自己都看不懂在寫什麼....... 後面有一大段抱怨童年瑣事的內容,文筆太糟糕了,只好先砍掉,剩下的還是有保留原味,再加個評語XD 2018: 書 : 教出殺人犯 / いい子に育て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 教出殺人犯
Thumbnail
我重新看當年這篇心得,真的有夠羞恥的,大概是當時的狀態也不好,文筆開始進入很爛的意識流,自己都看不懂在寫什麼....... 後面有一大段抱怨童年瑣事的內容,文筆太糟糕了,只好先砍掉,剩下的還是有保留原味,再加個評語XD 2018: 書 : 教出殺人犯 / いい子に育て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 教出殺人犯
Thumbnail
我想大家每次在逛誠品的時候,總是會鎖定幾個區域逛。就像行銷學有說過,你只需要給消費者兩到三個方案選擇即可,如果給太多選項會造成消費者選擇困難,最後乾脆直接放棄購買。我每次在晃一大圈誠品後,總是會駐足幾個區域,而犯罪相關的書籍就是我一定會停留的一區。
Thumbnail
我想大家每次在逛誠品的時候,總是會鎖定幾個區域逛。就像行銷學有說過,你只需要給消費者兩到三個方案選擇即可,如果給太多選項會造成消費者選擇困難,最後乾脆直接放棄購買。我每次在晃一大圈誠品後,總是會駐足幾個區域,而犯罪相關的書籍就是我一定會停留的一區。
Thumbnail
  對於一個殺人犯的母親來說,究竟該抱持著怎樣的心情來悼念自己的孩子?她的兒子也命喪於這場校園槍擊案中,死因是「謀殺後自殺」,對於沒能察覺兒子生前受大腦疾病所苦,她感到相當羞愧,但這理由仍無法替兒子脫罪,也無法洗刷外界普遍認為家庭「管教不當」的指責,如果妳是位盡責的母親,怎麼可能沒有發現?
Thumbnail
  對於一個殺人犯的母親來說,究竟該抱持著怎樣的心情來悼念自己的孩子?她的兒子也命喪於這場校園槍擊案中,死因是「謀殺後自殺」,對於沒能察覺兒子生前受大腦疾病所苦,她感到相當羞愧,但這理由仍無法替兒子脫罪,也無法洗刷外界普遍認為家庭「管教不當」的指責,如果妳是位盡責的母親,怎麼可能沒有發現?
Thumbnail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Thumbnail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Thumbnail
會選這本書,大概還是想到了鄭捷的北捷殺人事件。當時的其中一個受害者是北上找工作的年輕人,會提到他,是因為後來才知道這人家鄉就在我家隔壁村,很近。 當時最憤恨的是,這樣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斷送在一個陌生人手中。沒有深仇大恨,沒有衝突口角,只是他剛好坐上了那班車,而兇手剛好選擇這天,去超市買了把刀,走上他坐
Thumbnail
會選這本書,大概還是想到了鄭捷的北捷殺人事件。當時的其中一個受害者是北上找工作的年輕人,會提到他,是因為後來才知道這人家鄉就在我家隔壁村,很近。 當時最憤恨的是,這樣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斷送在一個陌生人手中。沒有深仇大恨,沒有衝突口角,只是他剛好坐上了那班車,而兇手剛好選擇這天,去超市買了把刀,走上他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