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告白》談青少年的幽暗心理與叛逆:《告白》讀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告白》這本書在日本獲得大獎,也拍成電影,暢銷之餘也引起不少迴嚮,我想這是因為故事相當貼近當代日本社會的現狀及憂慮:「那些層出不窮的青少年暴力事件,甚至有冷血殘酷的謀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故事主軸,是一個國中老師與兩個殺了她幼稚園女兒的國一學生,師生之間罪與罰的過程。女兒被殺的主要關鍵人物,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天才青少年,小時候被追求專業生涯的媽媽給拋棄後,內心的空洞形成了行為偏差的根源,不論對錯好壞,想做一些能引起社會轟動的事件來吸引他媽媽的注意力。
的確,有許多研究報告發現,孩童時期如果沒有正面的被愛經驗,容易在青少年期以「犯罪行為」來彌補童年失落的「被珍視及被疼惜」的經驗。比如說結黨結派,追求所謂的義氣,以及共患難同生死,追隨老大以尋求認同。
班上另外兩位主要角色的同學,都來自正常家庭,卻也都有令大人訝異的行為。我想,這些都是所有青少年成長期中共有的叛逆吧!
青少年是從受父母百分之百照護下的兒童,跨到獨立自主的成年人的過渡時期,渴望脫離家庭,卻又害怕;在身體快速成長中,有許多狀況是他們自己不瞭解也無法掌控的。比如說,負責理性思考的大腦前額葉尚未完全發育完成,往往由負責情緒活動的杏仁核來掌握行為表現,因此,在理智上青少年知道打人不好,飆車、吸毒也都不好,但是杏仁核驅使他們去做,並獲得情緒上立即的滿足。
這個階段的青少年,也正是追求生命意義與同儕認同的階段,急著釐清「我是誰?」「我的價值是什麼?」在尋找自我時,特別討厭父母親老是用小時候的他來為自己定位。好辯頂嘴、挑剔唱反調、討厭偽善、挑戰權威,都是這個「叛逆期」的象徵,不了解孩子內心的徬徨,只會震驚地懷疑:「我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然後傷心地回想孩子小時候有多乖,其實是無濟於事的。
《告白》台灣中文版封面
當孩子情緒很不穩定時,若是家長沒有發覺異狀,仍然採取高壓的管教方式,親子的衝突只會愈來愈嚴重。這時候,父母應該要調整自己的心情,不再當個無微不至的管理者。與其想爭回孩子的掌控權,不如轉換角色成為顧問,因為他們不想要被大人限制,但是他們還是需要些意見指導。
而所謂顧問,就是當「客戶」(孩子)準備好,並且確定他們想聽,才發表意見。因為父母與子女對「需要」的認知不太一樣,往往家長認為只是好意的提醒,孩子卻會覺得不受尊重,甚至視為「魔掌伸到我的勢力範圍」,立刻暴怒發飆反抗。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父母眼中,的確是非常「難搞」的。因為他們要求擁有自由,卻無法承担責任與後果;主觀的意識很強,卻沒有完整思考判斷的能力。
他們強烈宣示對自己身體與活動的所有權,並且想從事成年人可以做的事,可是這些活動卻是他們很少或完全沒有經驗的,因此往往會落入眼高手低的處境。或許家長要動怒責罵以前,要體貼地想到,他們其實是處在畏懼和不確定的混亂中,卻以外表的虛張聲勢來掩飾。
在這個時代,我們會認為孩子成長在物質富裕的社會中,要什麼有什麼,已經太好命了,哪來這麼多問題?表面上,這個世代雖然有手機,有網路,有更好的教育機會,更多的自由,對孩子而言簡直充滿了各種可能性,可是同樣的,這個世代也面臨全球化的高度競爭,以及不確定的未來,其實各種有形無形的壓力非常大。當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舒解時,就會加重各種精神與情緒上的障礙。
根據2003-2004年的調查研究,台灣青少年重鬱症的盛行率為百分之八點六六,即使以較嚴格的標準評估,也有百分之五點六二。而國健署近年的「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則顯示,青少年在一年內曾認真考慮自殺的比例接近百分之二十,更有百分之七點五曾經嘗試自殺。這些年來,青少年第二大死因就是自殺,遠遠超過許多疾病。
此外,還有研究顯示,青少年的憂鬱症不僅會自傷,更會傷人,想要與世界一同毀滅;就像小說中最後的結局,也正如各個國家都陸續發生的校園集體屠殺事件。
從《告白》書中扣人心弦的情節裡,讓我們重新看到青少年幽微的心情,也提醒我們生命有一定的歷程,父母要用更大的耐心與寬容,去引導孩子渡過這個身心成長的風暴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年度每個月我都會固定接受教育廣播電台資深主持人,也是老朋友常玉慧的採訪。她對我們全家出國旅行時,都會順便參觀各國的老人院及相關的銀髮養護所,感到很有趣,最近的節目就要我談有關大學生與銀髮族一起住的制
台灣民眾對待河川溪流的態度,就是我們對待台灣的環境、對待自然的縮影。看著鳴咽的野溪,思索台灣的未來。 我們要留給下一代的,是一條什麼樣的河流?
我們今天知道了,當這些塑膠垃圾在潮水不斷撞擊以及陽光曝曬下,逐漸變脆以及不斷碎裂,一再分解愈來愈細碎,久而久之,也會變成直徑非常微小的塑膠微粒。不過,不管塑膠碎裂到多麼微小,它始終存在大海裡,永遠不會消失不見。
寫回憶錄具有療癒的作用,跟自己和解。因為我們所有過去的經驗都沒有真的過去,它們都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影響著我們。現在困住我們的,往往來自於過去的心靈創傷。療癒的重點,並不是追究誰害了我們,而是隔了一段時間後,重新審視這些經驗,賦予這些事件新的意義。寫回憶錄就是在講自己的故事,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
除了採集與研究之外,爬樹也是環境教育,甚至是孩子學習挑戰自我很好的活動。這幾年台灣的自然體驗活動中,偶爾可以看見一群大人與孩子吊掛在大樹上看世界,攀樹以環境教育的項目被引進後,已有越來越多民眾有機會進到樹冠層,這個我們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楊力州讓我們看到,真實的紀錄片也可以如劇情片扣人心弦。我真正佩服他的地方就是他始終不忘初衷,始終站在弱勢的一方,讓沒被看見的事物被看見。 是的,這個社會中有很多東西我們看不見,或許我們不在乎,或許我們不願面對。
今年度每個月我都會固定接受教育廣播電台資深主持人,也是老朋友常玉慧的採訪。她對我們全家出國旅行時,都會順便參觀各國的老人院及相關的銀髮養護所,感到很有趣,最近的節目就要我談有關大學生與銀髮族一起住的制
台灣民眾對待河川溪流的態度,就是我們對待台灣的環境、對待自然的縮影。看著鳴咽的野溪,思索台灣的未來。 我們要留給下一代的,是一條什麼樣的河流?
我們今天知道了,當這些塑膠垃圾在潮水不斷撞擊以及陽光曝曬下,逐漸變脆以及不斷碎裂,一再分解愈來愈細碎,久而久之,也會變成直徑非常微小的塑膠微粒。不過,不管塑膠碎裂到多麼微小,它始終存在大海裡,永遠不會消失不見。
寫回憶錄具有療癒的作用,跟自己和解。因為我們所有過去的經驗都沒有真的過去,它們都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影響著我們。現在困住我們的,往往來自於過去的心靈創傷。療癒的重點,並不是追究誰害了我們,而是隔了一段時間後,重新審視這些經驗,賦予這些事件新的意義。寫回憶錄就是在講自己的故事,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
除了採集與研究之外,爬樹也是環境教育,甚至是孩子學習挑戰自我很好的活動。這幾年台灣的自然體驗活動中,偶爾可以看見一群大人與孩子吊掛在大樹上看世界,攀樹以環境教育的項目被引進後,已有越來越多民眾有機會進到樹冠層,這個我們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楊力州讓我們看到,真實的紀錄片也可以如劇情片扣人心弦。我真正佩服他的地方就是他始終不忘初衷,始終站在弱勢的一方,讓沒被看見的事物被看見。 是的,這個社會中有很多東西我們看不見,或許我們不在乎,或許我們不願面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和以往不同的行為,他是怎麼了嗎? 青少年的「憂鬱」常被誤認為「叛逆」的表現,而這兩者應如何分辨? 身為老師,該如何陪伴敏感多愁的憂鬱青少年? 快報名參加特別為教師規劃的課程,引導孩子走出情緒迷宮。 -課程特色及內容- ★專業師資提供協助青少年培養心理韌性之技巧。 ★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對於青少年的愛情來說,它可以如此溫柔,充滿煩惱與不成熟,然而也可能是充滿背叛和慾望的故事。這篇文章描述了兩位高中生的愛情故事,由戀愛、暗戀到告白等情節,深刻描寫了青春期的愛所包含的溫柔、無奈和迷失。文章以及一些劇情透漏,請小心服用。
Thumbnail
青少年與家長的關係在青春期時常處於緊張狀態,這本以漫畫方式呈現心理學主題的書籍,輕鬆有趣地探討青少年時期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網路成癮、依附關係、憂鬱症等,適合讓家長瞭解青春期的煩惱,提供因應方法。書中談到心理疾病的知識,提供了鼓勵面對困難的訊息,適合對心理疾病不瞭解的人閱讀。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幾年前我看了好幾部影集,發現主題都圍繞在青少年、成長的議題。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近期觀賞的類似主題影集,劇集皆圍繞青少年成長面臨的種種困惑和挑戰,以及作者對青少年成長階段所面對情感衝擊的看法。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和以往不同的行為,他是怎麼了嗎? 青少年的「憂鬱」常被誤認為「叛逆」的表現,而這兩者應如何分辨? 身為老師,該如何陪伴敏感多愁的憂鬱青少年? 快報名參加特別為教師規劃的課程,引導孩子走出情緒迷宮。 -課程特色及內容- ★專業師資提供協助青少年培養心理韌性之技巧。 ★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對於青少年的愛情來說,它可以如此溫柔,充滿煩惱與不成熟,然而也可能是充滿背叛和慾望的故事。這篇文章描述了兩位高中生的愛情故事,由戀愛、暗戀到告白等情節,深刻描寫了青春期的愛所包含的溫柔、無奈和迷失。文章以及一些劇情透漏,請小心服用。
Thumbnail
青少年與家長的關係在青春期時常處於緊張狀態,這本以漫畫方式呈現心理學主題的書籍,輕鬆有趣地探討青少年時期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網路成癮、依附關係、憂鬱症等,適合讓家長瞭解青春期的煩惱,提供因應方法。書中談到心理疾病的知識,提供了鼓勵面對困難的訊息,適合對心理疾病不瞭解的人閱讀。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幾年前我看了好幾部影集,發現主題都圍繞在青少年、成長的議題。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近期觀賞的類似主題影集,劇集皆圍繞青少年成長面臨的種種困惑和挑戰,以及作者對青少年成長階段所面對情感衝擊的看法。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