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重症醫師說 :我輸了,沒讓病人好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爺爺殺婆婆事件

臺灣近日「老公殺老婆」的事件頻傳!他們共同點 :

「老人殺老人,婆婆都是長期臥床的病人。」


古人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是多麼幸福的終成眷屬的「老化」現象。但是父母可以一起變老,健康失能程度各自不同了,現場是殘酷的,看到失能一個老人,對另一個較嚴重失能的老人照顧,這不是愛情美麗的終結點,不是嗎?

不要輸在終點上

在臺灣,2000年6月台灣立法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主旨 是讓「重症末期」的病人可以有選擇安寧療護,不接受積極治療的權利,以維護自 身的善終權。

2015年12月三讀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希望賦予「具備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經專業醫療團隊的充份諮詢後,書面立下拒絕維生治療與 其後接受緩和照護的指示,當其進入特定醫療臨床情境時,便得以接受緩和醫 療的身心照護,尊嚴離世。我只希望

「所有活著的人,你們真的不要輸在終點上」

我輸了,沒讓病人好死

我曾經多次,重症病患老人,身上插滿了多管子,這是我的醫療常規,依法不能延誤治療,平常我是以「醫師法」,處理即將死亡到來的病人,我每每心底痛苦掙扎,這些人,都是父母親,公公婆婆,老了,在死亡之前,就被所有家屬當作練習材料,如何坦然接受死亡😢😰😥

一個70歲的爺爺,不行了,只因為兒子聽人家說:你的爸爸只有一個,你一定要搶救到底。於是兒子拒絕「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於是生命最後快沒有心跳,我急救、我電擊、我止血,我插管...一直脫肛流血,爺爺的兒子進來了,當我把爺爺肉體硬是摧殘了一次,又一次,他終於看到:「爸爸,我不要你死那麼慘⋯⋯我不知道會七孔流血的...」

大學4年級孫子要進來看爺爺最後一面,大家都已經把剛剛慘狀弄乾淨,爺爺安徉躺在床上,孩子要對爺爺説什麼的?但被爸爸禁止了。五年後,這位父親👨是心臟病發作,到院前死亡,可以想像以前的孫子,也是現在有決策權的這兒子,又開始向以其爸爸身體,拿來練習什麼叫肋骨斷裂,糞屎滿床⋯⋯在生命終點上了。

我每次做完,做滿的熟悉動作,我竟然高興不起來,我不能阻擋子女的決策,在臺灣,在你死亡邊緣,90%是由家屬決定了,老人家好不好死,而這些子女們,完全未受到死亡教育,完全未受到末期的訓練,怎麼處理生命課題呢?

在高科技下,一一慘死

當我們老年人口比例逐項提高,我們人類因疾病而死亡的年齡延後,我們平均年齡提高了。予我們的假象:老人延後死亡,就會如此快樂的活著。

人生無常會面臨很多的來不及,當 生命突如其來因急重症疾病入住病房或 加護單位,醫院往往盡一切提供現代化 高科技的醫療處置,但當面臨醫療極 限,在後關頭經常陷入進退兩難的困 境,或作出違反病人意願的決定。

其實,這些的延長,就是意謂老人的照顧需求增加,且會有更多老年人面臨死亡之 課題。 醫療研究指出老人們較年輕人 會有多重的疾病、身體功能喪失,以及 認知功能的障礙。我們都知道這些老人大多生活品質變差,預期生存的命也較短,即使積極治 療了,也不易有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醫療專家紛指出針對末期病人和非常衰弱的老人,應該避免不必要措施,例如心肺 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這才是

「高科技下仍然保有完整行善的醫療」

生命終點的高危群

民眾對於老人的醫療選擇照 護並無得事先規劃安排教育和想法。而且了解相 當有限,和老人一起參與自身末期醫療決 策的機會,也更少了。

相較於癌症患者,高齡者之共病症較多且複雜、拖延時間較久、生理機 能衰退易受影響、易功能衰退而致長期臥床、易出現併發症或後遺症,且較易 因檢查或治療出現不良反應。
曾經有研究,一個人如果對死亡焦慮,心中呈現的是「非常害怕」,但是又自覺和健康同齡 比「很好」的受試者,有意願去進行預立醫療決定的機 會較低。偏偏部分老人,尤其當憂鬱情緒管理不良,日常行為。又得掩飾自己,是長者,一切很好,很健康,這群人,其實都會是生命終點的高危群,不只是可能讓自己慘死,也可能會使另一半慘死,不可不慎。

生命終點的高危群,不只是可能讓自己慘死,也可能會使另一半慘死

如何搶救你家的老人 : 快點學會 ACP 和 AD

多數老年人當 面臨生命末期時,他們不願意接受積極的醫療處置,但對於「預立醫療決定」( Advance Decision, AD ) 卻採取了不感興趣、「不願去想健康惡化或死亡」的 情形、無法做出決定或還沒有考慮到相 關問題,這也說明如何提升老年病人自 主權仍有待加強,包括高齡者生死教育 以及適時介入「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英文稱作Advanced Care Planning,簡稱 ACP 門診。

什麼是「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與「預立醫療決定(AD)」?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

指意願人與醫療機構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自己的親屬或其他關係人進行溝通討論的過程。商討當意願人處於特定臨床條件、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時,應提供之適當照護方式,以及意願人得接受或拒絕之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 AD):

預先表達,在符合特定臨床條件的情況下,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正式書面文件,依據衛生福利公告法定格式內容。

參加「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時,會討論些什麼內容?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會跟您說明討論下列事項:

1. 您有那些知情、選擇與決定權?

2. 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這些常見醫療選項的成效與風險(例如:心肺復甦術、機械式維生系統、血液製品、特定疾病之專門治療、重度感染時的抗生素、鼻胃管…等)。

3. 可終止、撤除或不施行上述醫療處置,所應符合的五種臨床條件:(1)末期病人、(2)不可逆轉之昏迷、(3)永久植物人、(4)極重度失智、或(5)其他疾病痛苦難以承受、無法治癒且無其他合適之醫療解決方法之疾病 (例如:泡泡龍症、漸凍人…等)。

4. 預立醫療決定書之格式及生效、變更或撤回程序是什麼?

5. 醫療委任代理人權限、終止或解除委任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哪裡可以找到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 ?

你住家附近,你一定會找到 : 只要有手機 、 有goggle map...就找到了。

raw-image

https://www.hospice.org.tw/resource

如果仍有任何問題,馬上打電話 :

raw-image

愛老人、陪同他一起去諮商 ( ACP ) , 這是反哺之恩

愛生命,未老時和家人一起去諮商 ( ACP ) , 愛家人和自己的生命, 這是真愛

來源:


https://parc.tw/

https://www.hospice.org.tw/care/law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88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05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故事,有關一個腦受損的小孩和她溫暖的笑容,以及父母如何以愛心、耐心和勇氣面對這個挑戰。文章表達了對這些父母的感動和敬佩,並呼籲我們一起感謝所有勇敢的父母。
Thumbnail
2024/02/05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故事,有關一個腦受損的小孩和她溫暖的笑容,以及父母如何以愛心、耐心和勇氣面對這個挑戰。文章表達了對這些父母的感動和敬佩,並呼籲我們一起感謝所有勇敢的父母。
Thumbnail
2022/06/29
一個人老了、病了 你會怎麼樣呢? 杜甫晚年,他老了,他病了,他寫下: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悲對秋景,他感慨年輕時愛萬里漂泊,常年在外爲客,原本登高遠望,應該是看到開廓江天之景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自由在盤旋 ! 只是忽然秋風急起,天高猿嘯,似乎正在哀主人尚未回來、 清沙白鳥飛回
Thumbnail
2022/06/29
一個人老了、病了 你會怎麼樣呢? 杜甫晚年,他老了,他病了,他寫下: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悲對秋景,他感慨年輕時愛萬里漂泊,常年在外爲客,原本登高遠望,應該是看到開廓江天之景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自由在盤旋 ! 只是忽然秋風急起,天高猿嘯,似乎正在哀主人尚未回來、 清沙白鳥飛回
Thumbnail
2022/01/09
2022/01/09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未知生 焉知死也? 醫療發達的現代 如何死跟活著 一樣重要 你想好怎麼死了嗎?
Thumbnail
未知生 焉知死也? 醫療發達的現代 如何死跟活著 一樣重要 你想好怎麼死了嗎?
Thumbnail
今天公司補假上班...好多同仁都沒上班   看了這篇新聞 『機器人奶奶」孤獨躺4年 哪時能解脫 』    好多網友回應. 所以趁此機會將回應的也寫在部落格 我也問過家人(婆婆.老公.爸爸.媽媽)是否在意外或疾病的到來.是否要急救.答案是不要的.甚至連同土葬還是火化都要講清楚~ 以前公公走時都沒問過他
Thumbnail
今天公司補假上班...好多同仁都沒上班   看了這篇新聞 『機器人奶奶」孤獨躺4年 哪時能解脫 』    好多網友回應. 所以趁此機會將回應的也寫在部落格 我也問過家人(婆婆.老公.爸爸.媽媽)是否在意外或疾病的到來.是否要急救.答案是不要的.甚至連同土葬還是火化都要講清楚~ 以前公公走時都沒問過他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昨天深夜,跟一個好朋友討論到了一個攸關死生遺憾的故事,我想每個人終生也必然會面臨到同樣的際遇或抉擇的兩難,只是大部分的人,對於這個命題,最後必然選擇靜默的態度,讓寶貴的生命,歸咎命運,就此完結。這個議題,我身有同感,在青年時代也曾經百思不得其解,試圖想解開這個生死學的人道議論,若最後犯眾怒,成了叛徒
Thumbnail
昨天深夜,跟一個好朋友討論到了一個攸關死生遺憾的故事,我想每個人終生也必然會面臨到同樣的際遇或抉擇的兩難,只是大部分的人,對於這個命題,最後必然選擇靜默的態度,讓寶貴的生命,歸咎命運,就此完結。這個議題,我身有同感,在青年時代也曾經百思不得其解,試圖想解開這個生死學的人道議論,若最後犯眾怒,成了叛徒
Thumbnail
除了死後的 #生前契約,買一席之地的寶塔,或是為了分配財產的預立遺囑,許多人不知道在遇到生命垂危需要被急救前,要簽署什麼書面文件,才能順從自己的心願及保障身體權,更少人能夠在身心狀態尚可、意識清楚下思考。 比比看大不同 預約未來對醫療照護決定的諮商 慎重預立簽署是落實生命教育 #愛自己不阿雜
Thumbnail
除了死後的 #生前契約,買一席之地的寶塔,或是為了分配財產的預立遺囑,許多人不知道在遇到生命垂危需要被急救前,要簽署什麼書面文件,才能順從自己的心願及保障身體權,更少人能夠在身心狀態尚可、意識清楚下思考。 比比看大不同 預約未來對醫療照護決定的諮商 慎重預立簽署是落實生命教育 #愛自己不阿雜
Thumbnail
臺灣有超過5成的醫師為了避免醫療糾紛而實施無效醫療 身為公民,身為家屬,很疑惑何謂無效醫療?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尊嚴的善終—是後代強求?還是個人造化?(一)有提到 在醫院發出病危通知,家屬也簽屬放棄急救同意書後,醫院還是為垂死的家人做了最後一次急救。 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我,而某天一個特別的朋友,他從小
Thumbnail
臺灣有超過5成的醫師為了避免醫療糾紛而實施無效醫療 身為公民,身為家屬,很疑惑何謂無效醫療?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尊嚴的善終—是後代強求?還是個人造化?(一)有提到 在醫院發出病危通知,家屬也簽屬放棄急救同意書後,醫院還是為垂死的家人做了最後一次急救。 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我,而某天一個特別的朋友,他從小
Thumbnail
爺爺殺婆婆事件 臺灣近日「老公殺老婆」的事件頻傳!他們共同點 :  「老人殺老人,婆婆都是長期臥床的病人。」 古人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是多麼幸福的終成眷屬的「老化」現象。但是父母可以一起變老,健康失能程度各自不同了,現場是殘酷的,看到失能一個老人,對另一個較嚴重失能的老人照顧,這不是愛情
Thumbnail
爺爺殺婆婆事件 臺灣近日「老公殺老婆」的事件頻傳!他們共同點 :  「老人殺老人,婆婆都是長期臥床的病人。」 古人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是多麼幸福的終成眷屬的「老化」現象。但是父母可以一起變老,健康失能程度各自不同了,現場是殘酷的,看到失能一個老人,對另一個較嚴重失能的老人照顧,這不是愛情
Thumbnail
人終究一死,所以,你我一定會死,大部分平常都以為自己不會死? 死亡的,都是老人,都會是別人,大家好像瞬間忘了,自己的祖先也死了,不就是會輪到自己會死嗎? 我在臨床上,看太多了!也說太多了,大家都要凖備好,自己隨時會死,大部分都會聽聽而已。 臨床上,有一群,人一定知道,什至感受到,我所說的話,那就
Thumbnail
人終究一死,所以,你我一定會死,大部分平常都以為自己不會死? 死亡的,都是老人,都會是別人,大家好像瞬間忘了,自己的祖先也死了,不就是會輪到自己會死嗎? 我在臨床上,看太多了!也說太多了,大家都要凖備好,自己隨時會死,大部分都會聽聽而已。 臨床上,有一群,人一定知道,什至感受到,我所說的話,那就
Thumbnail
當最後一哩路的主人         當長壽已經隨醫療的進步不再是最主要的目標時,善終的議題開始在生命後期重複浮現中,身為生命主體的我們是否擁有最後一哩路的決定權!         面對目前晚婚、晚生育以及少子化的七、八年級生現況,當這群七、八年級生逐漸邁入需要照顧的八旬老人階段,可以預見的是一群沒有
Thumbnail
當最後一哩路的主人         當長壽已經隨醫療的進步不再是最主要的目標時,善終的議題開始在生命後期重複浮現中,身為生命主體的我們是否擁有最後一哩路的決定權!         面對目前晚婚、晚生育以及少子化的七、八年級生現況,當這群七、八年級生逐漸邁入需要照顧的八旬老人階段,可以預見的是一群沒有
Thumbnail
也許爺爺自己明白生命已接近終點,所以他才一直要求出院,早知道是不是就應該堅持出院,讓爺爺不受折磨的度過最後的日子
Thumbnail
也許爺爺自己明白生命已接近終點,所以他才一直要求出院,早知道是不是就應該堅持出院,讓爺爺不受折磨的度過最後的日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