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帶出二種思維觀念,如果你是其一,更應該站在對立面來看待這件事:
一、如果你是租客,可以試著用成本觀念來轉化思考,「租」與「買」對你的長期報酬,哪一種較適合你。(當然,裡面還是有細分你是租屋族,還是租店面生意使用;即便是生意使用的租金,也會有行業不同而有不一樣的選擇門道。)
二、如果你是房東,你會想租哪些租客?如何有效讓自己的報酬最大化?(例如:前一陣信義區本來租金一個月80萬的一樓黃金店面,突然間都租不出去了,我選擇降租好?還是堅持住好?)
對於降息的市場敏感度,你有嗎?
降息後,房子變貴了,新持有取得成本較高,如果賣不出去,不能轉手就會想漲房租。
先套一個估價理論中一個很簡單的公式:
舉例來說,當銀行放款的年息是2%時,月租1.5萬的房子,估價有900萬。
但用房東的想法是:花900萬買一間房子,每個收1.5萬,但是要交房屋稅、地價稅,還要修馬桶,修電燈,收房租又可能被拖欠,家具也會損耗折舊,1.5萬根本不是淨收益,是毛利,如果不貪心,抓1%當自已的成本+工錢,房東房屋租金的期望應該是:
但實際上租屋有沒有到2.25萬,就要看市場的需求,在外出工作的人多,房價高,都市化密集的地區,會比較接近房東的期望。
而房東的期望和市場的差距就叫做:租隙。
只要資金沒有更好的去處,生意不好做,租房子比較簡單,房東就會忍一下,願意維持現狀。
如果百業欣榮,通貨膨漲,房東就會想漲房租,如果是換新房東,而新房東的取得成本高於舊房東,那新房東漲租金的慾望就會很強,舊租客常租不下去,所以換房東後,常常就會換租客。新的租客一定需要更有本事能付租金,如果是住宅,通常容易藍領換白領,如果是店面,通常會從低毛利換成較高毛利的店面。
就像很少在信義計劃區的黃金店面看到傳統五金行,因為市場的手正在無形分配各族群所在的位置。
怎麼看房市的訊號,這些訊號該怎麼安全的轉換成錢? 請追蹤「
茶老闆的賞屋團」或參加「不動產房價輕鬆學」,從趨勢、市場、價格、點位四個面相,找出不敗買房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