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潮流背後的校園問題:他們是怎麼靠袋鼠車「生存」的?

2020/10/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延續上一篇屏東的地方趣聞(請先服用:八年級屏東人才懂的街頭傳說—袋鼠車)再來要分享,依我的觀察,當年「袋鼠車」一個平凡的交通工具,究竟何以成為青少年潮流,甚至擴展街頭呢?
在八年級屏東人的回憶裡,「袋鼠車」在國中校園掀起了流行的颶風,隨之擴散至街頭,危險的雙載及三載滿街跑,讓不少用路人心驚膽跳;卻也在不少人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袋鼠車」潮流,純粹是可愛的地方趣聞嗎?
袋鼠車一連在屏東風行了好長段時間,甚至在兩三年後,依舊能在街頭看到「以同樣態度」騎著它的身影;擁有袋鼠車不等於被貼標籤,但當時學生們心裡有底「吊兒啷噹」正是騎乘袋鼠車的「主流」態度。
那是個「校園霸凌橫行、師長近乎失能」的背景,一部分學生的日常話題是更新「未來誰將遭核心人物圍剿」的動態消息;另一部分學生的日常,則活在恐懼裡,要嘛選擇使壞要嘛勇敢做自己,但無論哪一種,大多須與核心勢力角力。
此時的校園,說是「競技場」還更貼切,夾縫求存地位爭奪成為大部分學生的共同目標。
「記住,這場戰鬥通常是求助無門的。」每有師長自作聰明插手時,各個在場外的學生總替當事人捏著大把冷汗,就怕暴風雨才要襲來。同理大人的世界,一個對潛規則和權力配置毫無所知的人給你神來一筆的正義感,要人怎麼安心呢?
師長們因著「錯誤的理解、不去理解和簡化孩子們的矛盾為小打小鬧」往往在重要時機輕看小社會裡的糾葛,成了名副其實的豬隊友,讓孩子寧可不向外求援。

校園無政府 「企業」勢力各據一方

不同年級、不同學校、不同人物,甚至是不同的「企業」都有各自的核心勢力,而「企業」是什麼呢?當時國中校園發展出一種類似派系結構的組織,常以當時興盛的社群網站「尋夢園」為組織內交流場所,各家系、輩份、家譜從上而下一應俱全,認真經營的,甚至吸收了許多非在校的地方混混、角頭。有了綜合暴力犯罪的龐大勢力撐腰,一個個企業在校園裡逞兇鬥狠、相互包庇,操控著眾人的恐懼。
當然也有少數搞笑的企業隨之興起,由於沒本錢逞兇鬥狠,沒被大企業放在眼裡,便以同樣的結構,行類似康輔社之實,認個學長學姊,玩玩成員間的友誼遊戲。

地位的象徵「袋鼠車」成為風潮

你說袋鼠車是「潮流」嗎?仔細推敲下,一個在全台僅被作為交通功用的「單車」會在地方校園成為潮流的前提其實是「集體恐懼」,而這股潮流便是一場盛大的「集體自衛」。
對核心勢力而言,「地位」有許多種彰顯方式,企業彰顯的是「龐大的人際資源」;而袋鼠車則助長了一種在街頭橫行時的威風士氣,有點像是皇上出巡,身旁的兵將、駿馬缺一不可,就算未成年還沒能大喇喇騎著機車耍狠,騎單車也要全世界知道「我不好惹」。(恕我直言,這一點倒是挺可愛的......。)
當這種「彰顯地位的價值」被賦予在袋鼠車上,袋鼠車早已不只是袋鼠車了。接著,學生們爭相擁有這款單車,以各種花樣改裝來強大自己的地位,哪怕看起來有一點點壞也好、一點點吊兒啷噹也好,那是學生賴以生存的安全感,不被欺負就好!有時,安全感一不小心多了,恐怕還能指使別人。
很明顯地,核心勢力的袋鼠車出巡時,通常呈「袋鼠車隊」,且車身改裝五花八門,一貫地用輕浮的態度交談,這時路上的學生總予以最大的目光、交頭接耳又不敢與他們四目相交,但這從來就不是一種「愛慕或尊敬」,充其量就是「恐懼」,因著恐懼,只好把自己扮得和他們有幾分相像。
恐怕有人覺得,袋鼠車風潮的演變,充滿了一種孩子裝大人的無知和無能吧?雖然我打這份觀察報告時也為某些片段噗疵一笑,但我心裡也明白這真的「沒有那麼好笑。」
透過仗勢欺人、孤立排擠、暴力威脅以達成自我地位的提升,孩子向大人學習的同時,也用拙劣的手法加速了社會化的進程。眼見這份勢力,能脅迫師長、危害他人的家庭,嚴重情節甚至要上至警局處理,就令我想起許多人打著寒顫的童年,那麼輕易地被恐懼操弄著。
這是可愛的地方趣聞嗎?我想,事過境遷後,或許有一點點成份在吧?只願這樣的事往後不再有,也願那些受怕的人,如今茁壯得能挺身保護自己,再也不用坐上袋鼠車、某台機車或高貴華麗的轎車來自我偽裝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鳥王
鳥王
喜歡聽別人的故事,也喜歡寫自己微不足道的故事和事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