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孩子最基本的受教權

綠園嬿語-avatar-img
發佈於教育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新北令人心碎的國中生遭割頸案剛喚起校園安全的警訊,這兩天就分別發生國中「6打1」的校園霸凌案(註1),以及國小生遭同學霸凌,卻被家長投訴學校吃案的案件(註2)。

由越演越烈的校園霸凌案可以發現,過去教育部完全向民粹傾斜,以「人權」之名去除學校各種管教措施,再輔以各種動輒可陷老師於罪,綁住老師雙手的法規之下,學校不僅不再是安全的地方,未來更可能是被訴訟籠罩的所在:家長告孩子、家長告家長、家長告老師、老師告家長、老師告調查員…等。

請問教育部的高官們,這是你們想要的教育嗎?

可悲的是,在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之後,教育部依舊以民粹的手法處理校園安全政策,人本教育基金會更用「新北案是學生衝突的問題,與校園安全無關」,意圖遮掩學生目前可無拘束的隨身攜帶利器橫行校園,造成大部份學生人身安全遭威脅的險境。

這讓人不禁要問,人本難道不知道此案的重點不是發生衝突,而是行兇者在衝突的當下,能迅速取得致命武器行兇?如果行兇者當下手上沒有致命武器,就算是拳腳相向,那個孩子多半只是受傷,不至於致命。而防範孩子攜帶違禁品的重要措施,就是學校可以進行不定期的全校無差別安全檢查,宣誓學校是違禁品的禁地,以大幅降低孩子攜帶違禁品入校園的措施。

「美國紐約市學校安全聯盟(NYC School Safety Coalition)」創辦人就主張,為了讓孩子擁有的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應該在每一所學校安裝金屬安全系統。為何?因為在2023年7月31日,該市的布碌崙公立178小學傳出有名12歲男孩帶著槍械,走進沒有金屬安檢系統的校園中。如果不是有人向保安通風報信,後果可能不堪設想(註3)。

美國舊金山也因為發生多起學生攜帶槍枝到校,被社區的人民團體聯盟要求改善學校的安檢政策,甚至該市的市議員候選人邁珍(Marjan Philhour)還要求「確保教室內外都上鎖」(註4)。

請問教育部的高官們,難道要讓校園安全惡劣到像「重視人權」的美國一般,你們才會正視校園安全檢查的重要性嗎?問題是,到那個時候,恐怕公立學校已經淪為危機四伏的地方。

心理學的「破窗理論」指出,犯罪絕對是失序的結果。如果窗戶破了沒人修理,路過的人就會以為這個地方是無政府狀態,接下來,失序的狀況就會開始蔓延。

正因為如此,所以,80年代中期,紐約市才會依據「破窗理論」,專注於清理地鐵塗鴨和抓逃票。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在1994年當選市長後,更將「破窗理論」進一步實踐,要求警方取諦會影響生活品質的犯罪,甚至連隨地小便都得坐牢,絕不姑息任何小奸小惡,於是紐約市整體犯罪率大幅下降(註5)。

在校園暴力日益泛濫的今天,保護孩子就學時的人身安全刻不容緩。如果教育部的高官們還是選擇隨民粹起舞,總是用「找各方團體來開會以取得政治平衡」的老把戲,只求對社會有交代,而不思透過專業解決真正的問題,下一次的校園悲劇恐怕不久後會再次上演,屆時,也許教育部為了平息民憤,會再度使用「政治平衡」的老把戲,只是,教育部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年輕的生命在無限的「政治平衡迴圈」中被犧牲。

註1:「網路留言」得罪被圍堵 嘉義某國中生6打1 家長怒告

註2:家長投訴國小生被霸凌遭吃案 新北教育局證實:校方行政失職

註3:終結槍械流入紐約校園 校安組織籲裝金屬安檢

註4:學生攜槍入校頻傳 團體籲加強校園安檢

註5:紐約警察捉地鐵逃票,竟是城市改善治安的關鍵?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園嬿語的沙龍
97會員
184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綠園嬿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新竹縣教師已逾一年無法在校外線上請假,縣府以資安問題為由,引起教師們質疑。文章探討此問題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學校行政人員與校長的心態,呼籲保障教師請假權益。
Thumbnail
2025/04/08
新竹縣教師已逾一年無法在校外線上請假,縣府以資安問題為由,引起教師們質疑。文章探討此問題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學校行政人員與校長的心態,呼籲保障教師請假權益。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章探討一起老師因學生課堂行為產生肢體衝突,最後被判無罪的案例。文中詳細描述案件經過、各審級判決結果以及法官的判決理由,並分析此案例在教育調查和法律程序上的啟示。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章探討一起老師因學生課堂行為產生肢體衝突,最後被判無罪的案例。文中詳細描述案件經過、各審級判決結果以及法官的判決理由,並分析此案例在教育調查和法律程序上的啟示。
Thumbnail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教育部修正發布校園霸凌防制準則
Thumbnail
教育部修正發布校園霸凌防制準則
Thumbnail
新北市最近發生「7打1」的國中生霸凌事件,歸根究柢,還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只有政府願意投資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發揮功能,才能徹底降低霸凌案件發生率。
Thumbnail
新北市最近發生「7打1」的國中生霸凌事件,歸根究柢,還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只有政府願意投資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發揮功能,才能徹底降低霸凌案件發生率。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自新北某國中校園內發生令人悲痛的割喉案後,教育部看似快馬加鞭制定法規,試圖亡羊補牢化解社會不滿所帶來的政治效應,但從其端出的政策可以看到,教育部只想解決政治問題,再次祭出「輔導」的老招(註1),而沒有真正想解決目前校園內充斥不定時炸彈,為校園帶來人身安全和恐懼的問題……
Thumbnail
自新北某國中校園內發生令人悲痛的割喉案後,教育部看似快馬加鞭制定法規,試圖亡羊補牢化解社會不滿所帶來的政治效應,但從其端出的政策可以看到,教育部只想解決政治問題,再次祭出「輔導」的老招(註1),而沒有真正想解決目前校園內充斥不定時炸彈,為校園帶來人身安全和恐懼的問題……
Thumbnail
在國人喜迎2024新年到來之際,新北卻有名國三生由於教育部的錯誤政策早夭,在校園內慘遭割喉而亡,令人悲慟。 慘案的發生,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始作俑者,正是全國教育的主管機關~教育部。因此,唯有教育部願意為孩子制定對的政策,才能避免類似的慘劇發生。
Thumbnail
在國人喜迎2024新年到來之際,新北卻有名國三生由於教育部的錯誤政策早夭,在校園內慘遭割喉而亡,令人悲慟。 慘案的發生,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始作俑者,正是全國教育的主管機關~教育部。因此,唯有教育部願意為孩子制定對的政策,才能避免類似的慘劇發生。
Thumbnail
我不是第一線的教師、也不是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專任輔導人員,更不是少年法庭的法官,但近一年與臺北市社會局密切合作,以及承接教師支持方案的諮商經驗,引領我思考:憤怒之外,我
Thumbnail
我不是第一線的教師、也不是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專任輔導人員,更不是少年法庭的法官,但近一年與臺北市社會局密切合作,以及承接教師支持方案的諮商經驗,引領我思考:憤怒之外,我
Thumbnail
教育制度及學生作息規畫的問題、 學校環境及學生生態的的問題、 校規的問題、 校長的問題、 主任的問題、 老師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家長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同儕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學生本人的問題、 學生友人的問題、 台灣教育界的問題、 台灣社會的問題、 其他問題……
Thumbnail
教育制度及學生作息規畫的問題、 學校環境及學生生態的的問題、 校規的問題、 校長的問題、 主任的問題、 老師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家長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同儕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學生本人的問題、 學生友人的問題、 台灣教育界的問題、 台灣社會的問題、 其他問題……
Thumbnail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攻擊案件,一名男學生持彈簧刀割另一名男學生的頸部,受傷學生送醫搶救,除動手攻擊的男學生外,尚有另一名女學生涉及教唆,警方將兩名學生移送少年法庭審理,受傷少年已不幸離世,也有部分聲音說少年事件處理法已經成為少年犯的保護傘,而主張廢除少年事件處理法,但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攻擊案件,一名男學生持彈簧刀割另一名男學生的頸部,受傷學生送醫搶救,除動手攻擊的男學生外,尚有另一名女學生涉及教唆,警方將兩名學生移送少年法庭審理,受傷少年已不幸離世,也有部分聲音說少年事件處理法已經成為少年犯的保護傘,而主張廢除少年事件處理法,但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攻擊案件,一名男學生持彈簧刀割另一名男學生的頸部,受傷學生送醫搶救,除動手攻擊的男學生外,尚有另一名女學生涉及教唆,警方將兩名學生移送少年法庭審理,法院裁定男學生收容、女學生責付。 收容、責付是什麼意思呢?
Thumbnail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攻擊案件,一名男學生持彈簧刀割另一名男學生的頸部,受傷學生送醫搶救,除動手攻擊的男學生外,尚有另一名女學生涉及教唆,警方將兩名學生移送少年法庭審理,法院裁定男學生收容、女學生責付。 收容、責付是什麼意思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