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期在唸誦《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想更深入了解經義,因緣際會下看了釋達觀法師講述的《六祖壇經講記》
以下引用:釋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45)
唸佛很簡單,一句句恭敬地唸,要唸多久?我不跟你講隨時隨地,每天找個時間從自己的內心恭恭敬敬地來唸,唸完再看經典。為什麼?透過這樣來淨化自己內心。對佛號不恭敬,對經典也不會恭敬。我講的唸佛只有一個概念,是你自己學會尊重你自己,你透過佛號來尊重你內在的這一尊佛,你自己來感化你自己,來感動你自己,你知道你在做什麼,我講的唸佛就是這樣。(引用完畢)
看完法師講述的內容,靜坐時一直反覆思考,這些年來我誦經、唸佛、持咒,我可曾感動過自己?答案是:「沒有」。《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要救別人前,要先救自己,重要的是培養能力並訓練、提升自己,明心見性,自己把立足點站穩後,才有辦法救別人一起上岸。」
我告訴我自己,如果我們自己修行無法感動自己、我無法打從心底真正相信自己的能力,或是去尊重我們自己,那麼我們是無法感動別人來學習佛法的。那刻起,打從心底想要改變自己的修行方向和人生觀。
說來因緣真是巧妙,當心底有這想法時,去精舍的時候,有位善知識突然主動找我聊相關的問題,她提醒我:「其實我是因為沒自信的關係,把自己的潛能埋沒了。但是,要做到有自信和發揮能力時,我必須先克服自己本身的缺點,並且去學習新技能來培養自己的自信心,無論新技能學得如何,都沒有關係,那都是我的人生經驗。而我也需要自己設定目標,自己訂立一天的規劃表,想方法去達標,這樣可以讓自己有效地利用時間。」
修行通常也是從否定自己到肯定自己的過程,而我現在也正在學習對自己精神喊話,每天告訴自己:「我願意相信我自己、尊重我自己、肯定自己」,透過不斷地自我訓練,來提升自己,希望有天自己真的能夠變成有自信、有能力的人,期許自己真正成為入味的修行者。
以下引用釋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7):
「自是我迷」。有人說:「我看經典都看不懂」、「什麼業障深重,你懶惰啊!」你說:「師父,懶惰就是我的業障」,你這樣講就對了,業障就是你錯誤的觀念造成你錯誤的行為,業障就是你自己障礙自己啦!
凡事反求諸已,靜下來自我反省,深入地探討,你就不會迷惑,看問題就會很清楚,什麼事都可以找到答案,這樣就會越來越有智慧。
如果你人緣差,就去探討人緣不好的原因;不會講話,就去學習怎麼表達。你不去探討你事業失敗的原因,只說運氣差,這樣能解決問題嗎?什麼叫逢凶化吉?清楚了就逢凶化吉了。所以「禍福無門,唯人自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如果能夠清清楚楚地知道這種概念,就沒有「宿業障重」的問題了。(引用完畢)
看完此段話,真是當頭棒喝,因為我就是時常把「業障深重、魔性重、黑氣重」掛在嘴邊的人,每當我說這句話,我家同修肯定會狠狠回我一句:「不要替自己找藉口」,而我如今卻在法師說的此段話裡頭,找到真正的答案,如果我一直把這「業障深重、魔性重、黑氣重」看的很沉重,對我的修行根本不會有進步,而且,反而更會加重這些力道,對於我的人生不是加分,反而是扣分。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一段路一百公尺,跑到八十公尺時遇到挫折,要想辦法如何超越而到達目標;人最可貴的地方就是會動腦、想辦法解決困難,遇到問題,要找出問題根源和思考解決之道;無路,就要披荊斬棘,遇河,就要造橋」。
那天善知識也是提醒我,莫把魔性和黑氣看得那麼嚴重,反而用一種平常心,發現自己哪裡有缺失需要再做調整,改善就好,遇到事情不要太入戲,要學習時常站在高處來看眼前的事物相,問題才能獲得解決。
人生在世就是不斷地遭遇種種的磨難和挫折,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心態的立足點卻很重要。誠心面對自己累世的錯誤,不斷地從磨難當中學習成長,直到找到我們新的立足點,待定位設定好之後,就朝目標去達成,直到我們的心不再像浮萍一般搖擺不定,那需要很多過程和時間的淬鍊,許多事情非一蹴即成,需要耐心等候,才能淬鍊出一杯甘醇的人生好茶。
(分享完畢)
文中有緣人提到 :「這些年來我誦經、唸佛、持咒,我可曾感動過自己?」
這句話應該是許多修行人都應該靜下來好好「用心」思考的一件事情,好比我們時常在唸的「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你知道這句佛號祂真正的涵義嗎 ?
以下引用自釋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2):
南無是回歸的意思,本師就是本來的老師,釋迦牟尼佛即是你的自性佛。回歸你本來的老師,回歸你本來的自性佛,這就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內涵。而唸佛就是念念覺悟。(引用完畢)
如果我們每日在唸誦的佛號,我們都不解其義,只知道跟著別人說修行一定要誦經、持咒、懺悔,那叫做「迷信」。真正學習佛法的過程,一定要經過「聞、思、修、證」,每天誦經,每日看的高僧大德文鈔,你可曾靜下心來「用心」思考,佛陀和高僧大德告訴我們的這些話,究竟深層的涵義是什麼?境界來臨了,平時所誦的經典,所看的高僧大德文鈔,你用到了多少?而你可曾真正認識自己?你了解自己有多少?而你害怕什麼?恐懼什麼?你該如何解決這件問題給你帶來的困擾,你如何超越?
例如:你是一位有自信的人嗎?如果你的答案是「沒有」,我們就要反覆地去思考,為何我們會沒有自信?可能是能力不足,亦或是我們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想法,那我們就要不斷去找問題根源。
如果是能力不足,我們要去學習自己擅長,且喜歡去做的事情,並且,去把技能學好,運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上,不管學得如何,那都會是你人生的經驗值,事情本無好壞之分,用心學習才是重點。
如果是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自己應當要學習轉念,把專注力放在學習上面,或是學習多去發掘自己的優點,善用自己的優點,「別人怎麼看我是他的觀點,我怎麼看待別人是我的修養」,學習去淡化他人對於自己的影響,這樣慢慢地心就不會像浮萍一樣,隨風擺盪了。
切記一點:「如果你沒有辦法對自己有信心,你做任何事情皆一事無成。」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認識真正的自己,真正懂自己的人,他的人生才會走向正道和光明。而學習佛法就是讓我們找回真正的自己,了解我們自己,這樣學習佛法的過程,才真的能觸動人心。想渡化他人之前,切記,先渡化我們內心這尊自性佛,自佛不渡,何渡他佛?
若我們修行之後,反而修得綁手綁腳,原因是什麼呢?那是因為我們只知道別人叫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去做什麼。但是,我們卻不「用心」去思考,為何我們要這樣做?我們該怎麼做?師父的話和高僧大德文鈔,那是別人的經驗,而這些經驗要如何把它運用在自己的身上,那才叫「印證」,那才會真正變成我們自己的經驗,豐富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們學佛修行,反而別人看見我們就想離開,不想跟我們說話,那麼,我們真的應該認真思考,我們修行的方向是否偏差了?是否講話的方式像在說教,讓人產生心理壓力呢?是否你的修行是有所求,而非為提升心性而修行呢?你的修行可曾真正感動你自己和別人?你誦經、唸佛、持咒、懺悔,你是用什麼心態在修行呢?你可曾老實面對過自己,答案就在你的心裡面,透過不斷地反思,你會更了解你自己,漸漸地會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
文末引用釋達觀法師〈從六祖壇經—談人生智慧〉,影片中的一段話來與大家共勉:
「真正的精進,不是你一天唸很多遍的經文,也不是你一天唸好多聲的佛號,而是,你一天比一天更了解你自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今年下旬終於讀完魔道印記的經文,《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800部,為期九個月的消魔道印記之旅,這是我第一次迴向這麼多經文數的一筆大業障。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消外道願第一階段在上週迴向成功,五月下旬請示出修偏入外道的經文數後,前二個月因為消超度嬰靈的業障,每天只讀三部《金剛經》,當時沒有特別的感受。八月開始增加《金剛經》讀誦量時,頭二天起床一陣莫名地暈眩,維持數秒後消失。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以前很愛看電影,年輕時看過的電影,如今想來,竟有著另一層的體悟,比如「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人跟人的相遇是需要緣份的,而緣分大槪是世上最無法強求的,因為它在過去世的人生中,就決定了來世的因緣。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今年下旬終於讀完魔道印記的經文,《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800部,為期九個月的消魔道印記之旅,這是我第一次迴向這麼多經文數的一筆大業障。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消外道願第一階段在上週迴向成功,五月下旬請示出修偏入外道的經文數後,前二個月因為消超度嬰靈的業障,每天只讀三部《金剛經》,當時沒有特別的感受。八月開始增加《金剛經》讀誦量時,頭二天起床一陣莫名地暈眩,維持數秒後消失。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以前很愛看電影,年輕時看過的電影,如今想來,竟有著另一層的體悟,比如「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人跟人的相遇是需要緣份的,而緣分大槪是世上最無法強求的,因為它在過去世的人生中,就決定了來世的因緣。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真正帶我好好面對自己,想帶我走出泥沼,讓我在日常也能慢慢累積克服自己、改變自己的能量是我開始學習心經啟示後。 心經啟示,就像一艘方舟,是觀自在菩薩親手所造,裏頭有祂的愛、有祂的法,更日夜看顧所有惜祂的法的孩子的心,手拉把手的牽著走。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參加法鼓山菩薩戒受戒的心得。這次參加活動讓我內心相當富足,並體會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文章中也提到了曾寶儀的書《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成為你自己》,分享了書中的感動引起的觸動。作者也分享了在追尋內心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以及對當下生活的態度。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真正帶我好好面對自己,想帶我走出泥沼,讓我在日常也能慢慢累積克服自己、改變自己的能量是我開始學習心經啟示後。 心經啟示,就像一艘方舟,是觀自在菩薩親手所造,裏頭有祂的愛、有祂的法,更日夜看顧所有惜祂的法的孩子的心,手拉把手的牽著走。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參加法鼓山菩薩戒受戒的心得。這次參加活動讓我內心相當富足,並體會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文章中也提到了曾寶儀的書《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成為你自己》,分享了書中的感動引起的觸動。作者也分享了在追尋內心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以及對當下生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