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的未來,從「聚合」到「分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我手上並沒有任何一個電子書的硬體,勉強來說,只有iPad,我趁Google Play打折時(一套50元)買了幾套金庸的武俠小說。我承認,就是因為便宜,我付費下載了金庸小說。

但我還沒點開來看過,畢竟,紙本書我已經練完了,我只是需要在空檔時間中,重新再練功即可!

電子書交易成本的限制

新聞說,Amazon電子書及將來臺灣開站,但我對電子書的閱讀形式,並不適合長時間讀,閱讀習慣,我還是保守的以紙本為主。各位可以說我守舊。然其實,我所在意的是電子書真能養成閱讀習慣?但我更在意的是,電子書平台之間仍有不相容的「交易成本」,也就是說,讀者必須排他式的選邊站,因為選邊站,平台業者才有收益。

再者,從「五力模式」分析,打價格戰,受傷的還是作者與出版社,因為我們都沒有「議價力」!

系統不相容與排他

電子書硬體綁內容,意思是說,不同硬體平台(閱讀器)之間,基本上是不相容的,這是一種實質上的排他性。從消費者眼光來看,不同閱讀器需要重複購置,這就是一種支出消費上的排他,想像一個情節,若某個閱讀器上架了某一本你非買不可的電子書,而且就那麼湊巧,剛好只有這個閱讀器可選,這時候你已經有了其他閱讀器,你還會因為這樣再買一部閱讀器嗎?

這就衍生了另一個議題,閱讀器上的內容也會排他嗎?意思是說,平台業者會迫使出版社選邊站,這也是一種實質上的排他。

電子書平台業者都是寡佔廠商,基本上對於內容業者具備了絕大的議價力,平台低價促銷,羊毛出在羊身上,也是剝削出版社。

不讀書,會讀電子書?

這一次遠見的調查指出臺灣人不讀書已經是一種習慣,而且是長時間的不讀書,於是乎,出版業的營業額是衰退的,算到我們這種內容提供者的作者身上,我們每年收的版稅收入真的是逐年遞減,論及首刷,一刷500本當今是常態了,但以前首刷3,000本才是常態。

各位知道,書籍印刷有其固定成本,當印製量愈低,攤提的固定成本愈高,一本書的邊際成本就會愈高,出版社規避了庫存成本,卻躲不了毛利下降的事實,真是伸頭一刀,縮頭一刀。

從「聚合」到「分散」,出版社晾在一邊

從閱讀的經濟行為觀察,也就是我把著作市場往付費閱讀延伸考量的重點,從「聚合」改為「分散」。一本書拆開可以用章節訂價,不必用整本式的訂價,所以,作者在出版市場中原本必須透過出版社接觸讀者,現階段的數位閱讀,作者可以跨過出版社,直接經營讀者群,而且可以掌握讀者在哪裡,過去的出版社不容易辦到。

即使出版社經營粉絲團與社團,也無法精準的定位出每一本書的讀者在哪,但付費訂閱的機制,作者直接參與讀者的經營,出版社反而被晾在一邊了。

舉個例子來說,我出版一本書,從開始計畫寫作到出版也許要經過一年,然後保守的首刷出版1,000本,一本書300元(不能訂價太高)。基於成本考量,內容是被取捨過的,版稅訂價的12%(有些還只有8%),我只能收到36,000元,平均來說,每個月3,000元,微薄的版稅,根本養不活一個作家。運氣差一點,要是首刷沒有售罄,有些出版社還會要求作者返還預付版稅,那可真的會吐血啊!

改為付費訂閱呢?假定一本書有20篇,改為單篇訂價45元,我只要有67個讀者訂閱就可以達到出版版稅同等的收益。但請注意,出版是要賣給1,000個讀者,改為付費訂閱,只要每個月有67個讀者訂閱即可,這差了15倍之多!

所以,我認為電子書的機會可能是從聚合到分散,如果紙本書都不會讀的人,我怎麼也不會相信他會買電子書,還要額外投資一個硬體。

電子書雜誌也許有機會,因為雜誌的生命週期短,又佔空間。

然付費訂閱制的方式,是否會從瀏覽器延伸過去?我認為有機會,但不太符合移動式需求,是否真得會找到切入點,營運模式還得繼續觀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怡克納米斯的臥底經濟學觀察誌
134會員
176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2022/12/11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Thumbnail
2022/12/11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Thumbnail
2022/01/26
111年學測的社會試題中有關經濟學的考題部分,有點意思,選擇題中出現非選擇題,是一種好的開始,但推論的細節恐怕不是出題者仔細推敲過的,而是心裡預先產生「標準答案」!
Thumbnail
2022/01/26
111年學測的社會試題中有關經濟學的考題部分,有點意思,選擇題中出現非選擇題,是一種好的開始,但推論的細節恐怕不是出題者仔細推敲過的,而是心裡預先產生「標準答案」!
Thumbnail
2021/12/27
一早,看見聯合新聞網一則新聞「她從1件帽T找出『各校價值差距』 大學生驚呆:原來差這麼多」,網路上竟然有人意外的發現原來質量一樣的帽T,臺大竟然賣得比較貴,這位學生發現帽T存在「學校價值存在實際的差距」!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打算從符號經濟理論說起。
Thumbnail
2021/12/27
一早,看見聯合新聞網一則新聞「她從1件帽T找出『各校價值差距』 大學生驚呆:原來差這麼多」,網路上竟然有人意外的發現原來質量一樣的帽T,臺大竟然賣得比較貴,這位學生發現帽T存在「學校價值存在實際的差距」!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打算從符號經濟理論說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我願意分享並鼓勵所有喜歡寫字的、想要寫成書的人,自己學習編輯、自己學作電子書、找人幫忙發行,並在這些事裡精進自己,朝自己信仰的路走,即使非常的孤獨或是沒有人響應,但總會有誰剛好選中了你,或者自己也完成自己的自我期許!
Thumbnail
我願意分享並鼓勵所有喜歡寫字的、想要寫成書的人,自己學習編輯、自己學作電子書、找人幫忙發行,並在這些事裡精進自己,朝自己信仰的路走,即使非常的孤獨或是沒有人響應,但總會有誰剛好選中了你,或者自己也完成自己的自我期許!
Thumbnail
如果一本書沒有折扣,你會買嗎?在臉書等社群媒體出現後,資訊生產早遠遠超過人類消化的極限,如今比起看書,我們更喜歡網路內容輕薄短小的特性,讓「書」的式微也顯得理所當然、無關痛癢,但真的是這樣嗎?書不重要了嗎?先來看看台灣出版業的處境。
Thumbnail
如果一本書沒有折扣,你會買嗎?在臉書等社群媒體出現後,資訊生產早遠遠超過人類消化的極限,如今比起看書,我們更喜歡網路內容輕薄短小的特性,讓「書」的式微也顯得理所當然、無關痛癢,但真的是這樣嗎?書不重要了嗎?先來看看台灣出版業的處境。
Thumbnail
無論是看實體書或用電子書,還記得...上次下班後的閱讀是甚麼時候嗎?上次買的最後一本書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 博客來網路書店的促銷折扣,驚起出版界不小的波瀾。4/11在立委陳培瑜主持的公聽會上,產業、政府、學術和讀者等各界代表發表各自的看法。本篇文章提出我覺得目前主流聲音中缺乏的「中立消費者意見」。
Thumbnail
無論是看實體書或用電子書,還記得...上次下班後的閱讀是甚麼時候嗎?上次買的最後一本書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 博客來網路書店的促銷折扣,驚起出版界不小的波瀾。4/11在立委陳培瑜主持的公聽會上,產業、政府、學術和讀者等各界代表發表各自的看法。本篇文章提出我覺得目前主流聲音中缺乏的「中立消費者意見」。
Thumbnail
這是2009年的文章,算是紀念,因為很多東西都跟我原先所想不同,比方說躲現在電子書看最多的不是工具書,因為工具書可能要前後翻閱對照,紙本書會更方便一點,所以電子書反而都是看小說,還有漫畫。 而受限於藏書空間,電子書比重越來越高。
Thumbnail
這是2009年的文章,算是紀念,因為很多東西都跟我原先所想不同,比方說躲現在電子書看最多的不是工具書,因為工具書可能要前後翻閱對照,紙本書會更方便一點,所以電子書反而都是看小說,還有漫畫。 而受限於藏書空間,電子書比重越來越高。
Thumbnail
電商書本折扣戰並未隨著雙十一特惠折扣結束,那天看著逾二十家獨立書店以歇業一天回擊,痛訴惡性競爭,其實我心裡百感交集。因為打折雖是誘因,但就我而言,不會是主要考量,還記得學生時期書本的價錢是一本一百四十至一百六十元,當時的我靠少許零用錢支持喜愛的作家,而過於昂貴的書籍則先至讀書館借閱,待工作後購買補齊
Thumbnail
電商書本折扣戰並未隨著雙十一特惠折扣結束,那天看著逾二十家獨立書店以歇業一天回擊,痛訴惡性競爭,其實我心裡百感交集。因為打折雖是誘因,但就我而言,不會是主要考量,還記得學生時期書本的價錢是一本一百四十至一百六十元,當時的我靠少許零用錢支持喜愛的作家,而過於昂貴的書籍則先至讀書館借閱,待工作後購買補齊
Thumbnail
筆者最近接連看了幾篇文章,都與「訂閱內容」有關,對於時下的閱讀風氣與生態,粗略地表達與下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筆者最近接連看了幾篇文章,都與「訂閱內容」有關,對於時下的閱讀風氣與生態,粗略地表達與下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相信大家應該都應該耳聞過,炒得沸沸揚揚的電子書的消息。   不外乎就是書市的蕭條,再加上電子載具的崛起,而且對於出版與自出版者而言,少了「印出來」這個動作,就少了印刷與庫存成本,也不用擔心再製的部分。   重點是,傳統小說實體書如果委託給出版社,最多也只能得到營利的15%(這還是少數中的少數)
Thumbnail
  相信大家應該都應該耳聞過,炒得沸沸揚揚的電子書的消息。   不外乎就是書市的蕭條,再加上電子載具的崛起,而且對於出版與自出版者而言,少了「印出來」這個動作,就少了印刷與庫存成本,也不用擔心再製的部分。   重點是,傳統小說實體書如果委託給出版社,最多也只能得到營利的15%(這還是少數中的少數)
Thumbnail
平台比較,個人使用心得
Thumbnail
平台比較,個人使用心得
Thumbnail
Amazon電子書及將來臺灣開站,但我對電子書的閱讀形式,並不適合長時間讀,閱讀習慣,我還是保守的以紙本為主。各位可以說我守舊。然其實,我所在意的是電子書真能養成閱讀習慣?但我更在意的是,電子書平台之間仍有不相容的「交易成本」。
Thumbnail
Amazon電子書及將來臺灣開站,但我對電子書的閱讀形式,並不適合長時間讀,閱讀習慣,我還是保守的以紙本為主。各位可以說我守舊。然其實,我所在意的是電子書真能養成閱讀習慣?但我更在意的是,電子書平台之間仍有不相容的「交易成本」。
Thumbnail
 關於電子書與實體書的差別,我想先釐清幾個觀念後,再來談(我認為的)兩種書籍的發展。
Thumbnail
 關於電子書與實體書的差別,我想先釐清幾個觀念後,再來談(我認為的)兩種書籍的發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