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流轉永不止息,被《花神祭》觸動的思念

生命的流轉永不止息,被《花神祭》觸動的思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國家兩廳院

圖片來源:國家兩廳院

《花神祭》最終幕・死亡
生命之神緩緩地走向倒臥在被冬日的白雪覆蓋的身軀
那是奮力頑強地向自然的力量抵抗後
終究不敵自然殘酷的剩餘之姿
神靈緩緩地靠近,兩側燭火熠熠
遠方傳來《心經》地頌唱⋯⋯

看到這幕的時候,我不禁想到我家去年剛離世的狗弟,不小心就讓眼淚默默地懸在我的眼眶。看到神靈把生命接走,布幕緩緩降下,誦經聲依然持續,接著林麗珍老師帶著一位小男孩,孩子手上捧著一束開得大方純潔的百合花。兩人走到舞台中央後,林麗珍老師帶著孩子將花恭敬地供在地上,並捧起孩子的手敬重地合十向上天拜拜,這場獻給花神的祭典於焉圓滿落幕。我的心已經激動得淚流滿面,但我不太想哭出來,所以只是拿衛生紙按壓眼角,和微微地擤擤鼻涕,像是只是過敏突然犯了。

狗弟是在去年秋季時很突然地,病況急轉直下。花神祭裡的秋,是披著藍色衣裳的女神,藍色的衣裳長長地拖在地板上,是萬物的生命之河流,婀娜多姿的女神慎重地將生命之河緩緩地收走,狗弟的生命力也像那條藍色的生命之河一樣,隨著時間的轉移,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被收走。

上個月回家時,我們一家人在散步時又聊到狗弟,去世一年,他仍然是一家人聚在一起時帶來歡笑的話題寵兒。在佛陀記念館的廊道走著時,在狗弟最後的時光最盡心盡力照顧的爸爸突然說到,某個半夜狗弟突然嚴重抽蓄,把他和媽媽都嚇壞了,兩人從床上彈跳起來抱起狗弟火速奔往醫院。現在回想,其實那時應該就是狗弟已經撐不住準備要離開了,只是他可能想到我和妹妹還在台北還沒回來見到他最後一面,所以又撐了下來,只為了等我們回來。

從那次後,狗弟就失去意識地昏迷不醒,我和妹妹回到家後只見狗弟被癌症折磨得骨瘦如柴的身軀,已經連雙眼的神采都不復見。身體無力動彈的狗弟,在最後的期間也失去了意識,他認不出我們。直到週六下午,我和妹妹又輪流抱著狗弟,和他說說話的時候,片刻之間,死白的眼珠中間突然又透著瑩亮的光輝,像是回了神一樣,妹妹驚呼:「欸他的眼神又變回跟以前一樣耶!」雖然只能癱軟地倒在我身上,但狗弟睜著兩晶晶的眼神,直勾勾地看著我和我妹,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隔日的凌晨五點,媽媽過來喚醒熟睡的妹妹和我,輕聲說狗弟已經走了。

後來我不知為何,心裡想起一個我從來沒有用過的四個字:迴光返照,google了一下相關的案例,雖然眾說紛紜,但也有一說迴光返照是即將往生的人在最後一刻,為了與家屬做最後的道別所發生的現象。

在心經地頌唱下,我相信那經奮力抵抗而倒下的生命,已被神靈悄悄地接走,前往祂該去的地方。林麗珍老師的舞作結尾,讓我看到這樣的慈悲與盼望。我相信狗弟已被溫柔地接走,待在祂該去的地方,也許是像可可夜總會那樣化成我們家的守護靈也不一定?

只是想說,謝謝你,到最後一刻都還這麼地喜歡我們,如果你沒有等我和妹妹回來就先離開,如果沒有那個週六下午的道別,我和妹妹心裡一定會留下一輩子的遺憾。

謝謝你沒有那麼做。能成為你的主人,甚至是變成家人,我們很幸運。

衷心祝福你的下一個階段,猶如《花神祭》呈現的的四季,生命的死生與流轉永不停歇。

_
去年的11月:完成一趟關於愛的生命旅程

avatar-img
藍色貓咪療心屋
49會員
94內容數
⟢ 豢養藍色貓咪的靛藍小孩,古靈精怪且善良。希望這裡能讓你暫時放下社會期待或他人眼光,安心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在情感、關係、自我探索的療癒旅程中,找到現實與自我理想之間的平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藍色貓咪療心屋 的其他內容
不過比起怪罪,我更想做的是,把那時「習得無助感」的自己,從這段回憶裡「解放」出來。她沒有做錯任何事。不應該讓她一直待在那裡被迫接受沒來由的懲罰。所以接下來我想要對當時的自己說: 妳沒有做錯任何事。
當初我用社群媒體,只是為了與朋友交流或分享生活, 現在漸漸失焦了,就覺得沒必要花那麼多時間刷它了。 把握真實世界裡的體驗與分享還是比較實在。:)
敏感的人也可以是強壯的。但強壯的表現不一定要向外不斷地攻城掠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挑戰。強壯也許是可以來自於向內不斷地自我探索,因而挖掘出能夠深刻地同理別人的痛苦與深淵的心理質量。
關係就像房子,隨著時間演進,也會積灰塵。 所以不是只有外在的環境需要打掃, 自己的心裡空間也是需要清理的。 雖然割捨很痛苦,但唯有如此, 才能替我們換來物理上及精神上的距離, 讓我們能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長出真實的自己。
這份十個月的寫作旅程,讓我瞭解了, 只要願意行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哪怕是沿途中留下的遺憾, 都是日後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養分。
看美劇《Queer Eye: We're in Japan!》感受到的也是同一件事情,就是懂得「自我照顧」(self-care)真的很重要。 雖然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事,可是許多讓自己心裡可以恢復平靜與信心的方法,卻都是從這些不起眼的地方累積而來。
不過比起怪罪,我更想做的是,把那時「習得無助感」的自己,從這段回憶裡「解放」出來。她沒有做錯任何事。不應該讓她一直待在那裡被迫接受沒來由的懲罰。所以接下來我想要對當時的自己說: 妳沒有做錯任何事。
當初我用社群媒體,只是為了與朋友交流或分享生活, 現在漸漸失焦了,就覺得沒必要花那麼多時間刷它了。 把握真實世界裡的體驗與分享還是比較實在。:)
敏感的人也可以是強壯的。但強壯的表現不一定要向外不斷地攻城掠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挑戰。強壯也許是可以來自於向內不斷地自我探索,因而挖掘出能夠深刻地同理別人的痛苦與深淵的心理質量。
關係就像房子,隨著時間演進,也會積灰塵。 所以不是只有外在的環境需要打掃, 自己的心裡空間也是需要清理的。 雖然割捨很痛苦,但唯有如此, 才能替我們換來物理上及精神上的距離, 讓我們能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長出真實的自己。
這份十個月的寫作旅程,讓我瞭解了, 只要願意行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哪怕是沿途中留下的遺憾, 都是日後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養分。
看美劇《Queer Eye: We're in Japan!》感受到的也是同一件事情,就是懂得「自我照顧」(self-care)真的很重要。 雖然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事,可是許多讓自己心裡可以恢復平靜與信心的方法,卻都是從這些不起眼的地方累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