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見台灣」懷念齊柏林導演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今天的臉書動態回顧突然跳出七年前看完記錄片「看見台灣」的觀後感,沒想到齊柏林導演三年前竟然因拍攝續集時,於花蓮縣豐濱鄉長虹橋附近山區墜機殉難,享年52歲,令人不勝唏噓,以下是當時留下的文字記錄。
星期天和全家人一起去今日秀泰看電影,孩子大了各有其品味,常是我單獨和老公看劇情片,陪小孩看卡通,真正可以闔家觀賞的電影愈來愈少了.早在十月份我就告訴家中三個小孩,不論他們的意見為何,我都要帶他們去看「看見台灣」,沒想到行程很繁忙的老公也有興趣一同前往.因為是沒有劇情的記錄片,我事先做了些功課,告訴孩子們導演的背景、拍片動機及幕後花絮,吸引他們的注意,我們提早了三十分鐘到戲院,沒想到只剩第一、二排的座位了,這部片子比我想像中賣座,有興趣的朋友要即早訂票.
  坐定之後,一如預告片所示,影片的一開頭,在吳念真先生的台灣國語陪伴下,我們從空中俯視美麗寶島台灣,看山、看海、看風景,看海浪輕撫土地,看雲朵恣意在藍色的天空作畫,看稻浪翻飛,從小就在農村長大的我,彷彿可聞到空氣中淡淡的草香;配樂配得極好,十足滿足了視聽的享受,到了影片的中段,我的眉開始皺了起來,空氣、河流被不肖商人污染,於是天空蒙塵、河水嗚咽,經濟作物入侵山林,淺根植物保不住土石,隨暴雨狂洩,一次又一次的大崩壞,青翠山丘散落著大小不一的傷疤,導演並沒有無止境地揭露台灣土地的醜陋面,片尾我們又看到了台灣最美的風景:和善的人們,鏡頭下人們發現空中攝影師的瞬間,表情從驚訝馬上轉換成熱情揮手示意,這片段根據導演的說法,力求自然的他,本來希望被拍攝者是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態,怎知總會有人發現,數量多到可剪成一段集錦,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對新人、媽祖活動及花博會場。片尾曲之一,再度提醒我們,你看見嗎?我不爭氣地掉了淚,我們只是過客,山水何辜,任我們予以予求,該是好好修復她的時候了,趁一切還來得及時,片尾曲之二是原聲合唱團小朋友的拍手歌,因為家裡有這張CD,小朋友還跟著哼,不知導演怎麼哄這些小朋友登上玉山的,一群人在陵線上高歌及跳舞。
齊柏林先生及所有贊助者謝謝您,我也要向生養我們的土地致歉,我們的有心、無心之過,正以快速且殘忍的方式在破壞美麗寶島,若不及時悔悟,大地之母也會無預警地反撲,而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將無一可倖免於難。
齊柏林導演生平介紹
齊柏林導演生於1964年臺北市,早年以以拍攝房地產廣告起家,1990年進入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擔任行政工作,因為攝影專長向當時的長官歐晉德建議:「工程照片要從高空鳥瞰才有規模。」從此開始租用直升機,由齊柏林負責空拍,北二高接近完工時,齊柏林再向新任長官鄭文隆進言:「空拍應結合高速公路與土地的關係。」終於促成《北二高映像─懷抱大地的深情》一書的出版,之後齊柏林也自行租用直升機從空中拍攝台灣的山河地景,飛行時數已超過1600小時、拍攝影像則超過30萬幅,作品還曾受《大地地理雜誌》之邀,發表空中攝影作品展。作品主要以拍攝平面影像為主,由於他的名字和齊柏林飛船很類似,我一度以為攝影展的作者是個外國人。
從空照攝影師到空拍紀錄片導演

齊柏林早在2003、2004年採訪中表達對台灣土地的關懷,他說道:「台灣景觀空中鳥瞰一片翠綠景象不再翠綠,許多高山已被挖得坑坑洞洞,而都市也因密密麻麻建物林立,變得奇醜,沒有景觀。」他感慨地說:「你知道嗎?只有人煙罕至處,才是漂亮的。」
2005年中正紀念堂舉辦影像展「山的呼喚」,展出齊柏林120餘幅空照圖,其中就包括1998年大園空難過後的影像、還有因2001年桃芝颱風遭土石流淹沒的南投水里鄉郡坑村。
後來透過民生報的報導,揭露了大甲溪南岸山壁上因暴雨沖刷,土石崩落沖垮3條公路,密集開墾蓋民宿的清境農場,還有德基水庫河面沉沉浮浮、密密麻麻巨型樹幹,顯示山老鼠盜伐所造成的傷害。同年,齊柏林也以空拍照紀錄比淡水紅毛城早20年興建、位於澎湖縣馬公市的紅毛城遺址,因海軍工程被挖成兩半的事實。
2005年,台東縣委託齊柏林空拍台東自然景色,包括東海岸、花東縱谷、南迴線、嘉明湖及綠島、蘭嶼等景致。
2009年發生八八水災後,齊柏林乘著直升機進入災區拍攝,看到臺灣的環境被破壞得滿目瘡痍,他體悟到平面影像已不足以證明臺灣的土地所面臨著危機,加上受到盧·貝松和楊·亞祖-貝彤合作拍攝的紀錄片《搶救地球》的啟發,所以他投入新臺幣300萬元積蓄,再以自用住宅向銀行抵押借貸600萬元,購入專業空拍設備,展開臺灣首部空拍紀錄片的拍攝計劃。
2009年11月,齊柏林創立台灣阿布電影公司(Above Taiwan Cinema,Inc.),除了製作多部以空拍為主題的影像作品,首部長篇電影作品即齊柏林盼望已久的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終於在2012年臺北電影節首播《看見台灣》部份片段,2013年11月1日正式上映,而該片在同年也是第一屆桃園電影節的開幕片。並於2013年獲得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2017年6月8日,舉行《看見台灣》續集《看見台灣II》開鏡記者會,齊柏林談起拍攝計劃時表示,要把視野擴展到台灣之外,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馬來西亞,最遠到達紐西蘭。一方面希望藉此開拓台灣民眾的世界觀,另一方面,齊柏林導演也在記者會上提及,經許多考證資料,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極可能是來自於四、五千年前台灣的原住民,他希望「看見台灣II」能喚醒台灣民眾血液中的「冒險DNA」,而不要只是以「小確幸」自滿。
齊柏林曾有過空拍差點墜機的經驗,山區不穩定氣流是直升飛機最大的威脅,如曾在屏東大武山區遭遇落山風,被颳到太麻里海邊,或是在台北近郊磺嘴山遇到下降氣流,讓直升機差點失事,卻意外拍到牛群被直升機低空掠過嚇得狂奔的鏡頭。不過齊柏林還是感嘆:「拍照速度趕不上開發進度。」之所以甘冒生命危險空拍,是因為真的很愛這片土地,且「越看到它不堪的一面,就越想愛護它。」
每次直升機的起飛都是一場冒險、「在天空中都是生死一瞬間」有時天候不好,海上的大風、混亂的氣流,都是在賣命,但回家後整理照片成品,所有的擔憂都會消失無蹤,齊導表示:「每次飛上天空,抓取前所未見的畫面,回到陸地感動更多人、發揮影響力,這正是探險的意義與精神。」他勉勵年青人不要怕困難、勇於嘗試追夢,「你的血液中一定要有冒險的因子存在!」
由於國工局每年只編列20小時租直升機的空拍預算,若要自費空拍以公務員薪水收入,不足以支撐動輒每小時10萬以上的租金,因此他常靠「搭便機」空拍,如離島、高山上氣象局人員搭乘直升機換班、林務局業務進行高空噴灑農藥、台電吊掛工程任務,以及吊橋架設工事,直升機駕駛好友都會主動通知齊柏林搭便機。乙吉建設公司董事長黃木壽,需搭直升機到玉山監督工程時,也多次無條件讓齊柏林搭乘,甚至包機贊助。
齊柏林說,空拍條件嚴格,光線、照明度要求高,因此冷鋒過後大氣較明淨,颱風來襲前後都是拍照好時機。在空中每分鐘都在燒錢,因此讓他練就在短時間就完成構圖、測光及對焦的攝影功力。
《看見台灣》效應
2013年,齊柏林代表作《看見台灣》上映後,揭發日月光半導體工廠(K7廠)在高雄市後勁溪排放大量廢棄汙水。
清境農場附近蓋滿了歐式風格的民宿,藉由空拍鏡頭,發現部分民宿存在著環保和安全上的問題。行政院在2013年11月召開「國土保育專案小組會議」,大規模調查清境地區的民宿,也規劃製作清境地區災害的潛勢圖。
此紀錄片揭發眾多台灣地區的環境問題,齊柏林也曾說:「畫面會說話,不用贅言,就看得清楚。任何人看了,都會知道危險。生命很珍貴,不必為了賺錢和利益做這些事。」此外他也曾說:「台灣過去實在是非常美麗噢!但是這幾十年來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其實不經意地傷害了她。」
天妒英才
2017年6月10日,齊柏林團隊進行《看見台灣II》空中勘景的途中,空拍直升機在花蓮豐濱鄉大港口長虹橋附近山區墜毀,包括齊柏林本人、助手陳冠齊、機師張志光在內的3人全數喪生。
空軍司令部為感謝導演齊柏林及其攝影團隊,特別派遣兩架C-130運輸機協助運送遺體,從花蓮啟程回到台北松山機場。
6月24日至7月11日期間,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策劃「看見齊柏林」紀念展,蔡英文總統出席展覽的並頒發褒揚令:
知名空拍導演、環保行動者齊柏林,器宇淹曠,耿絜堅芳。少歲呈顯藝術天分,醉心攝影美學,誠勇追夢,理趣遐悠。旋入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依藉鏡頭勤攄重大建設始末,蔚開工程機關先河;以《經典公路-國道幸福五號》獲頒優良政府出版品獎;橫翔捷出,早擅英華。莫拉克颱風肆虐,爰毅然卻棄公職,勉力籌資空拍實景,體現臺灣土地之美麗與哀愁。經由空中鳥瞰視野,梭巡家園劫後傷痕;審視國土規劃議題,踐履生態保育職志,洞中肯綮,篤見孤懷;夙願閎襟,敬業不遷。嗣開拍《看見臺灣》紀錄片,披露廢水汙染濫墾,揭示環境發展變遷;俯視山川海岳地景,推升國人環保意識,言微旨遠,殫憂極瘁;雅操深衷,正聲赫然。曾獲頒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休士頓國際影展長篇紀錄片評審團特別獎暨攝影金牌獎、國際綠色影展金太陽獎等殊榮,絕技懋績,群流企仰。復賡續籌拍《看見臺灣II》,傳達「環境無分國界,生息休戚與共」理念,跨越種族文化藩籬,提供前瞻省思空間;擴大國際關懷面向,引領全民參與浪潮,卓行爍德,靡然向風。詎料壯志未酬,迺今盛年逝踵,憾惜軫悼,應予明令褒揚,用彰賢彥,旌表遺徽。
總   統 蔡英文行政院院長 林 全”
在齊柏林過世後,台灣阿布電影於2018年6月8日成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主要目標為將齊柏林身前作品數位化。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參考網頁https://chipolin.org/news/news_info.php?sn=96
風傳媒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82686?page=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新北旅遊]中國與台灣近代史上海皇帝杜月笙先生,當代春申君之新北市歷史紀念建築,從墓園看文化價值意義​ 旅遊可以很多種方式,逛墓園是一種奇特方式,只要心存正氣逛墓園也能很坦蕩。有句話這樣說道:虎死留皮、人死留名。人活在世間終究有死亡一天,你可曾想過你死後留存著甚麼,在人世間呢??能夠影響中華國近代史人物如隨曲水逐流、似風悵然並不多見到。有上海皇帝、當代春申君稱號杜月笙先生,在中華民國近代歷史中評價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1-08-27
[基隆旅遊]仁愛區林開群洋樓,回顧台灣美援助與基隆港輝煌年代近代史,對看當今十大鬼屋廢墟​ 對於基隆市在地老一輩耆老來說,提到林開群這個名字絕對是生命中記憶之名字。林開群這個名字代表的是基隆市過往賴以為生基隆港與台灣近代史中美援時期的一段基隆市在地歷史。 林開群洋樓相關資訊:: ​ 基隆市仁愛區愛一路45號 ​ 關閉外開放 ​ 歷史廢墟遺跡 林開群洋樓歷史點滴 ​ ​ 林開群故宅位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1-07-15
懷舊電視劇/感人又好看的台劇:十六個夏天 這是2014年的台灣電視劇,是由很有名的台灣女演員林心如製作人兼女主角的作品。 夏天快到了,讓我想起了它,因為是一部看了非常有感覺的一部劇,所以想到寫懷舊電視劇時第一個便想到了這部「十六個夏天」。
Thumbnail
avatar
宋雨桐Love Queen
2020-06-07
讀齊柏林「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 省思我們與環保的距離台灣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美好的、不美好的事跡,都應該要被記錄下來,唯有被記錄,我們才有能力去理解人類對環境究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我們都得去面對它,而不是假裝一切都沒發生,大家集體假裝沒看到。 --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齊柏林空拍20年的堅持與深情
Thumbnail
avatar
亭安 Ann Lin
2019-10-08
曾柏彰|最陌生的熟悉人:台灣長期照顧政策中的外籍家庭看護工2018年據內政部公告,在台灣每7人中便有1人是高齡人口。台灣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亦即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率之20%。作為亞洲高齡化速率最快的國家,台灣將不能再依賴其他地區之經驗,而須積極尋找屬於自己未來的長期照顧出路;也因此我們應該正視此領域中最重要的第一線人力:外籍家庭看護工。
Thumbnail
avatar
法律白話文運動
2019-06-27
從《看見台灣》空拍攝影師齊柏林到比基尼登山客吳季芸 遲來的山海管制法規鬆綁、政策解禁攤開地圖或轉動地球儀,台灣身處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環境,大海、高山環境資源豐富多樣,自然景觀條件得天獨厚,人文活動具有獨特時空背景,可我們並非人人會登山、個個諳水性,好似我們不曾在美麗島「福爾摩沙」生活過。
Thumbnail
avatar
Yao-Xiang Huang
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