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是群居社會?

更新於 2020/11/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類是群居的社會,這是一個事實,一個現象,為什麼會是如此?我們來探討一下。
《第一種看法》:
人類可能發現如果大家一起生活,彼此有個照應,比一個人單獨生活要好一點,所以會形成群體社會。這種說法是從理性的角度來剖析,當然是合理的,但是這是正確答案嗎?
《第二種看法》:
如果把人隔離開來,放到孤島上,獨自一人,人會怎樣? 人可能會被強烈的〝孤獨感〞侵襲,沒有人可以講話互動,是很痛苦的,這是一個感覺的設定,從感性的角度分析,人是害怕孤獨的,人需要有人陪伴,互相分享,這是一個心靈上的需要,你改不了,也逃不掉,天生就是被設計成這樣。
人是因為天生心靈上的設計,才會變成群居的社會,因為是需要有人陪伴,這是原始的需要,因為這個原始的需求,人才會是群居的社會,這可能才是正確答案。
第一種看法,看似合理,但不見得正確的原因,因為它是一種理性的判斷,認為群居比較好,但是也只是比較好而已,我也可以選擇獨居吧?生活差一點也可以接受啊! 可是真正的在荒島獨居是痛苦的、孤獨的,逃不掉的痛苦,因為沒有人可以講話互動是痛苦的。( 人去找其他動物互動可以是一種替代,排除了孤獨感。)
所以,原始的需求才是答案,人需要陪伴、分享、互助,這才是人類是群居社會的原因,是順著人性而出現的現象。
而這種原始需求,陪伴、分享、互助,就是愛的元素啊! 人需要愛,因為愛,人團結在一起,這就是上帝的設計吧?上帝設計的東西就是絕對的,你改不了也逃不掉,是不是?
人是群居的社會,這是一個理性的決定? 還是天生感性的需要? 答案應該很明顯了,第一種看法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沒有強制性,人類不一定選擇群居;第二種看法是訴諸於人性中必需遵守的東西,愛是人需要的,我們不可能離開原始的需要,所以自然會形成群居的社會現象,幾乎是必然的。
再打一個比喻---- 理性告訴我們不吃飯會餓死,所以吃飯是理性的決定? 這是一句合理的話,但是不正確。 因為我們會吃飯是因為肚子餓,是生理反應,是身體叫我們去吃飯,不用思考也知道,原始的需求才是正確答案。
PS……刻意獨居獨處,是特殊狀況,是有目的性的行為,畢竟獨居是一個違反人性的行為,一定是痛苦的,這就是制約,無法改變。 ( 或許腦病變的瘋子會出現獨居現象,但那已經是病變狀況,不是正常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7會員
    154內容數
    這裡所論述的東西,企圖建構一個假設模型來解釋人生實相,我們見不到實相,但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實相,先建構一個假設模型,如果這個模型可以套入人間印證,解釋大部份人的問題,是不是可以說是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拆解人生的實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存乎一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好的心情、憂鬱的心情、憤怒的情緒,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觸發情緒,也無時無刻活在情緒之中。 情緒是被觸發的,不是自己創造的,不然為什麼大家的情緒都如出一轍,雖然種類很多,但基本上是不是人人都有,你躲不掉,也改不了,你只能避開不想要的,只能盡量去觸發你想要的。 ---- 這是不是制約? 每個人都需要愛,
    批判,來自於一個價值標準,有人覺得不符合他的價值標準,所以批判出現了。接著很多人會加入這個批判的行列,也有人提出防守辯護,雙方產生攻防,出現情緒。 在爭辯的過程中會出現更多的價值標準,越加的混亂,情緒性的字眼會大爆發。 這就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現實社會也一樣的經常發生。就是眾多價值標準之間的爭吵。
    有一個問題一直出現在與朋友的討論之中,問題是這樣問的: 如果是上帝創造了人類,為什麼上帝不直接講清楚要人類幹什麼? 人類存在的意義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讓人類猜的這麼辛苦? 有一天,有一種答案從我的腦中跳出來,我覺得蠻合理的,所以我跟朋友講這個可能性,也得到他的認同。今天把它發表出來,就是一個閒聊話
    人,是一個意識體,而意識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創造機器,所以人生的主軸很明顯,就是創造力,這樣的一個論述極為簡單明瞭。 能量是宇宙的基本樣貌,因為意識的介入,宇宙開始了變化,這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創造遊戲,未來是意識創造出來的,沒有人知道結果是如何。 人,很明顯是被創造出來的,是在這個天馬行空的創造過程中的
    《名詞定義》 人生實相: 人生的真實全貌和法則。 人是看不到實相的,因為人是被設計成看不到實相的瞎子。  雖然瞎子看不到,可是瞎子還有其他的感官,我們可以用其他感官來彌補,拼湊出眼睛看不到的。 對人而言,實相是撞出來的,我們看不到,可是我們撞久了,也可以知道有個實相的樣子。人總是說眼見為憑,可是我
    有愛的生活才會有幸福感,這是常識,也是自然法則,或許是上帝的設計。  愛的元素有: 陪伴、分享、互助、包容。 在這些元素中,人產生了幸福感,因為靈魂需要這些元素。  不只人需要愛,動物也需要,我們說動物也有靈性,其實隱隱約約帶出了一個現象:愛和靈性似乎分不開,甚至是同義詞。 愛是大自然的一個法則,
    美好的心情、憂鬱的心情、憤怒的情緒,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觸發情緒,也無時無刻活在情緒之中。 情緒是被觸發的,不是自己創造的,不然為什麼大家的情緒都如出一轍,雖然種類很多,但基本上是不是人人都有,你躲不掉,也改不了,你只能避開不想要的,只能盡量去觸發你想要的。 ---- 這是不是制約? 每個人都需要愛,
    批判,來自於一個價值標準,有人覺得不符合他的價值標準,所以批判出現了。接著很多人會加入這個批判的行列,也有人提出防守辯護,雙方產生攻防,出現情緒。 在爭辯的過程中會出現更多的價值標準,越加的混亂,情緒性的字眼會大爆發。 這就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現實社會也一樣的經常發生。就是眾多價值標準之間的爭吵。
    有一個問題一直出現在與朋友的討論之中,問題是這樣問的: 如果是上帝創造了人類,為什麼上帝不直接講清楚要人類幹什麼? 人類存在的意義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讓人類猜的這麼辛苦? 有一天,有一種答案從我的腦中跳出來,我覺得蠻合理的,所以我跟朋友講這個可能性,也得到他的認同。今天把它發表出來,就是一個閒聊話
    人,是一個意識體,而意識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創造機器,所以人生的主軸很明顯,就是創造力,這樣的一個論述極為簡單明瞭。 能量是宇宙的基本樣貌,因為意識的介入,宇宙開始了變化,這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創造遊戲,未來是意識創造出來的,沒有人知道結果是如何。 人,很明顯是被創造出來的,是在這個天馬行空的創造過程中的
    《名詞定義》 人生實相: 人生的真實全貌和法則。 人是看不到實相的,因為人是被設計成看不到實相的瞎子。  雖然瞎子看不到,可是瞎子還有其他的感官,我們可以用其他感官來彌補,拼湊出眼睛看不到的。 對人而言,實相是撞出來的,我們看不到,可是我們撞久了,也可以知道有個實相的樣子。人總是說眼見為憑,可是我
    有愛的生活才會有幸福感,這是常識,也是自然法則,或許是上帝的設計。  愛的元素有: 陪伴、分享、互助、包容。 在這些元素中,人產生了幸福感,因為靈魂需要這些元素。  不只人需要愛,動物也需要,我們說動物也有靈性,其實隱隱約約帶出了一個現象:愛和靈性似乎分不開,甚至是同義詞。 愛是大自然的一個法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認為,當我們觀察過去兩萬年來的地球時,會發現三種在大範圍內接連出現的人類價值觀系統。每個體系都擁有獨特的社會組織方式,每種社會模式也受到一種由我們周遭世界捕獲能量的特定方式所宰制。能量捕獲不只解釋了喬治先生所說的話,也解釋了為何我會感到如此訝異。
    Thumbnail
    公共衛生強調群體的觀點,然而健康促進的眼光卻只想改善每個個人的生活習慣,用充滿個人歸因的健康評量,忽略了身為一個「人」被鑲嵌在社會中難以撼動的處境。 疾病的預防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民眾可以在疾病發生後,能獲得一個完善的治療及照護。
    Thumbnail
    【哈佛大學調查研究:為什麼只有少數人才能成為社會頂尖的成功人士?|復盤後的目標制定【目標概念篇】#4】 現在就讓我們先從概念篇說起,談談「目標的定義與研究」和「為什麼要設定目標」,這會是今年倒數第二篇文章,一起畫下耐人尋味的休止符吧!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2/30(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真正的尊重不是建立在職業上,而是建立在你的人格特質上。頭銜在一開始會讓你得到別人的尊重,可是你把頭銜拿掉後,你是什麼樣的人,才是更重要的一件事。 挪威交換一年的于婷,在交換前,原本認為自己要很完美,而且要擔任醫生才能夠獲得他人的尊重,來交換之後,生命的機緣讓她開始擁抱自己的不完美與興趣...。
    Thumbnail
    前陣子,意外在書店發現這本研究女性內褲的書,若只是如此,我可能不會多有興趣。但這本書作者卻是女性,並且以女性的角度撰寫,那就很有意思,所以當下就買一本來讀了。 本書嘗試從歷史、文化、心理等各個角度分析--女性內褲。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認為,當我們觀察過去兩萬年來的地球時,會發現三種在大範圍內接連出現的人類價值觀系統。每個體系都擁有獨特的社會組織方式,每種社會模式也受到一種由我們周遭世界捕獲能量的特定方式所宰制。能量捕獲不只解釋了喬治先生所說的話,也解釋了為何我會感到如此訝異。
    Thumbnail
    公共衛生強調群體的觀點,然而健康促進的眼光卻只想改善每個個人的生活習慣,用充滿個人歸因的健康評量,忽略了身為一個「人」被鑲嵌在社會中難以撼動的處境。 疾病的預防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民眾可以在疾病發生後,能獲得一個完善的治療及照護。
    Thumbnail
    【哈佛大學調查研究:為什麼只有少數人才能成為社會頂尖的成功人士?|復盤後的目標制定【目標概念篇】#4】 現在就讓我們先從概念篇說起,談談「目標的定義與研究」和「為什麼要設定目標」,這會是今年倒數第二篇文章,一起畫下耐人尋味的休止符吧!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2/30(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真正的尊重不是建立在職業上,而是建立在你的人格特質上。頭銜在一開始會讓你得到別人的尊重,可是你把頭銜拿掉後,你是什麼樣的人,才是更重要的一件事。 挪威交換一年的于婷,在交換前,原本認為自己要很完美,而且要擔任醫生才能夠獲得他人的尊重,來交換之後,生命的機緣讓她開始擁抱自己的不完美與興趣...。
    Thumbnail
    前陣子,意外在書店發現這本研究女性內褲的書,若只是如此,我可能不會多有興趣。但這本書作者卻是女性,並且以女性的角度撰寫,那就很有意思,所以當下就買一本來讀了。 本書嘗試從歷史、文化、心理等各個角度分析--女性內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