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立體的中國近代國際關係史─《躁動的帝國》書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台灣,各式關於近代與當代中國的書寫,無論是學術著作或是大眾讀物,到各網路平台對中國時事的即時解析從來不曾少過。但總歸而言,這些寫作大多有幾個特點:首先,關於中國歷史的介紹聚焦於中國內部因素;其次,內容的主軸經常圍繞幾個特定人物,如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等等;若是國際關係的討論則通常限定於中國與特定國家之間的單一關係,例如近年最火熱的中美關係。許多著作絕不缺乏洞見,但筆者以為這樣的寫作模式往往需要讀者對中國近現代史已經先有了相當的背景知識才能夠領略書中主旨,否則容易流於見樹不見林。而文安立的《躁動的帝國》可以說相當大程度的補足了上述的缺憾,為想要更深入了解中國近現代國際關係的讀者提供了一個相當完整的介紹。本文將從文安立的研究專長開始介紹此書的寫作背景,並舉一些筆者認為特別受到啟發的章節為例,希望能夠引發讀者關於閱讀本書的興趣。
作者文安立 (Odd Arne Westad)
挪威歷史學者文安立是相當權威的冷戰史專家,過去15年來出版了許多深具影響力的冷戰研究專書,例如2005年的The Global Cold War以及2017年的The Cold War: A World History。相當權威的三大冊《劍橋冷戰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也是由文安立擔任主編一職(另一位主編為Melvyn P. Leffler)。在這樣的背景下,使得文安立累積許多關於二十世紀當代世界史的通透見解,並為《躁動的帝國》一書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兼具國內/區域/全球視野的中國國際關係史
《躁動的帝國》出版於2012年,內容橫跨1750年以來的中國對外關係史,全書正文的部分共分11章。但從上述作者背景簡介的段落可以得知文安立的專長在於當代史,因此全書的時間軸雖然橫跨了約兩百五十年,但從1750年到19世紀末的一百多年,僅占了前兩章的篇幅,作為背景的鋪墊;後九章的內容聚焦在過去大約120年間的中國近代與當代史,也是本書最為精采之處。下文將以幾個短例討論《躁動的帝國》一書如何跨越中國國內政治的視角,以更加宏觀的角度討論二十世紀的中國國際關係。
首先是關於世紀之交時,在中國的外籍人士以及移民海外的華僑在當時的角色。若是以中國脈絡為主的寫作中,這兩類人的聲音通常容易被低估甚至忽略,但在文安立的書中,卻為這兩類人各花費了一個章節的篇幅,說明他們在當時中國的地位,其實相當重要。例如晚清時期中國的海關稅務─當時清廷國庫的主要收入來源─均由外國人負責;許多現代化的建設甚至於新式軍隊的訓練也都可以見到外國顧問的痕跡。海外華僑的章節則討論了華人移民在東南亞、美國,甚至拉丁美洲的古巴和祕魯等國家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大致勾勒出華人族群在當地身分認同的轉變與中國民族主義之間的關係。透過更多元的視角,《躁動的帝國》呈現出一幅更為立體的中國近現代史。
鞭辟入裡的當代中美關係
《躁動的帝國》另外一個相當具有啟發性的篇章是討論當代中美關係和中國與亞洲國家之間關係的章節。在中美關係的章節裡,文安立在開頭就清楚地點出當代中國對美國的矛盾情緒。一方面,對中國而言,美國被塑造成帝國主義的代表,在民族主義高漲的今天,美國應該是被恨之入骨的對象;但另一方面中國又極度地羨慕美國的財富、科技和物質生活模式。這種近乎精神分裂的矛盾體現在中國生活的方方面面。筆者將舉近年的時事簡短佐證文安立的觀察。
NBA在2019年因為火箭隊的前總管莫雷一則支持香港的推文而觸怒了中國網友,一時之間中國民族主義沸騰不已,整個NBA的轉播為之中斷。但在幾天的風風火火過後,NBA又在中國復播。究其原因,其實是收看NBA已經深入地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若是真的長期中斷NBA的轉播,內部負面輿論的壓力將同樣會使政府不堪承受。固然在這段期間許多NBA球星因為不想得罪中國市場而不敢聲援莫雷這點,被視為NBA無法承受失去中國市場的明證;但另一方面,其實中國同樣禁不起沒有NBA轉播的生活。這種既想抵制,卻又無法失去的心態僅是當代中美關係中的一個小小註腳。
結論─關於中國的未來
在結論中,文安立也奠基於自己對當代國際關係以及東亞區域政治的了解,提出了中國於未來的首要任務:如何將從19世紀下半葉以來遭受大幅挑戰的世界觀真正融入成為中國的一部份,而非一味地固守所謂的「中國傳統」。
以上僅是關於《躁動的帝國》相當簡短的介紹。綜觀全書,文安立以紮實的史料與宏觀的視角評析了過去兩百五十年來的中國對外關係史。書中處處妙語如珠,特別是在許多關於當代中國的段落中,文安立客觀地評價中共政權所取得的經濟成就之餘,也同時指出了這種政治/經濟模式的軟肋,對於想要更深入了解當代中國的讀者,是一本相當值得閱讀的書籍。
分享我對音樂的聆聽/閱讀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部電影是給中國的情書 開頭這句話是真人版《花木蘭》導演尼基‧卡羅在接受中國官媒新華社採訪時的言論。言談之間不難想像導演和整個迪士尼製作團隊對電影票房的高度期待,特別是在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全球的愁雲慘霧中,更期望票房的數字可以為低迷的經濟帶來一劑強心針。但上映之後...
《組曲》在經過三百年的流傳後,目前已經超過一百個不同的樂譜版本。這些版本不只供演奏時使用,更記錄了不同時期對巴哈的不同理解,從而形塑了當前21世紀的聽眾對《組曲》的認識。因此筆者預計以六篇文章的篇幅勾勒《組曲》樂譜過去三百年的流傳概況,本文先從《組曲》的早期抄本開始談起。
雖然牛津離倫敦只需要一個小時的火車,距離並不遠,但若想要到倫敦看音樂劇或是歌劇加上來回的交通時間還是需要至少半天,因此當看到牛津新劇院(New Theatre)也有許多歌劇/芭蕾舞劇的巡迴演出時,筆者便帶著不妨一試的心理聽了兩場演出,本文為這兩場演出得簡評。
自從卡薩爾斯於1936-39年間完成《組曲》最有代表性的錄音之後,1950-80年間,各國的大提琴家也紛紛的錄下自己對《組曲》的詮釋。在《組曲》錄音如雨後春筍般問世的同時,德國大提琴家卻成了歷史中的失語者。欲探究其原因,同樣需要回到卡薩爾斯與《組曲》的關係。
這部電影是給中國的情書 開頭這句話是真人版《花木蘭》導演尼基‧卡羅在接受中國官媒新華社採訪時的言論。言談之間不難想像導演和整個迪士尼製作團隊對電影票房的高度期待,特別是在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全球的愁雲慘霧中,更期望票房的數字可以為低迷的經濟帶來一劑強心針。但上映之後...
《組曲》在經過三百年的流傳後,目前已經超過一百個不同的樂譜版本。這些版本不只供演奏時使用,更記錄了不同時期對巴哈的不同理解,從而形塑了當前21世紀的聽眾對《組曲》的認識。因此筆者預計以六篇文章的篇幅勾勒《組曲》樂譜過去三百年的流傳概況,本文先從《組曲》的早期抄本開始談起。
雖然牛津離倫敦只需要一個小時的火車,距離並不遠,但若想要到倫敦看音樂劇或是歌劇加上來回的交通時間還是需要至少半天,因此當看到牛津新劇院(New Theatre)也有許多歌劇/芭蕾舞劇的巡迴演出時,筆者便帶著不妨一試的心理聽了兩場演出,本文為這兩場演出得簡評。
自從卡薩爾斯於1936-39年間完成《組曲》最有代表性的錄音之後,1950-80年間,各國的大提琴家也紛紛的錄下自己對《組曲》的詮釋。在《組曲》錄音如雨後春筍般問世的同時,德國大提琴家卻成了歷史中的失語者。欲探究其原因,同樣需要回到卡薩爾斯與《組曲》的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7/4 一般人多以為中共外交只是左派意識形態的口號,脫離國際社會的現實,沒外交效果。這種看法的缺陷,是預設中國外交的聽眾都是獲益於個人主義市場經濟的已開發國家。其實鄧小平在冷戰後期提出的「南南合作」,一直指導著中國外交「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原則,是北京宣言以「全球南方」為和平共處原則的指引。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Thumbnail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Thumbnail
2000/12/25 日前貴報刊載旅美學人童振源關於以「未來一個中國」去「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建議;甚能兼顧各方立場。...要中共接受基本教義派的「獨立」,與要台灣接受中共版的「一國兩制」可能性都是零。然而未來一中的中間路線,則無限寬廣,就看智略、格局如何。此偉業之價值決不亞於「玉碎」的悲壯...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中國形成的大歷史速寫,藉由文化,疆域,職貢來看待政治中心的形成,來闡述到底中國是如何產生。作者杜正勝希望藉此理清讀者的思緒。
Thumbnail
大概是受到時局動盪的影響,最近還滿想閱讀一些軍事的書籍,增進自己的軍事基本知識。 在網路上看到《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一書,可以說打動我的心。大概是感受到中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日益壯大,不僅是從國際新聞上讀來的干涉野心,從媒體識讀層面也能感受到大外宣的龐大野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7/4 一般人多以為中共外交只是左派意識形態的口號,脫離國際社會的現實,沒外交效果。這種看法的缺陷,是預設中國外交的聽眾都是獲益於個人主義市場經濟的已開發國家。其實鄧小平在冷戰後期提出的「南南合作」,一直指導著中國外交「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原則,是北京宣言以「全球南方」為和平共處原則的指引。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Thumbnail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Thumbnail
2000/12/25 日前貴報刊載旅美學人童振源關於以「未來一個中國」去「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建議;甚能兼顧各方立場。...要中共接受基本教義派的「獨立」,與要台灣接受中共版的「一國兩制」可能性都是零。然而未來一中的中間路線,則無限寬廣,就看智略、格局如何。此偉業之價值決不亞於「玉碎」的悲壯...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中國形成的大歷史速寫,藉由文化,疆域,職貢來看待政治中心的形成,來闡述到底中國是如何產生。作者杜正勝希望藉此理清讀者的思緒。
Thumbnail
大概是受到時局動盪的影響,最近還滿想閱讀一些軍事的書籍,增進自己的軍事基本知識。 在網路上看到《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一書,可以說打動我的心。大概是感受到中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日益壯大,不僅是從國際新聞上讀來的干涉野心,從媒體識讀層面也能感受到大外宣的龐大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