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島:真正的美麗新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對於反烏托邦作品有些熟悉的朋友,勢必都聽過所謂「三大反烏托邦作品」,包括薩米爾欽的《我們》(Мы, 1920)、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1932)與歐威爾的《一九八四》(1984, 1949);相較於此,近代以來「烏托邦作品」似乎就沒有這麼知名的作品,或甚至創作量也不如前者。我自己比較知道的烏托邦作品——除了眾所周知的《理想國》(Res Publica)與《烏托邦》(Utopia)外——就只有過去進行碩士研究時所查到的《烏有鄉消息》(News From Nowhere, 1890)了。

然後,避風港文化在去年底出版了赫胥黎的《島》(Island, 1962)。這本在赫胥黎晚年才創作出版的作品,一反《美麗新世界》的氛圍,講述的是一處貨真價實的「烏托邦」。主角威爾.法納比(Will Farnaby)在船難之後落腳帕納(Pala),一個靠近印度、遺世獨立的島國;在這不願受到資本主義荼毒、努力阻擋資本化、工業化、現代化的南國島嶼上,威爾以西方的視角,隨著書中的角色去理解此地的信仰、文化、價值觀與哲學理念,並見證著資本主義在島外虎視耽耽的緩步入侵。

由於先前已經閱讀過《美麗新世界》,因此在閱讀《島》時,總覺得這兩部作品有些互相照映;在《美麗新世界》中,用於控制人民的負面元素,到了《島》中卻都變成了成功教化人民的正面素材。例如,避免人民煩惱、反抗的藥物「梭麻」(Soma),在《島》中成為了能夠開拓身心視野的「解脫藥」(moksha-medicine);因為從瓶中出生,使人們失去家庭倫常觀念的機制,在《島》中則轉化成為「共同收養社」(Mutual Adoption Club),使孩童同時擁有約二十個可隨意轉換家庭的機制;讓伯納德、野人痛不欲生的性解放觀念,在《島》中也改造成含蓄性交、愛慾瑜珈,賦予其更正面的意義。

或許工具本來就沒有正邪之別,但我總覺得,赫胥黎在創作《島》時,觀念上已經跟創作《美麗新世界》時有很大的差別;當然,兩本作品畢竟也相差了三十年,但在1946年《美麗新世界》的再版前言中,我們明確察覺到兩者的關連。赫胥黎明言自己如果當下要重寫《美麗新世界》,他會在最後給予野人「第三個選擇」——《島》就是這個想法下的產物。

這並不是一本好讀的小說,內容很大部分是類似《理想國》那樣的對話錄,由主角威爾詢問帕拉上的不同角色,來獲知帕拉的教育模式、家庭關係、哲學信仰、社會常規、經濟模式與政治體系。即便如此,《島》並非沒有劇情的作品;這個君主立憲的國家,正因為鄰近的軍閥,以及旅外成長、看過資本主義風光一面的王儲而備受威脅。故事中的帕拉,才剛經過兩代人的努力而成為此時的模樣,或許「富不過三代」不只能夠適用於外在金錢,也能適用於內在的、思想上的部分吧。

赫胥黎或許畢竟是對未來感到悲觀的。據聞他在咽喉癌確診之後才開始創作《島》,雖然作品中對基督教有所反思,故事的整體基調卻與「失樂園」有些相似;到了最後,即便故事講述的是烏托邦,那樣的美好卻似乎終將消毀,只能留存於過往。

一個人的反烏托邦,對另一個人而言卻可能是烏托邦;對於樂園,也並非所有人都滿意。而即便utopian一字的本意為「不存在之地」,人們依然終其一生追尋著這樣的「境界」。除了感慨烏托邦終究不存在之餘,閱讀完《島》這樣的作品後,我們還能夠怎麼做呢?

《碳變》譯者李函老師翻譯、避風港文化出版的《島》,推薦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立的沙龍
117會員
125內容數
馬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2
本文探討臺灣本土電馭叛客類型小說《電腦人間》的創作理念,並結合作者自身經歷,反思臺灣的身分認同議題。文章最後也提及作者將在臺北國際書展與其他電馭叛客類型作者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5/02/02
本文探討臺灣本土電馭叛客類型小說《電腦人間》的創作理念,並結合作者自身經歷,反思臺灣的身分認同議題。文章最後也提及作者將在臺北國際書展與其他電馭叛客類型作者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5/01/09
介紹《電腦人間》一書的封面及插畫繪製過程與細節,包括繪師選擇、創作理念、以及對成品的評價。文中提及多位繪師,如麥克筆先生、阿諾老師、金芸萱老師和黃俊維老師,並詳細描述他們在本書創作中的貢獻和風格。此外,文章也提供了《電腦人間》書籍的購買連結,方便讀者購買。
Thumbnail
2025/01/09
介紹《電腦人間》一書的封面及插畫繪製過程與細節,包括繪師選擇、創作理念、以及對成品的評價。文中提及多位繪師,如麥克筆先生、阿諾老師、金芸萱老師和黃俊維老師,並詳細描述他們在本書創作中的貢獻和風格。此外,文章也提供了《電腦人間》書籍的購買連結,方便讀者購買。
Thumbnail
2024/12/20
本文記錄了作者首次參加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的經歷,感受到獨立出版的魅力並參與多場對談活動。作者分享了與漫畫家、出版社交流的過程,以及對《杯底不養金魚》的期待,並反思女性主義在韓國的現狀。最後還有《臺灣漫遊錄》作者與英文版譯者的對談活動紀錄。
Thumbnail
2024/12/20
本文記錄了作者首次參加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的經歷,感受到獨立出版的魅力並參與多場對談活動。作者分享了與漫畫家、出版社交流的過程,以及對《杯底不養金魚》的期待,並反思女性主義在韓國的現狀。最後還有《臺灣漫遊錄》作者與英文版譯者的對談活動紀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從《一九八四》到《美麗新世界》,最後以《我們》結尾(我的閱讀順序啦),彷彿抽絲剝繭的了解到反烏托邦世界的誕生。「《我們》故事描繪極權監控社會下,人性醒覺後愈來愈不服從的故事,相較《美麗新世界》則直觀地把握了極權主義的非理性面向。奧威爾其後發表的《一九八四》則揉合兩者元素,並坦言受到《我們》啟發。」三
Thumbnail
從《一九八四》到《美麗新世界》,最後以《我們》結尾(我的閱讀順序啦),彷彿抽絲剝繭的了解到反烏托邦世界的誕生。「《我們》故事描繪極權監控社會下,人性醒覺後愈來愈不服從的故事,相較《美麗新世界》則直觀地把握了極權主義的非理性面向。奧威爾其後發表的《一九八四》則揉合兩者元素,並坦言受到《我們》啟發。」三
Thumbnail
相較烏托邦訴求完美理想主義的單調或者單一,和活潑與多元所形成亂中有序的浪漫,後者才是人性所趨吧!
Thumbnail
相較烏托邦訴求完美理想主義的單調或者單一,和活潑與多元所形成亂中有序的浪漫,後者才是人性所趨吧!
Thumbnail
20世紀的黑鏡,反烏托邦政治諷刺小說經典。你渴望一個人人都幸福的世界嗎?每天努力的工作和享樂。不需要設立遠大的目標,因為每個人生下來已被決定了一生所扮演的角色。不必追求固定伴侶,因為人人皆屬於每個人。
Thumbnail
20世紀的黑鏡,反烏托邦政治諷刺小說經典。你渴望一個人人都幸福的世界嗎?每天努力的工作和享樂。不需要設立遠大的目標,因為每個人生下來已被決定了一生所扮演的角色。不必追求固定伴侶,因為人人皆屬於每個人。
Thumbnail
各位長期關注小弟文章的朋友們大家好,在這邊有個重大消息想分享給你們;雖然正式上各大通路還得等到明年一月,但我實在等不及啦——那就是,我協助編輯的第一本科幻小說,由科幻作家唐澄暐翻譯、逗點文創結社出版的新版《美麗新世界》,目前已經可以在台北讀字書店買到了!
Thumbnail
各位長期關注小弟文章的朋友們大家好,在這邊有個重大消息想分享給你們;雖然正式上各大通路還得等到明年一月,但我實在等不及啦——那就是,我協助編輯的第一本科幻小說,由科幻作家唐澄暐翻譯、逗點文創結社出版的新版《美麗新世界》,目前已經可以在台北讀字書店買到了!
Thumbnail
烏托邦代表著,一定程度的階級與統治、抑制思想與學習,甚至是藝術與科學,以徹底制約的運作方式讓群體社會維持在一個極度穩定、和平、人人快樂的狀態;而反烏托邦則是更注重自由、個人思考、靈性創作、自我成長與追求、情感表溢等等,但是相對存在混亂。
Thumbnail
烏托邦代表著,一定程度的階級與統治、抑制思想與學習,甚至是藝術與科學,以徹底制約的運作方式讓群體社會維持在一個極度穩定、和平、人人快樂的狀態;而反烏托邦則是更注重自由、個人思考、靈性創作、自我成長與追求、情感表溢等等,但是相對存在混亂。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 1932年《美麗新世界》出版,其中描寫的烏托邦—敵托邦成為上世紀初時人類對未來的恐懼想像,其中富含著生理學、心理學、人口論的知識,成為這經典的特色之一,而在1959年《再訪美麗新世界》則是經過了二十多年後赫胥黎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 1932年《美麗新世界》出版,其中描寫的烏托邦—敵托邦成為上世紀初時人類對未來的恐懼想像,其中富含著生理學、心理學、人口論的知識,成為這經典的特色之一,而在1959年《再訪美麗新世界》則是經過了二十多年後赫胥黎
Thumbnail
避風港文化在去年底出版了赫胥黎的《島》(Island, 1962)。這本在赫胥黎晚年才創作出版的作品,一反《美麗新世界》的氛圍,講述的是一處貨真價實的「烏托邦」。
Thumbnail
避風港文化在去年底出版了赫胥黎的《島》(Island, 1962)。這本在赫胥黎晚年才創作出版的作品,一反《美麗新世界》的氛圍,講述的是一處貨真價實的「烏托邦」。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2837 波斯曼在《娛樂至死》中宣言20世紀烏托邦的捏塑是赫胥黎更勝一籌,在從電報開始的資訊媒介轉換中,進化成了電視機的娛樂文化,包籠了整個人類社會,而在媒介排斥訊息、甚至媒介就是訊息的情形中,一切的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2837 波斯曼在《娛樂至死》中宣言20世紀烏托邦的捏塑是赫胥黎更勝一籌,在從電報開始的資訊媒介轉換中,進化成了電視機的娛樂文化,包籠了整個人類社會,而在媒介排斥訊息、甚至媒介就是訊息的情形中,一切的
Thumbnail
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的閱讀心得。
Thumbnail
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的閱讀心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