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非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書與非書之間,我們閱讀。」~誠品文案 李欣頻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文本,暴量的訊息讓我們身處其中卻自動過濾掉許多訊息,書籍是認識世界的其中一個方法,然而圖像、影音、話語都是,在現今世界中,愈來愈快速的表現形式,逐步在取代書籍,電商的崛起也開始瓜分實體店面的市場,以更低廉的折扣搶客。
所以我們賺到了嗎?
記得好多次不忍釋卷的經驗,拿在手中,慢騰騰啜飲茶飲,任中目光儘情瀏覽,放縱想像肆意翱翔,這個世界彷彿在翻手覆手之間為雲為雨,不論所持者是什麼身份,在這刻我們都擁有平等的權利,直接跳過章節急切的知道劇情,或耐著性子仔細的搜索著草蛇灰線,在揭開的那一幕,驚奇或是滿意的篤定。
書,是有其獨特的魅力的。
記得第一次到誠品時,為其浩瀚的陳列震撼,足足的兩層樓讓人自由取閱,於是階梯、轉角都是席地而坐的人,他們身在書店之中,但心魂早已雲遊不知何方,偶然也會有些走動閒聊的人,但不足以干擾身陷雲中霧中的人們,在愛不釋手的狀態下,付出價格,帶回滿心的滿足。
書店,是吸引及聚眾的場域。
也許,其他的方式並不妨礙理解世界,其他的媒材更加吸引注意力,世界本就多元,很多的事物也在流轉之間,消逝、產生,一起一落,是多變的世界明確的法則。
但希望書和書店,都是獨立於外的特例。
願它們永久長存。
【當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書店時 】永遠不會發生。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4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語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雙11前,仍是定義上的孤身一人,即便和家人同住,但還是沒有人生的另一個伴侶。 對感情的憧憬是源自於孩童時期的故事,對婚姻的恐懼則來自原生家庭的不和,看不到幸福,聽不到溝通,有的只是滿滿的怨懟和爭執,或不安的冷戰;隨著年紀增長,看著旁人還是不免質疑起現況,但又對於獨處感到自在安心,因此不刻意也不積極,
一直在與自己的情緒、工作較勁,費腦、費心力,但身體卻沒有足夠的勞動,於是雖然很渴望得到休息,但好像無法累到倒頭就睡的狀況,而是在夢中仍會想到未完的業務。 現在看起來疲累又不安,但工作效能卻很低,上司的表情、態度有些不耐時令不安的心更動亂,很想告訴他想法,但又覺得於他來說,只是須要做得了事的下屬,而我
第一次聽到村上春樹,是因為當時的室友很喜歡他的作品。 我也曾過他的書《遇見100%的女孩》,當時讀他的作品,有一種很奇特的感受,說不出是什麼樣的感覺,但卻沒有再繼續閱讀其他的文章。 直到某一天,偶然讀到《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才讓我開始對這位名滿天下的作者開始好奇起來,他對運動、寫作
他們要我不要放棄,不要離開, 他們認為離開等同於逃避, 他們鼓勵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曾幾何時,自己也曾這樣鼓勵過另一位家人。 但實質面對困境時, 原來脆弱是這樣的感覺, 原來無力感是如此難受, 飲著心靈雞湯,也默默的思索, 如何能夠改變脆弱敏感的心境? 另外的人告訴,先照顧好自己, 不要抗拒或壓抑,
一直認為擁有赤子之心,保有初衷,是很重要的事。 內向慢熟的個性,卻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以前在被評論過於安靜或內向時,或在人群中感受到自己無法融入時,總覺得必須要改變自己,但又沒有辦法持續,或許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感受到沒有條件的關愛,所以一直在渴求,加上母親也總把我們視為「孩子」,除了工作、學業外,並
文字是一雙透明的羽翼,引導思緒飛翔。 思緒源自於過往的種種,點點滴滴形塑而成,但生活圈大都狹小而固定,只有文字、影響能帶領人穿越時空限制,在短時間歷經生死、情愛、險境......想像力加乘,讓人從中汲取,觸發想法或抵觸異見,不同的文本帶來不一樣的閱讀經驗,日積月累而成,偶然有感而發,即可書寫。 自由
雙11前,仍是定義上的孤身一人,即便和家人同住,但還是沒有人生的另一個伴侶。 對感情的憧憬是源自於孩童時期的故事,對婚姻的恐懼則來自原生家庭的不和,看不到幸福,聽不到溝通,有的只是滿滿的怨懟和爭執,或不安的冷戰;隨著年紀增長,看著旁人還是不免質疑起現況,但又對於獨處感到自在安心,因此不刻意也不積極,
一直在與自己的情緒、工作較勁,費腦、費心力,但身體卻沒有足夠的勞動,於是雖然很渴望得到休息,但好像無法累到倒頭就睡的狀況,而是在夢中仍會想到未完的業務。 現在看起來疲累又不安,但工作效能卻很低,上司的表情、態度有些不耐時令不安的心更動亂,很想告訴他想法,但又覺得於他來說,只是須要做得了事的下屬,而我
第一次聽到村上春樹,是因為當時的室友很喜歡他的作品。 我也曾過他的書《遇見100%的女孩》,當時讀他的作品,有一種很奇特的感受,說不出是什麼樣的感覺,但卻沒有再繼續閱讀其他的文章。 直到某一天,偶然讀到《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才讓我開始對這位名滿天下的作者開始好奇起來,他對運動、寫作
他們要我不要放棄,不要離開, 他們認為離開等同於逃避, 他們鼓勵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曾幾何時,自己也曾這樣鼓勵過另一位家人。 但實質面對困境時, 原來脆弱是這樣的感覺, 原來無力感是如此難受, 飲著心靈雞湯,也默默的思索, 如何能夠改變脆弱敏感的心境? 另外的人告訴,先照顧好自己, 不要抗拒或壓抑,
一直認為擁有赤子之心,保有初衷,是很重要的事。 內向慢熟的個性,卻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以前在被評論過於安靜或內向時,或在人群中感受到自己無法融入時,總覺得必須要改變自己,但又沒有辦法持續,或許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感受到沒有條件的關愛,所以一直在渴求,加上母親也總把我們視為「孩子」,除了工作、學業外,並
文字是一雙透明的羽翼,引導思緒飛翔。 思緒源自於過往的種種,點點滴滴形塑而成,但生活圈大都狹小而固定,只有文字、影響能帶領人穿越時空限制,在短時間歷經生死、情愛、險境......想像力加乘,讓人從中汲取,觸發想法或抵觸異見,不同的文本帶來不一樣的閱讀經驗,日積月累而成,偶然有感而發,即可書寫。 自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在現代社會中,閱讀書籍已成為一種便捷且深具價值的方式來拓展我們的人生視野。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記錄了作者的經歷、思考和情感。透過閱讀,我們可以輕鬆地進入這些世界,汲取智慧和經驗,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一、閱讀的價值 書籍不僅僅是紙張和文字的組合,更是知識和思想的載體。無論是小說、傳記、歷史書還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各出奇招,非常有趣,各式各樣的銷售模式,比起網路販售或電子書的銷售模式,能尋求的生存方式,已經不是關乎價格或便利性,而是人們在意的什麼? 而這個什麼?可能是傳統書店最厲害武器,果然還是互動導向與人性化的銷售。 說實話,以上介紹的銷售模式,我是都很想體驗,閱讀是有趣,但去這種書店消費與互動,閱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在現代社會中,閱讀書籍已成為一種便捷且深具價值的方式來拓展我們的人生視野。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記錄了作者的經歷、思考和情感。透過閱讀,我們可以輕鬆地進入這些世界,汲取智慧和經驗,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一、閱讀的價值 書籍不僅僅是紙張和文字的組合,更是知識和思想的載體。無論是小說、傳記、歷史書還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各出奇招,非常有趣,各式各樣的銷售模式,比起網路販售或電子書的銷售模式,能尋求的生存方式,已經不是關乎價格或便利性,而是人們在意的什麼? 而這個什麼?可能是傳統書店最厲害武器,果然還是互動導向與人性化的銷售。 說實話,以上介紹的銷售模式,我是都很想體驗,閱讀是有趣,但去這種書店消費與互動,閱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