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不斷蒙太奇──媒體內容引發的非自發性自傳記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想應該很多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在看電影、看小說、聽歌或者玩遊戲的過程中,突然有那麼一個瞬間,回憶起了自己人生中的某個時刻、發生的某件事或者某個畫面。有些時候那段記憶似乎有點模糊,知道發生過什麼,但細節不太清楚;有些時候則像是腦中突然有另一部電影同時播放,透過攝影機一樣的視角去再一次經歷發生了什麼。

像這種我們沒有刻意去回想,卻因為某些環境或者內在因素而自己啟動的回憶,被稱為「非自發性的自傳式記憶(involuntary autobiographical memories,簡稱為IAM)」,也有人稱這樣的記憶叫做侵入式(intrusive)的記憶。

科普一下一些關於人類記憶的小知識(但其實沒興趣可以直接略過這段)。所謂的自傳式記憶,白話一點說就是關於我們自己生命中經歷過什麼的記憶。在認知心理學中,把記憶區分為「語意記憶(sematic memories)」與「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ies)」。所謂的語意記憶,指的是一些關於世界的普遍性知識(無論對錯),例如「地球是圓的」、「一天有24小時」、「我是人類」等等。而情節記憶,則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事情,也就是自傳式的記憶。舉一個例子,我們從課本上學到地球由西向東自轉,這是語意記憶。但如果我們想起了自己是在幾歲、哪個時間、透過課堂或者書本學到這個知識,或者學到的時候發生了什麼,那這些跟自己有關的記憶,就是情節記憶。

我們可以主動去回想情節記憶,但也會有即使沒有回想也會突然想起來的狀況,這就是所謂的「非自發性」的自傳記憶了。

那我們在使用媒體(小說、電影、電視、遊戲等)的時候,所經驗到的這些非自發自傳記憶(IAM),是由什麼樣的條件所產生的呢?而經驗到這些記憶,對我們使用媒體上面的感受又會有怎麼樣的影響呢?抱持著這些疑問,這篇研究的作者們開始了他們的研究。

他們決定找來一群大學生,讓他們觀看一段影片(喜劇或者劇情片),在影片中途螢幕會出現黑畫面並暫停播放,此時參與者需要立刻寫下當時在腦中的想法(作者稱為thought listing),並回答一些關於他們當下狀態的心理測量問卷。研究者們蒐集完這些資料後,會統計裡面出現了多少IAM,並使用統計方法分析當下心理狀態、觀看影片的類型與IAM數量之間的關聯。

研究者們總共做了三個研究,可以整合出下列這些有趣的結果:

1. 觀看劇情片比觀看喜劇片更容易引起IAM。

2. 觀看影片時,如果觀眾的涉入(involvement)比較高(意思是比較進入劇情),就會比較容易產生IAM,但這個效果僅限於喜劇片。

3. 看影片的時候如果很激動(學術上稱為激發很高,high arousal),會比較不容易產生IAM。

4. 產生IAM可以讓人感覺到這個影片是有意義的。

5. 如果產生越多很具體的IAM(例如時間地點這些很具體的細節),可能會讓觀眾沒那麼享受影片[*1] 。




觀看喜劇片比較容易引起IAM直覺上是滿合理的,我認為可能可以有兩個解釋。首先,因為喜劇的目的是引人發笑,有可能觀看喜劇的觀眾激發(arousal)會比較高,所以比較不容易產生IAM。當然,劇情片也可以引發很高的激發,所以問題在於影片暫停時,觀眾所看到的劇情是什麼。而這份研究也沒有探討影片類型和激發之間的關聯性,所以沒有辦法得知這個解釋的合理性。第二個解釋就比較屬於個人直覺了,因為喜劇片為了有趣,時常是比較脫離現實,所以相較於劇情片,和觀眾的個人生命連結可能比較低,就比較難引起IAM。

而這份研究的意義有兩個。第一是其實這種非自發性的自傳記憶不容易被研究,因為是非自發的,所以無法確定何時會出現。這篇研究中作者嘗試使用不同於過去的方法進行研究,但也坦承這樣的方法所獲得的IAM是否有足夠的代表性,是需要被考慮的問題。

第二個意義是這篇研究嘗試用「媒體內容引發IAM」的角度來看待媒體享樂(enjoyment)這件事。媒體享樂在媒體心理學中是個很受到關注的問題,各家學者都有提出過不同的看法。我認為研究媒體享樂之所以重要,在於了解「享樂感」之後,可以延伸到媒體以外的領域。例如現在當紅的遊戲化行銷,如果不了解怎樣讓顧客享樂或愉悅,遊戲化行銷還會有用嗎?或者前段時間流行起來的遊戲化教育,如果沒有享樂的成分,難道不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嗎?

而除了了解享樂感的促發因素之外,媒體使用者在獲得享樂感之後會有什麼行為,這又是另一個可以去探討的問題了。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從了解過去有關享樂感的理論開始做起,我想之後這裡也會有很多相關的文章吧!

這篇文章的開頭借用了蛋堡《關於小熊》中的一句歌詞,其實只是想要表達那些瞬間被想起來的生命經驗。例如最近在看后翼棄兵,就讓我想到人生第一次接觸西洋棋是在國小玩哈利波特遊戲中的巫師棋……大家之後在看電影或者玩遊戲、看小說漫畫之類的時候,也可以稍微留心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喔!



[*1]:這一點並沒有出現在原始文獻中,而是我個人對數據的解讀。實際上我認為原始文獻的數據或許有些問題,但目前無從查證。我個人對於這一點的解釋是,IAM的出現可以讓我們認為媒體內容有意義性,因為跟我們自身經驗有所連結。但是如果出現過於具體的IAM,或許觀眾的注意力會被IAM吸引而難以專注在媒體上,以至於反而降低了媒體享樂的程度。但這個假設究竟是否為真,需要更進一步進行因果關係的研究才行。


原始文獻:

McDonald, D. G., Sarge, M. A., Lin, S-F, Collier, J. G., Potocki, B. (2015). A role for the self: Media content as triggers for involuntary autobiographical memorie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42, 3-2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統計急救箱的沙龍
69會員
32內容數
大學念文組,碩士班的報告突然要用統計了怎麼辦?沒學過統計怎麼寫量化學位論文?跟著統計書操作都沒問題,但報表都不知道在講什麼,也不知道做的分析到底對不對?作者在應用統計的路上跌跌撞撞也差不多十年了,希望有些心得可以幫助到有這些困擾的你。
2021/04/19
「好想看無腦爽片啊!」 為什麼有人會說爽片無腦呢?這篇文章用了行為實驗的方式來討論這個命題到底有沒有根據!
2021/04/19
「好想看無腦爽片啊!」 為什麼有人會說爽片無腦呢?這篇文章用了行為實驗的方式來討論這個命題到底有沒有根據!
2020/12/26
想要分析一款遊戲好玩在哪裡嗎?這篇文章可以提供一套有系統的分析架構,從8個面向探討這款遊戲到底為什麼好玩,以後跟別人推薦遊戲的時候就不再只會說「打這款遊戲很爽!」而已囉!
2020/12/26
想要分析一款遊戲好玩在哪裡嗎?這篇文章可以提供一套有系統的分析架構,從8個面向探討這款遊戲到底為什麼好玩,以後跟別人推薦遊戲的時候就不再只會說「打這款遊戲很爽!」而已囉!
2020/12/12
為什麼人類會從事娛樂行為呢?除了有目的的娛樂,娛樂活動不是一種不事生產的行為嗎?娛樂除了開心之外還能帶給我們什麼呢?這次的文章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些有別於以往的看法~
2020/12/12
為什麼人類會從事娛樂行為呢?除了有目的的娛樂,娛樂活動不是一種不事生產的行為嗎?娛樂除了開心之外還能帶給我們什麼呢?這次的文章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些有別於以往的看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並非是某種真理,也並非是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只是我個人的闡發和觀察,使我更加認識自己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作為生活的一點記錄。 我發現我需要通過故事才能完成心靈的慰藉,這個故事要能夠觸及內心產生共鳴,並在掩卷之後回想,會有這樣的感覺「啊,剛才那個故事畫面和結局似乎成為了一
Thumbnail
這並非是某種真理,也並非是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只是我個人的闡發和觀察,使我更加認識自己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作為生活的一點記錄。 我發現我需要通過故事才能完成心靈的慰藉,這個故事要能夠觸及內心產生共鳴,並在掩卷之後回想,會有這樣的感覺「啊,剛才那個故事畫面和結局似乎成為了一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有意識的連串回憶。「強化學習式思考」反覆思考(回憶)腦神經記憶網絡內有價值的概念,激發大腦的「內隱思考」─即概括與洞識─產生更有價值的「通用(general)概念」與「問題解決概念」,最終「問題解決概念」將會跳出。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有意識的連串回憶。「強化學習式思考」反覆思考(回憶)腦神經記憶網絡內有價值的概念,激發大腦的「內隱思考」─即概括與洞識─產生更有價值的「通用(general)概念」與「問題解決概念」,最終「問題解決概念」將會跳出。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專注力左右了人的靈性生活 社科小常識:前影音時代的資訊基模,是線性順序、片段式的 應用小撇步:提防客體媒體手段,改變主體慾望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專注力左右了人的靈性生活 社科小常識:前影音時代的資訊基模,是線性順序、片段式的 應用小撇步:提防客體媒體手段,改變主體慾望
Thumbnail
以下含有劇透 《偶然與想像》是我近來看過最喜歡的電影。 而且,雖然三個獨立成章的故事已經足夠精彩,但電影更為難得的是,當它們被整合於《偶然與想像》的這一大命題底下,卻又能夠自成一體,始終地輕盈流動,最後的利落完結甚至可以做到情緒上克制的釋放。 這是因為電影的劇本是如此強大。
Thumbnail
以下含有劇透 《偶然與想像》是我近來看過最喜歡的電影。 而且,雖然三個獨立成章的故事已經足夠精彩,但電影更為難得的是,當它們被整合於《偶然與想像》的這一大命題底下,卻又能夠自成一體,始終地輕盈流動,最後的利落完結甚至可以做到情緒上克制的釋放。 這是因為電影的劇本是如此強大。
Thumbnail
你有沒有試過讀完一句句子,所有詞彙都簡單易明,可是不管讀多少次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又或者你有沒有試過讀完一個故事,明明很喜歡,卻在不久後難以跟其他人複述內容?你有沒有些過,忽然沉醉於某個故事當中,但這份狂熱又突然消失?這就是觸動靈魂碎片的例子。
Thumbnail
你有沒有試過讀完一句句子,所有詞彙都簡單易明,可是不管讀多少次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又或者你有沒有試過讀完一個故事,明明很喜歡,卻在不久後難以跟其他人複述內容?你有沒有些過,忽然沉醉於某個故事當中,但這份狂熱又突然消失?這就是觸動靈魂碎片的例子。
Thumbnail
我有兩天沒有更新文章。因為我跑去追劇了。我很喜歡追劇的原因,因為可以透過戲劇說出人的故事。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各式各樣的故事。與其說感動別人,不如說,我們都曾在別人的故事裡,感動的原因,通常都是一個主角,在一個漫長的旅程當中,發現與克服自己的未知盲點。而盲點之所以稱為盲點,就是因為自己也不知道。而且
Thumbnail
我有兩天沒有更新文章。因為我跑去追劇了。我很喜歡追劇的原因,因為可以透過戲劇說出人的故事。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各式各樣的故事。與其說感動別人,不如說,我們都曾在別人的故事裡,感動的原因,通常都是一個主角,在一個漫長的旅程當中,發現與克服自己的未知盲點。而盲點之所以稱為盲點,就是因為自己也不知道。而且
Thumbnail
閱讀或觀賞喜歡的舊「文本」,如舊詩、舊小說、經典漫畫、看過的舞台劇、音樂劇,甚至哼唱從小聽到大的流行音樂,都可能會有類似的效果。但從Netflix這樣的網路影劇平台興起後,我們可以隨時從網路上觀看喜歡的舊影劇,不用像以前第四台時代只能從正好播出的影片挑選。
Thumbnail
閱讀或觀賞喜歡的舊「文本」,如舊詩、舊小說、經典漫畫、看過的舞台劇、音樂劇,甚至哼唱從小聽到大的流行音樂,都可能會有類似的效果。但從Netflix這樣的網路影劇平台興起後,我們可以隨時從網路上觀看喜歡的舊影劇,不用像以前第四台時代只能從正好播出的影片挑選。
Thumbnail
前陣子看了熱門的《三十而已》,雖然對劇中人物產生諸多共情,但是我發現更重要的是,它不知不覺得在短時間內佔據了我的生活,影集到底怎麼偷走我們的時間?
Thumbnail
前陣子看了熱門的《三十而已》,雖然對劇中人物產生諸多共情,但是我發現更重要的是,它不知不覺得在短時間內佔據了我的生活,影集到底怎麼偷走我們的時間?
Thumbnail
我們知道要看什麼時,才看得見什麼,或者我們只看得到我們預期中的,或看得懂的東西。    因此對於困難的新概念或複雜的新領域,必須跟我們過去已經了解的背景知識相連結,大腦才能夠記得住,這也是為什麼在課堂上,老師教新的課程時都必須舉例,目的就是利用這個我們已經理解的例子來跟新的概念作連結。 我們的記
Thumbnail
我們知道要看什麼時,才看得見什麼,或者我們只看得到我們預期中的,或看得懂的東西。    因此對於困難的新概念或複雜的新領域,必須跟我們過去已經了解的背景知識相連結,大腦才能夠記得住,這也是為什麼在課堂上,老師教新的課程時都必須舉例,目的就是利用這個我們已經理解的例子來跟新的概念作連結。 我們的記
Thumbnail
很多朋友、年輕人跟我聊天的時候,會好奇問到我都哪裡獲取一些奇奇怪怪的邊角知識呢?關於這個話題,我從來不藏私的會與他們分享,因為總覺得如果有更多的人一樣對於各種存在於各領域的事物好奇並進入一個新世界探索,那麼這地球總會有更多人也會用更大的心胸來對待其他人事物。越是靠近知識感知其淵博,越是自覺渺小心生敬
Thumbnail
很多朋友、年輕人跟我聊天的時候,會好奇問到我都哪裡獲取一些奇奇怪怪的邊角知識呢?關於這個話題,我從來不藏私的會與他們分享,因為總覺得如果有更多的人一樣對於各種存在於各領域的事物好奇並進入一個新世界探索,那麼這地球總會有更多人也會用更大的心胸來對待其他人事物。越是靠近知識感知其淵博,越是自覺渺小心生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