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不斷蒙太奇──媒體內容引發的非自發性自傳記憶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想應該很多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在看電影、看小說、聽歌或者玩遊戲的過程中,突然有那麼一個瞬間,回憶起了自己人生中的某個時刻、發生的某件事或者某個畫面。有些時候那段記憶似乎有點模糊,知道發生過什麼,但細節不太清楚;有些時候則像是腦中突然有另一部電影同時播放,透過攝影機一樣的視角去再一次經歷發生了什麼。
像這種我們沒有刻意去回想,卻因為某些環境或者內在因素而自己啟動的回憶,被稱為「非自發性的自傳式記憶(involuntary autobiographical memories,簡稱為IAM)」,也有人稱這樣的記憶叫做侵入式(intrusive)的記憶。
科普一下一些關於人類記憶的小知識(但其實沒興趣可以直接略過這段)。所謂的自傳式記憶,白話一點說就是關於我們自己生命中經歷過什麼的記憶。在認知心理學中,把記憶區分為「語意記憶(sematic memories)」與「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ies)」。所謂的語意記憶,指的是一些關於世界的普遍性知識(無論對錯),例如「地球是圓的」、「一天有24小時」、「我是人類」等等。而情節記憶,則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事情,也就是自傳式的記憶。舉一個例子,我們從課本上學到地球由西向東自轉,這是語意記憶。但如果我們想起了自己是在幾歲、哪個時間、透過課堂或者書本學到這個知識,或者學到的時候發生了什麼,那這些跟自己有關的記憶,就是情節記憶。
我們可以主動去回想情節記憶,但也會有即使沒有回想也會突然想起來的狀況,這就是所謂的「非自發性」的自傳記憶了。
那我們在使用媒體(小說、電影、電視、遊戲等)的時候,所經驗到的這些非自發自傳記憶(IAM),是由什麼樣的條件所產生的呢?而經驗到這些記憶,對我們使用媒體上面的感受又會有怎麼樣的影響呢?抱持著這些疑問,這篇研究的作者們開始了他們的研究。
他們決定找來一群大學生,讓他們觀看一段影片(喜劇或者劇情片),在影片中途螢幕會出現黑畫面並暫停播放,此時參與者需要立刻寫下當時在腦中的想法(作者稱為thought listing),並回答一些關於他們當下狀態的心理測量問卷。研究者們蒐集完這些資料後,會統計裡面出現了多少IAM,並使用統計方法分析當下心理狀態、觀看影片的類型與IAM數量之間的關聯。
研究者們總共做了三個研究,可以整合出下列這些有趣的結果:
1. 觀看劇情片比觀看喜劇片更容易引起IAM。
2. 觀看影片時,如果觀眾的涉入(involvement)比較高(意思是比較進入劇情),就會比較容易產生IAM,但這個效果僅限於喜劇片。
3. 看影片的時候如果很激動(學術上稱為激發很高,high arousal),會比較不容易產生IAM。
4. 產生IAM可以讓人感覺到這個影片是有意義的。
5. 如果產生越多很具體的IAM(例如時間地點這些很具體的細節),可能會讓觀眾沒那麼享受影片[*1] 。

觀看喜劇片比較容易引起IAM直覺上是滿合理的,我認為可能可以有兩個解釋。首先,因為喜劇的目的是引人發笑,有可能觀看喜劇的觀眾激發(arousal)會比較高,所以比較不容易產生IAM。當然,劇情片也可以引發很高的激發,所以問題在於影片暫停時,觀眾所看到的劇情是什麼。而這份研究也沒有探討影片類型和激發之間的關聯性,所以沒有辦法得知這個解釋的合理性。第二個解釋就比較屬於個人直覺了,因為喜劇片為了有趣,時常是比較脫離現實,所以相較於劇情片,和觀眾的個人生命連結可能比較低,就比較難引起IAM。
而這份研究的意義有兩個。第一是其實這種非自發性的自傳記憶不容易被研究,因為是非自發的,所以無法確定何時會出現。這篇研究中作者嘗試使用不同於過去的方法進行研究,但也坦承這樣的方法所獲得的IAM是否有足夠的代表性,是需要被考慮的問題。
第二個意義是這篇研究嘗試用「媒體內容引發IAM」的角度來看待媒體享樂(enjoyment)這件事。媒體享樂在媒體心理學中是個很受到關注的問題,各家學者都有提出過不同的看法。我認為研究媒體享樂之所以重要,在於了解「享樂感」之後,可以延伸到媒體以外的領域。例如現在當紅的遊戲化行銷,如果不了解怎樣讓顧客享樂或愉悅,遊戲化行銷還會有用嗎?或者前段時間流行起來的遊戲化教育,如果沒有享樂的成分,難道不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嗎?
而除了了解享樂感的促發因素之外,媒體使用者在獲得享樂感之後會有什麼行為,這又是另一個可以去探討的問題了。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從了解過去有關享樂感的理論開始做起,我想之後這裡也會有很多相關的文章吧!
這篇文章的開頭借用了蛋堡《關於小熊》中的一句歌詞,其實只是想要表達那些瞬間被想起來的生命經驗。例如最近在看后翼棄兵,就讓我想到人生第一次接觸西洋棋是在國小玩哈利波特遊戲中的巫師棋……大家之後在看電影或者玩遊戲、看小說漫畫之類的時候,也可以稍微留心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喔!
[*1]:這一點並沒有出現在原始文獻中,而是我個人對數據的解讀。實際上我認為原始文獻的數據或許有些問題,但目前無從查證。我個人對於這一點的解釋是,IAM的出現可以讓我們認為媒體內容有意義性,因為跟我們自身經驗有所連結。但是如果出現過於具體的IAM,或許觀眾的注意力會被IAM吸引而難以專注在媒體上,以至於反而降低了媒體享樂的程度。但這個假設究竟是否為真,需要更進一步進行因果關係的研究才行。
原始文獻:
McDonald, D. G., Sarge, M. A., Lin, S-F, Collier, J. G., Potocki, B. (2015). A role for the self: Media content as triggers for involuntary autobiographical memorie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42, 3-29.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2會員
32內容數
大學念文組,碩士班的報告突然要用統計了怎麼辦?沒學過統計怎麼寫量化學位論文?跟著統計書操作都沒問題,但報表都不知道在講什麼,也不知道做的分析到底對不對?作者在應用統計的路上跌跌撞撞也差不多十年了,希望有些心得可以幫助到有這些困擾的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統計急救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射擊的對象是不是人類,會不會影響到玩家的道德判斷呢? (原始文獻見文末)
射擊的對象是不是人類,會不會影響到玩家的道德判斷呢? (原始文獻見文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喜歡編故事的大腦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
Thumbnail
在與人際關係或團體組織中。我們往往因他人的言行而感到內心波動,甚至會自導自演過多的情緒戲碼,如內疚、焦慮、懊悔等,拉離現實的當下。 許多人習慣性地認同並沉迷於自己的劇本,人生故事成為個人身份的一部分。然而,這些戲碼的長期堆積,不僅造成心理上的負擔,也可能引發衝突、暴力,甚至是集體層面的災難。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在討論之前,我想大多數的創作者都多少學過一點創作手法,但本篇文章並非要討論那些,如果是想看見那些內容可能會有點失望,我之後會在別的文章分享這些創作手法,但今天是想要探討更為根本,出自於你的某些東西。 我們為甚麼會想創作故事?我想大多數人的原因都是:因為被某則故事感動了,所以也想複製那種感受,將
Thumbnail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卻完全沒有證據來呈現那些忘掉的,沒被記起來的事情,也就是沒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不好。     其實記
Thumbnail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Thumbnail
在一個偶然之間,我們聽見一首歌,霎時思緒全湧,一時百感交集。不是因為那一首歌有多麽的動聽, 而是它可能連結了一個人、一段感情又或是一場際遇......
Thumbnail
      你應該有發生過這種情況,就是你原來一直以為的事實被打破的瞬間,讓你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我印象中第一件就是小時候認為電玩遊戲是一種休閒娛樂,是需要一直花錢購買、充值,會不斷的投錢進去,直到後來聽到有人的裝備或帳號可以賣錢時,真的是震碎了我的三觀。到了現在,也出現了許多的電競比賽。
Thumbnail
人為了生存,大腦會試圖記住不愉快的經驗,從中學習,避免相同的事情再次發生。這是一個很有用的機制,但是對現代人來說,在這迅速翻轉的世界,充滿各種煩惱、慾望的世界,這樣的機制造成我們腦袋充滿著負面回憶,各種的不開心、精神問題,時常發生。 我也是這樣的,小時候的的爭吵、上學時的不愉快、出國時的憂鬱、工作
Thumbnail
有時夜深人靜時,我會回顧著這些年來發生的點點滴滴,怎麼我記憶中的近乎都是讓我不舒服不愉快的事情,我的快樂呢? 透過宇宙姊姊他們的一些影片中我得知,原來那些我記得的、我不記得的過去式,都深植在我潛意識裏面,從小到大以來的記憶都儲存著,即使是我已經遺忘的事情,它們其實依然存在,並且影響著我的信念,影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喜歡編故事的大腦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
Thumbnail
在與人際關係或團體組織中。我們往往因他人的言行而感到內心波動,甚至會自導自演過多的情緒戲碼,如內疚、焦慮、懊悔等,拉離現實的當下。 許多人習慣性地認同並沉迷於自己的劇本,人生故事成為個人身份的一部分。然而,這些戲碼的長期堆積,不僅造成心理上的負擔,也可能引發衝突、暴力,甚至是集體層面的災難。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在討論之前,我想大多數的創作者都多少學過一點創作手法,但本篇文章並非要討論那些,如果是想看見那些內容可能會有點失望,我之後會在別的文章分享這些創作手法,但今天是想要探討更為根本,出自於你的某些東西。 我們為甚麼會想創作故事?我想大多數人的原因都是:因為被某則故事感動了,所以也想複製那種感受,將
Thumbnail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卻完全沒有證據來呈現那些忘掉的,沒被記起來的事情,也就是沒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不好。     其實記
Thumbnail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Thumbnail
在一個偶然之間,我們聽見一首歌,霎時思緒全湧,一時百感交集。不是因為那一首歌有多麽的動聽, 而是它可能連結了一個人、一段感情又或是一場際遇......
Thumbnail
      你應該有發生過這種情況,就是你原來一直以為的事實被打破的瞬間,讓你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我印象中第一件就是小時候認為電玩遊戲是一種休閒娛樂,是需要一直花錢購買、充值,會不斷的投錢進去,直到後來聽到有人的裝備或帳號可以賣錢時,真的是震碎了我的三觀。到了現在,也出現了許多的電競比賽。
Thumbnail
人為了生存,大腦會試圖記住不愉快的經驗,從中學習,避免相同的事情再次發生。這是一個很有用的機制,但是對現代人來說,在這迅速翻轉的世界,充滿各種煩惱、慾望的世界,這樣的機制造成我們腦袋充滿著負面回憶,各種的不開心、精神問題,時常發生。 我也是這樣的,小時候的的爭吵、上學時的不愉快、出國時的憂鬱、工作
Thumbnail
有時夜深人靜時,我會回顧著這些年來發生的點點滴滴,怎麼我記憶中的近乎都是讓我不舒服不愉快的事情,我的快樂呢? 透過宇宙姊姊他們的一些影片中我得知,原來那些我記得的、我不記得的過去式,都深植在我潛意識裏面,從小到大以來的記憶都儲存著,即使是我已經遺忘的事情,它們其實依然存在,並且影響著我的信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