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爽叫做不動腦──爽片無腦有根據嗎?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原始文獻:

Lewis, R. J., Tamborini, R., & Weber, R. (2014). Testing a dual-process model of media enjoyment and apprecia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4(3), 397-416.


「好想看無腦爽片喔!」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有過這樣的心情呢?比較疲憊的時候,我在Netflix上挑著電影時會嘟囔這句話。雖然如果問我有深度的劇情片和無腦爽片,我更喜歡哪一種,我會回答前者,但當下就是一點看深度片的興致都沒有。我就是想看爽片,無腦,就是爽。

不過爽片到底是不是真的無腦?還是說,因為比較不用腦所以就比較爽呢?這次的文章就採用了心理學上的雙系統模型來解釋這件事──如同前幾篇文章提到的享樂感(enjoyment)和讚賞(appreciation)是不一樣的反應一樣,無腦或者有腦,帶來的媒體體驗是不一樣的。


在正式開始介紹文章之前,要先簡短的說一下什麼是雙系統模型(dual process model)。這個模型起源於認知心理學的領域,認為人類在認知上存在兩種平行的系統,一種稱為捷思(heuristic)系統,另一種稱為深思(deliberate)系統。捷思系統是用一種直覺性的方式處理訊息,迅速做出判斷與反應;而深思系統則是透過理性的方式消化處理資訊,花費較多的心力與時間做出判斷與反應。台灣曾經有一本討論熱度很高的書叫做《快思慢想》,講的就是人類的這兩種認知系統。

這篇研究的作者們,就借用這樣的模型架構去區分享樂(enjoyment)與讚賞(appreciation)這兩種不同的媒體經驗。他們認為,觀眾首先會用很直覺的方式(也就是捷思系統)來評價媒體的內容是否滿足自己的需求,例如好人有好報、正義勝過邪惡、角色的行動是否有道德等等。但有時候觀眾會碰到一些需求彼此矛盾的情境,例如正義的一方也做了一些壞事(或者邪惡的一方做了好事)、好人的犧牲或者是一些道德兩難的困境等等,這些內容在捷思系統中產生了衝突,於是觀眾便需要仰賴比較費時費力的深思系統來處理。

研究者們於是假設,光是透過捷思系統產生的觀影體驗,就是偏向於享樂取向的享樂感(enjoyment)。而透過深思系統產生的觀影體驗,則是偏向於探討生命意義與美德的讚賞(appreciation)。他們設計了一些簡短的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有三種可能的結局,分別是皆大歡喜、好壞參半以及完全負面結局。皆大歡喜就是傳統的happy ending,好壞參半是在劇情衝突中犧牲掉其中一方,完全負面結局則是沒有人得到善終。文章中舉了如下的例子:


「敵方士兵掌控了Ava的村莊並殺害村民,Ava和一些村民躲在地窖中,她的寶寶大哭出聲,她用手摀住了寶寶的嘴巴。如果她鬆手,士兵將會找到他們並將所有人殺光。」

「Ava放任寶寶哭泣,士兵將所有人殺死(完全負面結局)」

「為了保持大家的安全,Ava的寶寶最後窒息而死。(好壞參半結局)」

「Ava安撫了寶寶,寶寶安靜下來,所有人躲過一劫。(皆大歡喜結局)」


參與者總共會閱讀12則故事,三種結局隨機出現4次。在分析了參與者的反應後,他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結果:

  1. 參與者很快就可以判斷喜不喜歡皆大歡喜結局的故事,但他們要花比較久的時間來判斷自己喜不喜歡好壞參半的故事
  2. 不意外的,參與者最喜歡皆大歡喜的故事,其次是好壞參半,完全負面則是最不被喜歡
  3. 好壞參半的故事最能夠引起讚賞的反應
  4. 皆大歡喜結局最能夠引起享樂感的反應


研究的結果跟研究者們的假設是一致的,在看皆大歡喜的劇情時,觀眾的內在需求被輕易的滿足,因此採用捷思系統處理媒體內容,迅速而且引發享樂感。然而面對好壞參半的結局時,觀眾的內在需求產生衝突,光靠捷思系統無法解決,因此改以深思系統處理,花費較長的時間且引發較高的讚賞反應,或者也可以說引起觀眾反思故事背後的議題或人生。

以這篇研究的結果來回答開頭的問題,如我我們將爽片的「爽」定義為娛樂感(enjoyment)或者享樂性(hedonic)的感受,那確實爽片可能比較不用花費力氣思考。而那些我們所謂「有深度」的片子,就會比較耗費我們的腦力,得到的媒體娛樂經驗也不一樣。所以當我們比較累、沒有力氣思考的時候,確實可能比較不會想要去觀賞那些有深度的電影呢。

雖然這篇研究的素材是文字故事,但類推到電影或小說很有可能也會是一樣的結果。至於遊戲呢?我認為這有點難說。原因在於遊戲其實是比其他媒體更耗費精力的媒體形式(a kind of demanding media),即使是皆大歡喜的劇情內容,進行遊戲需要花費的力氣都比看電影和小說來得高,因此對於遊戲不甚熟悉的人,應該很難光靠捷思系統處理遊戲帶來的大量訊息。這也意味著要讓玩家享受遊戲劇情帶來的愉悅感或意義性,首先要幫助玩家克服操作遊戲的障礙,在遊戲心流的文章中也有提到這個設計重點。

儘管近年來興起的超休閒遊戲、放置遊戲等等遊戲類型,讓遊戲的門檻相對降低許多,然而這類型遊戲的劇情內容一般較為單薄,引發享樂感的機制也很可能與內容無關,更遑論引發讚賞了。也因此在超休閒遊戲類型中,認真經營內容的遊戲(如最強蝸牛)會受到玩家青睞,不是沒有原因的。


沒想到上次打文章之後一忙起來就停更了三個多月……往後的日子似乎還只會更忙呢……(倒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統計急救箱的沙龍
71會員
32內容數
大學念文組,碩士班的報告突然要用統計了怎麼辦?沒學過統計怎麼寫量化學位論文?跟著統計書操作都沒問題,但報表都不知道在講什麼,也不知道做的分析到底對不對?作者在應用統計的路上跌跌撞撞也差不多十年了,希望有些心得可以幫助到有這些困擾的你。
2020/12/26
想要分析一款遊戲好玩在哪裡嗎?這篇文章可以提供一套有系統的分析架構,從8個面向探討這款遊戲到底為什麼好玩,以後跟別人推薦遊戲的時候就不再只會說「打這款遊戲很爽!」而已囉!
2020/12/26
想要分析一款遊戲好玩在哪裡嗎?這篇文章可以提供一套有系統的分析架構,從8個面向探討這款遊戲到底為什麼好玩,以後跟別人推薦遊戲的時候就不再只會說「打這款遊戲很爽!」而已囉!
2020/12/12
為什麼人類會從事娛樂行為呢?除了有目的的娛樂,娛樂活動不是一種不事生產的行為嗎?娛樂除了開心之外還能帶給我們什麼呢?這次的文章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些有別於以往的看法~
2020/12/12
為什麼人類會從事娛樂行為呢?除了有目的的娛樂,娛樂活動不是一種不事生產的行為嗎?娛樂除了開心之外還能帶給我們什麼呢?這次的文章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些有別於以往的看法~
2020/11/28
看完悲劇如果能夠大哭一場宣洩就算了,偏偏有些悲劇是讓人心情鬱悶很久的。自古以來就有悲劇,為什麼悲劇竟然還能是一種「娛樂」?難道人們就是喜歡自找苦吃嗎?這週要介紹的就是媒體娛樂中的「讚賞(appreciation)」反應!
2020/11/28
看完悲劇如果能夠大哭一場宣洩就算了,偏偏有些悲劇是讓人心情鬱悶很久的。自古以來就有悲劇,為什麼悲劇竟然還能是一種「娛樂」?難道人們就是喜歡自找苦吃嗎?這週要介紹的就是媒體娛樂中的「讚賞(appreciation)」反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當世界只剩下兩部電影, 燒腦與無腦。 我即將要說,本書與我三十年又好幾個月的人生歷程,所碰撞出的感知。 A. 我們要的到底是什麼——院線與串流之戰。 B. 格雷馬斯矩陣可能可以的動人之處。 C. 恰似拍照時晃到的影像。 D. 花時間感受自己的經歷。 E. 薩滿教巫師與戒毒會椅子上的諮商師。 【我們要
Thumbnail
當世界只剩下兩部電影, 燒腦與無腦。 我即將要說,本書與我三十年又好幾個月的人生歷程,所碰撞出的感知。 A. 我們要的到底是什麼——院線與串流之戰。 B. 格雷馬斯矩陣可能可以的動人之處。 C. 恰似拍照時晃到的影像。 D. 花時間感受自己的經歷。 E. 薩滿教巫師與戒毒會椅子上的諮商師。 【我們要
Thumbnail
這並非是某種真理,也並非是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只是我個人的闡發和觀察,使我更加認識自己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作為生活的一點記錄。 我發現我需要通過故事才能完成心靈的慰藉,這個故事要能夠觸及內心產生共鳴,並在掩卷之後回想,會有這樣的感覺「啊,剛才那個故事畫面和結局似乎成為了一
Thumbnail
這並非是某種真理,也並非是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只是我個人的闡發和觀察,使我更加認識自己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作為生活的一點記錄。 我發現我需要通過故事才能完成心靈的慰藉,這個故事要能夠觸及內心產生共鳴,並在掩卷之後回想,會有這樣的感覺「啊,剛才那個故事畫面和結局似乎成為了一
Thumbnail
因為人類大腦的神經可塑性,瀏覽網路的分心行為固化了這樣的神經迴路,讓大腦更習慣切換而無法專注。最終,我們在資訊汪洋裡迷失了方向。
Thumbnail
因為人類大腦的神經可塑性,瀏覽網路的分心行為固化了這樣的神經迴路,讓大腦更習慣切換而無法專注。最終,我們在資訊汪洋裡迷失了方向。
Thumbnail
可以不樂觀嗎?我經過書店,一整排的自我心理勵志的書籍在我眼前,就想到這句。看來看去。唯有逼死自己要樂觀,才能夠真正樂觀。我不是排斥,我先說明這點,以免被你誤會,我只是在想樂觀的這個主題上,是不是唯有樂觀才能超越樂觀? 悲傷不好嗎?也許心靈需要一個會哭的出口。
Thumbnail
可以不樂觀嗎?我經過書店,一整排的自我心理勵志的書籍在我眼前,就想到這句。看來看去。唯有逼死自己要樂觀,才能夠真正樂觀。我不是排斥,我先說明這點,以免被你誤會,我只是在想樂觀的這個主題上,是不是唯有樂觀才能超越樂觀? 悲傷不好嗎?也許心靈需要一個會哭的出口。
Thumbnail
人物要表現出上述特色,除了台詞的配合外,攝影機的分鏡、拍攝角度,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從雙眼透露的情感,都會將這一列特質表現出來。 現在關鍵來了:就如前所述,要在鏡頭下展現人物特質,勢必得仰賴文字輔助;而我也說了,拍攝後的結果,正是文字所期望的畫面效果;也就是說,完成的畫面正是文字的具現化。
Thumbnail
人物要表現出上述特色,除了台詞的配合外,攝影機的分鏡、拍攝角度,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從雙眼透露的情感,都會將這一列特質表現出來。 現在關鍵來了:就如前所述,要在鏡頭下展現人物特質,勢必得仰賴文字輔助;而我也說了,拍攝後的結果,正是文字所期望的畫面效果;也就是說,完成的畫面正是文字的具現化。
Thumbnail
這篇在談論我的一些關於「美感」的一些想法 雖然標題下了美、藝術這些字眼,但我的重點更在「尋常」,沒有要談論那些深奧的藝術作品,只是想看看,審美的機制如何在普通行為上運作。
Thumbnail
這篇在談論我的一些關於「美感」的一些想法 雖然標題下了美、藝術這些字眼,但我的重點更在「尋常」,沒有要談論那些深奧的藝術作品,只是想看看,審美的機制如何在普通行為上運作。
Thumbnail
有種熱門商品和經驗機器非常像,而且社會上也討論過它的利弊,那就是電玩遊戲。
Thumbnail
有種熱門商品和經驗機器非常像,而且社會上也討論過它的利弊,那就是電玩遊戲。
Thumbnail
這是一篇,有些乾貨但又沒有什麼營養的文章,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也對其感到困惑,可以點進來討論~
Thumbnail
這是一篇,有些乾貨但又沒有什麼營養的文章,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也對其感到困惑,可以點進來討論~
Thumbnail
「以前去出租店就很快樂啊,租到DVD後走回家的那段路會有一種,哇~很開心很期待的感覺,回家放在播放器旁邊就會很開心。現在就是,最新上線,然後一排,少了一段走回家的過程,這件事情讓我很煩躁,沒有一種去西天取經的感覺,現在就是經書大全,看著覺得何必呢?我還要讀嗎?要不要去找一點什麼可以讓我取經的東西⋯」
Thumbnail
「以前去出租店就很快樂啊,租到DVD後走回家的那段路會有一種,哇~很開心很期待的感覺,回家放在播放器旁邊就會很開心。現在就是,最新上線,然後一排,少了一段走回家的過程,這件事情讓我很煩躁,沒有一種去西天取經的感覺,現在就是經書大全,看著覺得何必呢?我還要讀嗎?要不要去找一點什麼可以讓我取經的東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