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由夢也許到此為止。

2020/11/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的自由夢也許到此為止。
「我比天還自由。」每天這句話在我腦海裡面重複播放,夜半,獨自一個人走在偌大的校園,興許因電力不穩或省電或某種原因,經過哪盞路燈哪盞就緩緩熄滅再悠悠亮起,烏雲密佈的夜幕下,我就這麼漫步明明滅滅的柏油路,一切寂靜,只有我和整個世界。完美的孤獨讓我常常想起楊牧。
三月,我得知錄取了研究所,終於能將目前的生活拋棄,打卡,說一些體面的話,鞠躬哈腰,假裝沒看到主管外遇,那些世故的一切⋯⋯全都可以再也不見。自顧自企盼,興奮,爾後是有些後知後覺的惶恐。
不對,我對文學一無所知。二十幾年的人生,我甚至對文學不屑一顧,只讀一些服務於我的文字,沒有共鳴的、艱澀的、密度太高的我通通不讀。研究所考上了,以後要假裝自己是文學人,我得做些準備。
不知為何,那時總想著能最快接近文學的方法是藉由詩。於是我開始閱讀楊牧及一些零散的詩集。我讀不懂,然而一向僅以感性閱讀的我將一些我覺得美的字句抄寫在筆記本上,有時一筆一劃的尾端等著我的是突然而至的領悟,「啊,我好像知道這首詩在做什麼了!」雖然大部分都還是只以覺得美或感動作結,沒有體會頓悟的瞬間,但抄寫的過程讓我安心,和感動我的文字同在,我享受那份每日下班後短暫的安然。
沒多久,新聞說楊牧過世了。我滑著手機的手指突然動彈不得,一個人躺在沙發裡不可置信。身邊沒有什麼能和我暢談文學的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向他人訴說一種比擦肩而過還要幽微的失落,我只能啞口,獨自品嚐那宛若梗在喉嚨的失落。我起程的目的地上,某個重要的地標憑空消失、陷落⋯⋯我一輩子只能藉由他者之口、他者之文字去認識那迢遙、宏偉的建築物了,將來的一切追索都是二手的了,有點怨懟,有點不甘。
那之後我開始寫詩。那是繼大學被同學推薦去修國文系的現代詩後,隔了三四年重新寫詩。其實那感覺不是我寫詩,而是誰說過的詩寫我,好像詩有什麼必要通過我一樣,也許我注定在那時刻打開自己,成為容器,並且,成為更好的容器。我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不是詩,還是只是某種囈語。但無所謂,想寫就寫,想被寫就被寫。
自以為寫詩的時候,我比誰都還自由,我比天還自由。
經過圖書館後方大草地那條橘燈也在閃滅的直路時,時而看到綠光漂浮。我看清是兩隻螢火蟲在飛。對於生長在城市的我那景象近乎超現實,我又想起楊牧,我幻想我正在走他走過的路。每次腳步交錯邁開時,其實我更幻想他所有未能寫下的詩會通過我,幻想自己走成他。雖然狂妄,雖然引人發笑,但超脫現實的幻想是很迷人的,我帶著做夢的自覺,一步步的走過無人的校園,我是敞開的,對於更多可能的夢,對於更多可能的字。
可是,有天他們說我詩寫得很好。善於調度語言、操作意象的人們稱讚我,我受寵若驚,擔驚受怕。懞懂的我又感到一股不祥的、熟悉的預感。
我知道我的語言不是我的,或說我還沒能將它們變成我的。多年前,我和同學相約,將日記整理成一篇散文投稿至校內文學獎,對我來說一切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我收到決審會議邀請,最後我得了散文首獎。那是我第一篇散文「作品」。
我寫日記寫了十幾年。我寫字。沒寫作品。我所有的字全都是為了自己而產生,習慣書寫,習慣順從於書寫的慾望。如此自我滿足、渺小的我在獲得肯定之後得來的是無限的困惑,評審說的每句話彷彿都成了詛咒。同學的稱讚讓我飄忽也讓我害怕。我在他人的評價中迷失自己,對於寫字,我開始不知道以什麼距離看待。如果我有天份,是否應該鍛造自己寫出更好的作品?如果我有天份,是否我能得到更好的獎項?
我想知道自己的文字在他人眼裡有幾兩重。於是我寫了很多力道過大、不知道想嚇唬誰的散文,待我察覺到自己的文藝腔的時候,我再也寫不出散文作品了。
我仍然寫著日記。可是一篇三千字的散文,對我來說是壓力,愈是想證明自己,愈是偏離自己。
我不會寫字。比任何人都還膽小的我,承受著無以名狀的恐懼。
不過幾年,我就對寫散文感到害怕。
現在輪到詩了。我好像總是這樣,在無知、自由書寫的狀態下才是最強的,一旦我認知到自己的天賦,一旦我憑藉著自己的意志寫作,我就會開始落地。
那些被稱頌的自由,此刻都成了我的束縛。
我的自由夢也許到此為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極主觀之電影、劇集、綜藝、書籍等等觀後感想、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