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一首跨三種風格的歌 Behind The Mask

2020/12/0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什麼著手寫這篇文章?
我自己曾嘗試做一些音樂。常與身邊友人分享和討論音樂,然而總是不能以一種恰當又簡單的方式去談論音樂。難處是要從結構層面去分析音樂而不是感受音樂的話,避免不了的是樂理知識。如果談話對象是平常有親自製作音樂相關的經驗,那非常好談。不過與一般朋友或較不在意音樂理論的朋友談話絕不能一昧的軸於樂理,並不是樂理不重要,而是它太重要了,以致於沒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只會讓人認為自己在吊書袋。因此需要不斷的找尋方法讓自己能夠與身邊的朋友用感受的方式去聽音樂。
最簡單的方法當然是將結論導向「音樂應該用心感受」等等浪漫的道理,這的確是平息爭端的好理由。但這似乎無法滿足身為創作者的自己。開始找尋一個「系統」
萊比錫還是魏瑪樂派?我相信不論是從理解的角度還是情緒濃度,感動本身存在於兩者的四線三間中。
這次想介紹的是一首能夠使三種音樂風格領域頂尖的製作人為之爭奪的經典曲目。如標題所說,這首歌就是 “ Behind the Mask “
或許你會搜尋到某韓國女團的同名歌曲,當然這並不是我想著重介紹的那首歌曲,寫這篇文章時,只感到無奈。我會將下面各版本影音放入文章中,這是我自己挑出的版本,如果你不知道聽什麼版本才符合文章中索提到的,可以試試我為你選出來的。
讓我們將旋律的變數抽掉,希望能以這首歌曲,我們來討論所謂的「風格」。

歌曲簡介
“ Behind the Mask “ 是一首有詞流行樂曲,分別在 YMO 、Eric Clapton 與 Michael Jackson 的工作室中錄製並發行過。
一開始的純樂器版本是當時仍是 YMO 的成員 — 坂本龍一 於1978 年所譜。 最初收錄在 YMO 的專輯 Solid State Survivor ( 1979 ) 中 , 由 Chris Mosdell 進行填詞。
在這之後有相當多音樂人注意到這首歌的潛力包括 Greg Phillinganes , Eric Clapton, 和後來脫離(暫) YMO 的坂本龍一 都以 Michael Jackson 的版本為基礎進行重新錄製。
而 Michael Jackson 當年做的傳奇版本也在2010年收錄在Michael專輯中釋出,但這時Michael 本人已經逝世,所以此時的他並沒有真正出現在MV中。

流行音樂

“一旦你聽過,旋律就會卡在你腦海裡,忘不掉。”
在這首歌還沒發行之前,他聽完後向昆西瓊斯說了這句話。
1980年代初,知名的製作人 — 昆西瓊斯 Quincy Jones 將這首歌帶到 Michael Jackson 的面前,並引起他的注意。他們開始著手進行製作。這首歌曲最初的編曲其實跟 MJ 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當初版權根本不在 MJ 手上,但他實在太喜愛這首單曲,他著手開始重新錄製並製作,加上了自己獨特的切分音口技唱法與特色的舞蹈音效,打算收錄於自己正在製作的專輯中。當然,因為版權上有相當大的問題,所以要合法、合理的收錄即使在當年都是不可行的。
這張專輯便是往後的《 Thriller 》。
雖然歌曲一開始的版本究其製作來說與他並不相關,不過戲劇性的是,當初創作這首歌曲的原作者坂本龍一輾轉聽到之後非常喜愛,在這之後他自己的演出也基於Michael Jackson 重錄的版本進行表演。這也帶起了當時眾多藝人熱愛這首歌的浪潮,才有了後面這許多版本。
Michael Jackson當年做的傳奇版本也在2010年收錄在《 Michael 》專輯中釋出,這時 Michael 本人已經逝世,所以也沒辦法看到他本人演唱這首歌的影像。而我們則在多年後驚訝於這真的是那個時代的歌曲嗎?

電子樂

YMO 與 阪本龍一!
相較於坂本龍一,YMO ( Yellow Magic Orchestral ) 在台灣的知名度更低,也許是因為在曲風的選擇上,他們選擇了更貼近 Kraftwerk 的實驗電子樂 ( 也有一說是流行電子 ),其實看 YMO 早期的視覺照就知道大紅色的主視覺致敬是相當明顯。不過多贅述,以後再以單獨篇章介紹坂本龍一與 YMO 。
這首歌曲最早是由坂本龍一譜曲的,如果你是所謂的原作黨或稱原教旨主義者,那你一定要聽聽看坂本龍一與 YMO 的這兩支歌曲。
BEHIND THE MASK — YMO 1979 LIVE at THE GREEK THEATRE
附帶一題,女 keyboard 手是日後坂本龍一的前妻-矢野顯子
近年來坂本龍一似乎因為喉癌和年紀漸老,視覺與音樂上都更加簡樸並簡化,也成為了我們所認識的鏡頭前無話的坂本龍一。所以或許許多人難以想像這樣的他也曾濃妝豔抹。這個版本也是我看過最「華麗」的坂本龍一了。可見David Bowie的華麗搖滾浪潮連坂本龍一也受其影響。

搖滾

這首帶給我最強烈的印象是將合成器的旋律換成了吉他串效果器後的固定音型( Riff / Ostinato )
Eric Clapton大段的獨奏佔據了歌曲最有記憶點的主奏。同時我們也能明顯的注意到加入了女聲和聲在背景聲部,至此的三個版本中,我認為聲部與和聲豐富度是這個搖滾版本發揮的最好。

結構與對位

我自己正在這首歌的基礎上做 Behind The Mask 的 Cover ,我特別想著重說明一下對位法(我今年癡迷於巴赫的賦格所以對此種技法也有了偏愛)
附上此曲的聲部圖譜
工整且經過計算音程
  1. 高聲部固定音型(High notes Ostinato)
  2. 和弦 ( Chord )
  3. 節奏(Drum and Clap)
  4. 根音 ( Bass Line )
  5. 主旋律 ( Melody )
  6. 主旋律和聲 ( Harmony )
  7. 副旋律 ( Counter Melody )
停不下來的Ostinato
主旋律
間奏副旋律
雖然整首歌曲不只有這些聽覺層次,但是這些都是構成這首歌抓耳的最重要元素。
我認為我喜歡的流行樂有一個共同的內部邏輯,每一層次(track)單獨聽都有其旋律發展,並且隨時都做好抽換聲部成為編曲中的主角而不會互相排斥並造成聽眾錯亂的狀況。
如果你會編曲或任何樂器,不訪嘗試在這首歌曲的基礎上做疊加或變化,會是相當有趣的練習和體驗。

交響

有了基本的對位認識後我們就能介紹最大編制的版(板)本了,一般而言我們都將交響樂視為高不可攀的音樂類型,如果以前的你也是這樣認為,希望經過上面的解構後,你能夠跟著這樣一首流行樂(我是指好的流行樂)重新認識交響樂的迷人之處。
各思其職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和諧的推動和弦和樂曲進程。這難道不是所有組織最大的內部目標嗎?
的確又是坂本龍一,這次我們能著重欣賞到如次活潑生動而且複雜的對位法。如果原來的電子版讓你覺得略險呆板,或許可以試試看重新編制的交響版本。這也是我能找到的僅存的一版,希望往後還能聽到這樣的交響版本。
其實介紹這首歌曲我還沒什麼資格,但是我知道相較電影配樂之下又更少人聽過這首歌曲,而網路上的資源也少而不齊全。即使如此我的確希望這樣一首跨時代跨風格的好曲子被更多人聽到並理解。目前我也自己著手製作此曲的交響樂版本,一邊製作一邊學習,也想著如果這樣的歌曲自己再不介紹怕是會消失了。
如果視覺主宰理解,聽覺主宰感受,那這是我給自己的一個命題:怎麼樣從理解到感動?或反之?這個篇幅也是我竭盡所能想到的其中一個辦法,希望以後能再跟大家舉一些有趣又好聽的音樂例子。
2020.12.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會員
50內容數
紀錄我認為值得一說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