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教學現場|光影遊樂園Part.2

2021/01/1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四季兒童教育專刊51期
班級/花兒班
課程引導/郭姿佩、林孟蓉、姚智凱
文.編輯/陳佩勤

焦點凝聚:神奇的光影世界

光影小物

除了先前的探索與藝術活動的啟發,藝術工作區的小小創作與實驗讓孩子對於光影的有了更加明確的理解。孩子嘗試用卡典西德與玻璃紙照出多種顏色的光,甚至將三原色混色的知識也加以運用,創造出黃色+藍色=綠色的光。
孩子:咦,有黃色的光耶!
孩子:為什麼會有黃色光?
孩子:因為有黃色的卡典西德啊!
孩子:這張藍色的呢?哇!有藍色的光耶!
孩子:兩個加在一起會變綠色的。
孩子:試試看,真的耶!好漂亮喔!
之後,孩子們首次將玻璃紙貼於他們自製的卡紙指偶上,但直接將玻璃紙貼在卡紙上方並不能透光,於是孩子再到藝術工作區試一次,將指偶的中間挖空再貼上玻璃紙,這次就可以照出其他顏色了!
1. 有兩個燈就會照出兩個影子。
2. 把玻璃紙貼在自製紙偶上,因為卡紙不能透光,所以還是黑色的影子。
3. 孩子利用玻璃紙的透光特性,嘗試以挖空與貼上彩色的玻璃紙,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光影小物。圖片為「紅色眼睛的貓咪」。
4. 用手電筒照桌子上的東西就會有影子。

教師想一想:
有了在藝術工作區製作光影小物的經驗,開始有越來越多人運用玻璃紙的特性,讓落在白布上的影子擁有多彩的變化。而這些小物與先前針對光影的摸索,讓孩子對於「為什麼會有影子?」歸結出幾個重點:
(1)要有光;(2)要擋住光;(3)而且不能全部擋住。兩位教師透過這些統整出的概念,了解現階段孩子的知能,並與藝術老師分享,共同幫助孩子加深加廣對光影的研究。本來東西凌亂擺放的光影區,也在孩子擁有對光影特性的基本概念後,以材質、特性作為分類項目,一一進行了整理。

影子故事

老師也在語文區加入了一個用箱子及描圖紙做成的簡易光影小舞台,孩子可以拿著教室中的素材,進行光影遊戲與故事想像扮演。
孩子:我們來講故事!
孩子:什麼故事?
孩子:是紅色的顏色,那就是小紅點的故事!(拿前端包有紅色玻璃紙的手電筒來製造紅色的點)
孩子:有一天呢,小紅點去游泳,然後呢她要去上廁所可是她又不敢跟教練說,最後忍不住了,她就趕快跟教練說,起來的時候就一直發抖(搖動手電筒並閃爍著小紅點),可是她又很想尿尿怎麼辦呢?
孩子:我可以加入跟你一起說故事嗎?
孩子:好啊,你當小黃點!
孩子:我也要玩,我是小藍點!
孩子:有一天呢,小黃點在路上看到一朵花……
孩子激盪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編擬出扮演遊戲的故事腳本,即使只是簡單的道具,也可以藉由肢體動作來強化故事的發展,但這也讓孩子們想要營造更豐富的故事情境和角色,使影子故事有無限的可能。
你扮演小紅點、我扮演小黃點……一起想一想,點點們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藝術活動:彩色星空世界

光也可以有很多顏色,
繽紛的光讓閣樓就像閃耀的星空一般。
藝術工作區的創意光影小物在藝術活動中被更細膩地延伸,讓孩子創作可透光的獨創角色或場景,為光影遊戲室正在發展的扮演遊戲奠定了基礎。
孩子們帶著之前用剩的玻璃紙,跟著藝術老師在光線較不充足的閣樓玩起「彩色星空世界」的遊戲:利用玻璃紙透光的特性,將手電筒前端罩上不同顏色的玻璃紙,就能讓閣樓天花板閃耀起繽紛燦爛的光;或皺褶、或多角形狀的玻璃紙則在光線的照射下,幻化成孩子的異想世界,開啟一場視覺的饗宴。

藝術老師:在閣樓你們玩了甚麼遊戲呢?
孩子:我用藍色的紙加上黃色的紙,然後照出來是綠色的。
孩子:我把紙變成蝴蝶結,結果拿手電筒照,就會有紫色蝴蝶結的影子。
孩子:我們剛剛在說一個海底世界的故事。
孩子:我看到一隻巨人的手。
藝術老師:有人看到了巨人的手是黑黑的影子,也有人看到蝴蝶結是紫色的,而且還有小朋友用影子來說故事喔!
有了視覺的印象,孩子們再利用卡典西德與透明片進行創作。藉由揉捏、挖洞、剪裁等技法,創造出每個孩子獨一無二的拼貼作品,像是烏龜、彩虹魚與水草組成的海底世界,也有小男孩與遊艇的角色扮演物件。之後,就可以在光影遊戲室或利用語文區的故事箱,述說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利用卡點西德在透明片上拼貼的方式,就能創造多采且造型豐富的透光圖案。

發現光的特性

孩子們將藝術活動的體驗延伸到教室的學習區中,不僅運用玻璃紙感受不同顏色的光,也將目光聚焦於「光」的變化。在戶外跟太陽光的互動中,有孩子發現光線大小會讓影子變得清晰或模糊,於是光影區開始嘗試探查光的特性,以及推理分析光與影之間的關係。
孩子們很快地就在操作手電筒的時候注意到,當燈光距離光影實驗室的布簾遠一點的時候,映照在布幕的光就會變大;當距離布簾近的時候,光則會變小。緊接著,利用光影小物來試試影子會不會因為跟光的距離不同而改變?出乎孩子的預料,物品靠近燈光的時候影子會變大;反之,遠離燈的時候影子會變小,但比較清晰……。
原來,神奇的光影視界還有這麼多的細節等待著花兒班進一步挖掘。
孩子們發現,站的離布幕越近,光就變得越小;如果物品離手電筒很遠,影子會變得比較小,但是比較清楚喔!

藝術活動:光的世界

除了物品與光線的遠近關係,老師也想透過藝術表徵了解孩子對於光線特性的理解,於是藝術老師藉著繪畫,幫助孩子記錄他們這段時間的探究活動。藝術老師準備了一些剪過形狀的透明片,藉著透明片透光會產生圖案的方式與孩子們互動,也幫助孩子回想這段時間他們利用彩色透光素材投影時的感受。
 
之後,孩子可以選擇他們要用卡典西德剪出什麼樣的圖案,貼在圖畫紙上後,再描繪自己手持手電筒等發光物的樣子,最後聯想光照射出去的樣子,以水彩畫下光的路徑。
從創作中,可以發現大班孩子已經建構了光是直線運行的觀點,中班的孩子則會讓光線的前進有左彎右繞的曲折,老師也把這個議題跟孩子們一起討論,「光會轉彎嗎?」就留待孩子想一想並持續研究了。
用水彩記錄光的途徑,大班(左圖)已經瞭解光的直線傳播,中班的孩子則覺得光可以在空中轉彎。

藝術活動:不一樣的影子

班上孩子對於影子的形成有基本的理解後,藝術老師希望能將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帶入,從熟悉的、平日唾手可得的東西著眼,讓探索的機會俯拾皆是。藝術老師收集了許多的紙盒,並且將紙盒改造成一個個類似光影實驗室的投影箱,關上燈、打上光,老師請孩子們猜猜看,在布幕的另一邊放著的是什麼東西?影子像什麼?彷彿神秘箱一樣的小箱子引起孩子高度的興趣,有些物品的輪廓融合成影子後,很難猜測箱子後面是什麼,但大家憑藉著豐富的想像和聯想,看出許多截然不同的東西。
孩子:哇!有人的影子。
孩子:那個影子好像一台車子。
孩子:我看到有恐龍耶!
藝術老師將紙箱改造成光影盒子,利用孩子們平時會接觸到的東西創造出不同的影子,原來組合物件可以讓相融的影子有更多的變化。
孩子們絞盡腦汁思考,直到描圖紙被揭開那瞬間,才知道有好多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組成豐富多樣的影子,像是裝了水的寶特瓶或水壺、堆疊的裝飾品或學習區的教具等等。之後,孩子們再利用透明片、紙材等拼組成不同造型的立體小偶,在紙箱舞台上演出有趣味十足的小劇場。

光影盒子與寶特瓶

藝術活動後,老師們將紙箱製成的「光影盒子」放置在教室中供孩子使用,使得不同領域的學習區探究多樣化地展開。益智區開始研究圖型的組合,藉由兩個以上的形狀,創造出想要的影子,例如:圓形+倒三角形的影子像冰淇淋;重疊的兩個三角形影子像聖誕樹……這種一加一的組合方式,不但增加了孩子對幾何圖形的認知,也充分發揮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益智區運用不同形狀組合出孩子想要的物品,並以紙筆記錄下來,作為其他人的參考。
光影區則加入寶特瓶為素材來進行不同的實驗,像是在寶特瓶中裝入紅色的水,影子也會變成紅色的,而且加了水以後影子也會變得有波紋,甚至更換不同的方向照射瓶子,會產生不同的花樣呢!
(左)光影區的寶特瓶研究,加了水和不同角度的照射,都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喔!
(右)手電筒照射寶特瓶的底部,會出現像花朵般的紋樣。

教師想一想: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光、影子、透光、顏色間的變化有許多發現,也逐漸會從生活中尋找物品來拼組圖案,不再受限於單一物品的影子創作。所以老師們為了幫助班級能開展視野、萌生更深入的探究軸線,開始討論起空間改造的可能,也藉此加入更為豐富的透光/不透光素材。

教室空間大改造

在兩位老師與藝術老師分享想改造教室的想法之後,藝術老師也從藝術的角度提供相當多的意見,為花兒班帶來了更多的光源佈置,讓孩子能夠與不同型式的影子相遇,而整個班級情境的大改造,就由老師們引領著孩子一同完成!
老師與孩子一起改造教室空間,光影創作就像是裝置藝術般點亮教室,讓美感充滿孩子們的生活。
(左)光桌上透光的材料分門別類收納好,供孩子盡情試驗;(右)孩子們用透光素材製作成美麗的吊飾。
班上不僅有光影區,還規劃出好幾個區塊,其中一塊擺放長型光桌,將班級內使用過的透光材料用透明容器分類裝好,給孩子一個盡情在桌面上研究的區域。
牆邊則置放了更大的透光幕,便於觀察、測試投射出來的影子,並將光影盒子擺設在一起,孩子們在光影盒子的創作,儼然成為班級一角的裝置藝術。而孩子串接的透明片、光碟片吊飾,以懸吊的方式展示在投影布幕前,這也成為孩子與「反射光」相遇的契機。
《未完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四季藝術
四季藝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