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記錄#2_哲學思辨_一件裸體藝術品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基本設定

對象

三名小學四到六年級小孩

目標

  • 深入探究一部藝術作品的故事
  • 對資料提出猜想或假設,並建立不同資料之間的連結


(二)學習任務

進入課堂以前的準備

  • 把上一堂課的三張海報貼在白板上,讓小孩看到他們之前貼上去的想法跟疑惑
  • 設定課堂期待,以「故事」的概念切入。每人2分鐘,說一個自己身邊物件的故事。有小孩分享自己的鉛筆盒的故事,我接著帶到,大家分享的故事裡都會出現「人物」、「時間」、「內容」等元素,接著我們會認識某個藝術作品的故事。


放大

raw-image

要讓小孩認識某個案例有很多種方式,可以直接把文章印下來給他們看(起初原本打算這樣做),也可以請他們自己上網查資料。不過,我的目標是希望小孩可以「主動在腦袋裡建立想法間的連結」,並且「一起解讀觀察到的現象」,而《讓思考變得可見》裡提到的「放大」思考歷程,提供了一個類似偵探解謎的架構,讓認識某個事物的過程更有活力、更多主動參與。


我先跟小孩說明我接下來會慢慢地揭露部分圖像與資料,當有圖像或資料出現的時候,請大家思考:

  • 你看到或注意到什麼?
  • 對於你看到的事物,你有什麼猜測或解讀?


等到小孩寫得差不多的時候,我會揭露新的圖像和資料,讓小孩思考新出現的圖像和資料,和之前出現的圖像和資料有什麼關聯。


我找的資料:

刻劃啟蒙的輪廓──黃土水與《甘露水》,百年尺度的遺產與見證

《臺灣美術兩百年》

raw-image

第一個放「甘露水的下腹部被潑墨汁」的照片,小孩們做出一些比較簡單觀察,例如「我看到一個洞,還有手、大腿」。


有兩個可能解讀:(1)小孩沒觀察到墨水。(2)有觀察到但不講。當下我以為他們沒有注意到墨汁的部分,不過後來在相關資訊揭露之後,有小孩說:「哦~原來那個是墨水!」,可以知道應該是(2),不過是基於什麼原因在當下提出來,我來不及細問。

raw-image

我放上「甘露水被埋藏50年」的段落,小孩一開始沒什麼反應。我請他們再花一點時間看看新放上去的資料,還有舊有的資料,有沒有出現先的觀察或想法。


有小孩好奇:「為什麼要裝在木箱裡?」。有小孩嘴巴念著「麻布和塑膠布……」,問說:「為什麼要蓋上麻布和塑膠布?」。我請他們試著猜猜看,為什麼要裝箱埋起來?小孩接著就開始天馬行空地猜想關於這件作品背後可能的故事。

raw-image

有位小孩聽到上一位小孩的猜想,覺得對方說的有點荒謬,我就鼓勵他也試著猜猜看,為什麼要把作品藏在地底?

raw-image

當我秀出這則資料時,小孩驚呼:「他是變態!」「那個模特兒也是變態!」。我問小孩會這樣覺得的原因,他說是因為是男生看女生的裸體。我想對他來說,要在短時間內能夠接受這件事實在蠻不容易的。


有小孩一開始以為這個作品是日本人的作品,才可以合理解釋「有人把作品丟棄」,當他知道黃土水是台灣人的時候,問說:「為什麼台灣人要丟掉台灣人的作品?」


(三)回顧

  • 最後忘記回扣到「作品的故事」,覺得有些可惜


  • 這次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小孩可以主動對圖像和資料提出自己的觀察,並提出自己對現有資訊做出的假設。我發現如果我能夠接納小孩天馬行空提出來的猜想(間諜、殺人、台日大戰等等),小孩變可以更放鬆、自在地提出自己的解讀


  • 小孩對「藝術家看裸體創作」以及「模特兒展示裸體」這件事感到困惑,有小孩甚至覺得反感。覺得之後可以多花一些時間讓大家坐下來討論對裸體藝術的「反感」跟「噁心」的感受


  • 這堂課的「哲學成分」有點低,是因為我考量小孩對這個主題不太熟悉、缺少可以提取的經驗。我假設如果可以針對某個個案作足夠深入的探究,應該可以在之後的課支援他們做出更多的觀點取替、審慎思考,而不會持續繞在既有的偏見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i Ju Tu的沙龍
5會員
8內容數
Wei Ju T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9
教學記錄#4_哲學思辨_容貌焦慮
Thumbnail
2023/06/29
教學記錄#4_哲學思辨_容貌焦慮
Thumbnail
2023/06/15
教學記錄#3_哲學思辨_臺美館一日遊
Thumbnail
2023/06/15
教學記錄#3_哲學思辨_臺美館一日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老師:「你們在做什麼呀?」幼兒:「我是媽媽啊!」 今天的孩子們在瞭望台旁繞來繞去、忙進忙出的, 有的人手上還多抱著一根水管,卻又不斷地再拿其他東西, 又捨不得放下手上的水管,好像水管是她們的寶貝一樣; 有的人幫忙撿拾彩色石頭,有的人用切片的圓形水管當蛋糕模, 把彩色石頭倒入其中,完成後
Thumbnail
老師:「你們在做什麼呀?」幼兒:「我是媽媽啊!」 今天的孩子們在瞭望台旁繞來繞去、忙進忙出的, 有的人手上還多抱著一根水管,卻又不斷地再拿其他東西, 又捨不得放下手上的水管,好像水管是她們的寶貝一樣; 有的人幫忙撿拾彩色石頭,有的人用切片的圓形水管當蛋糕模, 把彩色石頭倒入其中,完成後
Thumbnail
教學記錄#2_哲學思辨_一件裸體藝術品的故事
Thumbnail
教學記錄#2_哲學思辨_一件裸體藝術品的故事
Thumbnail
那天,我想起小時候玩過的顏料遊戲,便召喚兒子一起來玩。 首先把紙對折再打開,亂擠顏料在ㄧ面,再把紙蓋起來壓平,打開就完成一幅超美的鏡射抽象畫了! 但是不知為何,隨著顏料越噴越多,一張張的畫產出到後來,我忍不住對孩子說:不要太用力,顏料擠太多了,這樣下次就沒得用了! 空氣在我們之間凝結了! ✿
Thumbnail
那天,我想起小時候玩過的顏料遊戲,便召喚兒子一起來玩。 首先把紙對折再打開,亂擠顏料在ㄧ面,再把紙蓋起來壓平,打開就完成一幅超美的鏡射抽象畫了! 但是不知為何,隨著顏料越噴越多,一張張的畫產出到後來,我忍不住對孩子說:不要太用力,顏料擠太多了,這樣下次就沒得用了! 空氣在我們之間凝結了! ✿
Thumbnail
以瑞吉歐的教學方式來說[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 便是很好的比喻,當然也要很平穩的拋回去,這樣一丟一拋之間象徵了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和幼兒的地位是平等的,對幼兒真誠的傾聽,關注,對話是製作每個作品前最重要的成因。
Thumbnail
以瑞吉歐的教學方式來說[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 便是很好的比喻,當然也要很平穩的拋回去,這樣一丟一拋之間象徵了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和幼兒的地位是平等的,對幼兒真誠的傾聽,關注,對話是製作每個作品前最重要的成因。
Thumbnail
除了先前的探索與藝術活動的啟發,藝術工作區的小小創作與實驗讓孩子對於光影的有了更加明確的理解,也更深入地探究光影的世界,發現更多光影的特性......
Thumbnail
除了先前的探索與藝術活動的啟發,藝術工作區的小小創作與實驗讓孩子對於光影的有了更加明確的理解,也更深入地探究光影的世界,發現更多光影的特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