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記得好?還是忘記更好?《海象小姐與黑鳥先生》
方格精選

【書評】記得好?還是忘記更好?《海象小姐與黑鳥先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關於記憶與回憶,他想說的無非就是愛。這本探討記憶的小說,著實在書店裡吸引著我的目光。

封面是一隻拿著吉他的海象與肩上有著一隻可愛的小鳥,突兀的插圖風格與詼諧的書名,看不懂的組合是有魔力的,讓人不得不陷入進去。


你以為記得很好嗎?

記得,代表著你必須承擔被他人遺忘下的失落。一連串的記憶會接連起生活,因此記憶便是讓生活變得有意義的途徑。沒記憶的生活同時也就失去了意義。故事中的小女孩瓊恩因為患有罕見的HSAM 也就是高度優異自傳式記憶。簡單來說,她可以輕易地記得過去某年某月的某天做了什麼事、發生過什麼或是看到某樣東西便可以很容易的聯想到過去的一切。天生與他人不同的女孩,卻從來不曾因此「天賦」而感到開心。相反地,她時常處於沮喪的狀態,因為深怕「被遺忘」,如果過去只有自己一個人記得,那就失去了意義。


raw-image


忘記,難道就比較容易嗎?

故事的另一個視角是一名電視劇知名男演員蓋文。他在故事開頭便失去了摯愛的伴侶席尼,隨著時間的消逝,兩人之間的回憶變得越來越模糊。蓋文不願面對失去伴侶的苦痛,也不甘心忘記過去所有的美好回憶。他既希望能保留過去的回憶,但同時他也害怕被回憶追著跑。「忘記比記得更痛苦」,逃不掉四處亂竄的回憶侵擾,蓋文決定逃離過去,找回平靜的生活。


raw-image


無論記得或是忘記,此刻我們有愛就夠

因緣際會下,蓋文認識了記憶力非凡的小女孩瓊恩。看似不相干的兩個人因為一場「音樂」比賽有了深入的交集。他們以披頭四成員約翰.藍儂和保羅.麥卡尼兩位的關係自擬,並拿歌曲〈我是海象〉與〈黑鳥〉做為他們的精神標誌,甚至還設計出只有對方看得懂的手勢。

從此往後,兩人開始合作編制歌曲,由瓊恩編曲,蓋文填詞與歌唱。就這樣他們開始了一段不長也不短的作曲時光。在這過程中,他們相互鼓勵並支持著對方。

原來音樂是真的有魔力的,它讓毫無交集的兩個人緊密牽連在一起,成為彼此最好的搭檔。

兩人的緣分雖起因於音樂大賽,但最終比賽後的結果彷彿變得不再重要。

雖然瓊恩始終失落於被他人遺忘,但同時蓋文也教她學會了現在,此時此刻在最愛的人面前,你可以就是你自己。不必急於想讓世界「記得她」,所有愛妳的人自然會永遠記得妳。

因為有愛,不管是過去、現在與未來,每一刻都是值得記得的。

即使無法追求永久的回憶,也別忘了學會當下的幸福與快樂。

avatar-img
微讀的沙龍
99會員
182內容數
讓閱讀與寫作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在漫長的時間裡,做個聰明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微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前從事編輯工作的時候總想靠著書籍激勵自己,隨意開了個適合編輯閱讀的清單,但始終未能真正執行讀書計畫。辭職後得空終於翻開了這本口袋名單:都築響一《圈外編輯》。 然而,若是你想要從本書獲得一些些關於編輯的「技巧」那真的就誤會大了。 這本書從頭到尾很像是都築響一過去四十年來的編輯回憶錄,他訴說著究竟為
本書有兩位作者,分別是Facebook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以及華盛頓學院心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桑德伯格除了身為Facebook營運長之外,同時也是是企業家、慈善家。曾著知名暢銷書《挺身而進》,也是非營利組織Leanln.Org創辦者,以行動支持所有女性達成人生目標。而亞當·格蘭特身為知名心理學家
本書作者為James Harkin,英國知名社會學者與趨勢觀察家,曾任教於牛津大學。1999年起,加入知名廣告公司Young and Rubicam,負責研究全球社會、政經與科技大趨勢。此外,他也長期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和《衛報》(Guardian)等媒體
前陣子在翻閱這本書的時候,同時間看了許知遠的《十三邀》,那集嘉賓是吳曉波,也就是中國著名的財經作家。同時他也經營一家財經出版公司。 觀看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RMq62UExA 之所以會將這本書的書評與這集節目聯合在一起,是因為節目中恰巧
在開始進入這本書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時間跟記憶賽跑,到底會是誰贏?” 曾經,我以為可以憑藉記憶,保留點過去。 但那畢竟是年少,沒有太多人需要惦記、沒有太多事需要煩憂。 隨著時間的堆疊,久了,很多過去就隨著記憶消逝了。 不過,卻有些過去,永遠也過不去。 在我看來《最初之前》最大的亮點不是男女
川口俊和的這一系列作品(包含《在咖啡冷掉之前》、《在謊言拆穿之前》、《在回憶消逝之前》)。其實核心都是圍繞在「珍惜當下把握愛」這種看似老掉牙的情節。
日前從事編輯工作的時候總想靠著書籍激勵自己,隨意開了個適合編輯閱讀的清單,但始終未能真正執行讀書計畫。辭職後得空終於翻開了這本口袋名單:都築響一《圈外編輯》。 然而,若是你想要從本書獲得一些些關於編輯的「技巧」那真的就誤會大了。 這本書從頭到尾很像是都築響一過去四十年來的編輯回憶錄,他訴說著究竟為
本書有兩位作者,分別是Facebook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以及華盛頓學院心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桑德伯格除了身為Facebook營運長之外,同時也是是企業家、慈善家。曾著知名暢銷書《挺身而進》,也是非營利組織Leanln.Org創辦者,以行動支持所有女性達成人生目標。而亞當·格蘭特身為知名心理學家
本書作者為James Harkin,英國知名社會學者與趨勢觀察家,曾任教於牛津大學。1999年起,加入知名廣告公司Young and Rubicam,負責研究全球社會、政經與科技大趨勢。此外,他也長期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和《衛報》(Guardian)等媒體
前陣子在翻閱這本書的時候,同時間看了許知遠的《十三邀》,那集嘉賓是吳曉波,也就是中國著名的財經作家。同時他也經營一家財經出版公司。 觀看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RMq62UExA 之所以會將這本書的書評與這集節目聯合在一起,是因為節目中恰巧
在開始進入這本書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時間跟記憶賽跑,到底會是誰贏?” 曾經,我以為可以憑藉記憶,保留點過去。 但那畢竟是年少,沒有太多人需要惦記、沒有太多事需要煩憂。 隨著時間的堆疊,久了,很多過去就隨著記憶消逝了。 不過,卻有些過去,永遠也過不去。 在我看來《最初之前》最大的亮點不是男女
川口俊和的這一系列作品(包含《在咖啡冷掉之前》、《在謊言拆穿之前》、《在回憶消逝之前》)。其實核心都是圍繞在「珍惜當下把握愛」這種看似老掉牙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