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釀影評|「記得」才是疾病的隱喻:《愛在遺忘蔓延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會是 Orpheus,每當你被攫住,我會找到你,把你帶回人間;這是不間斷的循環動機,若我們的關係堂皇荒唐一如歌劇,我是可愛的、急迫的命運主題;若你堅持自己的死亡或虛無,就請作為不可或缺的休止符,我的 Orpheus 主題動機樂句出現,就是為了等到一個你。

唱片或譜,安置在一個 Möbius 環上。所以硬要舉個 final moment,那仍是個 twist;不會強要你改變,環上沒有正面反面的「改變」可言,也沒有終點。

── 2007,私人書信

0. 我記得⋯⋯

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不如說說我最近買了一台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附加儲存裝置),邊長比手掌撐開大上一些的黑色方塊,有四個硬碟槽,直上高容量硬碟插好插滿。

我稱之為魚缸,聽著它資料傳輸如小魚吐泡泡的聲音,也其實類似蒸氣在蒸鍋擾動,逼逼啵啵地響。

──如果我的記憶變成 NAS 的話,大概是擴充滿六十四個插槽的頂規裝置吧?

但若要認真想像,那「實際上」會是怎麼樣呢?比如,像是竄游出記憶中的一條小魚;又比如,困在時間裡遊走在亂序資料叢的老者;還是比如不在場的時刻卻比什麼時候都入戲地繼續演算出絕密記憶檔案的感傷意義,而這份演算本身才絕對隱密、也因而更感傷⋯⋯是這樣的魚缸嗎?

raw-image

1. 遺忘是病,記得也是

《愛在遺忘蔓延時》(Little Fish,2020)的環境氛圍大概會令處在 Covid-19 時期的我們頗有共鳴:一種症狀進程不一、也非區別如典型的分類(逆行/順行、早年記憶/近期記憶、外顯記憶/程序記憶等等)、治療仍在研發中的失憶疾病──也假託一個不太具特異性的疾病命名方式「NIA (Neuroinflammatory Affliction)」──席捲全球。人們戴著口罩排隊等加入臨床試驗,而當傳染蔓延,恐慌加劇,尋求協助的人們更四處發洩焦慮⋯⋯。

瘟疫蔓延時橫向展開大災難生命史的意象下,電影聚焦在人生縱長的無可奈何,主要以女主角艾瑪的視角出發,她的獸醫工作、周圍人際關係如何在這個情勢中慢慢變質,以及最重要的關係──與丈夫裘德的愛戀──如何隨著他陸續出現症狀而飽受考驗:如果你忘了我,你還算愛我嗎?而我能愛這樣的你嗎?反之我能確定我記得的是真的,甚至,我真的還記得嗎⋯⋯?

一開始,女主角幽幽道來,當這個事態在還顯得遙遠而像一齣過大的隱喻時,忘記如何開船的漁夫只好游泳回家,女人跑馬拉松卻忘記停下來,起初這些故事都聽起來很美⋯⋯「直到有個飛行員忘了如何開飛機。」這句話沒有也毋須多餘的解釋,就此定調了一個當遣悲懷成了新秩序,當對記憶、身體、珍愛的人們、快樂的日子悼亡獨白會是一個新的日常的輪廓,當《冰雪女王》中魔鏡碎片刺入了眼球(一個人的腦、中樞神經最前端的部分)而深愛傷者的人卻永遠找不回拿出碎片的方法。

但當我這麼說時,會顯得這份哀感太可預料。不是這樣的,我必須強調正是這部電影琢磨於記憶/失憶的雙重性和雙向度,會令「秩序」「日常輪廓」變得(電影表現上,也是如此貼近我們的真實)更難,而令人更難過:「當你的不幸也是所有人的不幸,你該如何為此悲傷?」

當事情終於在自己身上發生時,起初是曖昧的。獸醫診所送貨員忘了妳的名字,可能是一般社會關係下的疏離。媽媽打電話時說錯了細節,可能是正常老化。丈夫工作遲到,可能是他性格偶然迷糊,或他曾經放縱(嗑藥)又再發。但日常對話小小爭執的隔天重複,這麼親密熟悉的人說詞反覆不一,妳身為「了解他的專家」感到這是一個高度警訊,「小小爭執」但不是隨口分享甜蜜囫圇會忘卻的事,這是一直潛伏在關係中重要議題浮上水面吐泡泡的「小」,所以反覆不一會是例外狀態。而他面對妳焦慮的、甚至問出問題反面的質疑:「你知道你自己怎麼了嗎?」會回以「我怎麼會知道我忘了?」──忘得越徹底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曾經可以記得什麼。當忘記的人還知道這點,被忘記的人卻,忘記自己知道。

raw-image

日常的爭執與新日常的爭執差別在哪裡?忘掉了,或是隱瞞著妻子自己吸毒,之於對方都像是「自己不記得」,那影響關係的差別是什麼?而關於「當那沒發生過」的調情玩笑,是否也呼應著失憶的殘酷──在艾瑪一遍又一遍走回最初的記憶,花瓣飄落的萬聖節派對小逃亡,那記吻。女生主動吻了男生,說「當那沒發生過」,因為自己還有男朋友;而第二次約會(或「第一次」,因為前次「不算數」)的倒敘中,他還記著她這句話,吻了她,重寫這個玩笑成某種關係前史的預見。但當艾瑪自灰藍灰白色調的日常,一遍又一遍重訪這些亮麗暖色的記憶,讓這些閃回看起來都像是在妄談(confabulation);重訪後,這些記憶反而是另一種,或許可稱作遺忘前史的殘酷預見,零碎而鬆散的,慢慢添加細節的閃回,透過艾瑪的視角、悲傷的獨白,開始令人不禁懷疑⋯⋯艾瑪是否其實不是如最後所演的突發性失憶,反而也是漸進式的,在一開始就因為不可靠的記憶就不小心欺瞞了我們?又或是,她若真的失憶,與所謂一般人過於悲傷哀悼的視角,模糊氤氳了這份記憶,的差別在哪?比罹病的他的記憶,誰看起來更假?記憶原本,就是如此不可靠啊。

記憶/失憶是社會性的。被失憶疾病感染而遺忘人的人,才是被現實遺忘的人:忘記有支持系統,忘記向支持系統尋求,疏離,而後孤獨死。而艾瑪日常的工作,在處理另一種遺忘:被(無論是失憶還是不願負責的)主人遺忘的狗,會被安樂死。在被遺忘的生命等同於死亡這些小圖示和大圖示迅速蔓延下,遺忘愛、遺忘世界的生命和被遺忘的世界,大幅度地消亡。「當你的不幸也是所有人的不幸,你該如何為此悲傷?」

然而失去記憶是一種死亡這件事,在這部電影凸顯了,記憶也是非常「身體的」,身體本身也是「記憶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51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失智症的患者在筆者的眼中,就像是一座充滿荊棘的孤島,它四處漂流,無法接受外界的訊息,而外人也無法進入,一不注意,它便會漂向無垠的大海……
Thumbnail
失智症的患者在筆者的眼中,就像是一座充滿荊棘的孤島,它四處漂流,無法接受外界的訊息,而外人也無法進入,一不注意,它便會漂向無垠的大海……
Thumbnail
寫於 2023.02.25 ,家中 食用情緒:試圖雕成冰霜的熱血 機器一般的精準,人類一般的痛楚
Thumbnail
寫於 2023.02.25 ,家中 食用情緒:試圖雕成冰霜的熱血 機器一般的精準,人類一般的痛楚
Thumbnail
當我的遭逢與其他人並沒有不同,我還可以多哀戚、可以多難過?無限上綱到什麼地步?當我不知道自己曾經記得什麼,不再作為原本的自己,如何還有資格與我們獨特的愛情相配? 「如果一直在重建過去,又該如何構築未來?」
Thumbnail
當我的遭逢與其他人並沒有不同,我還可以多哀戚、可以多難過?無限上綱到什麼地步?當我不知道自己曾經記得什麼,不再作為原本的自己,如何還有資格與我們獨特的愛情相配? 「如果一直在重建過去,又該如何構築未來?」
Thumbnail
最近的深夜的睡眠減少了兒子的尖叫,除了能一夜好眠之外,終於有時間看部電影。電影宛如精神糧食,不吃靈魂會餓死。
Thumbnail
最近的深夜的睡眠減少了兒子的尖叫,除了能一夜好眠之外,終於有時間看部電影。電影宛如精神糧食,不吃靈魂會餓死。
Thumbnail
誠然,失憶不過是隱喻符號,只為帶出收束生命的終點──死亡。正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遺忘便是一種不斷在生命中上演的死亡形式。自此,與其說人丟失記憶,不如說喪失了指認、辨識自我的路徑,因而日日迷走於荒蕪的記憶迴廊。也因此,往昔的缺席,不光指涉昨日的消亡,更象徵「未來可能性」的坍方。
Thumbnail
誠然,失憶不過是隱喻符號,只為帶出收束生命的終點──死亡。正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遺忘便是一種不斷在生命中上演的死亡形式。自此,與其說人丟失記憶,不如說喪失了指認、辨識自我的路徑,因而日日迷走於荒蕪的記憶迴廊。也因此,往昔的缺席,不光指涉昨日的消亡,更象徵「未來可能性」的坍方。
Thumbnail
《記憶拼圖》採用非線性敘事手法,每顆鏡頭都是線索,看到最後串起一切才能揭曉真相;電影中頻繁出現的人事物,諸如刺青、筆記、照片、泰迪與娜塔莉,都是無聲的符號,象徵人的信念、詮釋、真相與頭腦的操弄,失意藍納藏身芸芸眾生之中,暗地戳弄集體記憶的痛。
Thumbnail
《記憶拼圖》採用非線性敘事手法,每顆鏡頭都是線索,看到最後串起一切才能揭曉真相;電影中頻繁出現的人事物,諸如刺青、筆記、照片、泰迪與娜塔莉,都是無聲的符號,象徵人的信念、詮釋、真相與頭腦的操弄,失意藍納藏身芸芸眾生之中,暗地戳弄集體記憶的痛。
Thumbnail
不是也可以語焉不詳地、只要記得最重要的核心,其他細節怎麼變動也好:「見到你那天我很難過。」「為什麼?」「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只記得見到你之後,我就不難過了。」生活中本來就會不斷忘了什麼,假裝忘了什麼,努力記得的不過是,所用的努力、費的心神、澆灌屬於彼此的紐結。
Thumbnail
不是也可以語焉不詳地、只要記得最重要的核心,其他細節怎麼變動也好:「見到你那天我很難過。」「為什麼?」「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只記得見到你之後,我就不難過了。」生活中本來就會不斷忘了什麼,假裝忘了什麼,努力記得的不過是,所用的努力、費的心神、澆灌屬於彼此的紐結。
Thumbnail
「有些事情能夠忘記就不要想起!」我要說的不是什麼「不要想太多」「你要忘記那些事才能往前」這種在心裡有傷的狀態給人的勸告,也不是那種遺忘歷史曾經帶來的那些教訓!「記憶」這個功能留給需要留在心底的,其他不是太重要的事,忘記了就忘記了。記憶和時間一樣,用在自己身上、自己想專注也想關注的事情上就可以了。
Thumbnail
「有些事情能夠忘記就不要想起!」我要說的不是什麼「不要想太多」「你要忘記那些事才能往前」這種在心裡有傷的狀態給人的勸告,也不是那種遺忘歷史曾經帶來的那些教訓!「記憶」這個功能留給需要留在心底的,其他不是太重要的事,忘記了就忘記了。記憶和時間一樣,用在自己身上、自己想專注也想關注的事情上就可以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