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科系與職涯:打破框架,勇闖未來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節錄自pinterest)

(圖片節錄自pinterest)

近年來,選擇大學科系已不再是一條線性的選擇,我們必須適應未來職場的變遷。教育部傾向以職業能力看科系,但這僅能看到短期目標,缺乏前瞻性。

未來的職業可能尚未存在,或僅是概念。了解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比僅選擇符合職業的科系更為長遠。

現今時代,不建議僅以職業來選擇科系。原因有三:

首先,所謂的「職業」今日或許不復存在,即便存在,工作模式和需求也不再固定。

其次,產業的「職業」變化迅速,然而大學的「科系」幾乎數十年來未有大變,兩者的相關性也日益減弱。

再者,未來的人生不僅僅是工作。新鮮人平均三年便會轉換工作,工作本身的環境、成就感、意義感等與所學科系無直接關聯。

了解各種職業的另一面,包括背後的辛苦和職業傷害,是很重要的。每份工作都有其獨特的「職業傷害」,我們需要評估自己是否願意承擔或交換。

至於大學科系的選擇,若能明確自己喜好,就毫不猶豫地選擇。反之,可以選擇那些彈性較大的科系,讓自己在大學時期有更多的探索和實作機會,進而更了解自己適合從事何種工作。

現在的科系分類以「學術」為主,但工業革命後,世界已大變,某些科系的適用性僅屬偶然。此外,科系需要至少三至五年才能進行學術研究,因此大學端的發展較為緩慢,而產業端則需五至十年。現今AI技術進步迅速,以月計算,難道我們還期待學校會跟上嗎?

以下舉三個例子

  1. 二十年前,很少有人知道什麼是「社交媒體」。然而,2008 年臉書在台灣的崛起改變了這一切。如今,「社群媒體小編」已經成為組織中不可或缺的職位之一,這是否是二十年前可以預料到的趨勢呢?
  2. 十幾年前,台灣鮮少人聽過「群眾募資」這個詞彙。然而,十年後,幾乎每個人都聽過這個詞,甚至出現了「群眾募資輔導公司」。這種變化是否意味著企業需要不斷學習和擁有新的能力?
  3. 去年,ChatGPT 一下子讓全世界更了解「人工智慧」。短短幾個月內,出現了新的職業,如「AI 詠唱師」,以及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產業變革。哪些學校或科系正在教授這些新興技術和職業技能?

這些例子表明,技術和社會的變化時常出乎意料,需要不斷的學習和適應。許多新的職業和技能在短時間內崛起,而學校和科系也需要跟上這些變化,以確保他們的學生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職場需求。

「跨域」、「斜槓」可能是虛構的議題。學校通常只會談論學術上的跨域,卻只是將不同科系的課程打包給外系學生選修。修選不同的課程並不等同於真正的跨域,而且上過課未必代表真正掌握了其內容。

實際上,多數工作本身就需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有些工作需要技能愈多愈好,有些則需更專精。因此,學術科系無法全面涵蓋所有專業能力,這是事實。

找到工作並不困難,找到喜歡的工作才是挑戰。開始一份新工作前的想像與實際經歷常常存在落差,這可能是因為工作本身並不符合期望,或者環境不適合。

要思考職涯發展是很自然的事情。許多人都會考慮轉換工作或職業,關鍵在於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道路。

在學校中並無法學習這些重要的事情。比起思考該讀哪個科系才能從事哪種工作,更值得花時間嘗試不同的事物,慢慢找到自己的路

工作的本質是利用個人優勢和能力,為組織創造價值,並換取薪酬。因此,若找不到工作,可能是因為以下三種可能性:

  1. 是否具有足夠的優勢和能力?
  2. 優勢和能力是否足夠?(即使優勢和能力有一定差異,在市場上有一定的比較性)
  3. 社會是否需要你的優勢和能力?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需要實際工作經驗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最後,了解社會和產業的運作模式和人才需求,培養眼光和見識,能為你的職涯發展鋪平道路。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必須打破傳統框架,勇於挑戰未來。無論是選擇科系、追求職業,還是思考職涯發展,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整,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一起來想想

1.你認為傳統的「職業對應科系」模式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為什麼?

2.在現今快速變化的社會中,你認為大學科系應該如何調整以應對未來職場的需求?

3.你對於「跨域」和「斜槓」的看法如何?這兩者在你的未來職涯中扮演什麼角色?

4.如何在大學時期培養自己的眼光和見識,以更好地了解社會和產業的運作模式?

5.在現代社會中,你認為「找到喜歡的工作」相對於「找到工作」有何挑戰和困難之處?

avatar-img
32會員
98內容數
哈囉!我是冠彰,大家都叫我袋鼠。 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不斷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意識到教育、社會與全球是息息相關,然而有太多結構性問題讓我感到困擾與煩憂。未來將成為#社會助人教育NPO工作者,期待在教育、社會、以負責、毅力與省思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助人的永續人才」道路前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袋鼠Kangaroo's Blog 的其他內容
近年來,新聞媒體、台灣社會,甚至社群討論版都充斥著與「選錯科系」相關的報導或文章(見以上圖片)。然而,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要強調的是「選錯科系」本質上是一個虛構的問題!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這種情況。
如果學校教育作為猴子進入社會前,卻無法陪伴猴子好好長大成「人」,那麼當我們嘲笑《山道猴子的一生》很可憐的時候,是否想過,其實我們就是一個那麼膚淺的人。-節錄自「輔導老師的心裡話」 2023年暑假,網路爆紅的《山道猴子的一生》(上)(下)引起了許多人的論述,
「你知道這世界上竟然還有比哈佛大學更難進去的大學嗎?」 「你知道這所大學必須在這四年內,到七個國家上課嗎?」 今天要來透過【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習慣思考訓練】來介紹密涅瓦大學以及告訴大家在密涅瓦大學的那些方法論吧!
進入大學,初期疑惑常困擾:「成績高,選什麼系?」或「轉學、轉系,該何去何從?」請別為高分急追,先確定目標。不要被選擇迷惑,重要的是找到真正方向。學大學如探索,充分運用資源。一年找準目標,再全力以赴,比比早畢業不重要。找到人生方向,是關鍵。行動讓未來驚豔展開。
參與許多提案競賽或是相關成果報告後,我們發現「解決問題」這個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只運用在比賽的評審提問,而是在未來職場上或是生活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因此,今天要來和大家介紹走過提案競賽以來,那些評審常問的問題,而這些文題也可以用來評鑑自己是否具備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那天在足跡倉庫的IG看見這隻短影片-#你的能力不等於你的年齡 這是由一位18歲已畢業的自學生所創立的社群。 而我也非常認同影片中的說法。 先講我的結論,一定要抽離身分這件事情! 其實身在大學的我們,很多人都會參與許多活動,但是在過程中時常聽到一句話,因為「我們目前還是學生身分…,所以…。」
近年來,新聞媒體、台灣社會,甚至社群討論版都充斥著與「選錯科系」相關的報導或文章(見以上圖片)。然而,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要強調的是「選錯科系」本質上是一個虛構的問題!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這種情況。
如果學校教育作為猴子進入社會前,卻無法陪伴猴子好好長大成「人」,那麼當我們嘲笑《山道猴子的一生》很可憐的時候,是否想過,其實我們就是一個那麼膚淺的人。-節錄自「輔導老師的心裡話」 2023年暑假,網路爆紅的《山道猴子的一生》(上)(下)引起了許多人的論述,
「你知道這世界上竟然還有比哈佛大學更難進去的大學嗎?」 「你知道這所大學必須在這四年內,到七個國家上課嗎?」 今天要來透過【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習慣思考訓練】來介紹密涅瓦大學以及告訴大家在密涅瓦大學的那些方法論吧!
進入大學,初期疑惑常困擾:「成績高,選什麼系?」或「轉學、轉系,該何去何從?」請別為高分急追,先確定目標。不要被選擇迷惑,重要的是找到真正方向。學大學如探索,充分運用資源。一年找準目標,再全力以赴,比比早畢業不重要。找到人生方向,是關鍵。行動讓未來驚豔展開。
參與許多提案競賽或是相關成果報告後,我們發現「解決問題」這個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只運用在比賽的評審提問,而是在未來職場上或是生活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因此,今天要來和大家介紹走過提案競賽以來,那些評審常問的問題,而這些文題也可以用來評鑑自己是否具備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那天在足跡倉庫的IG看見這隻短影片-#你的能力不等於你的年齡 這是由一位18歲已畢業的自學生所創立的社群。 而我也非常認同影片中的說法。 先講我的結論,一定要抽離身分這件事情! 其實身在大學的我們,很多人都會參與許多活動,但是在過程中時常聽到一句話,因為「我們目前還是學生身分…,所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學生在選擇大學科系時受到熱門職業及收入的影響,對比2010年與2024年熱門科系的變化。儘管文科學群對應職業較少,但它培養的批判性思維和文化敏感度有重要價值。 持續的學習與探索,讓我們在職業生涯中理解自己的優劣並提升適應能力。最終,成功的職業之路不應受到科系的限制,而是源自於對知識的掌握與靈活應用。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力資源招募的角色和變化。透過討論招募在人資中的重要性、進入人資領域的捷徑以及企業中的招募趨勢,強調了人資工作在現代社會中的關鍵地位。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如果您認為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充當「職業訓練所」,那麼這篇文章不適合您,請直接離開。 . 我一直認為大學不應僅僅是「職業訓練所」,它應該是培養素養、拓展眼界、訓練思考的地方。然而,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仍然希望大學能夠提供一生職業的保障。所以,當我說我是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更喜歡「人類學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選擇一個適合的行業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從規模、細分、趨勢和陷阱等方面進行行業分析,並提出了收集資料、分析數據和實地調研等具體操作方法。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除了研究所考試失利,為什麼我選擇加入新創? 我所觀察到業界(新創)和學界(考古)工作的差異是什麼? 如何透過兩點評估,了解自己適合待在學界或是進入業界工作呢?
Thumbnail
學生在選擇大學科系時受到熱門職業及收入的影響,對比2010年與2024年熱門科系的變化。儘管文科學群對應職業較少,但它培養的批判性思維和文化敏感度有重要價值。 持續的學習與探索,讓我們在職業生涯中理解自己的優劣並提升適應能力。最終,成功的職業之路不應受到科系的限制,而是源自於對知識的掌握與靈活應用。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力資源招募的角色和變化。透過討論招募在人資中的重要性、進入人資領域的捷徑以及企業中的招募趨勢,強調了人資工作在現代社會中的關鍵地位。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如果您認為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充當「職業訓練所」,那麼這篇文章不適合您,請直接離開。 . 我一直認為大學不應僅僅是「職業訓練所」,它應該是培養素養、拓展眼界、訓練思考的地方。然而,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仍然希望大學能夠提供一生職業的保障。所以,當我說我是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更喜歡「人類學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選擇一個適合的行業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從規模、細分、趨勢和陷阱等方面進行行業分析,並提出了收集資料、分析數據和實地調研等具體操作方法。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除了研究所考試失利,為什麼我選擇加入新創? 我所觀察到業界(新創)和學界(考古)工作的差異是什麼? 如何透過兩點評估,了解自己適合待在學界或是進入業界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