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讓努力過度的自己解放吧!- 《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人類越是疲憊,就越是無法辭掉工作。

憂鬱症的徵兆之一,

就是認定自己的工作極為重要,

只要請假,

就會造成各種災難的後果。—《羅素·幸福之路》

已經努力到不能再努力了,旁人卻一直說再努力一點……究竟要努力到什麼程度……?
已經身心俱疲了,但別人都可以,為什麼只有你不行?天底下過得比你苦的人多的是,咬牙忍耐就過了......
已經......被逼到無路可逃了……,只要死的話,就不用再承受這一切了……

死了是不是就不用承受這一切? (Photo by Tiago Bandeira on Unsplash)
努力到最後失去性命,聽起來真的是荒謬至極。但為什麼在這個社會上,卻有一堆人將不合理的加班視為常態?層出不窮的過勞死案例、拼命工作卻留下一輩子的後遺症,努力到油盡燈枯,留下的究竟是什麼?大部分的人結束學生生活,求職工作,圖的只是養活自己或是養家糊口,然而卻因為種種原因,許多人超時工作,過勞到失去判斷能力,無法看見其他選擇,以為自己無路可逃,最終踏上死亡這條無法回頭的單行道。
摧毀一個人的思考能力並不難,只要讓他身心俱疲即可,身心俱疲的人根本沒有餘力能夠理性思考自身處境。Daniel B McKim等人於2016年的研究指出,長期承受外部壓力下會導致腦部發炎、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異常等傷害,在思考變得遲鈍、進而喪失判斷力時,人會忘記自己還能往其他條路走。而工作過勞的後果正好是令人身心俱疲、喪失理性思考能力,如同溫水煮青蛙般,許多人在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前便走向毀滅。
身心俱疲下,等著我們的是毀滅(Photo by Abishek on Unsplash)
漫畫《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的作者汐街可奈在擔任設計師時,曾因工作過度差點自殺,在身心幾乎被超時工作壓榨殆盡的狀況下索性轉職,差點步入鬼門關的他將設計師時代差點過勞自殺的經歷畫成漫畫,於社群媒體造成轟動後,遂有此本漫畫的誕生,除了作者自身經歷、職場生態及社會價值觀外,還有精神科醫師Yu Yuuki的監修及協助執筆,讓身陷職場過勞等地獄的人們有參考依據外,無形中也闢出一條挽救其他生命的道路。
「努力雖然是種美德,但是不顧後果的努力只會毀掉自己。」 — 《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第1章:為什麼要努力到想死的地步?-p.23》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會有需要努力的時候,更甚者還要稍微勉強自己才有機會達成目標,然而那遠在天邊、遙不可及的「目標」或「幸福」真的像我們所預想的如此完美無缺?努力到筋疲力盡,卻還是洗腦自己還可以撐下去,別人都這樣撐過來了,如果這樣就放棄,豈不是太草莓族了?但許多人都忘記一點:人類有個體差異。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相同的事,做不到絕不等於不夠努力或能力不足,找出適合自己的道路及努力方法,遠比在死路上鑽牛角尖、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還更好。
精神科醫師Yu Yuuki在書中提出兩個重要的參考依據:努力是不是出於自己的選擇、努力的成果是否顯而易見,假若現在的工作不符合以上兩點,可以先試著用創意改變平時的做法,但Yu Yuuki醫生也提到,身心感覺快要崩潰的話,務必先尋求如心理諮商或身心科門診等專業協助。
「『做不到平常能做的事』,就已經夠『不對勁』的了。」 — 《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 — 第2章:察覺心靈的SOS-p.45》
漸進式的過勞壓力,宛如一把無形的刀,將身心靈捅得傷痕累累,讓人喪失思考及行動能力,在洗腦自己「還能夠撐得下去」、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連平常能做的事情都做不到、甚至有想死的念頭……,這些跡象就是身心靈在拼命發出求救訊號,當務之急是盡快著手修復自己的身心靈,而不是繼續硬撐,硬撐到最後,會讓自己沒有餘裕思考其他條路,進而讓自己從人生登出。
自覺不對勁時,先讓自己停下來 (Photo by Doğukan Şahin on Unsplash)

「用不著參加不幸比賽。」 — 《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 — 第3章:不努力的勇氣-p.61》
如同作者提到的,人類有個體差異,每個人對於壓力、疲勞及痛苦的感受程度不同。當訴說自己的痛苦時,對方會反過來說教,滔滔不絕地說天底下處境更慘的人多的是,但請記得,疲累、痛苦、過勞、瀕臨崩潰的人是自己,不是他們。許多人會拿自己的拼命程度、或是加班時數等像眾人誇耀、教訓那些他們認為不上進、不努力的人,他們認為對方的處境跟自己比起來只是小兒科,憑什麼喊累喊苦?陷入比慘大賽陷阱的他們就像吸食精神鴉片,精神鴉片營造出的幻境麻痺思考能力,上癮到無法自拔的同時,身心靈也分崩離析。
爭奪誰最不幸的頭銜簡直是蠢到一個極致 (Photo by Wade Austin Ellis on Unsplash)
「自己的身體要靠自己保護。」 — 《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 — 第4章: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p.92》
曾在就業服務站工作過的作者母親,在看見因工傷被公司開除、找不到任何工作的求助者後,對著當時僅是高中生的筆者諄諄教誨,作者母親提醒,千萬不要為了工作弄壞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硬忍到最後出事,公司只會認為是你的問題,遑論關心、感謝和負責?企業、集團等公司行號不是慈善事業,最終目的就是不斷獲利,對它們來說,員工再徵就有,但身體和心靈被摧毀殆盡的,可是你自己啊!
能捍衛自己的,就是你自己 (Photo by Stephanie LeBlanc on Unsplash)
對於猶豫是否要離開血汗職場的人們,作者以身邊從血汗職場離職後反而過得更好的親友為例,加上實際採訪勇敢離職及鼓起勇氣離開職權騷擾上司的兩名個案,鼓勵大家就算辭職,天無絕人之路,絕對會找到新出路的,千萬不要冒著身心失調的風險死撐。對於怕辭掉工作後得不到家人諒解的人,精神科醫師Yu Yuuki提醒「人無法完全了解別人。」,即便是家人有時也無法完全了解自己,讀到這邊時,筆者也想到要那些冷血的慣老闆能夠理解自己的處境和心情簡直是天方夜譚。精神科醫師Yu Yuuki進一步提醒在這個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終究是自己,自己是要靠自己保護。
血汗企業的過勞死問題不亞於天災等級的大海嘯 (Photo by Ryan Pernofski on Unsplash)
就算對血汗企業毫無留戀,但凡較有責任感的人都會擔心同事及後輩要收拾及負擔自己留下的擔子,但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建議「自求多福。」,先照顧好自己才是上策,這樣子所有人都能存活下來的機會就會大幅增加,咬牙硬撐的下場反而是全軍覆沒。
作者近一步解釋,在2011年311東日本大震災時,「自求多福。」又名「海嘯來時各自逃。」,旨在勸導比起周遭安危,先確保自身安全比較重要。在2016年3月11日的《公視主題之夜 — 救命大數據》中提到,日本政府於2012 年 9 月分析2011年311東日本大震災時社群媒體、汽車導航、手機訂位及氣象資訊的大數據,試圖釐清龐大死傷成因。分析海嘯罹難者的生前軌跡,許多人本已安全逃離,但在一段時間後,為了拯救尚在沿海的親友,再度折返回沿海,反而造成沿海地區被海嘯吞沒的人數,比地震發生時的人數還多,「自求多福。」這句標語應運而生。
作者在最後提到,認真、負責任、努力、體貼別人等美德,竟然會將認真工作的人推向死亡深淵,如此荒謬絕倫的狀況正不斷上演,在難以撼動的大體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自己保護自己。
引用及參考自:
感謝你點進來閱讀我的文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和幫我在likecoin按鈕拍5次手,你的回饋是我寫作的動力之一。
avatar-img
91會員
60內容數
閱讀之餘也記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49《從說服自己開始的哈佛談判力》:談股票都要灰階思考了,談判當然需要心法!本書強調談判不是爭奪輸贏。因為在談判中爭輸贏只會讓我們看見自己沒能得到的部分,心態上的匱乏感使我們恐懼,這正是因為人們具有「損失趨避」的心態。要改變這種心態、看向自己得利的部分,這種化敵為友的過程就是書中欲表達的自我認同。
Thumbnail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是我過去非常喜歡,重讀後更為之驚嘆的一本書。作者 Elizabeth Gilbert在34歲時失婚又失戀,感情挫折使她食不下嚥、夜不能寐、披頭散髮……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該被隨便對待,沒有人應該習慣活在痛苦之中,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不應該這麼難。
Thumbnail
父親會串連一個人的事業或財富能量,而母親經常連結的是人際的能量,一旦這兩個生命本源被我們阻絕砍斷時,生命就容易卡住,除了很難變得富有,也很難有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身體健康也容易出問題。所以無論是養心或養身,首先關鍵就是在於學習愛和感恩父母。——《心念自癒力》
Thumbnail
學習藝術心理治療時,課程會在確立主題後,以分析圖畫的方式來進行。每週的主題都不一樣,成員談論各自的畫作,並且分享回饋。 那堂課要我們畫下雨天和人。我的畫作大部分都很小,人也小、傘也小,畫人和事物的線條大致上看來也都相當輕淺,整體比例也矮小;但相反的,畫中的雨滴卻比人還要大。
Thumbnail
「開放」是現代政治的關鍵字。一九四五年,奧地利難民哲學家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出版了《開放社會及其敵人》(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他問了一個哲學問題——歐洲是如何陷入極權主義的:西方思想中,是否有什麼東西促使大家扼殺不
Thumbnail
我私下調查過很多人在職場工作的各種酸甜苦辣,不同的是情節,相同的是大家都想知道成功的方法,如果這個方法是宇宙能量告訴你的,是不是值得參考或分享呢?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49《從說服自己開始的哈佛談判力》:談股票都要灰階思考了,談判當然需要心法!本書強調談判不是爭奪輸贏。因為在談判中爭輸贏只會讓我們看見自己沒能得到的部分,心態上的匱乏感使我們恐懼,這正是因為人們具有「損失趨避」的心態。要改變這種心態、看向自己得利的部分,這種化敵為友的過程就是書中欲表達的自我認同。
Thumbnail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是我過去非常喜歡,重讀後更為之驚嘆的一本書。作者 Elizabeth Gilbert在34歲時失婚又失戀,感情挫折使她食不下嚥、夜不能寐、披頭散髮……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該被隨便對待,沒有人應該習慣活在痛苦之中,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不應該這麼難。
Thumbnail
父親會串連一個人的事業或財富能量,而母親經常連結的是人際的能量,一旦這兩個生命本源被我們阻絕砍斷時,生命就容易卡住,除了很難變得富有,也很難有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身體健康也容易出問題。所以無論是養心或養身,首先關鍵就是在於學習愛和感恩父母。——《心念自癒力》
Thumbnail
學習藝術心理治療時,課程會在確立主題後,以分析圖畫的方式來進行。每週的主題都不一樣,成員談論各自的畫作,並且分享回饋。 那堂課要我們畫下雨天和人。我的畫作大部分都很小,人也小、傘也小,畫人和事物的線條大致上看來也都相當輕淺,整體比例也矮小;但相反的,畫中的雨滴卻比人還要大。
Thumbnail
「開放」是現代政治的關鍵字。一九四五年,奧地利難民哲學家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出版了《開放社會及其敵人》(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他問了一個哲學問題——歐洲是如何陷入極權主義的:西方思想中,是否有什麼東西促使大家扼殺不
Thumbnail
我私下調查過很多人在職場工作的各種酸甜苦辣,不同的是情節,相同的是大家都想知道成功的方法,如果這個方法是宇宙能量告訴你的,是不是值得參考或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