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職場已經「鞠躬盡瘁」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般人所說的 #七年之癢,通常是指感情或婚姻,有趣的是在我入職場的第二個七年,竟然想要離開現任,因為感覺心力耗竭、失去熱情。


raw-image


當時沒有 #安靜離職 這個名詞,但我確實只做最低限度工作,心理上與工作脫節,甚至想離職躺平!

但我的家庭狀況無法允許我如此任性,所以每天上班都是一場戰爭,睜開沉重的眼皮,在最後一刻出門,總是最後一位到辦公室的人,然後只想趕快下班離開,全身像背上了百斤重的盔甲,痠痛又疲憊。

不醒的惡夢讓我也受不了,我知道若不改變就完蛋了,決定放自己假二週,前一週是放下一家老小自己遠行,後一週打算每天找一個臨時工作,洗盤子、代客泊車、當清潔工……,只要不違法,都好。

慎重其事跟家人道別,還將小摺搬上我的小車,準備流浪去!一路開到嘉義找了很大的旅館住下,準備思考人生的意義,在他鄉晃蕩了二天,騎著腳踏車發呆了一晚,我就打道回府,休息了一週,啥事也沒做,就乖乖上班了。

若干年後,我才知道自己面臨了 #Burnout,最近看到這本剛出版的新書《#燃燒殆盡的人》,更是恍然大悟:原來「燃燒殆盡」是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的現象,幸好我那時自己找到解方,否則就可能登出職場、甚至社會了!


raw-image


你還好嗎?

很多人往往不自覺有狀況,會強行壓抑將工作丟下的衝動,咬牙撐過去當作一切都沒問題,真正 #愛自己 的人,不要忽視身心狀況,要真心誠意問問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出現了~

□不斷感覺身心被消耗失去能量
□對工作產生逃避感,態度變得冷漠。
□工作效率變差

作者一語中的:「以前就算發生糟糕的事情,靠著努力總還能勉強撐過去,但現在卻如同心中指引方向的明燈熄滅了一般,你的力量與幹勁都一起流失了,這就是使人從社會脫節的『燃燒殆盡症候群』」。(簡易評估方法在留言區)


今天又blue了嗎?

書中對這個症頭有明確描述:「燃燒殆盡症候群會帶給身體深深的疲勞感,也會讓情感陷入枯竭,與心理疾病的 #憂鬱症 有相同的病癥,但還不到醫學上定義為疾病的程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是一種由慢性工作壓力導致的症候群,症狀包含「精神耗盡、對工作的心裡距離增加、對工作的負面感覺、以及工作效率的減少」。職業過勞不被歸類為一種醫學疾病。

我們常會在報導或周遭的消息中聽到平時過度努力的人,在某一天突然因為筋疲力竭而倒下。這是 #完全燃燒自己 的人,其實還有「燒完了」跟「燒不了」的狀況。

要維持充實的工作幹勁、持續努力的狀態,就像燃燒一般,我們將自己的身心健康當成燃料,動機就像火種,是努力的理由,要保持熱情和活力就像「薪柴」做為火勢的調節,人際關係與職場環境是外在環境因素。火種、薪柴、環境這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都會無法燃燒。


燒腦了嗎?

作者認為在這個燃燒殆盡症候群不斷出現的社會背景下,有以下因素會讓「火種、薪柴、環境」的平衡被打破:1.情報過多。2.交流過多。3.雇傭型態與價值觀的變化。4.努力卻得不到回報的剝奪感。

心力會快速燒盡與職業、個性、資質無關,誰都可能會燃燒殆盡與人的職業、個性、資質無關,其實每個人都有燃燒殆盡的風險。但容易發生心理障礙的人通常也具有「認真」、「一板正經」、「愛逞強」等特質,像責任感強的完美主義者、對公平正義特別敏感的人,或是有強烈的同理心與心思細膩的人。

作者指出,現在社會急遽變遷,有越來越多的人陷入燃燒殆盡症候群,或許是因為情報過多、交流過多、僱傭型態與價值觀的變化,或是努力卻得不到回報的剝奪感。


raw-image


我開始調整自己的步調

作者指出,「好好休息」也是才能的一種,書中寫得很具體:「要治癒燃燒殆盡症候群所帶來的心理不適有固定的程序,分別是以下四個步驟:

步驟一:安全生活,就是讓身心好好休息。
步驟二:日常生活,「正常地過生活」。
步驟三:社會生活,要認真玩耍、認真工作。
步驟四:健全生活,為了未來而努力。」

從我自身經驗來看,那次觸發 burnout 的條件可能跟「長期過勞」、「經濟壓力」、「親密關係壓力」、「缺乏休息放鬆」有蠻大的關聯,我經歷了步驟一,就調適過來了。

不用太複雜的方法,我透過「自我放逐」的放空,給自己緩衝空間,也有適當的放鬆,抽離工作從事其他休閒活動,將腦中龐大的內容釋放,重新「格式化」清出部分空間,這樣又是職場好漢一條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兩天剛錄了一集人生不是只有工作的podcast。非常認同適時的安排放假讓自己放空是有助於心靈健康的。
avatar-img
愛自己的沙龍
50會員
119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愛自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3
《正念解憂的佛貓》是一本以貓咪瑪雅的旅程為引導,探討正念、覺察與內在平靜的書籍。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此書的心得,並結合自身經驗,探討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心理困境,以及如何透過正念練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喜悅。書中提供了九個通往幸福的祕密,並輔以冥想練習,引導讀者學習與生活起伏共舞,發現生命中的美好價值。
Thumbnail
2025/01/23
《正念解憂的佛貓》是一本以貓咪瑪雅的旅程為引導,探討正念、覺察與內在平靜的書籍。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此書的心得,並結合自身經驗,探討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心理困境,以及如何透過正念練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喜悅。書中提供了九個通往幸福的祕密,並輔以冥想練習,引導讀者學習與生活起伏共舞,發現生命中的美好價值。
Thumbnail
2024/12/20
不夠、不夠、不夠……,不管我們賺了多少、做了多少、得到了多少,為什麼都感覺不夠?「永遠不夠」會讓人筋疲力盡,也是一個陷阱,像倉鼠一般進入無法停止又耗損精力的迴圈。 換個通俗有力的問法:如何過有錢又有閒的生活?這個非常艱難的問題,在《心富》書中,或許可以發現一些答案,找到富足生活新密碼的關鍵。
Thumbnail
2024/12/20
不夠、不夠、不夠……,不管我們賺了多少、做了多少、得到了多少,為什麼都感覺不夠?「永遠不夠」會讓人筋疲力盡,也是一個陷阱,像倉鼠一般進入無法停止又耗損精力的迴圈。 換個通俗有力的問法:如何過有錢又有閒的生活?這個非常艱難的問題,在《心富》書中,或許可以發現一些答案,找到富足生活新密碼的關鍵。
Thumbnail
2024/11/01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小時候對《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的熱愛,並描述瞭如何影響其對歷史的好奇心與熱情。隨著年齡增長,作者在學習歷史上遭遇挑戰,卻因一本新書《世界是怎麼長成現在的樣子?》重新燃起了對歷史的興趣,特別是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深刻反思,並強調了歷史對現實的影響,提升人文思辨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1/01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小時候對《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的熱愛,並描述瞭如何影響其對歷史的好奇心與熱情。隨著年齡增長,作者在學習歷史上遭遇挑戰,卻因一本新書《世界是怎麼長成現在的樣子?》重新燃起了對歷史的興趣,特別是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深刻反思,並強調了歷史對現實的影響,提升人文思辨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一個總是努力工作的人,某天突然像是心火熄滅一樣,完全失去工作的熱情與動力,不論做甚麼都感到無所謂,身體有如被掏空一般的能量耗盡,其實不是你不給力,而是你已經燃燒殆盡。 這本書是由平安文化所出版,作者池井佑丞的現職是產業醫生,專業橫跨內科、訪問診療到職業格鬥家。他認為真正的醫療不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一個總是努力工作的人,某天突然像是心火熄滅一樣,完全失去工作的熱情與動力,不論做甚麼都感到無所謂,身體有如被掏空一般的能量耗盡,其實不是你不給力,而是你已經燃燒殆盡。 這本書是由平安文化所出版,作者池井佑丞的現職是產業醫生,專業橫跨內科、訪問診療到職業格鬥家。他認為真正的醫療不
Thumbnail
我曾經是一個在職場上燃燒殆盡的人,當時的症狀有反胃、耳鳴、心悸,由於有感於發生的頻率日益升高,即便連休假日都未曾停歇,最後竟演變至夜不成眠,在踏進身心科診所的隔天,我向主管提出了辭呈,也從此告別了服務多年的公司。 根據《燃燒殆盡的人》這本書中所述,「燃燒殆盡症候群」其實不是一種病名,而是「影響健康狀
Thumbnail
我曾經是一個在職場上燃燒殆盡的人,當時的症狀有反胃、耳鳴、心悸,由於有感於發生的頻率日益升高,即便連休假日都未曾停歇,最後竟演變至夜不成眠,在踏進身心科診所的隔天,我向主管提出了辭呈,也從此告別了服務多年的公司。 根據《燃燒殆盡的人》這本書中所述,「燃燒殆盡症候群」其實不是一種病名,而是「影響健康狀
Thumbnail
一般人所說的 #七年之癢,通常是指感情或婚姻,有趣的是在我入職場的第二個七年,竟然想要離開現任,因為感覺心力耗竭、失去熱情。 當時沒有 #安靜離職 這個名詞,但我確實只做最低限度工作,心理上與工作脫節,甚至想離職躺平!
Thumbnail
一般人所說的 #七年之癢,通常是指感情或婚姻,有趣的是在我入職場的第二個七年,竟然想要離開現任,因為感覺心力耗竭、失去熱情。 當時沒有 #安靜離職 這個名詞,但我確實只做最低限度工作,心理上與工作脫節,甚至想離職躺平!
Thumbnail
你常常鼓勵人說"盡力就好!"為什麼不對自己說呢? 你能原諒傷害你的人,為什麼不能原諒自己呢? 反覆在失眠、疲倦、免疫系統疾病、不明原因疼痛、焦慮、憂鬱橫跳;在中醫西醫骨科神經外科免疫科身心科奔波之後, 寫文也只是希望有一個打工人可以安全討論"我到底怎麼了?"的地方。
Thumbnail
你常常鼓勵人說"盡力就好!"為什麼不對自己說呢? 你能原諒傷害你的人,為什麼不能原諒自己呢? 反覆在失眠、疲倦、免疫系統疾病、不明原因疼痛、焦慮、憂鬱橫跳;在中醫西醫骨科神經外科免疫科身心科奔波之後, 寫文也只是希望有一個打工人可以安全討論"我到底怎麼了?"的地方。
Thumbnail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工作倦怠(burn-out)是「長期無法排解工作壓力而導致的症候群」,屬於一種「職場現象」。但不只是工作職場,人生道路追尋的過程中也很有可能進入倦怠期。 Heibon身邊兩位朋友,最近都明顯進入倦怠期。Amy一直認為自己的工作表現無庸置疑,在公司卻常常得不到主管賞識,導
Thumbnail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工作倦怠(burn-out)是「長期無法排解工作壓力而導致的症候群」,屬於一種「職場現象」。但不只是工作職場,人生道路追尋的過程中也很有可能進入倦怠期。 Heibon身邊兩位朋友,最近都明顯進入倦怠期。Amy一直認為自己的工作表現無庸置疑,在公司卻常常得不到主管賞識,導
Thumbnail
⁡ 最近的職場演講或諮商工作,都和個案或員工談到「職場情緒耗竭」,也就是個人因為工作而耗盡了所有的精力,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以及工作的意願。 ⁡ 我自己在工作上曾經有過兩次的情緒耗竭經驗,真的就如同有三階段的變化。 ⁡ 1.覺得自己都不像自己了 ⁡ 2.感覺精力燃燒殆盡、沒有精神,每天只想等下班,一到
Thumbnail
⁡ 最近的職場演講或諮商工作,都和個案或員工談到「職場情緒耗竭」,也就是個人因為工作而耗盡了所有的精力,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以及工作的意願。 ⁡ 我自己在工作上曾經有過兩次的情緒耗竭經驗,真的就如同有三階段的變化。 ⁡ 1.覺得自己都不像自己了 ⁡ 2.感覺精力燃燒殆盡、沒有精神,每天只想等下班,一到
Thumbnail
工作倦怠(Burnout)又被稱為職業倦怠,在一九七四年被提出,用來描述專業助人工作者身心耗竭(Exhaustion)的現象。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是:長期處於工作壓力,卻無法成功處理的一種症候群。
Thumbnail
工作倦怠(Burnout)又被稱為職業倦怠,在一九七四年被提出,用來描述專業助人工作者身心耗竭(Exhaustion)的現象。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是:長期處於工作壓力,卻無法成功處理的一種症候群。
Thumbnail
(十三) BURN OUT 而我們一輩子奉獻的職場,可以給職業倦怠的員工幫助嗎?可以容許他請長假?調整職務?還是希望早早甩掉這個包袱? 希望你我都好好的。
Thumbnail
(十三) BURN OUT 而我們一輩子奉獻的職場,可以給職業倦怠的員工幫助嗎?可以容許他請長假?調整職務?還是希望早早甩掉這個包袱? 希望你我都好好的。
Thumbnail
這禮拜經歷了我人生第三次的 burnout,之前不知道這個詞,這次發生過程發現三次發生都有固定的模式跟症狀,於是看了一下維基百科的資料才理解這真的是一種身心疾病,不是中邪或是自己太草莓
Thumbnail
這禮拜經歷了我人生第三次的 burnout,之前不知道這個詞,這次發生過程發現三次發生都有固定的模式跟症狀,於是看了一下維基百科的資料才理解這真的是一種身心疾病,不是中邪或是自己太草莓
Thumbnail
踏入遠距⼯作兩年⼜多⼀點,我才真正意識到,24⼩時和⾃⼰相處、溝通,竟然是這⼯作以來最難的⼀道關卡。因為職場上的妖魔⿁怪固然可怕,但下了班、離開辦公室後,也就稍稍獲得了可以喘息的空間,不過和⾃⼰相處卻是24⼩時全年無休,就連睡覺也是在和⾃⼰的潛意識同床共眠。
Thumbnail
踏入遠距⼯作兩年⼜多⼀點,我才真正意識到,24⼩時和⾃⼰相處、溝通,竟然是這⼯作以來最難的⼀道關卡。因為職場上的妖魔⿁怪固然可怕,但下了班、離開辦公室後,也就稍稍獲得了可以喘息的空間,不過和⾃⼰相處卻是24⼩時全年無休,就連睡覺也是在和⾃⼰的潛意識同床共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