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Peiwen.k 的認識,是在台北某一個老街區的小小道路。冬天雨季裡的街拍紀錄工作,比往常還費力。而她就那麼樣的出現在我鏡頭裡。背著郵差包,穿得像個小男孩似的,在都市的某一處佈告欄,貼著傳單。
我像觀察小動物般,偷偷的看著她小心翼翼地貼著傳單。將鏡頭變焦到最大,那是一張與灰暗巷弄一點也不協調的粉紅色的傳單。
上面寫著:
『 誠徵讀者
1. 身心靈健康 2.看懂中文 3.能理解電影陽光普照的意義性 4.不喜歡我,沒關係,喜歡我的文字就好 5.不能批評村上春樹。 6. 我不是作家只是寫字的人 ........ 』
現在的作家還是文字工作者whatever真難做,還要這樣行銷自己,我心中這樣想。
『 7. 怕生害羞不喜與陌生人交談 8.有什麼心得留言給我,不要面對面 ....... 』
這個人還真奇怪,是愛搞自閉嗎?這樣是怎麼跟讀者交流?
『 9. 討論我的作品不要討論我 10.掃描QRcode後你就是我的讀者了 』
我忍不住笑出來,心想這個人應該面試第一關就會被刷掉吧!因為誠徵讀者10項裡面,沒有任何一項在介紹她的作品特色,好歹也讓我知道是在寫推理小說、還是科幻小說吧。
放下相機,拿起手機正想靠近傳單掃描 QR code,我與不怎麼會行銷的類作家對到眼了。她沒料到背後會有人出現,嚇了一跳,衝衝忙忙的跑走了。
恩,其實我也沒想要搭話的意思。出於好奇心,加上我應該是有符合身心靈健康的條件,掃了QR code,想知道裡面是什麼。
發現這個女生叫做 Peiwen.k, 連結到一個的名字叫『無所事事委員會』的專題。隨便用手機滑了一下,想說又大概是個藝文咖之類的。
因為我也會攝影,大概也算個半個藝文咖同好,默默按下追蹤。多看一些相關的藝文專題也無妨。然後就漸漸忘記這件事。
不過自從追蹤了這個專題,當Peiwen.k有新文章時,方格子的電子信會通知我。有時週一收到,就當作吃午餐滑手機打發時間看看她寫的文章。
Peiwen.k 寫得大多是藝文生活的東西。
有時是看展、看電影的一些分享,有時是攝影式的散文,有時是插畫類的圖像故事。上次看到她寫的陶亞倫-無處不在的幽靈個展,她描述的異世界及夢境感,讓我也去當代藝術館體驗了VR藝術。
(衍生閱讀:現實與夢境有時是分不出來的。)
透過這些拼拼湊湊,我覺得好像可以看到一個文藝愛好者的模樣。看她的文章就像拼拼圖一樣。反正我們也無法從片面認識一個人,就像大佛普拉斯說的,我們無法看清楚人的心中到底藏著是什麼。
( 衍生閱讀:論大佛普拉斯的有無。)
有一次我無意間發現,每篇文章最後專題介紹的部分,每次都不一樣。介紹是跟著發文時間點改變的!Peiwen.K 會像是自言自語的描述最近喜歡的電影或是書本,或是又沈溺於哪首歌曲中。
在許多看似虛構的東西中,我想這邊是最真實的部分了。
我有時候會很好奇,創作者像是Peiwen.K這種類型的人,為甚麼要創作呢?
畢竟我是個在社會中走跳的人,主流價值觀應該要追蹤一些財經,職場,個人成長,等等的文章。如果是聰明一點的創作者,應該要寫些實用性高一點的,像是如何用OO技巧達到OOO的效果,像 Peiwen.K 這種純粹藝文創作,往往是閱讀市場需求裡,偏低的那一塊。畢竟看看書籍排行榜,商業書跟實用書總是熱賣。而Peiwen.k 她還繼續寫。
我猜 Peiwen.K 不是傻子,就是喜歡藝文的瘋子。
追蹤專題: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發現入選方格子年度編輯手比愛星,再次謝謝格編的厚愛與讀者的支持:)讓小小的我更能感受到創作的滿足及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