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懂輸出,你就不怕輸!,使用《最高學以致用法》加速自我成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相信各位也跟我一樣,是個具有學習熱忱,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想要不斷自我成長的人。你買了一大堆書,好不容易抽出時間,坐下來,好好準備吸收書本裡面的寶貴知識。

你讀完了,然後呢?你興高采烈地跑去跟朋友說:「我最近讀了一本教我們如何時間管理的書!」結果朋友問你書中內容有什麼,你答不出來,就算講出來也是支支吾吾,像是只看過博客來網站上面的書本介紹而已。

你發現,你花了很多時間啃讀這些內容不太輕鬆的書,結果根本對書中的內容忘得一乾二凈,如果有,也頂多只剩下一些模糊的記憶。這種情況,更不用說你要如何把書中知識運用在你的真實生活當中。

到頭來,你花錢買書,是浪費,你花時間看書,也是浪費。這樣聽起來讓人非常喪氣,對不對?

《最高學以致用法》這本書說道:

「其實問題出在你只有「輸入」,而沒有「輸出」!」

意思是,你只有在看書當下動腦「輸入」你看到的內容而已,兩手空空沒事做,你沒有邊讀讀邊做筆記,看完書也沒有立即整理內容,寫下自己對這本書的覺察,完全沒有進行所謂「輸出」這個動作。

我們都知道「讀東西」,跟「寫東西」,這兩件事情完全不一樣,難度差很多。你會發現,當你要把看到的各種知識,轉化成文字,讓人看得懂你在寫什麼,是一件需要動腦思考,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

如果你在「輸入」,不管是書籍、電影任何內容之後,能夠確實「輸出」提供心得、個人的覺察,代表你也如實將剛剛看到的內容,很大一部分地烙印在你的腦袋瓜中,使得那些資訊成為你記憶的一部分,當然,也更能將這些資訊妥善運用在你的人生中。

《最高學以致用法》的作者是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他以「輸出」此一行為當作本書主題,說明我們如何可以在「說」、「寫」、「做」,這三大輸出面向上,讓學習發揮最大的成果。

我以「寫」這個部分的輸出來說,書中提到「手寫」這件事情對於大腦的好處,大過於電腦打字,手寫能夠刺激大腦的「網絡刺激系統」(RAS),幫助大腦運作,收集情報;且透過手寫讓你大腦中「處理語言」的布洛卡區(Broca’s Area)產生作用。作者也提到,在你看書的當下,必須將腦中同時出現的想法、點子給記錄下來,此一行為能夠有效的「盤點大腦情報」。

而我們在邊讀邊寫,看完一本書之後的「當下」,試著把你個人對這本書的感想給寫下來,這時候是「輸出」的最佳時刻。基本上,你在不斷的輸入與輸出的過程中,你的寫作能力也會因此提升不少(我自己很有感)。

而寫作靈感的累積,作者也建議我們,只要腦中當下有迸發點子或想法,這種「A-HA」的瞬間,必須立即紀錄起來(用筆記本或是手機都可以)。因為大腦面對這種刺激神經細胞迴路的「學習瞬間」,往往只有短短的「30秒」,超過這時間大腦又會瞬間回到原有的狀態。就像我們做夢完剛起來時,往往能記住夢裡內容,但過了一段時間就會漸漸遺忘一樣。

另外,本書在寫的輸出部分,也提到在工作之前,也就是起床之後的兩到三個小時,是「大腦的黃金時間」,在「手寫」列出今天的代辦事項之後,先做你認為最重要的「優先事項」(通常是最難搞的事情)開啟你一整天的工作模式,能夠讓你專注力不中斷、工作記憶容量變大。這種方式跟《子彈筆記整理術》的概念也頗為類似,都是利用手寫方式寫下to-do list,都是讓你更「有意識」的完成工作上的任務。

書中提到的「寫作目標設定」同樣讓我受益良多,有五大原則可以讓我們參考:

1. 目標設定要稍微有一點挑戰性,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困難。

2. 設下時間期限(deadline)

3. 具體行動(TO DO)

4. 找到客觀評價的方法

5. 將大目標分成小目標


除了「寫」的部分之外,「說」的部份也對我很有幫助,像是如何「自我介紹」與「表達」;而「做」的部分則是在「教人」這件事很能夠幫助學習,也是我很有感的地方。

在我用電腦打字「輸出」這些文字的時候,也是我把整本書剛讀完的時候,對照我做的筆記,將書中對我蠻有幫助的內容,一步一步地整理撰寫出來。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同時實踐書中內容,把任何想法手寫紀錄在筆記本裏,真的對我在寫文章的幫助非常大。

最後,送給大家書中作者講的一段話:

「在今天以「情報」為貨幣的「數位資訊化社會」當中,是要當個「情報接受者」,還是成為「情報發送者」,決定你的輸贏。因為情報接收得愈多,花費愈高。相反的,不斷發送情報,收入會隨時增加。」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看看,書中其他的輸出面向可能對你有更大的幫助。

記得,要邊讀邊做筆記唷!

樂天書城購買連結:《最高學以致用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尼歐吳的沙龍
5會員
7內容數
尼歐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05
雨農路上有一間隱密低調的咖啡廳,一樓門口只有窄窄一扇木門,安靜地藏匿在士林騎樓下,它叫秋山咖啡屋。
Thumbnail
2021/03/05
雨農路上有一間隱密低調的咖啡廳,一樓門口只有窄窄一扇木門,安靜地藏匿在士林騎樓下,它叫秋山咖啡屋。
Thumbnail
2021/01/15
座落在三重小鎮,隱身在三角窗的位置,店面映著再普通不過的小黃燈,店外大大一個「麵」字,還真的看不出這家店有什麼特別之處。 「到底是什樣的拉麵店要事先預約才吃得到?」查了網路上的食記,聽說還需要經過老闆審核才能夠訂的到位。
Thumbnail
2021/01/15
座落在三重小鎮,隱身在三角窗的位置,店面映著再普通不過的小黃燈,店外大大一個「麵」字,還真的看不出這家店有什麼特別之處。 「到底是什樣的拉麵店要事先預約才吃得到?」查了網路上的食記,聽說還需要經過老闆審核才能夠訂的到位。
Thumbnail
2020/12/24
連續好幾日的低溫,還是難以適應,從霧濛闇影轉為微弱稀光,睜著怔忪的散光近視,眼神延伸至床尾旁的窗,沒看見暖陽,噢,霎時忘記連日陰霾已成台北的寒冬日常,也沒聽見外頭樹梢那隻碎嘴麻雀的發聲練習。  原來才凌晨四點。
Thumbnail
2020/12/24
連續好幾日的低溫,還是難以適應,從霧濛闇影轉為微弱稀光,睜著怔忪的散光近視,眼神延伸至床尾旁的窗,沒看見暖陽,噢,霎時忘記連日陰霾已成台北的寒冬日常,也沒聽見外頭樹梢那隻碎嘴麻雀的發聲練習。  原來才凌晨四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本書是《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的 系列續作! 裡頭教會我最重要的幾件事: 1. 克服資訊焦慮-透過有方向有目標的學習 2. 高效閱讀的技巧 3. 有效聆聽該注意的事 4. 如何強化記憶力 符合科學且我實際運用之後對學習效率有顯著提升,值得推薦
Thumbnail
這本書是《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的 系列續作! 裡頭教會我最重要的幾件事: 1. 克服資訊焦慮-透過有方向有目標的學習 2. 高效閱讀的技巧 3. 有效聆聽該注意的事 4. 如何強化記憶力 符合科學且我實際運用之後對學習效率有顯著提升,值得推薦
Thumbnail
曾經看完一本書、一場電影、一個展覽,當別人問你心得時,一瞬間竟一片空白啞口無言?資訊爆炸的時代,你花了多少時間看,又有多少真正被內化?一本可愛好讀的書給你 80 個簡單好用的技巧!
Thumbnail
曾經看完一本書、一場電影、一個展覽,當別人問你心得時,一瞬間竟一片空白啞口無言?資訊爆炸的時代,你花了多少時間看,又有多少真正被內化?一本可愛好讀的書給你 80 個簡單好用的技巧!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Thumbnail
這本書每一篇的篇幅 2-4 頁,很適合通勤的時候閱讀。書中有蠻多作者獨到的看法,統合作者自身的「流派」,加上與他人共通的學習方法,綜觀來看,CP值相當高。
Thumbnail
這本書每一篇的篇幅 2-4 頁,很適合通勤的時候閱讀。書中有蠻多作者獨到的看法,統合作者自身的「流派」,加上與他人共通的學習方法,綜觀來看,CP值相當高。
Thumbnail
要如何把閱讀的內容內化,變成自己背景知識的一部分,將來還可以提取應用,甚至昇華為智慧呢?那就必須靠輸出了。既然是作文課,說(分享經驗)與寫(書寫心得)是免不了的。然而,除了這兩者之外,還有一個輸出方式也非常關鍵,那就是……
Thumbnail
要如何把閱讀的內容內化,變成自己背景知識的一部分,將來還可以提取應用,甚至昇華為智慧呢?那就必須靠輸出了。既然是作文課,說(分享經驗)與寫(書寫心得)是免不了的。然而,除了這兩者之外,還有一個輸出方式也非常關鍵,那就是……
Thumbnail
曾經記錄讀完的書名,看著清單越來越長,心理萌生成就感,但大部分書中的內容我都很模糊,現在寫閱讀心得後,更能記住書中的知識了。
Thumbnail
曾經記錄讀完的書名,看著清單越來越長,心理萌生成就感,但大部分書中的內容我都很模糊,現在寫閱讀心得後,更能記住書中的知識了。
Thumbnail
如果,你現在可以書寫,那就請你不要再看這篇文章,吸收知識了,因為輸出比輸入重要太多了。 這幾年來,我習慣把閱讀的書籍,有感覺的地方掃描起來,整理成一個資料夾,想著以後書寫時,肯定有機會用上。屆時,我只要從電腦上調閱出來即可。 然而,我卻發現我在書寫時,用到的資料少之又少。
Thumbnail
如果,你現在可以書寫,那就請你不要再看這篇文章,吸收知識了,因為輸出比輸入重要太多了。 這幾年來,我習慣把閱讀的書籍,有感覺的地方掃描起來,整理成一個資料夾,想著以後書寫時,肯定有機會用上。屆時,我只要從電腦上調閱出來即可。 然而,我卻發現我在書寫時,用到的資料少之又少。
Thumbnail
「不斷地閱讀是我逃避的方式,只是想要不去面對費力思考。」 我心裡明白,第一是因為知識焦慮,我對自己的知識庫感到嚴重不足,對於閱後還需要花把看書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整理自己的心得,不如去看下一本書我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識。
Thumbnail
「不斷地閱讀是我逃避的方式,只是想要不去面對費力思考。」 我心裡明白,第一是因為知識焦慮,我對自己的知識庫感到嚴重不足,對於閱後還需要花把看書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整理自己的心得,不如去看下一本書我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