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深化閱讀的竅門,除了「說」與「寫」之外,那就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要如何把閱讀的內容內化,變成自己背景知識的一部分,將來還可以提取應用,甚至昇華為智慧呢?那就必須靠輸出了。既然是作文課,(分享經驗)與(書寫心得)是免不了的。然而,除了這兩者之外,還有一個輸出方式也非常關鍵,那就是……
  • 適合對象:國小中、高年級
  • 付費訂閱可看:引導訣竅、學生範文
raw-image

前陣子,我在一篇談到閱讀心得寫法的文章時,提到一個重要觀念:

閱讀(輸入)書寫(輸出)是兩回事,讀得多,但沒有練習寫,比起沒讀也沒寫的孩子好不了多少;其次,如果沒有接受思辨練習,只是被動輸入,當然不會有任何想法,無法輸出任何東西。

唯有輸出,才能重新組織你所輸入的資訊,轉換成有意義的心得或學問。然而,輸出的形式不只是寫,還有說。在我的課堂上,通常都是這兩者交互應用。就以上週的中、高年級課程為例,我分別帶他們看兩篇科普文章,並且引導他們口頭分享親身經歷,然後寫下心得。這兩篇文章分別是:

  • 高年級的教材:
選自《國語日報》

選自《國語日報》

  • 中年級的教材:
選自《國語日報》

選自《國語日報》

假如只是閱讀,這兩篇文章的難易度對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都不成問題。但要如何把它們內化變成自己背景知識的一部分,將來還可以提取應用,甚至昇華為智慧呢?那就必須靠輸出了。

既然是作文課,說(分享經驗)與寫(書寫心得)是免不了的。然而,除了這兩者之外,還有一個輸出方式也非常關鍵,那就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02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鴻雁寫作教材與教法典藏室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r.S-avatar-img
2021/11/17
好多人推薦這本書,改天買來看看
鴻雁-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1/17
值得一看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27.1K會員
632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鴻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關於今年的兩個會考作文預試考題〈癌末少女的選擇〉及〈這不只是……,更是……〉,我的建議是:和孩子好好談談這兩個題目中的三個核心主旨--「成長」、「時代」與「生死」。藉由成人的視角和經驗,不僅可能觸發孩子的靈感,他們也會看得更深、更廣。雖然同樣的題目,不可能再次出現,但這三個核心主旨,絕對會一再出現!
Thumbnail
2025/04/01
關於今年的兩個會考作文預試考題〈癌末少女的選擇〉及〈這不只是……,更是……〉,我的建議是:和孩子好好談談這兩個題目中的三個核心主旨--「成長」、「時代」與「生死」。藉由成人的視角和經驗,不僅可能觸發孩子的靈感,他們也會看得更深、更廣。雖然同樣的題目,不可能再次出現,但這三個核心主旨,絕對會一再出現!
Thumbnail
2025/03/28
「我最喜歡吃草莓,因為草莓它很好吃,所以我很喜歡這個美味的食物,每次都會吃很多,因為很好吃。」其實,看到這樣的句子先別擔心,反而應該鼓勵孩子,因為他已經掌握敘述的基本邏輯。只要稍微加上一點技巧,原本扁平的敘述馬上變得鮮活立體。
Thumbnail
2025/03/28
「我最喜歡吃草莓,因為草莓它很好吃,所以我很喜歡這個美味的食物,每次都會吃很多,因為很好吃。」其實,看到這樣的句子先別擔心,反而應該鼓勵孩子,因為他已經掌握敘述的基本邏輯。只要稍微加上一點技巧,原本扁平的敘述馬上變得鮮活立體。
Thumbnail
2025/03/27
強烈建議剛剛接觸作文的初學者,先熟悉「PREP法」,了解敘述的基本邏輯後,若有需要,再學起承轉合。因為,「PREP法」是光看字面也可以理解的概念,且符合溝通的邏輯,只要想像自己在跟某一個對象閒聊,文章架構便成形了!
Thumbnail
2025/03/27
強烈建議剛剛接觸作文的初學者,先熟悉「PREP法」,了解敘述的基本邏輯後,若有需要,再學起承轉合。因為,「PREP法」是光看字面也可以理解的概念,且符合溝通的邏輯,只要想像自己在跟某一個對象閒聊,文章架構便成形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閱讀有對寫作有幫助嗎?寫作能帶來不同思考?閱讀後有哪些輸出方法?
Thumbnail
閱讀有對寫作有幫助嗎?寫作能帶來不同思考?閱讀後有哪些輸出方法?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 優勢輸出可以應用的5個場景: 1.溝通表達 2.文章寫作 3.簡報規劃 4.視覺圖解 5.精準閱讀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 優勢輸出可以應用的5個場景: 1.溝通表達 2.文章寫作 3.簡報規劃 4.視覺圖解 5.精準閱讀
Thumbnail
在第一章時學習了在以輸出為前提輸入術,而其中一個方法便是寫閱讀報告,並且寫部落格(給予自己某程序壓力從而持續進行),今天進行第二章讀後感,的宜且確能加深自己對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當然感覺有些在做功課一樣) Chapter 2- Read (閱讀)
Thumbnail
在第一章時學習了在以輸出為前提輸入術,而其中一個方法便是寫閱讀報告,並且寫部落格(給予自己某程序壓力從而持續進行),今天進行第二章讀後感,的宜且確能加深自己對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當然感覺有些在做功課一樣) Chapter 2- Read (閱讀)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Thumbnail
作者樺澤紫苑在第一章〈輪出的基本法則〉中指出,想要能把所讀到的內容有效的記下來,必需要 1.有進(輸入)有出(輸出),有進沒出無法成長 以閱讀來說,讀進來的內容必須要能運用,才能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成為不容易忘記長期記憶,幫助自己成長的養分與動力。 2. 牢記的方法就是動起來 的基礎。
Thumbnail
作者樺澤紫苑在第一章〈輪出的基本法則〉中指出,想要能把所讀到的內容有效的記下來,必需要 1.有進(輸入)有出(輸出),有進沒出無法成長 以閱讀來說,讀進來的內容必須要能運用,才能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成為不容易忘記長期記憶,幫助自己成長的養分與動力。 2. 牢記的方法就是動起來 的基礎。
Thumbnail
要如何把閱讀的內容內化,變成自己背景知識的一部分,將來還可以提取應用,甚至昇華為智慧呢?那就必須靠輸出了。既然是作文課,說(分享經驗)與寫(書寫心得)是免不了的。然而,除了這兩者之外,還有一個輸出方式也非常關鍵,那就是……
Thumbnail
要如何把閱讀的內容內化,變成自己背景知識的一部分,將來還可以提取應用,甚至昇華為智慧呢?那就必須靠輸出了。既然是作文課,說(分享經驗)與寫(書寫心得)是免不了的。然而,除了這兩者之外,還有一個輸出方式也非常關鍵,那就是……
Thumbnail
如果,你現在可以書寫,那就請你不要再看這篇文章,吸收知識了,因為輸出比輸入重要太多了。 這幾年來,我習慣把閱讀的書籍,有感覺的地方掃描起來,整理成一個資料夾,想著以後書寫時,肯定有機會用上。屆時,我只要從電腦上調閱出來即可。 然而,我卻發現我在書寫時,用到的資料少之又少。
Thumbnail
如果,你現在可以書寫,那就請你不要再看這篇文章,吸收知識了,因為輸出比輸入重要太多了。 這幾年來,我習慣把閱讀的書籍,有感覺的地方掃描起來,整理成一個資料夾,想著以後書寫時,肯定有機會用上。屆時,我只要從電腦上調閱出來即可。 然而,我卻發現我在書寫時,用到的資料少之又少。
Thumbnail
「不斷地閱讀是我逃避的方式,只是想要不去面對費力思考。」 我心裡明白,第一是因為知識焦慮,我對自己的知識庫感到嚴重不足,對於閱後還需要花把看書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整理自己的心得,不如去看下一本書我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識。
Thumbnail
「不斷地閱讀是我逃避的方式,只是想要不去面對費力思考。」 我心裡明白,第一是因為知識焦慮,我對自己的知識庫感到嚴重不足,對於閱後還需要花把看書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整理自己的心得,不如去看下一本書我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