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神鬼雜學回顧——地方創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地方創生」一詞出自日本,目的是為解決鄉鎮市區人口外移、人口高齡化、及地方產業沒落等問題。近年來,台灣人口積極往六都遷徙,其中尤以北部遷入人口數最多,地方發展不均,城鄉差距日益加劇。另外根據資料統計,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比率超過7%),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率超過14%),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率超過20%)。與日本一海之隔的台灣,同樣面臨高齡少子化、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
為此,政府借鑒日本改革之道,將2019年訂為地方創生元年。定位地方創生為國家安全戰略層級的國家政策,盤點各地「地、產、人」的特色資源,積極發展地方特色,打造地方獨特性,吸引人才返鄉服務,均衡台灣各地發展。
台灣目前有哪些正在進行地方創生的例子呢?雜學校以本屆的神鬼雜學參展單位向大家說明,地方創生的類型多元、手法不一,但共同的願景,都是希望活絡地方經濟、帶動地方成長。
高齡少子化、人口外移的問題也可能發生在六都。以漁光素養學習基地(TW)為例,位於新北市坪林區的坪林國小,是當地唯一的一所國小,幅員廣大,大部分山區學生都仰賴鄉公所提供之免費社區巴士接駁上放學。
課程在地化是坪林國小長期以來努力的目標。老師非常努力想要讓坪林國小的學童,擁有不輸都市地區學生的競爭力,歷年來設計悉心設計了各式各樣的課程,包括:十天畢旅環島走讀台灣、24節氣課程……。特色辦學,多領域統整教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的課程,讓知識產生力量。
教育是一門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事業,在基礎教育的年限裡,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受到同等良好的教育,擁有最基礎的學科能力,才有翻轉階級的可能。將地方創生的課題融入正規教育中,使孩子對家鄉更有感,得以認同家鄉、認同自己。
再看到宜蘭的蔡山aka農村奮鬥家,自17歲跟著父親來到南澳開了南澳自然甜這座農場,至今已有10年的回鄉經驗。最初在農場種植了四年,其中包括面積達兩甲的水稻。後來發現自己不單單只想務農,更想進一步過上自給自足的永續生活,來到風中之星手工坊(自然建築公司),學習木工、鐵工,參與了幾個自然建築的改造案,同時學習各種自然建築的技法,過程中累積實戰的DIY能力。
蔡山以回鄉青年第一視角打造農村知識型YouTuber頻道。製作內容方向包括:
自造生活、永續設計、務農經驗。期待透過個人的分享,得以使更多有意願回鄉務農、自給自足的人,找到效法對象。
中台灣的部分,則以台中的乃基森林逛個老木(TW)為例。環境保護和經濟開發一直都是個兩難的議題,如何在不過度傷害環境的情況下,達到經濟成長的結果,是一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課題。台中市北屯路、北平路口旁的荔枝森林,由護樹團體與當地居民發起搶救活動,透過辦理二手寶物交換、繪本故事、植物手作等活動,激發大眾對荔枝森林的好奇心,鼓勵大家重視生活周遭的綠地環境。一片森林如何成為一個豐富的教育現場?這便是乃基森林逛個老木在地方創生一事上持續努力不屑的課題。
字旅航澗編鄉耆行編輯學校,乘載了南台灣的暖陽及豐富的人文歷史,致力擺脫主流大型媒體的窠臼,讓地方的故事由地方上的人來分享傳承。
現存的科系沒有一個專門教導「編輯」一事,編輯學校賦予自己使命,在內容創作當道的現代,致力提升大眾對編輯教育的認識,從生活中汲取靈感,藉由書寫下的內容,讓「在地」的種種生活經驗,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傳播到世界上的各個角落。
讓地方的孩子,不用再遠走他方做夢。
地方創生、社區深耕是一件比氣長的事,很多時候理念很好,可是沒有足夠的資源心力堅持下去,終究只能半途而廢、鎩羽而歸。
臺灣璞玉協會以台南為據點,陪伴弱勢學童成長,團隊在執行的過程中逐步發現,除了孩童的課業需要輔導外。孩童的原生家庭也有很多需要幫助的地方,由於原生家庭支持力度不夠,孩子才需要有外來者的陪伴啟發。
團隊引進農事課程,成為當地小學的校本課程。一群年輕人希冀在社區建立起一個農業生態鏈,農事賺得的收益可以支持孩童繼續求學,孩童長大後可以留在家鄉從事農業自立。
隨著都市化的現象加劇,許多地方紛紛面臨人口外移、人口老化、產業沒落等問題,不少人注意到這個危機,投入地方工作,期望透過一己之力,讓臺灣各地均衡發展。台灣在國際上屢遭被排擠的命運,島內更應該團結合作。台灣還有很多可以更好的地方,唯有大家攜手努力,才可以期待有個更好的明天!
#雜學校
avatar-img
2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rah L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有我童年時期最美的時光/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羅大佑《家》   家庭是每個人成長的發源地,群體生活最初的模型,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世間上的人千奇百怪,家庭的樣貌也複雜多元。理想的家不限定單一模式。重要的是家
2020.7.10-2020.12.15 #雜學校
「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有我童年時期最美的時光/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羅大佑《家》   家庭是每個人成長的發源地,群體生活最初的模型,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世間上的人千奇百怪,家庭的樣貌也複雜多元。理想的家不限定單一模式。重要的是家
2020.7.10-2020.12.15 #雜學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臺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城鄉差距等問題,地方創生的議題討論隨之而來,看似只談論「地方」,背後卻牽動著永續發展,還有許多臺灣品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攜手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11/29《2024 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上,共同談論地方創生相關議題。
Thumbnail
台東關山是個老鄉,有迷人的晨光,也有百看不厭的落日晚霞,因為地處偏遠,觀光客總是來了又走,年輕人也無奈北飄了。關山人口六七千人,老人佔一千八百多人,這鎮雖然老化了,卻因為老化而受到諸多關懷,不僅是慈善團體進駐,連學校的師長也在教室中將善苗種進孩子的心田,孩子見苦知福,知道付出是福氣。 人老了沒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Day_5 2020/2/1(六)初八 女兒半夜還是發高燒,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天了。不過既然精神、活力都還好,明天要退房回那霸準備後天回台灣,那就好好把握在伊計島的最後一天吧! 連續兩天吃飯店的buffet早餐,連一般人也會覺得膩,何況是向來不注重吃的我們?
Thumbnail
Day_4 2020/1/31(五)初七 雖然獨棟小屋只有一層樓,但我們這一棟方位正好是坐東朝西,再加上後方沒有建築物遮擋,視線盡頭就是海岸線,所以從側廳或小陽台都能看到日出。 冬天日出得晚,不需要太早起就能欣賞到從海平面上的雲朵間躍出的朝陽。以此做為一天的開始,可說是再好不過了。
Thumbnail
Day_3 2020/1/30(四)初六 女兒一樣燒燒退退,雖然精神、活力都還很正常,但我已經開始擔心接下來幾天的旅程。 今天要二度造訪OIS,面談後直接前往伊計島渡假。 不想再像昨天那樣一路抱著、揹著女兒,所以打包好行李後,我就自己走路去租車。
Thumbnail
Day_1 2020/1/29(三)初五 今天約好到兩家幼稚園參訪,其中一家要進行面試。 女兒半夜終於退燒,但是起床沒多久又燒起來。雖然沒帶溫度計(有人出國旅行會帶溫度計嗎?),但摸起來應該超過攝氏39度。不過嬰幼兒發燒觀察的重點是「活動力」而非「度數」,所以我們倒是沒有太擔心。
Thumbnail
「追夢之旅」即將於大年初四展開,預計停留沖繩7天6夜。 由於要前往女兒打算就讀的幼稚園參訪,所以得先在那霸住兩晚(有別於我一直以來的習慣:抵達沖繩後盡快離開那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臺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城鄉差距等問題,地方創生的議題討論隨之而來,看似只談論「地方」,背後卻牽動著永續發展,還有許多臺灣品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攜手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11/29《2024 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上,共同談論地方創生相關議題。
Thumbnail
台東關山是個老鄉,有迷人的晨光,也有百看不厭的落日晚霞,因為地處偏遠,觀光客總是來了又走,年輕人也無奈北飄了。關山人口六七千人,老人佔一千八百多人,這鎮雖然老化了,卻因為老化而受到諸多關懷,不僅是慈善團體進駐,連學校的師長也在教室中將善苗種進孩子的心田,孩子見苦知福,知道付出是福氣。 人老了沒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Day_5 2020/2/1(六)初八 女兒半夜還是發高燒,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天了。不過既然精神、活力都還好,明天要退房回那霸準備後天回台灣,那就好好把握在伊計島的最後一天吧! 連續兩天吃飯店的buffet早餐,連一般人也會覺得膩,何況是向來不注重吃的我們?
Thumbnail
Day_4 2020/1/31(五)初七 雖然獨棟小屋只有一層樓,但我們這一棟方位正好是坐東朝西,再加上後方沒有建築物遮擋,視線盡頭就是海岸線,所以從側廳或小陽台都能看到日出。 冬天日出得晚,不需要太早起就能欣賞到從海平面上的雲朵間躍出的朝陽。以此做為一天的開始,可說是再好不過了。
Thumbnail
Day_3 2020/1/30(四)初六 女兒一樣燒燒退退,雖然精神、活力都還很正常,但我已經開始擔心接下來幾天的旅程。 今天要二度造訪OIS,面談後直接前往伊計島渡假。 不想再像昨天那樣一路抱著、揹著女兒,所以打包好行李後,我就自己走路去租車。
Thumbnail
Day_1 2020/1/29(三)初五 今天約好到兩家幼稚園參訪,其中一家要進行面試。 女兒半夜終於退燒,但是起床沒多久又燒起來。雖然沒帶溫度計(有人出國旅行會帶溫度計嗎?),但摸起來應該超過攝氏39度。不過嬰幼兒發燒觀察的重點是「活動力」而非「度數」,所以我們倒是沒有太擔心。
Thumbnail
「追夢之旅」即將於大年初四展開,預計停留沖繩7天6夜。 由於要前往女兒打算就讀的幼稚園參訪,所以得先在那霸住兩晚(有別於我一直以來的習慣:抵達沖繩後盡快離開那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