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文天文臺】徐淑賢:冬至與洪棄生一起食烏魚──讀〈食烏魚五十二韻〉

更新於 2021/03/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對於日本統治的悲憤、抵抗與不合作,就是洪棄生的全部了嗎?讓我們重新翻閱他的詩集,找尋另一種面向的洪棄生。
(藏品/洪小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過往我們對洪棄生的印象,或許停留在他原名洪攀桂,但在臺灣割讓後改名洪繻,字棄生,透過漢代人物──終軍的典故,以示自己仍胸懷抱負,不願屈服的心志。又或者知道他在日人嚴格取締辮髮、纏足之舊習時,堅拒斷髮,為此躲藏、逃匿超過20年,更寫下諸如:〈厲行斷髮散足事感詠〉、〈再為厲行斷髮詠〉、〈逃剪髮感詠〉等作品,表示自己從中感受到的屈辱、痛苦,並視斷髮如蠻夷象徵的心情;而在終究被迫剪去辮尾的1915年,他寫下〈痛斷髮〉,描述自己生不逢時,臨老竟被斷髮,想要奔往心中的中華,卻又受困於粼粼海水的悲哀。
  然而,這些悲憤、抵抗與不合作,就是洪棄生的全部了嗎?讓我們重新翻閱他的〈寄鶴齋乙未以後披晞集〉找尋另一種面向的洪棄生。

洪棄生很懂烹煮方式,烏魚的香氣要靠蒜引導,蒜的青綠襯托牠如貝殼閃亮的鱗片。
(藏品/洪小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又近冬至時分,除了準備湯圓、粄圓、水餃、餛飩、羊肉等美食祭祀或補冬之外,你是否還忘了一味?只有冬天才迴游至臺灣,大量在臺灣海峽附近產卵,年年往來不間斷,故而被稱為「信魚」的烏魚。
  說到烏魚,現在的我們也許只記得具有圓滑外型,色澤或紅或橘,帶有透明感,吃起來香而不腥、綿密有嚼勁,卻不黏牙的烏魚子。但若回溯過往,從荷蘭時期的《熱蘭遮城日誌》、明代陳第的〈舟師客問〉、姚旅《露書》中的〈錯篇〉、清代《臺灣府志》、《臺陽見聞錄》,以及陳繩〈烏魚〉、范咸〈烏魚有引〉、劉家謀〈海音詩(一百首之十七)〉、日治時期鄭鵬雲〈海物雜詠──烏魚〉、蔡佩香〈詠烏魚二首〉、謝雪漁〈信魚〉等,其實都為臺灣伴隨烏魚而來的徵稅情況、漁業經濟、飲食文化留下了各種紀錄。其中又以莊太岳〈鹿江竹枝詞(十二首之一)〉寫到:「烏魚大獲萬三三,典盡釵環為口饞;本港從來魚子好,果然風味勝臺南」,不僅直言鹿港人有為吃烏魚,可以散盡家財的豪氣,更向同是海港的臺南叫陣,大聲宣揚鹿港烏魚子絕對比臺南的好吃。
  到底鹿港人有多愛烏魚,愛到除了莊太岳外,其實洪棄生也為牠專寫一篇〈食烏魚五十二韻〉,或許可以窺見一二。〈食烏魚五十二韻〉,長達104句,全詩從敘述烏魚趁黑潮來到臺灣開始,接著描述烏魚的美味。根據部位,魚頭是老饕的最愛,而酒客則鍾情魚尾的料理。他也很懂烹煮方式,烏魚的香氣要靠蒜引導,蒜的青綠則襯托牠如貝殼般閃亮的鱗片,以及比霜雪更細白的魚肉,色香味俱全的鮮美滋味,是比鵝、鴨、鰱魚、魴魚都更加誘人。而金黃的烏魚子更是薄透勝過鯉魚與鱸魚,成為冬至時分最令人們垂涎的珍饈。
人們為吃烏魚,往往「朵頤紛落箸,染指快傾筐。剖腦疑鐫玉,含臊若吮香」,不是因為吃到烏魚而手舞足蹈,就是為了吃不到烏魚而魂牽夢繞。
(藏品/洪小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指導完如何烹煮烏魚,洪棄生接著回到捕撈烏魚的現場,以「伊時方魻鰈,無數共翱翔。隨浪千群出,迎濤萬尾張」描寫盛產時節的烏魚,在海面上層層疊疊,擺動尾鰭,隨浪濤起伏;一時間「軒鬐成蜃市,聚吻起鼉梁」,魚兒們的鱗光閃亮到彷彿可以折射出海市蜃樓,群聚到儼然成為乘載帝王的行駕,此時漁人們便乘勢撒網,捕得滿船烏魚,歡載返航。而進入港口後,魚販們接續將烏魚依照等級區分銷售;早已長排數個巷口的購買人潮,或許還穿插了即便典當衣物,也要品嘗當季美味的老饕。魚販們在各個店莊間忙碌穿梭,為的就是透過一擔一擔的烏魚,賺進寒冬裡最溫暖的收入。
  此外,洪棄生也在作品中提到,珍貴的烏魚在民間被視為神魚,不會拿來祭祀。其鮮甜滋味足以下酒,搭配酸醬可以入湯,肉質細膩堪比干貝,甘美猶如海蜇。它在臺灣菜的特殊性,更如同荔枝之於嶺南、橙橘之於洞庭湖,都是讓人可以為了吃它不惜千金、不遠千里的難忘滋味。人們為吃烏魚,往往「朵頤紛落箸,染指快傾筐。剖腦疑鐫玉,含臊若吮香」,不是因為吃到烏魚而手舞足蹈,就是為了吃不到烏魚而魂牽夢繞。
  可惜的是,如此美味的烏魚,還有年年同烏魚一起準時迴游的美好生活,卻在1895年後有了變化。不是捕撈烏魚的漁人們變了,也不是食用烏魚的饕客變了,而是乙未割臺後的時空環境,讓洪攀桂變成了洪棄生、變成一尾掙扎於乾枯車轍裡的烏魚。無論他過往如何胸懷大志,如今也只是龍困淺灘,如同吃剩後遭人棄入江中的魚鱠,既無法成為英雄,也無法容忍自己變成俗士。尷尬的心境、曲折的遭遇,讓再肥美的烏魚子、再均勻的烏魚殼,都失去它最對味的感受。
  但是,即便這麼傷心,洪棄生還是要吃烏魚的。畢竟聽說做菜能改變心情,只要能「作炙糅辛醋,烹鮮列酒漿」,就還能藉著美食舒緩壓抑的身心,重新體會人們對於生命的淡泊或腥羶各有所好;也還可以透過大醉千盞忘卻夢斷之痛,回頭品味最單純、也最能征服一切的烏魚料理,還復滋養在時代斷裂間,破碎的自己。
可惜的是,如此美味的烏魚,還有年年同烏魚一起準時迴游的美好生活,卻在1895年後有了變化。
(藏品/洪小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冬至又要到了,你是否也希望透過補冬,療癒這一年來辛苦的自己呢?不如就與洪棄生一起食烏魚吧!

★作家小傳
洪月樵(1866-1929),名一枝,又名攀桂,字月樵。日治後改名繻,字棄生,彰化鹿港人。清治時代的詩作對於胥吏之貪贓枉法、剝削民脂、欺壓良民等惡政暴行嚴予抨擊,對政府的新舉措、舊制度,提出庶民觀點的直言批評,是勇言能言的時政論者。進入日治之後,徹底反對日本統治,參與武裝抗日活動,詩作對日軍、日政保持熾旺的批判火力,不因時代不同改變其一貫的作風。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徐淑賢 花蓮人,國立清華大學臺文所博士候選人。曾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士紳的三京書寫:以 1930–1940 年代《風月報》、《南方》、《詩報》為中心》(201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留下不少「大眾婚戀小說」的日治時期作家吳漫沙,作品常有「新女性」「摩登女性」的形象描寫,以及現代與傳統觀念的拉鋸。而如今讀他留下的劇本作品中,我們竟能獲得類似「玫瑰包」的娛樂性——即便那娛樂性的成因可能不再是作者原先的企圖。
    《魯冰花》是鍾肇政第一部正式問世的長篇小說,憑藉此作他成為知名作家,開啟日後書寫大河長篇的契機。1989年小說改編成電影大獲好評,電視台日後的重播、主題曲的傳唱,使《魯冰花》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品,跨世代的閱聽記憶。   回顧鍾肇政的生命史,《魯冰花》的誕生其實並不容易,花開之後,也從未在臺灣社會消逝。
    一九三五年,劉吶鷗進入明星影片公司編劇科,擔綱《永遠的微笑》編劇。量身為當時影星胡蝶打造,而這部戲也是胡蝶婚後復出的重要大戲。電影攝製四個月,一九三七年春天,《永遠的微笑》在上海第一流的電影院──新中央、中央、新光──同時放映,觀眾佳評如潮,轟動上海灘,據說創了二十五年最高票房紀錄。
    簽名簿上的日語和錦連所敘述的抄寫,令人不禁想像跨語言世代文學者習得語言的迴路和他們的身體記憶,還無法運用流暢中文表現前,他們僅能抓住的浮木是日語;已經能夠用中文表現自己後,日語卻還是他們的拐杖。在封閉、嚴峻的時代情勢裡,更是一只望遠鏡。
    他是蔡培火,與林獻堂、蔣渭水齊名,讓臺灣總督府極為頭痛的人。這樣經歷三個朝代、從在野走到宮廷、活動力永不停歇的社運者,壯年時期的日記,展現出他政治的覺醒、行動的毅力。他的親筆記錄,確實是他自發地送給臺灣的禮物,一字一句,都是時代的掙扎與見證。
    「臺灣文學史」五個字,儘管聽起來直截了當、霸氣十足,處理起來卻異常困難。島田在命名上的字斟句酌,未必就能完全說是帝國的傲慢;而是臺灣作為一個移民島嶼,其多民族、多文學系統的交會與交錯,本身就不好處理。他想了半天,才勉強使用了拗口的「在臺灣的文學史」。
    留下不少「大眾婚戀小說」的日治時期作家吳漫沙,作品常有「新女性」「摩登女性」的形象描寫,以及現代與傳統觀念的拉鋸。而如今讀他留下的劇本作品中,我們竟能獲得類似「玫瑰包」的娛樂性——即便那娛樂性的成因可能不再是作者原先的企圖。
    《魯冰花》是鍾肇政第一部正式問世的長篇小說,憑藉此作他成為知名作家,開啟日後書寫大河長篇的契機。1989年小說改編成電影大獲好評,電視台日後的重播、主題曲的傳唱,使《魯冰花》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品,跨世代的閱聽記憶。   回顧鍾肇政的生命史,《魯冰花》的誕生其實並不容易,花開之後,也從未在臺灣社會消逝。
    一九三五年,劉吶鷗進入明星影片公司編劇科,擔綱《永遠的微笑》編劇。量身為當時影星胡蝶打造,而這部戲也是胡蝶婚後復出的重要大戲。電影攝製四個月,一九三七年春天,《永遠的微笑》在上海第一流的電影院──新中央、中央、新光──同時放映,觀眾佳評如潮,轟動上海灘,據說創了二十五年最高票房紀錄。
    簽名簿上的日語和錦連所敘述的抄寫,令人不禁想像跨語言世代文學者習得語言的迴路和他們的身體記憶,還無法運用流暢中文表現前,他們僅能抓住的浮木是日語;已經能夠用中文表現自己後,日語卻還是他們的拐杖。在封閉、嚴峻的時代情勢裡,更是一只望遠鏡。
    他是蔡培火,與林獻堂、蔣渭水齊名,讓臺灣總督府極為頭痛的人。這樣經歷三個朝代、從在野走到宮廷、活動力永不停歇的社運者,壯年時期的日記,展現出他政治的覺醒、行動的毅力。他的親筆記錄,確實是他自發地送給臺灣的禮物,一字一句,都是時代的掙扎與見證。
    「臺灣文學史」五個字,儘管聽起來直截了當、霸氣十足,處理起來卻異常困難。島田在命名上的字斟句酌,未必就能完全說是帝國的傲慢;而是臺灣作為一個移民島嶼,其多民族、多文學系統的交會與交錯,本身就不好處理。他想了半天,才勉強使用了拗口的「在臺灣的文學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這是阿跨面專輯《心》第六首歌曲,內有歌詞台文(漢字+羅馬字)、詞彙整理。
    Thumbnail
    雖然都是文學相關研究所,但北藝大文跨所的型態和傳統「學院印象」的文學研究所有滿大的差異,主要原因在於文跨所不是以研究論文畢業,而是以「文學創作作品集」畢業,而且授予的學位是Master of Fine Art(MFA),也因此在選擇目標、考前準備上,最好要有明確的認知。
    等袂著的向望 成做一段一段的數念
    Thumbnail
    台文館玩起來!趁著過年以前,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去參觀剛在2020年11月更換的常設展和其他展區。這一期常設展因為有當代意見領袖朱宥勳的加入,好像聲量比較高一點?跟大家分享他的貼文,也節錄一些我認為在廣告、策展與傳統寫作都通用的概念做為開場。 ——這裡會這樣下標,是因為,我們想要用「文學性的意象
    Thumbnail
    #香瓜仔鬚 (Hiunn-kue-á-tshiu) = 龍鬚菜 今仔日煮飯,我leh炒菜个時陣,問阮大家(Ta-ke, 婆婆) 龍鬚菜台語欲按怎講? Ta-ke講:「香瓜仔鬚。」 閣學著一个新的字,感覺歡喜。 想起,細漢的時,逐擺食飯,桌頂攏有喝(Huah)袂出名的菜、佮魚仔。我會問阿媽:「這菜/魚
    Thumbnail
    前言 無論是一般性的台文寫作,或是在寫作的技藝上已經可以稱之為「台(語)文文學」的作品,都要牢記一件事:沒有台語,就沒有台文。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說,如果一篇文章不具有台語該有的特色,該篇文章即使可以被以「台語」讀出來,它仍然不是台文(或者,不是好的台文)。 何謂台文? 曾有個有名的「台文作家」在自己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這是阿跨面專輯《心》第六首歌曲,內有歌詞台文(漢字+羅馬字)、詞彙整理。
    Thumbnail
    雖然都是文學相關研究所,但北藝大文跨所的型態和傳統「學院印象」的文學研究所有滿大的差異,主要原因在於文跨所不是以研究論文畢業,而是以「文學創作作品集」畢業,而且授予的學位是Master of Fine Art(MFA),也因此在選擇目標、考前準備上,最好要有明確的認知。
    等袂著的向望 成做一段一段的數念
    Thumbnail
    台文館玩起來!趁著過年以前,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去參觀剛在2020年11月更換的常設展和其他展區。這一期常設展因為有當代意見領袖朱宥勳的加入,好像聲量比較高一點?跟大家分享他的貼文,也節錄一些我認為在廣告、策展與傳統寫作都通用的概念做為開場。 ——這裡會這樣下標,是因為,我們想要用「文學性的意象
    Thumbnail
    #香瓜仔鬚 (Hiunn-kue-á-tshiu) = 龍鬚菜 今仔日煮飯,我leh炒菜个時陣,問阮大家(Ta-ke, 婆婆) 龍鬚菜台語欲按怎講? Ta-ke講:「香瓜仔鬚。」 閣學著一个新的字,感覺歡喜。 想起,細漢的時,逐擺食飯,桌頂攏有喝(Huah)袂出名的菜、佮魚仔。我會問阿媽:「這菜/魚
    Thumbnail
    前言 無論是一般性的台文寫作,或是在寫作的技藝上已經可以稱之為「台(語)文文學」的作品,都要牢記一件事:沒有台語,就沒有台文。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說,如果一篇文章不具有台語該有的特色,該篇文章即使可以被以「台語」讀出來,它仍然不是台文(或者,不是好的台文)。 何謂台文? 曾有個有名的「台文作家」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