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樹的祕密生命》:關於樹,你所不知道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你有多久沒有關心過身邊的樹木了呢?你有想過其實每顆樹都有自己的個性?甚至森林裡的樹還會相互合作,雪中送炭?更厲害的是,大樹還會嚴厲得教育小樹們?

今天要談的這本《樹的祕密生命》,是本精巧細緻的小書,用三十六篇精彩的森林小故事,帶讀者領略樹木的祕密。作者曾是林務管理員,現在則在胡默爾小鎮受聘為森林的看守人,負責守護那裏的一千兩百畝原始森林。

此書可讀性極高,作者用自身豐富的林務經驗、風趣的閒散語調,佐以紮實學理知識,為讀者帶來一趟饒戶趣味的森林探索之旅。在興味之餘又能帶出深刻思想,讓人不禁反思自然與人的關係,後韻無窮。在這篇文,就讓我就挑些有趣的片段和大家分享!

非僅描述樹的祕密生命,也描繪整個森林哩,所有生命的故事,包括植物、動物和菌類,將森林視為整體的共生結構。
-吳鳴

【樹的祕密】

關於樹,人們往往不怎麼關心。頂多就是偶爾進森林時,享受一下芬多精;沐浴在一片綠意中,回到城市又倆不相往來,連路邊的行道樹長怎樣都無心知悉。但樹,這樣一個生命悠長的物種,值得我們更多的認識。

〔樹的自我〕

樹也有自我嗎?必須承認這樣說可能有點誇大,但樹的一些行為的確讓人值得思考「自我」這樣的概念是否也適合應用在植物身上。

比方說,樹木的生活是很講究均衡的。必須要能斤斤計較得分配能量,才能顧及所有需求。需要有能量生長,讓枝枒更長,樹幹更壯碩;還要儲備能量,在面對蟲蟲或病菌的攻擊時啟動防護,釋出防衛物質;甚至還需要分神,處理傳宗接代這項重要卻極耗能量的大事。

此外,還有一項我們可能視為平常但其實很不可思議的現象:入秋便落葉凋零,進春則新芽綻放。這表示樹能感受到溫度差異,但這樣還不夠。因為晚夏還是初春的溫度可能是差不多的。因此樹還必須要能判斷氣溫變化方與計算晝夜長短。像是,一段逐漸上升的氣溫就是春天,又如山毛櫸會等到白晝有十三小時才會開始活耀、發芽。

樹可能還有不同的性格,像作者說他家附近的三棵橡樹,在面對季節變化時就有不同的策略。當右邊的橡樹為自己的葉子染上金黃時,隔壁的兩個同伴卻仍不為所動,濃綠依舊。顯然要趁還暖和繼續行光合作用為冬天多存點糧,或是盡快落葉,以免突然進入凜冬,脫不掉的樹葉會因此受凍,樹木們的想法顯然不同調。

當然你可能會說這是自然演化出來的,這樣說好像有些腦補。但我以為人類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不也會在寒流時穿上大衣,為了變壯努力吃高蛋白,看到體檢肝指數飆高而增加睡眠。那這些「自我」的調整,與樹木的差別又在哪呢?

關於要不要換上一身秋葉,不同的樹可能有不同的想法

關於要不要換上一身秋葉,不同的樹可能有不同的想法

〔樹的教養〕

樹木也懂得教育小樹?關於這點,要從小樹的生長談起。森林中的小樹,老實說長得非常慢。像是一顆一兩公尺的山毛櫸,雖然乍看相當年輕,但其實已有八十歲甚至更老了。在環境允許的狀態,小樹一個生長季就抽高個半公尺也不成問題,但問題就在母樹並不同意。

母樹會用巨大繁茂的樹冠將所有小樹納在傘下,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百分之三的陽光可以灑到小樹身上。光是要努力行光合作用求生存就很刻苦,更別提要成長茁壯。母樹就是利用光線控制來教養小樹只能慢慢長大。但為什麼這麼嚴厲呢?

研究顯示母樹其實用心良苦,青少年時期的緩慢成長,是樹木日後得以長壽的先決條件。因為慢慢成長下,樹木的木質細胞會非常小且空氣含量少。這使它們可以對抗風暴的威脅,也可以使真菌難以擴散。

小樹通常只能等到母樹生命結束,轟然倒塌時才能找到機會,快速汲取陽光來長大。在這之前,就只能慢慢地等待。畢竟,這是為了它們好!

〔樹的友誼〕

樹木彼此間的交流,恐怕比你以為的要頻繁親密的多。作者談到,他曾在樹林發現一個仍然活著的山毛櫸殘樁。但無枝無葉,根本無法行光合作用的樹樁是怎麼活下來的呢?答案是:同伴的支援!

樹木會藉由根部彼此傳送養分甚至交流資訊,形成一種共同體的概念。而且樹木的養分也不是隨便就送,有研究發現樹木能清楚分辨自己與其他樹種根系的差異。但為什麼要彼此互助呢?

因為在森林中,大家都無法獨善其身,死去樹木會使樹冠產生更多縫隙,讓風暴有機可趁,而從縫隙曬下的暑氣也會使土壤更加乾燥,因此維持共同體便非常重要。甚至有研究發現樹木會自動調節強弱差異,重新分配生產力,讓即便是在蓄水差或是土壤貧瘠處生長的弱勢族群,依然可以獲得資源。作者戲稱這是樹木的社福系統。

人類總讚揚適者才能生存,但樹木恐怕不會同意這論點。因為如果弱者消失了,結果可能是全皆輸。

關於樹,你的了解有多少呢

關於樹,你的了解有多少呢

【森林的祕密】

森林其實是個生態系,裏頭除了樹其實還有千千萬萬的物種,彼此扶持、相爭、食與被食,可說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樹與真菌〕

樹與真菌的關係之複雜,值得好好描述一番。一般來說,樹對真菌恐怕是敬謝不敏,因為只要一不小心,樹皮受了傷,便可能會被真菌大舉入侵,嚴重點恐怕就一命嗚呼。因此樹木會分泌出芬多精來抗菌,無怪乎走進森林總讓人神清氣爽。

但真菌與樹也不是只有敵對關係。打從幾百萬年前,樹木就和某些真菌結為共好。真菌可以有效增加樹根的表面積,藉此吸收更多水分與養分。此外,前面提過樹木會藉由根部,建立強大的社福網路,彼此送暖。但單只有樹木的根是不夠的,因此便要透過真菌,形成更巨大緻密的地下網路。

真菌當然不會無酬得做這些活,樹木要付出養分作為交換,其量甚至可能達到樹木總生產量的三分之一。當然,真菌偶爾也會附贈一些額外服務,像是過濾土壤的重金屬,或是幫忙抵擋其他種類真菌的攻擊等等,沙必思一下。

真菌與樹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真菌與樹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樹與動物〕

樹與森林中的動物彼此間的愛恨情仇更加複雜。如你可能已經知道的,許多樹木需要透過動物來傳宗接代。但同時對許多動物而言,森林大樹就像是食物豐富的儲藏庫般。但想拿食物,需要一些小技巧,因為外頭有堅硬的樹皮擋著。

啄木鳥的技巧就很厲害,仗著牠們獨特的身體構造,可以盡情得讓頭在樹上快速敲擊,啄出一堆小樹洞,然後快樂得享用樹汁。

蚜蟲則使用了另外一種更偷懶的方式:將口器直接掛在樹葉的葉脈上。其實蚜蟲只是吸取樹液中的蛋白質,其他碳水化合物(像是糖分)則會排出。因此許多動物相當愛蚜蟲。比方說山蟻,會緊跟在蚜蟲背後,直接舔取蚜蟲屁股排出的蜜露。為了保護自己的食物來源,螞蟻們甚至會當起蚜蟲的保鑣,不讓牠們被其他獵食者攻擊。

毛毛蟲則是樹木另外一個可怕的敵人,牠們不愛糖分,而是立誓要啃光所有樹葉。作者提到他曾在森林中看到嫩葉全消的橡樹,正覺奇怪之時,突然傳來如暴雨般的巨大聲響,凝神一看才發現是幾百萬隻綠葉捲蛾毛毛蟲的小糞粒從天而降……

樹木有時會散發出氣味,召喚姬蜂科昆蟲來幫忙,因為牠們會將卵產在毛毛蟲裡,幼蟲孵化後就可以開始大嚥毛毛蟲。有些樹木也會在葉子分泌出密腺體,吸引螞蟻來舔食,因為有時候牠們也會順便吃點毛毛蟲,打打牙祭。不過也有失算的時候,因為螞蟻可能會對樹分泌的甜頭不滿意,而開始飼養蚜蟲,這樣樹木可就倒大楣了。

會吸樹汁排糖的蚜蟲是瓢蟲的最愛食物

會吸樹汁排糖的蚜蟲是瓢蟲的最愛食物

【後記:關於樹木,我們總關心得太少】

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很能感受到作者對樹木深厚的情感。相信也就是這樣,才能讓他寫出篇篇精彩的森林故事。當然,過程中難免會讓人覺得不免有點讓人覺得把樹這種生物寫得太「動物」了點。彷彿樹有了智慧?

但或許誠如作者所說的,人類對於動物植物的分類恐怕本來就過於武斷,主要的依據只是用獲取食物的方式來考量(植物:光合作用;動物:捕食其他生物)。說到底動植物最大的差異,還是只在於處理訊息並轉換成行動的時間長短。動植物的分界或許比想像的模糊的多。

此外我覺得此書對於生態的見解,也很讓我深思。理想的生態應該是一種平衡的概念。彼此依賴,彼此互取,食與被食,用與被用,冥冥間遵循某種守恆。動植物們雖然沒有人類的智慧,卻比較不會過度利用環境。

太貪婪於奪取卻從不給予的,最後也會因為失去自己的生存基礎而滅絕。
-《樹的祕密生命》

此外現在社會創造出的許多形式,其實是很脆弱的。像是作者提到現在農業,在配種繁殖的過程中,往往喪失了在地底網絡交流的能力,而必須仰賴農藥來對抗蟲害。

而城市裡的樹木,其實也活得很不健康。因為人們栽種的要點都不是從樹的福祉出發。像是樹苗為了方便用送栽種,每年都要修剪根部,樹冠同樣要被剃頭一番。加上缺乏了母樹的教養,小樹們恣意亂長的結果,就是細胞粗大且充滿空氣,剛好是真菌的最愛。作者戲稱,城市的樹就像是離開的森林的街頭遊童,沒能好好健全得長大。

或許對於樹木,人類的關心總難以駐足。但在倡導世界一家的今天,或許不該只把眼光放在人類自己身上。下次如果看到路邊的樹們,不妨看看、摸摸它們。或許它,與你並沒有那麼的不同?

假如植物的能力更為人知曉,它們的感官生活與需求也普遍被人承認,那我們與植物打交道的方式也應該要逐步改變。
-《樹的祕密生命》

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幫我按個愛心或是在讚賞公民上幫我拍拍手!有任何想法意見也歡迎大家留言跟我說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向陽-avatar-img
2021/01/16
好有趣的書啊!!
MaxJam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1/16
真的很有趣喔,讀起來很愉快XD
謝宛霖-avatar-img
2021/01/15
樹木的社福系統好有趣!原來根部有「互助」的概念,發現這一層概念後,突然可以原諒爬山時樹根”亂竄”的現象XD樹木群體不落下弱者共生概念也很有啟發~
MaxJam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1/15
真的很有趣的一本書喔!樹根是樹木的命根阿XD
avatar-img
姆斯的閱讀空間
203會員
256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姆斯的閱讀空間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在《超預期壽命Ⅰ》中,我們談了醫療3.0的概念並分享了致命的四騎士。在《超預期壽命Ⅱ》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執行戰術的部分。彼得.阿提亞將戰術劃分成四大部分:運動、營養、睡眠與情緒。以下,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談。
Thumbnail
2025/04/20
在《超預期壽命Ⅰ》中,我們談了醫療3.0的概念並分享了致命的四騎士。在《超預期壽命Ⅱ》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執行戰術的部分。彼得.阿提亞將戰術劃分成四大部分:運動、營養、睡眠與情緒。以下,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談。
Thumbnail
2025/04/13
《超預期壽命》是我今年「健康主題書單」中的書目之一(詳見 2025 年計畫)。之前看到修修的YB上分享過此書後就一直記在心上,最近總算拜讀完成!如其名,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實現「超預期」的壽命,並享受更健康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13
《超預期壽命》是我今年「健康主題書單」中的書目之一(詳見 2025 年計畫)。之前看到修修的YB上分享過此書後就一直記在心上,最近總算拜讀完成!如其名,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實現「超預期」的壽命,並享受更健康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3/30
你覺得自己很內向嗎?是否會羨慕那些外向、能輕鬆侃侃而談,並且能迅速與陌生人打成一片的「社交達人」呢?如果你有這些想法,那就一定要看看這本《安靜,就是力量》。你會發現,「內向」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樣。
Thumbnail
2025/03/30
你覺得自己很內向嗎?是否會羨慕那些外向、能輕鬆侃侃而談,並且能迅速與陌生人打成一片的「社交達人」呢?如果你有這些想法,那就一定要看看這本《安靜,就是力量》。你會發現,「內向」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小樹想著:「我還能長得多高?我想了一遍又一遍。」熟齡我們應該更有感了,為了長大長高,一直努力著接受所有的磨練,那還要長多高呢?外在名利的追求絕對是無止盡的,一定有其他更重要的事。
Thumbnail
小樹想著:「我還能長得多高?我想了一遍又一遍。」熟齡我們應該更有感了,為了長大長高,一直努力著接受所有的磨練,那還要長多高呢?外在名利的追求絕對是無止盡的,一定有其他更重要的事。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對別人的了解僅僅侷限於他們的表面行為,卻沒有真正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就像樹根和樹枝的關係,我們只看到了樹枝的表象,但卻無法真正理解樹根的思想。或許這是因為我們害怕接受事實,或者是因為我們對於人性的本質缺乏理解。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對別人的了解僅僅侷限於他們的表面行為,卻沒有真正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就像樹根和樹枝的關係,我們只看到了樹枝的表象,但卻無法真正理解樹根的思想。或許這是因為我們害怕接受事實,或者是因為我們對於人性的本質缺乏理解。
Thumbnail
來自英國的愛蜜莉.哈沃斯-布斯(Emily Haworth-Booth)一向關注於「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的環保運動,在她創作的這本《最後一棵樹》裡,也是利用簡單的故事,闡述了人與樹(環境)的相處關係。
Thumbnail
來自英國的愛蜜莉.哈沃斯-布斯(Emily Haworth-Booth)一向關注於「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的環保運動,在她創作的這本《最後一棵樹》裡,也是利用簡單的故事,闡述了人與樹(環境)的相處關係。
Thumbnail
生命如此美好,老師想要的和書裡的狗狗一樣。當有一天,我也來到發光的樹身上,我希望我能再走一次人生,停留在每一天。
Thumbnail
生命如此美好,老師想要的和書裡的狗狗一樣。當有一天,我也來到發光的樹身上,我希望我能再走一次人生,停留在每一天。
Thumbnail
「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連結、溝通、交流,對於生命的健康和存續的重要性不證自明。 樹木如此,人類更是如此。
Thumbnail
「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連結、溝通、交流,對於生命的健康和存續的重要性不證自明。 樹木如此,人類更是如此。
Thumbnail
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 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看著蘇珊的人生,彷彿也像看著一株幼苗如何生長成對於人類生態有所保護的巨木,而她將記憶傳承,也如老樹傳遞訊息給周遭幼苗。正如她所言:「森林就是一個互助合作的社會,其實跟人類並無不同。」
Thumbnail
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 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看著蘇珊的人生,彷彿也像看著一株幼苗如何生長成對於人類生態有所保護的巨木,而她將記憶傳承,也如老樹傳遞訊息給周遭幼苗。正如她所言:「森林就是一個互助合作的社會,其實跟人類並無不同。」
Thumbnail
小樹覺得自己長得不夠完美,他沒被任何人選中帶回家成為聖誕樹,正當他覺得孤單悲傷時,動物為他送上溫暖和愛,讓他心甘情願就此在森林裡安身立命,接受並順應天命,成為別人的家。爸媽可以藉本書鼓勵孩子關心送愛給身邊的人,讀後延伸活動可以做些聖誕布置,為自己的家帶入一些儀式感喔!
Thumbnail
小樹覺得自己長得不夠完美,他沒被任何人選中帶回家成為聖誕樹,正當他覺得孤單悲傷時,動物為他送上溫暖和愛,讓他心甘情願就此在森林裡安身立命,接受並順應天命,成為別人的家。爸媽可以藉本書鼓勵孩子關心送愛給身邊的人,讀後延伸活動可以做些聖誕布置,為自己的家帶入一些儀式感喔!
Thumbnail
人的一生,在樹的世界裡,只是一瞬間。
Thumbnail
人的一生,在樹的世界裡,只是一瞬間。
Thumbnail
  我是一棵樹,盤根蔓延四處。附近群山綿延、溪谷錯綜、城鎮與村莊零落各地,山頂風景壯麗無比,自然環境一覽無遺。在這個星球上生長千萬年,失去不少同伴,要能長久存活到現在是天命還是運氣;歷經了數次文明的翻覆,有些充滿戰爭殺戮、有些文明則和諧朝露相處。
Thumbnail
  我是一棵樹,盤根蔓延四處。附近群山綿延、溪谷錯綜、城鎮與村莊零落各地,山頂風景壯麗無比,自然環境一覽無遺。在這個星球上生長千萬年,失去不少同伴,要能長久存活到現在是天命還是運氣;歷經了數次文明的翻覆,有些充滿戰爭殺戮、有些文明則和諧朝露相處。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有關心過身邊的樹木了呢?你有想過其實每顆樹都有自己的個性?甚至森林裡的樹還會相互合作,雪中送炭?更厲害的是,大樹還會嚴厲得教育小樹們?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有關心過身邊的樹木了呢?你有想過其實每顆樹都有自己的個性?甚至森林裡的樹還會相互合作,雪中送炭?更厲害的是,大樹還會嚴厲得教育小樹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