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生命的流動《最後一棵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與樹的相處關係

驅車從盆地城市的邊緣,慢慢攀升進到山林裡去,一路上灰白的城市風景,漸漸變成人與森林並存的風貌,擁擠的商店街裡交錯著樹木扎根的遺跡,沁涼的空氣也標誌著,幾千年來水、樹,與人之間互相滋養、循環的風貌。

僅僅是這樣的接觸,就能感受自己的心從躁動慢慢沉靜下來,在大樹旁邊,在颼颼搖曳的樹葉聲裡,你彷彿就凝定在生命的搖籃裡,無所謂時間與空間了。

永恆就刻篆在樹木的年輪裡,就像聖經裡的生命樹,吃了果實就得永生;也是北歐神話裡的宇宙樹,是萬界萬物的母土;更是我們內在生命的小宇宙,器官與血液,氣息與呼吸,生生不息。

來自英國的愛蜜莉.哈沃斯-布斯(Emily Haworth-Booth)一向關注於「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的環保運動,在她創作的這本《最後一棵樹》裡,也是利用簡單的故事,闡述了人與樹(環境)的相處關係:人類為何選擇居住在樹旁,如何與樹互相依存,如何利用樹,又怎麼失去跟樹的連結,乃至於失去對人的連結,最後如何重新植樹,找回和樹的交流。

《最後一棵樹》愛蜜莉哈沃斯布斯(  Emily Haworth-Booth )作繪/黃筱茵翻譯/東方出版/2021

《最後一棵樹》愛蜜莉哈沃斯布斯(  Emily Haworth-Booth )作繪/黃筱茵翻譯/東方出版/2021


素描般的筆觸,大量的綠色與黑色線條,同時詮釋了枝葉的蔥鬱以及枝幹的功用。

蓊鬱的枝葉用來蔽蔭乘涼與遊戲,黑色的枝幹則用來生柴火蓋房子,當人們逐漸用更多的黑色枝幹架構自己的家,愈來愈多的黑卻也逐漸遮蔽視野,最後築起厚厚的牆,表面上是用來隔絕風雨,但事實上也隔絕了友善與連結,順帶高築了猜忌與冷漠。

人們利用樹木打造更多自己的居所

人們利用樹木打造更多自己的居所


終於也隔絕了友善與連結。

終於也隔絕了友善與連結。


最後一棵小樹的作用

除了一棵瘦弱的小樹苗,因為無法負擔建築高牆的工事,成為唯一存活的樹。

樹就像孩子,經過日曬雨淋的灌溉,一天天成長起來。孩子與樹,在高牆之外,在猜忌與冷漠之外,維持著初心,維持著最初的連結,就像人們剛來到這片樹林時,遊戲、唱歌、大笑,照顧小樹:

直到他們明白不能把這最後一棵樹砍下來。

因為一棵樹就是一片森林的種子,是人與樹最初生命的連結,因為一棵樹能找回,人們和諧相處的記憶。

孩子發現小樹的存在,大人們卻只思考樹木的利益

孩子發現小樹的存在,大人們卻只思考樹木的利益

小樹因為「無用」而存在,反而成為人們最後的希望

小樹因為「無用」而存在,反而成為人們最後的希望


生命循環的脈絡

繪本的故事裡強調時間性,從人們利用樹木建立良好的居處,到人們建築木頭高牆,截斷連結,再到孩子跟小樹相處的方式,最後喚醒成人在樹林裡的美好時光記憶,重新建立和樹互相依存的家園。

時間性的循環是人類生命的脈絡,人們需要時間來領略生命,而樹木就是生命的顯影,你怎麼活著,樹木就以什麼姿態呈現在你眼前。

換個角度說,對樹木而言,人類也是生命的一種顯影:生老病死,代代循環。在他們不露情感的視角裡,我們也許更快生滅,但終究也是生生不息的。

繪本的美好,常常是在簡單輕快裡透露生命真諦。沒有濃重的文字說教,也沒有繁複細微的理論,透過圖像傳遞的,不過是我們熟悉的事物,但透過紙背的,卻是會一直刻畫在心上、不斷翻閱的真理。

樹木向人們展示了生命循環的脈絡

樹木向人們展示了生命循環的脈絡



樹木與人的其他議題

有關「樹」的繪本,一直以來就非常多,隨手捻來身邊就有幾本:

像是描繪樹與人和諧相處的生活的《樹真好》,水彩的墨色一下就能勾動懷舊的氣氛,在時間裡湧動樹的頌歌;而以「樹」為繪畫主軸的伊勢英子,則以見證自我生命軌跡和大地生機的角度,工筆而飛揚地創作了一系列有關樹的畫作。

《樹真好》/珍妮絲·梅‧尤德里(Janice May Udry)著/馬克‧西蒙(Marc Simont)繪/劉小如譯/上誼出版/2016

《樹真好》/珍妮絲·梅‧尤德里(Janice May Udry)著/馬克‧西蒙(Marc Simont)繪/劉小如譯/上誼出版/2016


伊勢英子的部分「樹」作品

伊勢英子的部分「樹」作品


樹木因為缺少建築的價值而免去被砍伐的命運,也曾被莊子用來譬喻「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哲學寓意:唯有「無用」,才能見證生命的價值,才得以給出啟示。

而在文學裡,樹木更是常常成為情感的點睛品。近來白先勇的散文集《樹猶如此》:

《樹猶如此》/白先勇著/聯合文學出版/2022

《樹猶如此》/白先勇著/聯合文學出版/2022


草木跟人一樣,受了傷須得長期調養,我花了一兩年功夫,費盡心血,才把那些茶花一一救活
美中不足的是,抬望眼,總看見園中西隅,剩下的那兩棵意大利柏樹中間,露出一塊愣楞的空白來⋯⋯

以樹木的成長消融來譬喻好友的生命光景,與夫自己的懷念之情,其中深情款款,令人動容。


而我也曾經在能辨識樹能量的老師引領下走入原始森林,感受到自然湧出的歡愉能量。老師解釋說此地本來就具有遊戲般的樹木能量,因此能引導人們忍不住開心起來。人類與樹木,在呼吸之間相互連結著。一棵足以環抱的大樹就能給出多倍的療癒能量,更何況是一片樹林。

畫家愛蜜莉提醒我們的,也是如此。從我們腳下出發,不管是一棵小樹苗,或是公園裡的一棵樹,只要與其接觸,都能感受到來自宇宙大地、乃至生命本身無條件給予的款款滋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裡的大象的沙龍
35會員
42內容數
如果人生可以只擅長一件事,就把這件事做好:像大象一樣在繪本、圖文書,以及文字書中打滾,再好好噴水,分享與交流。
2024/11/21
《熱呼呼的蒸餃先生》是一本來自韓國的趣味繪本。繪本裡以蒸餃和冷凍餃的擬人化生活,粉橘的暖調和淡藍的冷色,製造熱呼呼、冷颼颼的反差感,既可以從文字上讀出趣味的萌感,又可以從視覺上得到溫度的變化。
Thumbnail
2024/11/21
《熱呼呼的蒸餃先生》是一本來自韓國的趣味繪本。繪本裡以蒸餃和冷凍餃的擬人化生活,粉橘的暖調和淡藍的冷色,製造熱呼呼、冷颼颼的反差感,既可以從文字上讀出趣味的萌感,又可以從視覺上得到溫度的變化。
Thumbnail
2024/11/07
情緒是人類身上最難理解和處理的東西,有時候簡直就像泡泡糖黏在手上,教人瞬間腦子打結、無法動彈。然而艾娃‧林斯特(Eva Lindström)描繪情緒的手法,總是教人耳目一新。
Thumbnail
2024/11/07
情緒是人類身上最難理解和處理的東西,有時候簡直就像泡泡糖黏在手上,教人瞬間腦子打結、無法動彈。然而艾娃‧林斯特(Eva Lindström)描繪情緒的手法,總是教人耳目一新。
Thumbnail
2024/06/03
《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作者林廉恩是自己欣賞的插畫作家,書裏她重新審視如一棵樹、一隻鳥,一些日常生活中微細因素對人們造成的鉅大影響。也同時打破了大部分人輕鬆閱讀繪本的習慣,製造了許多轉折、停頓的畫面,也塑造了不同一般觀感的人物。
Thumbnail
2024/06/03
《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作者林廉恩是自己欣賞的插畫作家,書裏她重新審視如一棵樹、一隻鳥,一些日常生活中微細因素對人們造成的鉅大影響。也同時打破了大部分人輕鬆閱讀繪本的習慣,製造了許多轉折、停頓的畫面,也塑造了不同一般觀感的人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十多年前曾翻譯過一本繪本「一片葉子落下來」(早已絕版了吧?)這是寫「愛.生活與學習」這本世界暢銷書的作者李奧巴斯卡為孩子所寫的唯一繪本。 這本書是為了所有曾經經歷生離死別的孩子與不知該如何跟孩子解釋生死的大人所寫的一個溫馨雋永又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用簡單卻充滿寓意的文字,探討了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今
Thumbnail
十多年前曾翻譯過一本繪本「一片葉子落下來」(早已絕版了吧?)這是寫「愛.生活與學習」這本世界暢銷書的作者李奧巴斯卡為孩子所寫的唯一繪本。 這本書是為了所有曾經經歷生離死別的孩子與不知該如何跟孩子解釋生死的大人所寫的一個溫馨雋永又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用簡單卻充滿寓意的文字,探討了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今
Thumbnail
來自英國的愛蜜莉.哈沃斯-布斯(Emily Haworth-Booth)一向關注於「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的環保運動,在她創作的這本《最後一棵樹》裡,也是利用簡單的故事,闡述了人與樹(環境)的相處關係。
Thumbnail
來自英國的愛蜜莉.哈沃斯-布斯(Emily Haworth-Booth)一向關注於「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的環保運動,在她創作的這本《最後一棵樹》裡,也是利用簡單的故事,闡述了人與樹(環境)的相處關係。
Thumbnail
作者從廣告界離開後 跟隨樹人 開啟尋找被遺失在荒野中的一顆心之旅程......
Thumbnail
作者從廣告界離開後 跟隨樹人 開啟尋找被遺失在荒野中的一顆心之旅程......
Thumbnail
生命如此美好,老師想要的和書裡的狗狗一樣。當有一天,我也來到發光的樹身上,我希望我能再走一次人生,停留在每一天。
Thumbnail
生命如此美好,老師想要的和書裡的狗狗一樣。當有一天,我也來到發光的樹身上,我希望我能再走一次人生,停留在每一天。
Thumbnail
(感覺心裡清空、寬濶,連結到好遠好遠的地方)生命是愛,它支撐起宇宙運行數十億年的法則,它存在於空氣之間,支持著孩子熟睡時的側顏均勻呼吸起伏,生命是一種感知到在你之外,還有各大的存在,包覆著你、允許著你說出每句話、進行每一個思考,而重點不在於你呈現出了什麼,而且後面的那張網,如何支持住彼此,定時定序
Thumbnail
(感覺心裡清空、寬濶,連結到好遠好遠的地方)生命是愛,它支撐起宇宙運行數十億年的法則,它存在於空氣之間,支持著孩子熟睡時的側顏均勻呼吸起伏,生命是一種感知到在你之外,還有各大的存在,包覆著你、允許著你說出每句話、進行每一個思考,而重點不在於你呈現出了什麼,而且後面的那張網,如何支持住彼此,定時定序
Thumbnail
「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連結、溝通、交流,對於生命的健康和存續的重要性不證自明。 樹木如此,人類更是如此。
Thumbnail
「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連結、溝通、交流,對於生命的健康和存續的重要性不證自明。 樹木如此,人類更是如此。
Thumbnail
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 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看著蘇珊的人生,彷彿也像看著一株幼苗如何生長成對於人類生態有所保護的巨木,而她將記憶傳承,也如老樹傳遞訊息給周遭幼苗。正如她所言:「森林就是一個互助合作的社會,其實跟人類並無不同。」
Thumbnail
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 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看著蘇珊的人生,彷彿也像看著一株幼苗如何生長成對於人類生態有所保護的巨木,而她將記憶傳承,也如老樹傳遞訊息給周遭幼苗。正如她所言:「森林就是一個互助合作的社會,其實跟人類並無不同。」
Thumbnail
人的一生,在樹的世界裡,只是一瞬間。
Thumbnail
人的一生,在樹的世界裡,只是一瞬間。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有關心過身邊的樹木了呢?你有想過其實每顆樹都有自己的個性?甚至森林裡的樹還會相互合作,雪中送炭?更厲害的是,大樹還會嚴厲得教育小樹們?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有關心過身邊的樹木了呢?你有想過其實每顆樹都有自己的個性?甚至森林裡的樹還會相互合作,雪中送炭?更厲害的是,大樹還會嚴厲得教育小樹們?
Thumbnail
初冬的一個中午,站在斑馬線旁,我被半空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有着四綹葉子的枯枝正從樹上掉下來,但在微風的承托下正以極舒緩的旋律徐徐飄落,輕盈翻飛如雪花。就在那一刻,時間彷彿被賦予了無限的深度,我的目光被凝聚...
Thumbnail
初冬的一個中午,站在斑馬線旁,我被半空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有着四綹葉子的枯枝正從樹上掉下來,但在微風的承托下正以極舒緩的旋律徐徐飄落,輕盈翻飛如雪花。就在那一刻,時間彷彿被賦予了無限的深度,我的目光被凝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