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書|《尋找母樹》自然生命早已在我們腳下耳語數萬年,而我們未曾側耳傾聽。

如果你看過《阿凡達》,好奇他們如何利用發光的樹根進行意識交流,甚至轉移生命,這一切都是來自一場真實的實驗。
如果你看過理查.鮑爾斯的《樹冠上》,當中角色派翠西亞.威斯特弗德,就是參照蘇珊博士本人。
甚至當蘇珊稱呼「樹人」是如何拯救我們的生命時,也馬上讓我想起《魔戒》第二集中,陪伴皮聘與梅里上戰場的樹人。
而蘇珊一開始描述的伐木業生態,也讓我連結起《哪阿哪阿神去村》中,平也勇氣這個男孩誤打誤撞進入林業,手工伐木的苦與喜。

在我們看過那麼多的作品累積對生態的想像後,蘇珊博士告訴你,這一切不但都是真的,自然界的互利共生,也超乎我們想像。
《尋找母樹:樹聯網的祕密》|蘇珊.希瑪爾
還記得小時候在自然有關的課程裡曾提到:雜草對樹木有害,因為會吸取養分,而我們要盡可能地除去雜草雜木,讓樹木有資源的生長;移除枯枝腐木更是對森林有益,以免有病蟲害汙染森林的可能。

然而在蘇珊.希瑪爾的新著《尋找母樹》中,挖掘出一道道數萬年來我們不曾細想,卻早已發生的事實。面對自然生命,我們總是如此後知後覺。

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
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作者蘇珊.希瑪爾成長於加拿大卑詩省的森林中,家族伐木營生好幾代,從小到大砍了不少樹,更是當代伐木業中第一批的女性成員,然而在她與一群以商業利益為導向的人一起工作時,森林皆伐(樹木全數砍掉,重新栽種單一且有經濟價值的樹種)與使用除草劑的程度已讓人擔憂,蘇珊的內心數度拉扯,「我的童年在對我大喊:森林是一體的!」

而後她走上了科學探索之路,一次次地在土壤中發現了驚人事實:森林之間的樹木是彼此互相扶持,甚至透過地下網路——泥土與菌絲體,跨物種地把自己的長處和弱點,與群落的其他成員分享,而不是互相競爭。
比如理應被除去的雜木白樺樹,是如何幫助在完全被遮住光線的高級松木旁,利用根部真菌傳送養分與碳?而快要枯萎的千年母樹,又是如何把信息智慧傳送給下一代幼苗,警告物種即將來臨的病害?
樹木怎麼可能像打電話一樣快速發出警訊,並且分辨親疏與報平安?如何幫助彼此度過災禍和病害?它們為什麼有類似人類的行為?為什麼像公民社會一樣運作?

或許現在聽來,森林物種互相合作並沒有多少違和感,但要記得,那時是90年代初,所有學術界與商界相信樹木只會互相爭奪資源、競爭陽光與水,甚至聽到溫室效應時那些林務局長官還嗤之以鼻的年代。

樹木是會說話的!他們之間的溝通也增強了整個團體的適應力,形成一片生生不息的密林。
這也讓我想起有回登山時,在一株不知名的高大樹底下,竟捱著一株株新冒出頭的竹筍!或是走山林古道時,在已經傾倒的巨木旁,是更綠意盎然。


以人生境遇書寫的森林故事

然而,這不只是一份森林調查,更是蘇珊本人的回憶錄。
我們在樹木與樹木之間,看到蘇珊如何在都是男性的伐木工人間找尋自己的地位;在意外痛失至親的悔恨如何透過樹木療癒;在研究成果與夫妻和諧的平衡崩塌後,如何重新發現愛;甚至在抗癌最辛苦的療程中,仍站上TED演講,不吝分享自己對於森林數十年來的研究,與如何拯救了她。

這本書在科學研究中交雜著蘇珊的過往,探究樹木生長的秘密,更是一段發現自我之旅。看似線性的時間,其實也為我們展示一個環形生命。
看著蘇珊的人生,彷彿也像看著一株幼苗如何生長成對於人類生態有所保護的巨木,而她將記憶傳承,也如老樹傳遞訊息給周遭幼苗。正如她所言:「森林就是一個互助合作的社會,其實跟人類並無不同。」


那些必定聞名後世的書與電影,靈感都來自於她。

蘇珊的研究影響力大到什麼程度呢?連霸長達十年影史最高票房冠軍寶座的電影《阿凡達》,當中的「靈魂之樹 」,靈感來源便是蘇珊研究中的母樹,她如何透過神經網絡連結整個星球生物與大地之母伊娃(Eywa);以及去年出版後至今仍很有討論度,理查.鮑爾斯的普立茲得獎小說《樹冠上》,當中角色派翠西亞.威斯特弗德,就是參照蘇珊本人,在她提出樹木能透過對話互利共生的理論提出被訕笑的情節,彷彿有種真人重新走進小說裡的錯置感。
你和你家後院的樹木來自同一個祖先。十五億年前,你倆分道揚鑣。但即使是今日、即使你倆各自走過無盡漫長的歲月,那棵樹和你依然共享你四分之一的基因......
《樹冠上》

在我們重新發現樹木間的合作系統後,是否能不再用單一的角度看待森林?是否能不再以「全然無用」移除枯枝腐木?是否能對自然懷抱著更多謙卑?

真正的樹,根柢互相連結,菌種互相溝通,造就一片片我們以為是競爭,其實是互利共生的一片密林。自然生命正在我們腳底下道出數不盡的耳語,而我們何時才能細耳傾聽?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