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淺談網路行為教育-你所不知道的學校(19)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何謂網路行為?

raw-image

透過連網設備(電腦、手機等)所做出的每一個動作皆屬於網路行為,其中又可概略分為非社交性及社交性兩個區塊,前者包括網頁瀏覽、網站註冊等,後者則包括社群留言、線上聊天、視訊交談等,本篇要談談社交性之網路行為,亦即網路上人與人的互動。

就像現實生活中必須學會正確的待人處事之道一樣,網路行為教育是要讓人瞭解網路上的行為準則,學習如何在網路上保護自己也尊重別人。

前篇談到自殺和學校心理教育的問題,列舉的其中一個案例-日本當紅男星三浦春馬,據傳,其自殺的部分原因,正是由於網路不友善的言論攻擊,即所謂的網路霸凌。

換作是你,你有面對網路霸凌的抵抗力嗎?

又或者,你知道自己在網路上的言論可能正在霸凌別人嗎?

正常情況下,網路能讓人生活更加便利、豐富,但某些時候,它也是令人恐懼且難以抵禦的可怕武器。

2000年以後,個人電腦及智慧型手機逐漸普及,網路使用者數量迅速攀升,根據Hootsuite社群媒體管理平台和社群媒體廣告公司 We Are Social在2018年所做的調查,台灣人每天平均使用手機上網3小時22分鐘,使用電腦上網4小時17分,合計每人每天花在網路上的時間將近8小時,在受統計的150個國家中排名第13名,姑且不論真實數字是否真有那麼嚇人,但上網這件事,無疑已是台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

上網成本降低,人人皆可參與後,各類社群媒體、內容農場開始流行,包括古早時代就已存在的BBS(廣為人知的PTT即為其中之一)和各大論壇、最具代表性的臉書(Facebook)、到後來的IG(Instagram)等等,每個人在網路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觀眾或聽眾,開始能留下文字、聲音、甚至影像,從一個單純的思想受眾,轉變成能對所有人產生影響的思想創造者。

一定有人會說:「我只是一個無名小卒,怎麼可能對其他人造成什麼影響?」

看看最近福灣公司的新聞吧!這間摘下無數獎項的巧克力名店,因多年前的主管性騷擾員工事件,遭網友於網路上發起抵制,在大量網友響應下,最終導致桂冠、全家等知名企業聲明中止合作,即使該公司多次道歉仍無法止血,營業損失難以估計。

福灣事件的開端,僅是像你我一樣的無名小卒,在網路上留下的一篇爆料文章,誰能想到雪球最後會滾到如此之大?

另一例是知名影星強尼戴普(Johnny Depp)的家暴案,這位古今中外最知名的海盜,因遭前妻控訴家暴而踏上法庭,之後又傳出強尼戴普本人也被前妻家暴的傳言,在整件事被小道消息、八卦傳聞堆積成羅生門後,網路上仍出現大量的批評及抗議聲浪,導致強尼戴普被迫中止好萊塢巨片「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第三集之演出。

你或你身邊的某個無名小卒,可能就是讓強尼戴普退出電影的其中一人。

這就是網路行為的力量展示。

但你可能是加害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另一則最近的新聞,國內籃球圈好不容易因為新職業聯盟成立而稍露曙光,卻馬上又傳出有潛力新星過去遭到不肖人士誘騙,在網路上留下私密行為影片,因此遭到恐嚇勒索。凡人皆有情慾,那些球員本身行為未必有問題,但如果他們當初受過網路行為教育,或許在鏡頭前被誘騙做出那些動作時,就會再多思考幾分鐘。

網路占用我們越來越多的時間,卻從來沒有人教育過我們網路上的待人處事之道和行為安全準則!這正是網路紛爭、詐騙頻傳的原因。

網路特殊的隱匿性,讓人很容易可以說出平常不敢說的話、做出平常不敢做的事,例如惡意批評和謾罵!有別於現實生活會頻繁接觸的親戚、朋友、同事等,網路上接觸到的對象常是一次性、或者永遠不須見面者,在無所顧忌的狀況下,惡意批評和謾罵就更用力、更難聽,甚至少數平日待人彬彬有禮者,到了網路就像戴上惡魔的面具(或者脫下天使的面具?),什麼難聽話都說得出口,彷彿不達重傷對方目的不罷休。

現實生活要裝模作樣已經夠累人了,上網時拋開那些修飾、表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有錯嗎?

raw-image

沒錯,你當然能夠在網路上展露出最真實的自己,但這不代表你就可以口不擇言的謾罵,無中生有的中傷,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不會因為到了網路世界就有不同標準!

近年來,各級學校教育不斷強化資訊素養教育,包括電腦裝修、寫程式、架構網站等課程、快速提升孩子們的資訊應用能力,卻始終忽略了基本的網路行為教育,這就像是教孩子捕魚,卻不告訴他海象有何凶險、生態保育有多重要一樣,有技能卻缺乏道德認知,將致使那些技能可能用在錯誤的面向,對人對己都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孩子們最早、最頻繁接觸及參與的社交性網路活動,不外乎就是班級論壇、LINE群組等,在心智發展尚未成熟之際,一個不注意,言語騷擾、攻擊、甚至霸凌就會出現,進而導致班級經營面臨困難,教育孩子們有正確的網路行為,已成了學校教育刻不容緩的首要之務。

話說回來,家長和老師們對於網路生態的熟悉度,恐怕還不如孩子們,又如何能肩負起網路行為教育的責任呢?

教育孩子由老師負責,若是要教育老師,教育主管機關責無旁貸,教育部應聘請專業人士,開設相關研習課程,強化老師們對於網路行為的瞭解和應變能力,配合老師本身豐富的人際與社會經驗,協助孩子們建立正確的網路行為模式,除了學會保護自己,也必須學習不去傷害別人。

網路是個複雜的世界,彷彿獨立於現實生活,彼此卻又緊密相連,提醒孩子們別在網路上失足,就和協助孩子減少在現實生活中犯錯一樣重要,教育者及主管機關切莫不可輕忽!

網路行為可以很安全、很快樂,但你必須先學會正確的網路行為模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匠的舊書房
123會員
152內容數
關於日本體育、影劇、旅遊,這裡或許有些你有興趣知道的。
金匠的舊書房的其他內容
2023/09/21
國內籃球越來越熱,連沒比賽的休賽季期間也有許多重磅消息,到底為什麼這些球員總能有爆不完的負面新聞呢? 本文將帶大家瞭解投入體育校隊的孩子們,其所受之學校教育和其他孩子有何不同,又為什麼會讓他們變成爭議不斷的問題人物。
Thumbnail
2023/09/21
國內籃球越來越熱,連沒比賽的休賽季期間也有許多重磅消息,到底為什麼這些球員總能有爆不完的負面新聞呢? 本文將帶大家瞭解投入體育校隊的孩子們,其所受之學校教育和其他孩子有何不同,又為什麼會讓他們變成爭議不斷的問題人物。
Thumbnail
2023/04/26
日前台中市某高中學生,因校方管教問題選擇輕生,之後其他學校也相繼傳出管教爭議,讓大家不禁好奇,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狀況,才讓青春生命如此輕易消逝? 讓我們一起探討校園事件到底要去哪申訴?申訴又到底有沒有用?
Thumbnail
2023/04/26
日前台中市某高中學生,因校方管教問題選擇輕生,之後其他學校也相繼傳出管教爭議,讓大家不禁好奇,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狀況,才讓青春生命如此輕易消逝? 讓我們一起探討校園事件到底要去哪申訴?申訴又到底有沒有用?
Thumbnail
2021/10/09
為了理想,歐陽立中老師毅然決然辭去穩定的教師工作轉職為專職作家...   日本時下流行的新詞彙-「父母轉蛋」(親ガチャ)... 兩者關聯何在呢?
Thumbnail
2021/10/09
為了理想,歐陽立中老師毅然決然辭去穩定的教師工作轉職為專職作家...   日本時下流行的新詞彙-「父母轉蛋」(親ガチャ)... 兩者關聯何在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現代生活總不缺網路霸凌。時不時就在出征,就在行俠仗義。將一件不怎樣的小事浮誇、接力頻繁報導,網路新聞就是元兇之一。加上「言論自由」這塊長久被誤用的免死金牌,讓許多網友肆無忌憚地發表個人高見,不論是否真實,是否被過度渲染,是否夾帶私以為的正義感想主持公道(但說真的,那又關誰事了)。
Thumbnail
現代生活總不缺網路霸凌。時不時就在出征,就在行俠仗義。將一件不怎樣的小事浮誇、接力頻繁報導,網路新聞就是元兇之一。加上「言論自由」這塊長久被誤用的免死金牌,讓許多網友肆無忌憚地發表個人高見,不論是否真實,是否被過度渲染,是否夾帶私以為的正義感想主持公道(但說真的,那又關誰事了)。
Thumbnail
現代社會,人們與3c產品已經融為一體,一天沒看到就覺得沒有安全感,生活中處處都出現,那...這樣算網路成癮了嗎? 毒癮跟成癮是同一個東西嗎?一開始我得知這個問題時,我的回答是不一樣,至於答案為何就先賣個關子。我們來探討一下他們的差別。 毒癮:吸毒就可以算是毒癮的一種,它的症狀會有焦躁、暴躁、大小便失
Thumbnail
現代社會,人們與3c產品已經融為一體,一天沒看到就覺得沒有安全感,生活中處處都出現,那...這樣算網路成癮了嗎? 毒癮跟成癮是同一個東西嗎?一開始我得知這個問題時,我的回答是不一樣,至於答案為何就先賣個關子。我們來探討一下他們的差別。 毒癮:吸毒就可以算是毒癮的一種,它的症狀會有焦躁、暴躁、大小便失
Thumbnail
網路霸凌的生成源自於人們愛嚼舌根的天性,在聽聞流言蜚語,或面對不喜歡的人事物時,人們透過茶餘飯後話家常時將批評傳入他人耳中,形成口耳相傳的謠言;而如今因網路的普及,網民能透過發文傳播個人的想法,觀看者只需按個鍵,便能再度轉發貼文,在極短時間內將謠言散布給幾萬人,誹謗、批評漫天飛,進而成了網路霸凌。
Thumbnail
網路霸凌的生成源自於人們愛嚼舌根的天性,在聽聞流言蜚語,或面對不喜歡的人事物時,人們透過茶餘飯後話家常時將批評傳入他人耳中,形成口耳相傳的謠言;而如今因網路的普及,網民能透過發文傳播個人的想法,觀看者只需按個鍵,便能再度轉發貼文,在極短時間內將謠言散布給幾萬人,誹謗、批評漫天飛,進而成了網路霸凌。
Thumbnail
網路本身不是罪,有罪的是將他當作傷害工具的人
Thumbnail
網路本身不是罪,有罪的是將他當作傷害工具的人
Thumbnail
鄉民公審、小粉紅出征和各種刷評行為,是近幾年新興的網路現象。鄉民的正義乃至於帝吧出征、寸草不生,公民的集體行為有了新的樣貌。喜的是分散式的意見表達打擊了過去治理邏輯下自上而下的訊息發布,但也帶來新的問題,諸如名人乃至於炎上當事人不堪社會壓力尋短自戕的悲劇。
Thumbnail
鄉民公審、小粉紅出征和各種刷評行為,是近幾年新興的網路現象。鄉民的正義乃至於帝吧出征、寸草不生,公民的集體行為有了新的樣貌。喜的是分散式的意見表達打擊了過去治理邏輯下自上而下的訊息發布,但也帶來新的問題,諸如名人乃至於炎上當事人不堪社會壓力尋短自戕的悲劇。
Thumbnail
是否有算過每天花多久時間在社群軟體上?扣除工作或學習等必要使用3C的時間,空閒的時間中有多少又是花在手機或電視、電腦上呢? 在這資訊量爆炸的年代,你我在不知不覺間,就像是在呼吸的同時也吸進了不少空污。高度頻繁被3C生活綁架的我們,或許可以試著「離線練習」重新為自己被過量資訊充斥的人生進行排毒。
Thumbnail
是否有算過每天花多久時間在社群軟體上?扣除工作或學習等必要使用3C的時間,空閒的時間中有多少又是花在手機或電視、電腦上呢? 在這資訊量爆炸的年代,你我在不知不覺間,就像是在呼吸的同時也吸進了不少空污。高度頻繁被3C生活綁架的我們,或許可以試著「離線練習」重新為自己被過量資訊充斥的人生進行排毒。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擁有數位名聲(不只網紅有),不清楚網路上的一言一行都在建構自己的數位名聲,也低估數位名聲的影響力,就如那位航警人員。 最後,航警人員被警政署認為為文浮誇不當,影響警譽,並參考歷年工作考績,予以免職。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擁有數位名聲(不只網紅有),不清楚網路上的一言一行都在建構自己的數位名聲,也低估數位名聲的影響力,就如那位航警人員。 最後,航警人員被警政署認為為文浮誇不當,影響警譽,並參考歷年工作考績,予以免職。
Thumbnail
何謂網路行為? 透過連網設備(電腦、手機等)所做出的每一個動作皆屬於網路行為,其中又可概略分為非社交性及社交性兩個區塊,前者包括網頁瀏覽、網站註冊等,後者則包括社群留言、線上聊天、視訊交談等,本篇要談談社交性之網路行為,亦即網路上人與人的互動。
Thumbnail
何謂網路行為? 透過連網設備(電腦、手機等)所做出的每一個動作皆屬於網路行為,其中又可概略分為非社交性及社交性兩個區塊,前者包括網頁瀏覽、網站註冊等,後者則包括社群留言、線上聊天、視訊交談等,本篇要談談社交性之網路行為,亦即網路上人與人的互動。
Thumbnail
現今世代變化,轉換的越來越快速,網路,儼然變成現代人第二個生命,是人與人重要的聯繫橋梁。很特別地,每個人因為網路的快速、便捷、匿名化、平等、責任分散下,造就了所謂的網路人格,目前也有許多研究,漸漸地討論網路人格,與真實的差異,以及影響。
Thumbnail
現今世代變化,轉換的越來越快速,網路,儼然變成現代人第二個生命,是人與人重要的聯繫橋梁。很特別地,每個人因為網路的快速、便捷、匿名化、平等、責任分散下,造就了所謂的網路人格,目前也有許多研究,漸漸地討論網路人格,與真實的差異,以及影響。
Thumbnail
隨著數位時代的到來,網路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激進地抵制網路的使用外,我們也可以認真理性地思考應該如何面對這科技發展下產生的工具。 透過檢視我們每個人使用網路的習慣與行為,自我覺察,是改變行為的開始。 屏蔽那些讓你分心的網站,取消訊息的提醒功能,以及培養在固定的時間收信與
Thumbnail
隨著數位時代的到來,網路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激進地抵制網路的使用外,我們也可以認真理性地思考應該如何面對這科技發展下產生的工具。 透過檢視我們每個人使用網路的習慣與行為,自我覺察,是改變行為的開始。 屏蔽那些讓你分心的網站,取消訊息的提醒功能,以及培養在固定的時間收信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