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本篇分享有關《深刻入骨》的感想與看法、內含一些劇情成分,但主要是推薦。
《深刻入骨》是最近看的 Netflix 原創電影,這部作品的談的是神經性厭食症的療癒之路。神經性厭食症可以參考
維基百科,跟中文詞面所傳達的意思有點不同,這類飲食慣性除了過度節制飲食外,也包含著過量飲食。
在下定決心寫文之前,我考慮了很久,如同本片開頭所寫的警語「本作品可能度真實而導致觀眾不適」,作品內容中有許多體驗讓人喘不過氣來,但這些劇情如同標題一般深刻入骨,最終決定寫一寫,分享一下這種沁入骨髓的體會。
《深刻入骨》在故事開頭便可以看到女主角艾倫在進行團體治療,接著立刻因為引發糾紛而脫離返家。在這一小段故事中,艾倫性格便生動地展現出來了,她是有點離經叛道的主角。只是當觀眾接著看下去,就會發現那只是一層薄膜。
我很想說我知道薄膜下是什麼,不過每次選了一個詞就情不自禁地用 Backspace 刪掉。薄膜下就是一個人的感受,任何標籤都只是一個試圖貼近的結果,而在這篇觀後感中,貼上這種標籤,只會讓人產生誤解而已。
這是因為在觀影時,當艾倫認為已經理解自己的時候,我們也會覺得已經理解了她,而當她在重新理解自己的時候,我們也在重新理解艾倫。
跟這種「已經理解 - 重新理解」的感受互動,也是劇中療癒之路的一環。而重新理解自己一種方式是,在不同的環境中面對自己,讓各種感覺細微與的事情逐漸浮現,這在故事裡,是讓有相同遭遇的人在團體治療中彼此影響,呈現出自我感受與選擇。
在這部作品還有位負責引導的人物,是由基努李維飾演的威廉.貝克漢醫生。坦白說,我最開始就是因為基努李維而看的,看完後發覺他所飾演的貝克漢是一位特立獨行的醫師,不得不說這選角非常適合。
但劇中的貝克漢醫師並不是很常出現,每次出現的時間又很短。我一開始覺得很可惜,但不知不覺得地想到,對於故事裡的人們來說,時間感也是這樣吧。因為療癒之路是每一天而不是在診間會談的那一天,而且我們不可能每天抓著醫生過日子。
本作模擬了許多神經性厭食症的處境與真實遭遇。這些相對現實的部分被淺白地串在作品中,讓我在觀賞本作時不時有漸漸認識他們的感覺。而這種略微真實的感受,也就是作品的賣點。
但我為什麼會推薦你去認識這些人呢?
在看這部作品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飲食是件多難的事情。而在看完之後,每一天面對每一餐,都會意識到飲食存在某種獨特感受。我想是在這些人的故事陪伴下,飲食時的自我才重新回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面對自己彷彿才是最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