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核心崩解:一位教授與思覺失調症奮戰並共存的人生

更新於 2024/11/2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推薦《核心崩解》的理由

開啟這本書前,我已經對精神疾病感到興趣多年。事實上,即便碩士班會以DSM-5診斷標準作為專業培訓課程內容,對我來說卻充滿距離感——難以身歷其境的理解一個人處於精神病狀態時的真實感受。

為了滿足我個人的好奇心,我閱讀了一些相關書籍。像是台灣本土非營利基金會網路媒體《報導者》所出版的《成為一個新人》,探討台灣精神疾病的污名與現狀;以及安德魯.所羅門所著的《正午惡魔》上下冊,分享個人經驗與多方面的探討憂鬱症。這兩本書我都很推薦,未來或許有機會與大家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收藏閱讀。

raw-image

認識離我們很近的這一群人

為什麼優先選擇分享《核心崩解》這本書呢?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本書給了我完整身歷其境的感受,思覺失調無論是病症,或是發病情形,我們有時很難感同身受——換句話說,或許我們可以「稍微」體會憂鬱的情緒,或甚至身處於憂鬱症狀中(似乎既常見又合理);而健康的人卻很難「稍微」理解思覺失調的發病情形,或是思覺失調患者所經歷的困境。

另一方面,這本書也為大家補充許多精神疾病的知識,用患者的視角,帶著大家理解病情、藥物,以及部分的精神醫療處置。

然而,我們的朋友、家人、隔壁鄰居,或是我們自己,都沒有理由逃過一劫:我們都有可能成為精神病友的家人、朋友,甚至需要面對自己突如其來發作的精神疾病。這是我們需要理解這群人的理由,因為,不知道人生中的哪一天,我們或許需要準備好,去面對這些景況。

釐清誤解與污名

作者艾倫在書中提到,曾經有好幾次,艾倫因為揭露自己的疾病,而被拒絕的經驗,以至於艾倫在大多數的時刻,選擇隱瞞自己真實的病況:

直到目前為止,關於我病情資訊對外揭露與否的決定,主要都基於我要保護自己,也就是,不能容許任何事情妨礙我完成教育、認真工作,以及有一份受人敬重的職業。

對所有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很真實的考量。

精神疾病背負著沉重的污名,從近幾年的殺人案件中,精神疾病判定有罪或無罪的社會輿論中可想而知。舉個例子,最近我到大專院校班級輔導,詢問學生「憂鬱症的人會有什麼症狀?」時,一些同學不假思索的舉手告訴我「他們會情緒失控打人或傷人」。而這樣的回應並非個別案例,幾乎每個我遇到的班級中,都會有類似的猜測或是回應。

我提出這個舉例並非要評價那些同學,相反的是,我們可以探討這些不假思索的回應中,背後反映的是什麼脈絡,才使得這些精神疾病的污名如此根深蒂固的深植人心。

進入「她」的世界

混亂的開場

作者艾倫將自己在耶魯法學院頂樓的嚴重發病作為開場:

「備忘錄,就是探視權;他們提出了某些觀點,但真正的重點在你們身上。你們有殺過人嗎?」語畢,艾倫直直地爬往屋頂去。

作者的開場,真的讓我非常震驚。每個字都看得懂,組在一起卻像是拼圖錯位一樣,怎麼樣也無法兜在一起,這段文字讓我感受到作者發病時的混亂。想當然,艾倫發病時的「瘋言瘋語」,除了留下驚嚇與詫異的同學,更是硬生生地打斷了原先計劃的作業討論計畫。

被拘束的肉身

在英國接受過治療的艾倫,回到家鄉美國後,體驗到了極度迥異的精神醫療處置——拘束。

我在瓦恩佛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讓人驚恐的事。就算有幻覺,就算有惡魔或外力威脅,抑或是我難以自制的衝動,我也從不曾像這樣失去自我。沒有一個我認識或關愛我的人知道我在這裡,被五花大綁在一張鐵床上,身上還綁著一張網子。在這樣的深夜,我孤身一人,邪惡力量從我體內與體外掩襲而來。此時此刻,若要跟我說,「醫院」這個字的古代字源竟然是指「庇護所」,代表保護、代表安慰、代表照護的庇護所,不,這根本不可想像。


精神科患者的典型泥沼:你給我乖一點!

或許你可以想像一下,當你正處於孩童時期,儘管行動上有諸多限制、大腦的發育尚未成熟,因此我們需要監護人來控管我們的行動,以保護我們不在這個世界上受到過於嚴重無法承擔的傷害。然而,在許多生活的細節中,孩童們仍會找尋屬於自己的自主性,例如可以跟同儕共同參與遊戲、參與興趣活動,或是可以選擇吃什麼以及去哪裡的權利。當孩子們被尊重、允許程度上的自主後,他們遂發展出獨立且有自信的人格,未來他們會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些生命中的挑戰。

這些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根本的需求與權利,書中艾倫提到,他所經歷的精神疾病急性發作的住院處置,簡直剝奪了自己的基本需求:自主與尊重。

當我亂七八糟的思緒暴露出來時,這些人就把我關進以醫院為外表的「隔離區」。那麼,這裡面的「治療」究竟在哪裡?他們到底是希望幫助我變得更好,還是只要我表現的恰如社會期待就可以了?整體來說,他們這些人似乎希望我接收到的唯一訊息,就是:「給我乖一點!」


思覺失調外,活生生的渴望

從小到大,艾倫在不同階段所建立的人際關係與友誼,在階段性任務結束後,被迫改變相處的模式。這些變動與改變,艾倫時常感到不適應。生命中那些被支持、肯定、鼓勵,以及諸多想法彼此交流的經驗,在變動之中同時產生了載浮載沈的情緒,悲傷失落穿透艾倫與朋友們的連結,最終艾倫仍承擔著自己孤獨面對人生處境的角色。

整本書貫穿了友誼對艾倫的影響,我深刻的感受到,艾倫與我沒什麼不同——重視朋友、渴望連結,以及希望被肯定和接納。

與精神疾病共存

思覺失調症患者(像我這樣的人)會讀報,也會看晚間新聞。我們很清楚精神疾病是如何被描述,也心知肚明結交中的友人在得知真相後可能會如何看待我們。我們之所以如履薄冰,是因為我們別無選擇。

即便是黑暗籠罩、困苦來臨,與人連結、與社會接軌,絕對是大多數人的渴望。精神疾病患者需要比一般人花更多的力氣來滿足渴望,無論是內在的不舒服或是外在的困境,這確實是一段無比辛苦的歷程。

當然,每個個體面對精神疾病,一定會有屬於自己的平衡與生活方式。作為一個局外人,寫了一篇關於思覺失調的讀書心得後,並不代表我們能全面的理解和體會其中的困難和痛苦。更貼切的是,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走進他們的世界,讓我們的社會創造一點彈性與空間,接納這群人的存在,重新思考治療的價值與意義,創造和平共榮的多元社會。





avatar-img
22會員
9內容數
人生漫長路,停下腳步,偶而聽我分享,那些在生命中的心理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韶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抱歉,看到標題,大家可能以為我要自我介紹。雖然內容可能包含一點有關我(張韶玲)的事,但真正要討論的其實是——「我是誰」。 無論外在或內在,我們真的很難認識自己的全貌。有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的起心動念和反應感到困惑,我們的外貌、角色、個性、想法也會隨著時間變化。更多時候,我們透過他人的回饋,來建構出自
其實,我們很難定論,他人的生活是不是真的過得很好。有時候,他人的美好,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很擅長腦補他人的美好,並把這些美好,作為評價自己的理由。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除了與外在條件有關之外,心境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也就是說,撇除你是否功成名就、是否有錢、是否受歡迎,你看待自己的眼光
壞情緒,能幫助我們化險為夷、持續生存;而「壓力爆表」的情緒,則會促使我們的大腦像一個緊張兮兮的警衛,一點風吹草動,就大動干戈的準備迎敵。
你以為憂鬱只是心情不好,真正的憂鬱卻讓你連貓都嫉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越來越多朋友,開始提供一個誘人又新鮮的想法:「下輩子投胎當貓,比當人還要好吧!」聽起來很合理,卻似乎哪裡怪怪的。 等等,當貓,真的更好嗎?
改變,意味著脫離原本的舒適,走向未知的領域。我們不必所有時刻都要握緊拳頭Just Do It。反而,在人生的不同時刻,規劃階段性的舒適圈,能夠幫助你停下腳步,了解週遭環境、建立安全的人際網絡,並有計畫性的整頓自己的生活。若有需要,我們可以再次的評估看看,「踏出第一步」的可能性。
抱歉,看到標題,大家可能以為我要自我介紹。雖然內容可能包含一點有關我(張韶玲)的事,但真正要討論的其實是——「我是誰」。 無論外在或內在,我們真的很難認識自己的全貌。有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的起心動念和反應感到困惑,我們的外貌、角色、個性、想法也會隨著時間變化。更多時候,我們透過他人的回饋,來建構出自
其實,我們很難定論,他人的生活是不是真的過得很好。有時候,他人的美好,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很擅長腦補他人的美好,並把這些美好,作為評價自己的理由。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除了與外在條件有關之外,心境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也就是說,撇除你是否功成名就、是否有錢、是否受歡迎,你看待自己的眼光
壞情緒,能幫助我們化險為夷、持續生存;而「壓力爆表」的情緒,則會促使我們的大腦像一個緊張兮兮的警衛,一點風吹草動,就大動干戈的準備迎敵。
你以為憂鬱只是心情不好,真正的憂鬱卻讓你連貓都嫉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越來越多朋友,開始提供一個誘人又新鮮的想法:「下輩子投胎當貓,比當人還要好吧!」聽起來很合理,卻似乎哪裡怪怪的。 等等,當貓,真的更好嗎?
改變,意味著脫離原本的舒適,走向未知的領域。我們不必所有時刻都要握緊拳頭Just Do It。反而,在人生的不同時刻,規劃階段性的舒適圈,能夠幫助你停下腳步,了解週遭環境、建立安全的人際網絡,並有計畫性的整頓自己的生活。若有需要,我們可以再次的評估看看,「踏出第一步」的可能性。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自己的精神疾病種類,包括憂鬱症、焦慮症、反社會人格、選擇性緘默症、想殺人的人格等疾病。文章描述了作者對這些疾病的看診紀錄和自我察覺症狀的經歷。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精神疾病」一詞,我想並不陌生 陌生的是 : 病友是作者 沒錯,《除了病,我一無所有》是一本心理疾病病友的自白 透過此書,可淺淺地接觸病友的世界。 對了,你知道什麼是「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嗎 ? 獨樹一格的觀點,與社會風氣對立的我,字斟句酌地寫下每一句 只為了向讀者們傳達,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Thumbnail
我從沒讀過一本回憶錄,因為我對於他人的生平事蹟不感興趣。然而這次以「患有躁鬱症的精神科醫生」的獨特身分勾起我極大的興趣。 先說明躁鬱症的基本資料,患者情緒非常反覆不定,不是狂喜而充滿幹勁,就是暴力、幽暗而瘋狂,生活與理性平靜絕緣。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五十六、精神疾患的優勢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主人蔡尚穎在《躁鬱奇才》這本書的序寫下「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精神疾病患者,世界會變得很無聊。」真正震撼是去德國看到新天鵝堡的那一刻,這樣的建築物令人嘆為觀止,卻是一位思覺失調國王魯道夫二世所建造。音樂家舒曼、文學家狄更斯,甚至英國首相邱吉爾都受此病所困。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自己的精神疾病種類,包括憂鬱症、焦慮症、反社會人格、選擇性緘默症、想殺人的人格等疾病。文章描述了作者對這些疾病的看診紀錄和自我察覺症狀的經歷。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精神疾病」一詞,我想並不陌生 陌生的是 : 病友是作者 沒錯,《除了病,我一無所有》是一本心理疾病病友的自白 透過此書,可淺淺地接觸病友的世界。 對了,你知道什麼是「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嗎 ? 獨樹一格的觀點,與社會風氣對立的我,字斟句酌地寫下每一句 只為了向讀者們傳達,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Thumbnail
我從沒讀過一本回憶錄,因為我對於他人的生平事蹟不感興趣。然而這次以「患有躁鬱症的精神科醫生」的獨特身分勾起我極大的興趣。 先說明躁鬱症的基本資料,患者情緒非常反覆不定,不是狂喜而充滿幹勁,就是暴力、幽暗而瘋狂,生活與理性平靜絕緣。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五十六、精神疾患的優勢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主人蔡尚穎在《躁鬱奇才》這本書的序寫下「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精神疾病患者,世界會變得很無聊。」真正震撼是去德國看到新天鵝堡的那一刻,這樣的建築物令人嘆為觀止,卻是一位思覺失調國王魯道夫二世所建造。音樂家舒曼、文學家狄更斯,甚至英國首相邱吉爾都受此病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