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專題▕ 《進擊的巨人》- 多重疊加、翻轉及變焦的致勝開場,無法擺脫的宿命惡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專題▕ 《進擊的巨人》- 多重疊加、翻轉及變焦的致勝開場,無法擺脫的宿命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雷警示,涉及動畫進度(S4E5),但無涉及後續漫畫內容,介意請斟酌閱讀

raw-image

精雕細琢的開場


因應《進擊的巨人》第四季開播,故事主軸開始進入截然不同的一個階段,不只講述人類打敗巨人這類單薄的邪不勝正之意象,諫山創老師更使用視野的變焦,成功跳出先前所構築的敘事框架,從經典的善惡二元論中走出更寬廣的局面,同時又始終不忘貫徹故事的探問,意即人類該以何種姿態存活下去的大哉問。

當然,這不僅有賴於原作在故事結構上的精雕細琢,更歸功於動畫中的鏡位、剪輯與蒙太奇,比如第一季第一集的前20秒,就不單單只是倒敘法的破題。

以下討論,強烈建議搭配觀看第一季第一集來理解。

動畫開頭即使用了飛翔的鳥來象徵自由,並透過主角艾蓮的瞳孔倒影顯現其內心對於自由的嚮往,然而,此時此刻的主角,雙目所注視的卻非那對自由的飛鳥,而是龐大的陰影與恐懼。因此,這個特寫鏡頭,帶出了情緒的高張,同時喚起觀影者的好奇,想要明白艾蓮的恐慌緣由。隨後,觀眾的視野漸漸隨著飛鳥來推進,緩緩帶入巨人的身影,就此來說,動畫組結合蒙太奇的手法,闡述出故事中的一個重要設定,意即所謂「自由具有其風險與代價」。

短短20秒,動畫組就把原作一開始的核心價值給帶出,接續之後,動畫組適時地插入三句旁白,僅僅三句,就把內心模糊的觀影臆測給鞏固下來。

那一天人類回想起過往
被那些傢伙支配的恐懼
以及被囚困在鳥籠裡的恥辱

當然,在旁白闡述的過程中,製作組也沒閒著,同樣使用畫面來共舞,搭配低視角的拍攝手法,呈現出巨人在上,人類在下的高低位差,然後穿插對比與全景的拍攝,帶出巨人的龐大,人類的渺小。此時此刻,畫面的壓迫感達到高峰,發展至此,動畫不只是帶出好奇,更也帶出理解,而非單純的困惑與混亂,藉此撥開觀影的迷霧,讓人明白故事的同時又期待後續的發展。

不過,就在即將進入高峰的狀態下,動畫組使用匹配剪輯的手法,以飛鳥轉景,帶到調查兵團的城外戰鬥,此時,懸掛的心突然落了空,沒有一個妥當的劇情可以降落,好奇與期待因而繼續攀升,不斷勾引著觀影者持續收看,只為解決心中那股令人不快的未完成感。然而,城外調查的劇情稍微有推展後,動畫組再次使用匹配剪輯,原本預期看到砍殺巨人的場景,突兀地被一片黑幕給取代,導致觀影者無從得知鋪陳到底走向何處。

通常,匹配剪輯是要強調角色、動作或是場景的關係,卻也不僅限於強化關係,比如今敏導演的《藍色恐懼》就帶出虛實交錯的混亂感受,來到《進擊的巨人》則是引發落空,一種推動期盼增生的手法。

當然,動畫組也並非完全只會吊人胃口,接續黑幕所播送的OP歌曲與畫面,其實就帶出了本作初期的另外一個主軸,講述自由雖然有代價,但人類是嚮往自由的獵手,相較於帶來恐懼陰影的巨人,人類就像驅趕黑暗的光明之使,運用沾染犧牲的紅蓮之矢,劃破寂靜的圈養之辱。以此來說,這又帶出另外一個主題,常見於各式少年漫畫中的正邪不兩立。

此後,觀影者有了先見之明,理解到作品中的人類正在對抗邪惡的生物,劇情的推展也變得順理成章,理解上就會更加流暢,觀影過程就不會因為困惑而感到阻塞,藉此讓調查兵團的敗戰而歸不只補完前述設定,更能在不解釋故事的設定下,喚起豐沛的情緒反應,穩固觀影者心中模糊的意象,進而達到感性與理性的雙重反饋與理解。

另外,若我們回過頭搭配開頭的預知夢來理解設定,就會發現這段正邪不兩立的故事充斥著拋頭顱灑熱血的情節,並非觀影者原本想像的邪不勝正那般單純,而是不斷被失落給打擊的悲劇戰役。這也促使動畫的主軸,從少年漫畫中常見的邪不勝正這類型單方正義的論述,跳轉至具有現實基礎的血淚抗爭。

就此而言,故事從既有的少年動漫往上走,擴展成人向的作品,血淚交織的基調,也為動畫出圈打下基礎,讓巨人從動畫圈中擴散出去,成為社會現象級別之作。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094 字、6 則留言,僅發佈於影劇相談室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2.2K會員
135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追夢,不是浪漫的逃亡,而是一場荊棘中穿行的馬拉松。《驀然回首》提醒我們,追逐不僅會實現夢想,更能賦予生命意義,或者說,追逐本身就是目的。然而,無論前進動力來自何處,總會有不能避免的離別與失落。最終,電影提醒我們保持好奇之心之外,也不要輕易否定過去,才能在回首中,發現那個超越想像的自己。
5/5驀然回首
《鹿角男孩》,甫上線Netflix就獲得不少關注,背景設定於疫情末日,對照於全球處境,著實讓人備感熟悉。不過,影集能收獲佳績,不只因為背景與現實相符,更也因為角色與情節的討喜。聚斂來講,即使作品仍有呈現出人性的灰暗面,分寸卻抓得剛剛好,不會過於沉重,甚至能點燃了些許的曙光,擊退防疫帶來的苦悶。
壅塞的都市,被膨脹的妄想,塞滿扭曲的教條,人我的分界不再鮮明,卻沒讓人與人變得靠近,因人而生的信念,變成無法擺脫的執念,張口吐出的期待,像是一字字的針貶,凌遲著脫落常軌的心靈。甚者,就連實現自我的勇者,也被奔馳的世代淘汰。於是想闔上眼的旅人,只能披著火焰繼續飛,假裝自己還能燃燒,不會疲憊,也不會熄滅
追夢,不是浪漫的逃亡,而是一場荊棘中穿行的馬拉松。《驀然回首》提醒我們,追逐不僅會實現夢想,更能賦予生命意義,或者說,追逐本身就是目的。然而,無論前進動力來自何處,總會有不能避免的離別與失落。最終,電影提醒我們保持好奇之心之外,也不要輕易否定過去,才能在回首中,發現那個超越想像的自己。
5/5驀然回首
《鹿角男孩》,甫上線Netflix就獲得不少關注,背景設定於疫情末日,對照於全球處境,著實讓人備感熟悉。不過,影集能收獲佳績,不只因為背景與現實相符,更也因為角色與情節的討喜。聚斂來講,即使作品仍有呈現出人性的灰暗面,分寸卻抓得剛剛好,不會過於沉重,甚至能點燃了些許的曙光,擊退防疫帶來的苦悶。
壅塞的都市,被膨脹的妄想,塞滿扭曲的教條,人我的分界不再鮮明,卻沒讓人與人變得靠近,因人而生的信念,變成無法擺脫的執念,張口吐出的期待,像是一字字的針貶,凌遲著脫落常軌的心靈。甚者,就連實現自我的勇者,也被奔馳的世代淘汰。於是想闔上眼的旅人,只能披著火焰繼續飛,假裝自己還能燃燒,不會疲憊,也不會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