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四宏四願如何起步part.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煩惱無盡誓願斷—先伏瞋恚
上慧下天法師開示於南林寺(91年6月16日)
上慧下天法師

第二項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所有煩惱當中,對我們造成傷害最大的,立即、最直接傷害的是瞋恨心。所以第一要緊的是先把瞋恨心伏住,制伏這個瞋恚,絕對不要生氣。「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華嚴經》上,普賢菩薩告訴所有華藏海會的菩薩,瞋恨心在一切煩惱過失中最重,一念瞋心起,一切障礙的門都開了,此時要做什麼事都沒辦法,可以說根本是寸步難行。一把無明火,功德盡成灰,辛辛苦苦的做一點財施、法施、無畏施,發一次脾氣以後,滿
腹熱惱,功德通通沒有了,可惜啊!所以大家切忌發脾氣,尤其是在家的菩薩們,煩惱較多,要想煩惱是成就我的,考驗我的,我就是不發脾氣,讓煩惱變成了善因緣,大家要記住啊!千萬不要發瞋恨心。現在請各位合掌,我們來念:「莫生氣!莫生氣!絕對莫生氣!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一把無明火,功德盡成灰。」好發脾氣的人,要天天念,早晨起來還沒下床,先念一遍:不生氣!不生氣!絕對不生氣⋯。晚上臨睡覺時也念,念一段時間就見功效了。
這就是往我們的八識田裡熏,現行熏種子,種子生現行,熏久了以後,要發脾氣時,就會突然想到—不可以發脾氣。自自然然的起了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這是一種「無表色」的作用,大家可以這樣做。有的人根本就不會發脾氣,那就不用念了,也就是不要再「因藥發病」了。
一般人都很容易發瞋恨心,我們要想法子伏住它。下面這四點應念茲在茲。
一、 時刻勉勵自己。
提醒自己,一天中保持不動瞋恨心。
二、常生慚愧心
印光大師說:「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很慚愧啊!一切眾生是菩薩,只有我一個人是凡夫,常這樣觀照,這樣思惟,果能生起慚愧心,就不容易發脾氣了。
三、常生歡喜心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能開始修菩薩的四宏誓願,感到很歡喜,如果為了小事而生氣,是多麽不智啊!
四、常生慈悲心
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沒聞到佛法,我們幸而聞到佛法,是多麼有福報,萬一遇到什麽困難,還可以求佛菩薩,可是那些沒聞到佛法的人該怎麼辦呢?他們最多求土地公,弄兩杯酒,殺隻雞,然後在那邊許願,愚痴顛倒的結果,只會使事情更糟糕啊!對愚痴顛倒的人,我們應生起慈悲心,設法教化他們怎麼遠離災禍,怎麼求得吉祥福慧。
但,話說回來,教化要看因緣,因緣還沒成熟,也不能冒然行事。不然,你一說,他就起煩惱了,那最好的辦法是怎樣呢?以身作則給他看,我學佛就是這樣子,看久了以後,他慢慢的就服氣了—某某人從不發脾氣,老是高高興興、歡歡喜喜的;他的錢也不見得比我們多,工作也不見得比我們輕鬆,但是他很歡喜、很快樂,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是他信佛了,那好,我們也信佛吧!度眾生就是要這樣悲智雙運啊!
法門無量誓願學—先學念佛法門
下邊我們講法門無量誓願學。只要是佛說的法門都好,八萬四千法門,三藏十二部經,都是告訴我們了脫生死,斷煩惱,証菩提,成佛道。但是,我們要選一個最快速、最方便、最容易成功的,用力最少、不花錢、不求人,很快就能成就的方法,這個法門是什麼呢?就是念阿彌陀佛。專修念佛法門,求生極樂,再來娑婆,普度一切眾生。
我利用這個時間,簡單的把念佛法門概要的說一說,《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發菩提心以後,首先參德雲比丘,德雲比丘告訴他修念佛三昧,念佛三昧這個名字很長,叫做「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出自《華嚴經》)。
然後,善財童子繼續參訪善知識。參到彌勒菩薩那裡,善財童子跟彌勒菩薩一樣,已經是等覺菩薩了,這個時候他想要回去看他的老師。文殊菩薩從遙遠的地方伸出手來摸他的頭,並對他說:「你不要回來,你還沒有圓滿,你再去參普賢菩薩。」一善財童子又遵從老師的教導,去參訪普賢菩薩。到了普賢菩薩這裡,〈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讓他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古德說,善財童子不是五十三參,是五十四參,最後參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
一部〈華嚴經》就是世尊的根本法輪,這根本法輪就是一生成佛,發菩提心,修念佛三昧,往生極樂世界。在淨土法門的三部經典裡,《無量壽經》說三輩往生都是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當中有三個願,在我們凡夫因地最能够用得上力。
第一個是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若十念不生,阿彌陀佛說我不成佛,但是有一個條件,要「至心信樂」,十念乃至一念都能往生。《無量壽經》裡佛陀告訴我們,信心、歡喜心,一念都能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有些祖師主張「一念」往生,我們現在主張「十念」往生,是希望我們功夫下得多一點,較保險。這就好比出門,鈔票要多帶一些,不要只帶一點點,買了機票就沒錢了,這可不行。口袋多帶一點錢,類似十念的功夫。十念能夠往生,往生以後入正定聚,便不退轉了,一生成佛多好啊!
阿彌陀佛有一願是定成正覺,你一往生,阿彌陀佛保証你,給你背書,一定在極樂世界成佛。十念就能往生,往生就能成佛,還有比這個法門更好的嗎?
avatar-img
7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曉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聯是「惜食,食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我的哥哥時常教我念這句子,我念熱了,以後臨到穿衣或是飲食的當兒,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掉;而且我母親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當時時小心,不可損壞或污染。這因為母親和哥哥怕我不愛惜衣食損失福報,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這樣叮囑著。
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環境沒有民國初年來得民風純樸,道德觀念逐漸地低落,研讀聖賢書的人也逐漸的變少了,因為現在的人慢慢的看不太懂文言文也不願意去讀,跟對方說道理則會被扣上道德魔人的帽子,所以言教不如身教,以德服人,說服現在的人最有利的準則。
佛在世時,有一年是荒年,大家都沒有收穫,世尊連續托了三天的空缽,沒有人供養,不是不供養,而是真的沒有東西吃,自己都沒有東西吃了,怎麽供養?有一個比丘遇到世尊,給佛頂禮,世尊對他說:「比丘啊!我已經三天沒托到缽了,你現在有什麼問題不要問我。」比丘聽了,心裡很難過,就把自己的「三衣」賣了買點米做了一鍋飯
二○一三年,一夏九旬當中,持佛號超過一千萬。老人家每每指著案前, 清公方丈所寫之法語「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告訴弟子們說:此乃 清公和尚給我的策勵,所以老人家更精進念佛,每天除了念佛外,還是念佛,心不再攀緣其他的事。真正作到「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上慧下天老和尚,乃正覺精舍第三任方丈,亦為淨律學佛院早期五位教授師長之一。慧公一生淡泊名利,平素所得淨資皆倡印淨土經典及勸人向善之書。編有《實用淨土叢書》、《因果四書》、《淨話》等書流通於教界;並與照因老和尚致力推廣少年福智十善法,鼓勵青少年要孝養父母,尊師重道等,受化者無不蒙益。
我過去也常鼓勵人要發四宏誓願,可是有人就對我說,這四宏誓願太高了。眾生無邊誓願度,怎麽度呢?無量無邊的眾生,怎能度盡呢?煩惱無盡誓願斷,八萬四千煩惱怎麽斷呢?法門無量誓願學,八萬四千法門怎麽學呢?佛道無上警願成,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怎麽起步?這一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上聯是「惜食,食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我的哥哥時常教我念這句子,我念熱了,以後臨到穿衣或是飲食的當兒,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掉;而且我母親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當時時小心,不可損壞或污染。這因為母親和哥哥怕我不愛惜衣食損失福報,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這樣叮囑著。
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環境沒有民國初年來得民風純樸,道德觀念逐漸地低落,研讀聖賢書的人也逐漸的變少了,因為現在的人慢慢的看不太懂文言文也不願意去讀,跟對方說道理則會被扣上道德魔人的帽子,所以言教不如身教,以德服人,說服現在的人最有利的準則。
佛在世時,有一年是荒年,大家都沒有收穫,世尊連續托了三天的空缽,沒有人供養,不是不供養,而是真的沒有東西吃,自己都沒有東西吃了,怎麽供養?有一個比丘遇到世尊,給佛頂禮,世尊對他說:「比丘啊!我已經三天沒托到缽了,你現在有什麼問題不要問我。」比丘聽了,心裡很難過,就把自己的「三衣」賣了買點米做了一鍋飯
二○一三年,一夏九旬當中,持佛號超過一千萬。老人家每每指著案前, 清公方丈所寫之法語「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告訴弟子們說:此乃 清公和尚給我的策勵,所以老人家更精進念佛,每天除了念佛外,還是念佛,心不再攀緣其他的事。真正作到「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上慧下天老和尚,乃正覺精舍第三任方丈,亦為淨律學佛院早期五位教授師長之一。慧公一生淡泊名利,平素所得淨資皆倡印淨土經典及勸人向善之書。編有《實用淨土叢書》、《因果四書》、《淨話》等書流通於教界;並與照因老和尚致力推廣少年福智十善法,鼓勵青少年要孝養父母,尊師重道等,受化者無不蒙益。
我過去也常鼓勵人要發四宏誓願,可是有人就對我說,這四宏誓願太高了。眾生無邊誓願度,怎麽度呢?無量無邊的眾生,怎能度盡呢?煩惱無盡誓願斷,八萬四千煩惱怎麽斷呢?法門無量誓願學,八萬四千法門怎麽學呢?佛道無上警願成,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怎麽起步?這一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普賢菩薩聖誕及藏曆苦行月,所造任何善業與惡業,皆自輾轉增盛為1000倍。觀音山敬邀您把握殊勝難得的吉祥日,廣行眾善、深植福田,盡力行功立德、積資淨障,虔誠地懺悔、化解冤欠與業障,招感諸佛菩薩護佑與加持。觀世音菩薩聖誕四日祈願法會登記「除障祿位、超薦蓮位」,龍王供養祈福、招財、除障、祛病法會...
Thumbnail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普賢菩薩聖誕及藏曆苦行月,所造任何善業與惡業,皆自輾轉增盛為1000倍。觀音山敬邀您把握殊勝難得的吉祥日,廣行眾善、深植福田,盡力行功立德、積資淨障,虔誠地懺悔、化解冤欠與業障,招感諸佛菩薩護佑與加持。觀世音菩薩聖誕四日祈願法會登記「除障祿位、超薦蓮位」,龍王供養祈福、招財、除障、祛病法會...
Thumbnail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