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四宏四願如何起步part.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煩惱無盡誓願斷—先伏瞋恚
上慧下天法師開示於南林寺(91年6月16日)

raw-image


第二項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所有煩惱當中,對我們造成傷害最大的,立即、最直接傷害的是瞋恨心。所以第一要緊的是先把瞋恨心伏住,制伏這個瞋恚,絕對不要生氣。「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華嚴經》上,普賢菩薩告訴所有華藏海會的菩薩,瞋恨心在一切煩惱過失中最重,一念瞋心起,一切障礙的門都開了,此時要做什麼事都沒辦法,可以說根本是寸步難行。一把無明火,功德盡成灰,辛辛苦苦的做一點財施、法施、無畏施,發一次脾氣以後,滿

腹熱惱,功德通通沒有了,可惜啊!所以大家切忌發脾氣,尤其是在家的菩薩們,煩惱較多,要想煩惱是成就我的,考驗我的,我就是不發脾氣,讓煩惱變成了善因緣,大家要記住啊!千萬不要發瞋恨心。現在請各位合掌,我們來念:「莫生氣!莫生氣!絕對莫生氣!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一把無明火,功德盡成灰。」好發脾氣的人,要天天念,早晨起來還沒下床,先念一遍:不生氣!不生氣!絕對不生氣⋯。晚上臨睡覺時也念,念一段時間就見功效了。

這就是往我們的八識田裡熏,現行熏種子,種子生現行,熏久了以後,要發脾氣時,就會突然想到—不可以發脾氣。自自然然的起了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這是一種「無表色」的作用,大家可以這樣做。有的人根本就不會發脾氣,那就不用念了,也就是不要再「因藥發病」了。

raw-image

一般人都很容易發瞋恨心,我們要想法子伏住它。下面這四點應念茲在茲。

一、 時刻勉勵自己。
提醒自己,一天中保持不動瞋恨心。

二、常生慚愧心
印光大師說:「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很慚愧啊!一切眾生是菩薩,只有我一個人是凡夫,常這樣觀照,這樣思惟,果能生起慚愧心,就不容易發脾氣了。

三、常生歡喜心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能開始修菩薩的四宏誓願,感到很歡喜,如果為了小事而生氣,是多麽不智啊!

四、常生慈悲心
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沒聞到佛法,我們幸而聞到佛法,是多麼有福報,萬一遇到什麽困難,還可以求佛菩薩,可是那些沒聞到佛法的人該怎麼辦呢?他們最多求土地公,弄兩杯酒,殺隻雞,然後在那邊許願,愚痴顛倒的結果,只會使事情更糟糕啊!對愚痴顛倒的人,我們應生起慈悲心,設法教化他們怎麼遠離災禍,怎麼求得吉祥福慧。

但,話說回來,教化要看因緣,因緣還沒成熟,也不能冒然行事。不然,你一說,他就起煩惱了,那最好的辦法是怎樣呢?以身作則給他看,我學佛就是這樣子,看久了以後,他慢慢的就服氣了—某某人從不發脾氣,老是高高興興、歡歡喜喜的;他的錢也不見得比我們多,工作也不見得比我們輕鬆,但是他很歡喜、很快樂,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是他信佛了,那好,我們也信佛吧!度眾生就是要這樣悲智雙運啊!

raw-image

法門無量誓願學—先學念佛法門
下邊我們講法門無量誓願學。只要是佛說的法門都好,八萬四千法門,三藏十二部經,都是告訴我們了脫生死,斷煩惱,証菩提,成佛道。但是,我們要選一個最快速、最方便、最容易成功的,用力最少、不花錢、不求人,很快就能成就的方法,這個法門是什麼呢?就是念阿彌陀佛。專修念佛法門,求生極樂,再來娑婆,普度一切眾生。

我利用這個時間,簡單的把念佛法門概要的說一說,《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發菩提心以後,首先參德雲比丘,德雲比丘告訴他修念佛三昧,念佛三昧這個名字很長,叫做「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出自《華嚴經》)。

然後,善財童子繼續參訪善知識。參到彌勒菩薩那裡,善財童子跟彌勒菩薩一樣,已經是等覺菩薩了,這個時候他想要回去看他的老師。文殊菩薩從遙遠的地方伸出手來摸他的頭,並對他說:「你不要回來,你還沒有圓滿,你再去參普賢菩薩。」一善財童子又遵從老師的教導,去參訪普賢菩薩。到了普賢菩薩這裡,〈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讓他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古德說,善財童子不是五十三參,是五十四參,最後參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

raw-image

一部〈華嚴經》就是世尊的根本法輪,這根本法輪就是一生成佛,發菩提心,修念佛三昧,往生極樂世界。在淨土法門的三部經典裡,《無量壽經》說三輩往生都是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當中有三個願,在我們凡夫因地最能够用得上力。

第一個是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若十念不生,阿彌陀佛說我不成佛,但是有一個條件,要「至心信樂」,十念乃至一念都能往生。《無量壽經》裡佛陀告訴我們,信心、歡喜心,一念都能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有些祖師主張「一念」往生,我們現在主張「十念」往生,是希望我們功夫下得多一點,較保險。這就好比出門,鈔票要多帶一些,不要只帶一點點,買了機票就沒錢了,這可不行。口袋多帶一點錢,類似十念的功夫。十念能夠往生,往生以後入正定聚,便不退轉了,一生成佛多好啊!

阿彌陀佛有一願是定成正覺,你一往生,阿彌陀佛保証你,給你背書,一定在極樂世界成佛。十念就能往生,往生就能成佛,還有比這個法門更好的嗎?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孟敬文-avatar-img
2021/02/02
頂禮慧天長老 感恩老和尚開示 願老和尚早日乘願再來 南無阿彌陀佛
avatar-img
曉薇的沙龍
7會員
12內容數
曉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20
如錦緞般盛開的鮮花, 雖然轉眼便會凋謝,但它依然不停地奔放綻開; 碧玉般的溪水,雖然映照著蔚藍如洗的天空, 卻是每分每秒都在變化著。 世界是美麗的,但這所有的美麗似乎都在轉瞬間而逝。 這樣的美景過後,總讓人有些許傷感與憂愁, 但生命的意義的確是在於(過程),而這個(是過程)卻夾雜著憂悲
Thumbnail
2021/03/20
如錦緞般盛開的鮮花, 雖然轉眼便會凋謝,但它依然不停地奔放綻開; 碧玉般的溪水,雖然映照著蔚藍如洗的天空, 卻是每分每秒都在變化著。 世界是美麗的,但這所有的美麗似乎都在轉瞬間而逝。 這樣的美景過後,總讓人有些許傷感與憂愁, 但生命的意義的確是在於(過程),而這個(是過程)卻夾雜著憂悲
Thumbnail
2021/03/19
人總是思慮過多,所以常常把自己的人生複雜化了。
Thumbnail
2021/03/19
人總是思慮過多,所以常常把自己的人生複雜化了。
Thumbnail
2021/02/12
看了父母的舉動,先是模仿,再運用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現在你欺騙了他,實際上是教孩子下次學會欺騙你,你覺得這種教育方式是好的嗎?」他的妻子聽完後啞口無言,最後讓曾參把小豬殺了,實現了妻子答應孩子的事情。
Thumbnail
2021/02/12
看了父母的舉動,先是模仿,再運用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現在你欺騙了他,實際上是教孩子下次學會欺騙你,你覺得這種教育方式是好的嗎?」他的妻子聽完後啞口無言,最後讓曾參把小豬殺了,實現了妻子答應孩子的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佛家語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又云:「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能得人身又遇佛法,真的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應當好好珍惜寶貴的修行時光,切莫蹉跎、切莫懶怠,要努力精進地用功,才能漸漸契入佛法,破迷開悟。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提升自己,幫助他人!只要用心修行,就能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佛家語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又云:「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能得人身又遇佛法,真的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應當好好珍惜寶貴的修行時光,切莫蹉跎、切莫懶怠,要努力精進地用功,才能漸漸契入佛法,破迷開悟。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提升自己,幫助他人!只要用心修行,就能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除夕夜誦經時,心中升起從今爾後不發脾氣,提升心性的念頭,但年假才剛過後,我就發了一場不小的脾氣,事後回想起來,其實只是芝麻綠豆的小事,我卻因為境界現前,就無法控制住自己,是佛菩薩在考驗我嗎?真是不堪一擊啊!自己的修養真是不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除夕夜誦經時,心中升起從今爾後不發脾氣,提升心性的念頭,但年假才剛過後,我就發了一場不小的脾氣,事後回想起來,其實只是芝麻綠豆的小事,我卻因為境界現前,就無法控制住自己,是佛菩薩在考驗我嗎?真是不堪一擊啊!自己的修養真是不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我們接著介紹庚六、「頌請轉法輪」。 這個是對應到十大願王當中第六個願。在講請轉法輪願之前,我想讓大家先體會一下,普賢大願這個「願」是什麼樣的精神、什麼樣的量? 第一個、無定過患之苦。 第二個、無有厭足之苦。 第三個、數數捨身之苦。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我們接著介紹庚六、「頌請轉法輪」。 這個是對應到十大願王當中第六個願。在講請轉法輪願之前,我想讓大家先體會一下,普賢大願這個「願」是什麼樣的精神、什麼樣的量? 第一個、無定過患之苦。 第二個、無有厭足之苦。 第三個、數數捨身之苦。
Thumbnail
《普賢行願品》講記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再來,在《華嚴經》裡面,包括《行願品》當中,它所發的這個菩提心,不只是世俗上所說的菩提心,也不只是說,看到菩薩種種修行的功德、莊嚴,而是入於勝義菩提心。
Thumbnail
《普賢行願品》講記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再來,在《華嚴經》裡面,包括《行願品》當中,它所發的這個菩提心,不只是世俗上所說的菩提心,也不只是說,看到菩薩種種修行的功德、莊嚴,而是入於勝義菩提心。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 我們再看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前面是講到本質,這個講作用,我們看這一段的論文,再加以解釋,請合掌! 那麼我們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這個是非常嚴重的傷害。 第一個,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 我們再看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前面是講到本質,這個講作用,我們看這一段的論文,再加以解釋,請合掌! 那麼我們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這個是非常嚴重的傷害。 第一個,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
Thumbnail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發菩提心就是四宏誓願。深信因果的「深」字要特別注意,有的人學佛,他也相信因果,只是信得不深。他信佛,也曾皈依、受戒,也參加各種法會,可是突然間遇到逆境,就不歡喜了,就懷疑了—我也信佛了,也皈依、受戒、吃素了,怎麼還發生這種事情呢?佛法根本不靈嘛!就開始抱怨了。
Thumbnail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發菩提心就是四宏誓願。深信因果的「深」字要特別注意,有的人學佛,他也相信因果,只是信得不深。他信佛,也曾皈依、受戒,也參加各種法會,可是突然間遇到逆境,就不歡喜了,就懷疑了—我也信佛了,也皈依、受戒、吃素了,怎麼還發生這種事情呢?佛法根本不靈嘛!就開始抱怨了。
Thumbnail
文殊菩薩從遙遠的地方伸出手來摸他的頭,並對他說:「你不要回來,你還沒有圓滿,你再去參普賢菩薩。」一善財童子又遵從老師的教導,去參訪普賢菩薩。到了普賢菩薩這裡,〈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讓他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古德說,善財童子不是五十三參,是五十四參,最後參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
Thumbnail
文殊菩薩從遙遠的地方伸出手來摸他的頭,並對他說:「你不要回來,你還沒有圓滿,你再去參普賢菩薩。」一善財童子又遵從老師的教導,去參訪普賢菩薩。到了普賢菩薩這裡,〈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讓他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古德說,善財童子不是五十三參,是五十四參,最後參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
Thumbnail
我過去也常鼓勵人要發四宏誓願,可是有人就對我說,這四宏誓願太高了。眾生無邊誓願度,怎麽度呢?無量無邊的眾生,怎能度盡呢?煩惱無盡誓願斷,八萬四千煩惱怎麽斷呢?法門無量誓願學,八萬四千法門怎麽學呢?佛道無上警願成,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怎麽起步?這一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Thumbnail
我過去也常鼓勵人要發四宏誓願,可是有人就對我說,這四宏誓願太高了。眾生無邊誓願度,怎麽度呢?無量無邊的眾生,怎能度盡呢?煩惱無盡誓願斷,八萬四千煩惱怎麽斷呢?法門無量誓願學,八萬四千法門怎麽學呢?佛道無上警願成,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怎麽起步?這一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