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修學述要》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raw-image
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

我們再看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前面是講到本質,這個講作用,我們看這一段的論文,再加以解釋,請合掌!

「有三障能敗戒德,使信心退沒:
一、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
二、我慢,於諸僧寶,而生輕忽;
三、懈怠,於諸妙法,不肯學習。
三法有一,牽入惡道,忘失信心。」

那麼我們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這個是非常嚴重的傷害。

第一個,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

我們之前講過很多次,貪愛不障礙菩提心,你喜歡吃麵包,你喜歡吃麵條,這個跟菩提心都沒有關係,這個只是浪費你的福報而已。但是你經常發脾氣,你經常跟眾生產生對立,橫於自他,而生惱害,你就要小心了。

你的瞋心很重,對立心很強,你的菩提心就守不住了。菩提心是我們生命一個最重要的引導者,如果以佛陀的教法來說,這是三個馬車啊!它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引導,你所修的善法,到底是一個人天果報?還是成佛的資糧?還是往生的資糧?完全靠菩提心在引導你菩提心破壞的時候,就好像你這個車子,已經沒有這個方向盤,沒有方向盤,沒有方向引導。

所以這個瞋心在《菩薩戒》裡面是首戒,當然它不是說偶爾發一次,是經常發脾氣,就要小心了。這個瞋心在菩薩戒,你打開菩薩戒,它是制得很重,很重哦!重到什麼程度呢?你看佛陀講瞋心,瞋心是沒有任何理由,沒有理由。你說啊!我是維持正義,不行!維持正義也不要發脾氣,很多方法的。就是瞋心,在菩薩戒你打開看看,沒有任何理由,因為你都可以用其他方式來替代的。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

第二個,我慢,於諸僧寶,而生輕忽。

這個僧寶特別指的是他能夠教化你的善知識。因為你今天高慢心,你就很難接受教化,所以你就很難成長。這個善知識,宗喀巴大師他提出了三個條件:

第一、他要能夠不犯四重。

到末法時代,我們很難要求善知識是整個身口意清淨的,就像那個智者大師說的:他說正法時代我們追求珍寶,珍寶都是在乾淨的地方,但是末法時代,這個善知識,往往有一些身口意的微細過失,那麼這個珍寶往往是在,有些、帶有垃圾的地方。

所以我們為了要追求珍寶,我們必須忍受善知識的某些過失,當然這個過失不能犯到四重。四重是判斷善知識的最重要的判定方法,他犯了四重,這個善知識就不能依止了,根本重戒不能犯,這第一個。

第二、具足大悲。這善知識有大悲心。

第三、善巧方便。他能夠開方便門來攝受你。

那麼只要這個善知識具足不犯四重、具足大悲、善巧方便,這個人就可以依止了。那麼也就是說,我們對善知識應該見德不見失,見他的功德,少看善知識的過失。他既然可以給我們增上,我們就應該要如法地依止。

第三個,懈怠,於諸妙法,不肯學習。那麼這個就會創造愚癡。

其實這三個當中,最嚴重就是懈怠。因為你一懈怠,你就不能夠自我反省,不能自我覺察,那麼我們就很難進步,沒有進步就容易退步。這個是在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的三個重大的過失。不但是會破壞菩提的信心,而且會產生惡道的果報。這個是講到作用明退失

raw-image

我們應該觀察知心無念,即得隨順真如門故!

我們再往下看,菩提心之增上

那麼前面是講到菩提心的退失,這個地方是講我們發了菩提心以後,有沒有其它的方法,其它的加行,讓菩提心增長廣大。

這個地方有三段:第一個,深觀實相第二個,廣修方便第三個,歷事練心。

那麼,第一個是一種智慧,深觀實相。

深觀實相當中又分成空觀跟假觀。空觀,如實空義假觀,如實不空。先看空觀,我們先看這段論文,請合掌:

復次,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所謂推求五陰,色之與心,六塵境界,畢竟無念。以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如人迷故,謂東為西,方實不轉。眾生亦爾,無明迷故,謂心為念,心實不動。若能觀察,知心無念,即得隨順入真如門故」。

好,這個觀很重要。這個空觀影響到你的菩提心是不是堅固跟增長。那麼,我們一個人要學會怎麼,從生滅門而進入到真如門。

什麼叫生滅門?只要這個東西帶有相狀,就是生滅門,凡所有相都是生滅,不管它的相是凡夫的雜染相,或者佛菩薩的清淨莊嚴相,只要它是一個相狀都是生滅門。

那麼,真如門,它是沒有相狀的,它離一切相的,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一念的清淨的心體。

那麼怎麼從生滅門進入真如門呢?

你要去觀察我們的五蘊身心,不管是色法心法,乃至於外在的六塵境界,畢竟無念。畢竟無念就是它沒有真實的體性,你一念心性本來沒有形相,所以從十方去追求,終不可得,不管過去、現在、未來,都沒有真實的體性,都是一個因緣和合的假相。

就好像一個人,迷失了方向,把東方當作西方。但是你把東方當作西方的時候,西方還是西方,東方還是東方啊。即便你自己這樣認為,並不可能改變東西方的事實。

眾生亦爾,我們無量劫來把一念心,執著有一個自我的相狀,但是事實上,內心還是清淨本然的。所以我們應該觀察知心無念,即得隨順真如門故。

raw-image

知心無念這個概念很重要!

這個地方重點在這四個字「知心無念」。我們一念心,每個人都很復雜,有很多很多的妄想,但是你一定要知道,這個妄想都是不真實的,這個很重要!站在本來清淨的角度來對治妄想。我們無始劫來,在我們的每一個生命經驗當中,會捏造一個自我的相狀,這有什麼缺點,帶個相狀有什麼不好?

帶個相狀,就把你限制住了,自我設限。過去有一個獵人,他養了一只老鷹,他為了貪方便,他也沒有個別養。他把老鷹放在他雞籠子裡面養,從小就跟雞養在一起,這樣比較方便嘛。這老鷹跟雞整天搞在一起,牠長大以後,因為牠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是雞。牠認為牠就是一隻雞,因為牠心中已經捏造這個雞的相狀了,雖然牠有強壯的手臂,牠有廣大翅膀的力量,但是牠心中認為牠就是一隻雞。

那麼後來,牠長大以後,獵人用所有的方式來訓練牠,都失敗了。後來這個獵人非常失望,就帶著這隻老鷹,跑到山上,就想要把牠自由落體,讓牠自生自滅。所以他把這個老鷹帶到山上,把牠放下去的時候,老鷹遇到死亡的威脅的時候,快要著地的時候,牠的潛能發揮出來,展起牠廣大的翅膀,一躍飛上去了。牠有這個功能,但是牠為什麼不表現出來呢?因為牠被這個我相,這種自我的相狀限制住了,自我設限。

你看那個馬戲團,他們也曾經發生這樣一件事情。有一次馬戲團發生了火災,那個管理員趕快把這個籠子打開,讓這個野獸跑出來。後來發覺,只要這個野獸被關超過三年,這隻野獸就跑不出來了。新抓到的野獸、那個鳥、馬上都出去了。那麼,只要這個鳥跟動物,被關在這個籠子裡面超過三年,牠已經認為說,我的範圍就是這樣子了,自我設限。

我們一念心本來清淨,本來沒有相狀,我們現在變成物化了,就是說,被物質同化。我們經常告訴我自己,我一定要怎麼樣,其實人生不決定。

你看《菩薩戒》,《菩薩戒》有個很重要的思想,《菩薩戒》它那個菩提心跟空觀是很要求的,也就是說,《菩薩戒》不能自我設限。你要受了菩薩戒,你就沒有資格說我做不到,不能這樣講!你可以說,我慢慢做,可以!但是你不能說我做不到,因為你做不到,那表示你自我設限,違背我們本性是清淨的這個真理。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知心無念這個概念很重要。

raw-image

本來沒有妄想,你就很好對治了!

諸位你知道,為什麼有些人他煩惱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夠突破?為什麼有些人學佛三十幾年,你三十幾年前看他是這樣子,現在還是這副德行?就是你這個思考模式錯誤你堅固的執著你的妄想,你就很難去改變它了。你要改變妄想,第一件事情請你把它放掉,你要放掉妄想,才有辦法對治它。

我再講一次,妄想本來是不存在的,它本來是沒有力量的,它本來只是個客人,但是你賜給它太多力量了。妄想力量是你給它的,你還記得嗎?你要把它放掉,你才有辦法對治它;你一天到晚對治它,一方面給它力量,你怎麼對治得了它呢?所以你要觀空本來沒有妄想,你就很好對治了,它就不是你的對手了。

在大乘佛法裡面講到,你不要老是覺得你業障深重,這很重要。你老是覺得業障深重,你結果果然業障深重,因為你自己老是這樣想。所以,大乘佛法是認為說,我的內心本來清淨,本來沒有業障,你很快就從業障裡面跳出來了。

這個知心無念,這個道理會影響到你,這個人是不是進步快。同樣兩個人,學佛的時候煩惱都很重,有一個人他進步很快,有一個人進步很慢,這個跟你的智慧有關。

raw-image

什麼叫智慧呢?就是這四個字,知心無念。

這個是甚深般若,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就是這四個字。這四個字你如果沒有弄清楚,你後面你就很難修學了,你就好像騎腳踏車,人家開車一樣,你這個乘太差了,你是人天乘啊,你從有相的修行,你不知道修到什麼時候。

這個金剛般若是很重要的,知心無念。你告訴你自己,你生命當中所有的想法都是可以改變的,為什麼?因為本來無一物,憑的就是這個真理。所以這個思考會影響到你的平時的進步,也會影響到你臨終的正念這一塊,一個人成功失敗跟這四個字,有極密切的關係,這四個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5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都有善惡念,我們怎麼去控制它呢? 所以,一個聖賢他如果是放縱自己的心念,他就變成一個狂妄的惡人;一個狂妄的惡人他能克制心念,他就變成聖人。 那麼這一段是一個總說。總而言之,人要能夠善調心念,這個是一個關鍵。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
Thumbnail
2022/04/25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都有善惡念,我們怎麼去控制它呢? 所以,一個聖賢他如果是放縱自己的心念,他就變成一個狂妄的惡人;一個狂妄的惡人他能克制心念,他就變成聖人。 那麼這一段是一個總說。總而言之,人要能夠善調心念,這個是一個關鍵。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七支供養,是快速的積集資糧的七個方法! 好,我們看七支供養。那麼七支供養,是前面我們講增長善根這一塊,我們開出七支供養,我們把它簡單的說一下。 善根的增長,有七個方向,那麼分成四個部分: 修歸依: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個是智慧跟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七支供養,是快速的積集資糧的七個方法! 好,我們看七支供養。那麼七支供養,是前面我們講增長善根這一塊,我們開出七支供養,我們把它簡單的說一下。 善根的增長,有七個方向,那麼分成四個部分: 修歸依: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個是智慧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切愛憎,皆由我障,我障若空,光明無量」,與各位師兄姐們分享,感恩。 (分享完畢) 「經者,『徑』也,為釋迦牟尼佛所指引的一條能讓人生走向光明、明心見性的道路;修行是要自性自渡,佛菩薩是給地圖指引,而路要自己去走。」 憨山大師的《我箴》: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切愛憎,皆由我障,我障若空,光明無量」,與各位師兄姐們分享,感恩。 (分享完畢) 「經者,『徑』也,為釋迦牟尼佛所指引的一條能讓人生走向光明、明心見性的道路;修行是要自性自渡,佛菩薩是給地圖指引,而路要自己去走。」 憨山大師的《我箴》: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 我們再看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前面是講到本質,這個講作用,我們看這一段的論文,再加以解釋,請合掌! 那麼我們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這個是非常嚴重的傷害。 第一個,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 我們再看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前面是講到本質,這個講作用,我們看這一段的論文,再加以解釋,請合掌! 那麼我們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這個是非常嚴重的傷害。 第一個,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你不能他增上,只有自增上! 好,我們看甲四的菩提心之退失。 那麼當我們生起菩提心以後,我們要注意那些因緣會退失的,這個是整個修菩提心的禁忌。我們分成兩段:第一個,約本質明退失;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什麼叫約本質呢? 什麼叫鈍根菩薩呢?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你不能他增上,只有自增上! 好,我們看甲四的菩提心之退失。 那麼當我們生起菩提心以後,我們要注意那些因緣會退失的,這個是整個修菩提心的禁忌。我們分成兩段:第一個,約本質明退失;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什麼叫約本質呢? 什麼叫鈍根菩薩呢?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觀察因緣的時候,一定要把人生分成內外的差別!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2面, 甲四、菩提心之退失 我們心態的調整有三個方向! 那麼從大乘的角度呢?它主要的調整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出離心。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觀察因緣的時候,一定要把人生分成內外的差別!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2面, 甲四、菩提心之退失 我們心態的調整有三個方向! 那麼從大乘的角度呢?它主要的調整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出離心。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 好,看第三段。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 所以他這個菩提心的思想,正如懺公師父一再強調的,這個就是菩提心的修學,他說出了一個下手處,就是學吃虧。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 好,看第三段。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 所以他這個菩提心的思想,正如懺公師父一再強調的,這個就是菩提心的修學,他說出了一個下手處,就是學吃虧。
Thumbnail
在一個如法的清淨道場,要默默的工作,默默來經營,這就是在磨練我們的心。你看,我在淨律寺這裡開山十幾年,每天就是這樣默默的工作,默默的經營,借事來磨自己的心,磨!磨!磨!磨到現在自在了,我一點都不會動。我若說會動,是為了要提拔下一代的人起來,而並不是想要跑開、逃避。只希望我走後,他們能起來擔當。
Thumbnail
在一個如法的清淨道場,要默默的工作,默默來經營,這就是在磨練我們的心。你看,我在淨律寺這裡開山十幾年,每天就是這樣默默的工作,默默的經營,借事來磨自己的心,磨!磨!磨!磨到現在自在了,我一點都不會動。我若說會動,是為了要提拔下一代的人起來,而並不是想要跑開、逃避。只希望我走後,他們能起來擔當。
Thumbnail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發菩提心就是四宏誓願。深信因果的「深」字要特別注意,有的人學佛,他也相信因果,只是信得不深。他信佛,也曾皈依、受戒,也參加各種法會,可是突然間遇到逆境,就不歡喜了,就懷疑了—我也信佛了,也皈依、受戒、吃素了,怎麼還發生這種事情呢?佛法根本不靈嘛!就開始抱怨了。
Thumbnail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發菩提心就是四宏誓願。深信因果的「深」字要特別注意,有的人學佛,他也相信因果,只是信得不深。他信佛,也曾皈依、受戒,也參加各種法會,可是突然間遇到逆境,就不歡喜了,就懷疑了—我也信佛了,也皈依、受戒、吃素了,怎麼還發生這種事情呢?佛法根本不靈嘛!就開始抱怨了。
Thumbnail
文殊菩薩從遙遠的地方伸出手來摸他的頭,並對他說:「你不要回來,你還沒有圓滿,你再去參普賢菩薩。」一善財童子又遵從老師的教導,去參訪普賢菩薩。到了普賢菩薩這裡,〈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讓他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古德說,善財童子不是五十三參,是五十四參,最後參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
Thumbnail
文殊菩薩從遙遠的地方伸出手來摸他的頭,並對他說:「你不要回來,你還沒有圓滿,你再去參普賢菩薩。」一善財童子又遵從老師的教導,去參訪普賢菩薩。到了普賢菩薩這裡,〈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讓他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古德說,善財童子不是五十三參,是五十四參,最後參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