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新讓社會建立道德觀?振修法師竹窗隨筆
如何重新讓社會建立道德觀?
應當從教育下手,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兒童啟蒙教育、第二復興聖賢教育。
首先從兒童啟蒙教育開始下手,除了《弟子規》、《三字經》和《論語》以外,《太上感應篇》以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也很適合拿來當做兒童讀經班的教材,因為讀聖賢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觀念,但是觀念要靠實踐才能發揮作用,我覺得為人父母應該陪伴孩子一起讀聖賢書,並用身教代替言教來啟蒙孩子,透過以身作則的行為,讓孩子明白書中的道理是可以實踐的,雖然不能做到像古聖先賢般的圓滿,但至少給小孩做個榜樣則是綽綽有餘了。
而「殺彘教子」這個成語的典故就是用身教代替言教的一個例子。
孔子的學生曾參是孔門七十二賢人的其中之一,生性很孝順,傳孔子之道,述《大學》,述《孝經》,是一個了不起的賢人,後世稱之為宗聖。
由於他本身受過嚴格的教育,因此對下一代的教育非常重視。
某日,曾參的妻子有事要去巿場,被他的孩子知道了,也要跟他媽媽一起去。
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兒子去,便騙他的兒子說:「你乖乖的在家吧!等我回來後將家裡的那頭豬殺給你吃。」
孩子聽到了這句話,便乖乖的留在家裡。
過了一段時間,曾參的妻子從巿場回來了,一推開門,便見也丈夫和兒子正在捕捉那頭還沒有養肥的豬,這可急壞了她,她把孩子推開一邊,對她丈夫說:「我剛才的話不過是哄騙孩子的,你怎麼當真起來了!」
曾參卻嚴肅地說:「跟小孩開玩笑要看情形,不能隨大人的高興便隨口說說,孩子以為大人的話都是真的,因此他才聽父母的話;看了父母的舉動,先是模仿,再運用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現在你欺騙了他,實際上是教孩子下次學會欺騙你,你覺得這種教育方式是好的嗎?」他的妻子聽完後啞口無言,最後讓曾參把小豬殺了,實現了妻子答應孩子的事情。
第二則是復興聖賢教育的部分,而聖賢教育的內容是什麼?
以下引用臺中蓮社創辦人李炳南老居士(雪盧老人)所寫的文章來加以說明。
《勿廢聖賢教育》本文出自《明倫社刊論文彙集》第二集的第五十三頁到五十四頁。內容如下:《禮記經解》:「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國家建設以教育為根本,教育良窳,直接影響國民的品行。良好的教育可培養品行端正的國民。窳劣的教育則使國民品行日益下降。有見識者到一個國家,所見其國民,個個品行端正,則知這個國家必有很深很好的文化,前途必然光明。反之,所見其國民個個品行不端,則知這個國家文化程度太淺,前途自然黯淡。所以,教育良窳,是國家興衰的徵兆。
我國古時教育,以六經為教材,以人倫為基礎,一般讀書人如能博讀六經,當然最好,否則只要研讀任何一經,受其化育,就有與眾不同的氣質。例如《禮記.經解》所說,受過書經教化的人,便能「廣博易良」。他如:「潔靜精微,易教也。莊儉恭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無論「溫柔敦厚」,以至於「屬辭比事」,都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為其基本修持,而以開發自己本有的性德為最大的志趣,然後實現成己成物的崇高理想。以這樣的文化培育出來的讀書人,雖在賢能的程度不相等,但都會表現一部分優美的中國文化,影響到一般國民,也都會表現中國人的特質。這是聖賢教育,特別注重人格,最為優良。
該如何復興聖賢教育?
應該從教育下手。在《勿廢聖賢教育》一文中提到:當前世界各國教育,都以科學知識為教材,以功利為基礎,無論哪一門學問都可以視為販賣的商品,其最後的效用是滿足人的物欲。然而物欲無窮,不能滿足,愈不滿足,愈去追求,愈求則人品愈下,終必使人墮為物質的奴隸,然後為物所驅,作姦犯科,不以為恥。
這種教育不是文化教育,可說是一種物化教育,是好是壞,可由每天的犯罪新聞來說明,不必多加解釋。自古有國家者不能閉關自守,必須有外交。既有外交,則國家典章,民族文化,自然會與國外交流。但交流的意義是:有流入,也有流出,不是只有流出而不流入,更不是只有流入而不流出。尤其在流入時,必須有所選擇,不能盲目的接受。以教育而論,我們現在是否只有流入而不流出,甚至流入之後,反致廢棄自己的文化,頗值得深思。
不論如何,我國固有的聖賢教育是否流出,暫且不談,最低限度我們自己必須執持,大學文學院應該設立經學系,國文研究所應該注重研究經學。國外的科學技術應當引入,但是功利主義必須排除,務必使人役物而不役於物。唯有如此,我們的教育才是聖賢教育,而非物化教育,也惟有如此,我們始能看見國家光明的遠景。
李炳南老居士的佛學觀點指出,臺灣有些政策想學習外國,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但總是學一半,而相關的配套措施並不完善,例如同婚法通過這件事,同婚法通過的背後,不外乎就是政治人物為了自己的前途及選票而讓這個法案通過,而沒思考過通過後會對社會帶來怎麼樣的影響,如果朋友在法定上的父母是一對同性戀者,那麼以中華傳統文化要尊稱他人的父母為令尊跟令堂時該怎麼稱呼,而同婚這件事其實已經在挑戰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的底線了。
我們的國民教育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很深,小時候常聽到一句話,就是以後要好好讀書才能賺大錢,這句話其實是把雙面刃,這句話可以讓清寒家庭的子弟有動力奮發向上,因為透過教育可以讓人的家境可以得到改善。
這句話對於某些人來說則變成讀書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造成現在的家長只在乎孩子的成績而不在乎做人處事的態度,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一件事。
而在親子教育上,現在的父母因為忙於事業,通常就用一台手機或者電腦來代替父母陪伴孩子,而孩子透過網路世界中的同伴來紓解自己的孤獨感,而網路世界跟現實世界一樣都是龍蛇混雜的社會,孩子容易受到同儕之間的影響,還有在網路世界找到一份歸屬感,所以產生了沉迷網路的問題,當父母發現這個問題,就禁止孩子接觸網路,然這只是因噎廢食,治標不治本,理應從家庭教育下手,好好的陪伴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並依古人的品德教育來加以循循善誘,這才是根本。
要改善社會的風氣,我們沒辦法要求別人要做出改變,但是我們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透過以身作則的影響力,來改變別人,當我們有所改變,他人看到也會學著改變自己,懇請想復興及推廣聖賢教育的有志之士,切記一定要以身作則,千萬不要強壓著對方一定要接受這樣的觀念,因為越是強迫對方,對方就會感到厭惡,言教不如身教,將古聖先賢的道理,身體力行,以德服人,才能達到推己及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