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古今茶葉品種與名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在茶做為藥用的時代,我們推測在飲用上應當是比較接近中藥的使用方式,與現在常見的青草茶頗為類似:將草類熬煮之後再冷卻飲用,不同的草類有各自的效果。當茶葉從藥用轉為飲用之後,則和我們現在的飲用習慣是比較接近的,主要是為了好喝、轉換氣氛、提神而飲用,因此,會從原本以藥效來選擇品種的觀點轉變為以好喝與否作為選擇品種的依據。若我們翻看古代藥典,如<本草綱目>則會看到另一種不同於現代的對品種描述方式:以外觀、生長樣態、產地等特徵來區分。而這些品種在現代有時另有其他的植物學名稱,並以界門綱目科屬種的系統來描述它的形態、分布、異名、藥用特徵。從這種描述上的差異,我們就可以看出古今認識植物的觀點不同,甚至牽涉到認識論、方法學的基本差異。

除了飲用目的隨時代改變、對植物的描述會受到當代知識系統的影響,茶葉的製程與命名方式方面,古代與現今也有所不同。

古代茶葉的製作工序受限於環境條件,顯得較為簡短。唐代的製法是採、蒸、搗、拍、焙、穿、藏[1],宋代的製法是採、揀、蒸、榨、研、造、過黃(乾燥)[2],大致說來就是將採下的葉子蒸軟之後進一步調整外形壓成餅狀,這種造型具有方便運輸與保存的優點,最後再加以乾燥便製作完成。這種短時間的製作流程,因為缺乏讓茶葉內氧化酶類的氧化作用時間,我認為成品應當與現今六大類區分法之中的綠茶類是較接近的。依照這樣的製程,只要成品的口感適合,很多植物都可以稱之為茶;譬如現今常見的牛蒡茶、風茹茶、番石榴茶便是以原料來命名。另外一種常見的命名方式則是以產地命名。例如:唐代以州為地名劃分,則有饒州浮梁茶、蘄州茶、鄂州茶、至德茶等諸多源自產地的茶名。有時也會與茶葉的外觀連結取一個較文雅的名字,諸如:西山白露、霍山黃芽。

茶葉的製程與保存的方式、飲用習慣都會有所關聯[3]。現今茶葉由於保存方式大多可以採用真空包裝,外觀反而大多以散茶為主,而沒有壓成餅或磚的形狀[4]。製程則顯得更為多元,有保留歷史傳承的製作方式,也有依據時代科技之便改良的新製法。茶葉的發酵作用,是產生迷人香氣口感的關鍵。現今的發酵方法包括:靜置萎凋、搖晃與搓揉葉片、添加乳酸菌[5],甚至採用無氧發酵[6]的做法。這些因應新時代而生的科技發酵方式,使得茶葉的發酵程度能夠多元變化,猶如百花齊放。坊間常見六大類的區分方式其實也是近代才有的新觀念[7],這部分的討論後面還會詳述。

目前在茶葉店家常見的茶葉名稱大多都是當代命名的。以青心烏龍為例,它是品種名,源自福建安溪。在清領時期還沒有 “青心烏龍”的名字,當時稱為 “種仔”(閩南語)或 “軟枝烏龍”,日治時代進行品種研究之後才將其命名為 “青心烏龍”。由於以此品種做出來的茶,香氣強滋味好,被廣泛種植於各茶區,成為目前台灣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早期在沒有真空包裝科技的時代,都是用紙包裹之後再裝入木箱,出口到國外之後,成為知名的福爾摩沙茶(Formosa Tea,這也是以產地命名的方式)。這些以紙包裝的茶葉後來引此命名為『包種茶』。

由此可見,品種的名字從沒沒無聞到廣為人知,也是經過相當的歷史積累才成名。而且茶葉產品的名稱不一定對應於品種,有些製法甚至有其各自的歷史背景或傳說,透過這些故事,方便人們加強記憶。至於現今茶葉命名的主要原則,後面會再加以說明。

除了產地、原料、外觀聯想的命名方式,山野之中有很多品種沒有被列入學院的系統性研究範疇,諸如:野生山茶、白毛猴、武夷、佛手,這些樹種都不屬於茶業改良場的台茶培育編號,但在鄉野山中不時可見,這些品種若採用凍頂烏龍或白毫烏龍的製程,從成品的外觀來看未必有顯著差異,沖泡出來的茶湯卻仍保有自身品種的特色,有些人便會以 “奇種”稱之。

茶樹的品種繁多,演化繁衍的下一代也可能產生變異。因此,同樣的品種雖然有相近的風味特性,卻不是造就茶葉風味的唯一要素。後天的種植環境中土壤、氣候條件反而是影響茶葉滋味更重要的因素。同樣的青心烏龍品種,種植在台灣、越南、紐西蘭,即便同一位師傅去製作,做出來的茶還是會有明顯的差別。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會受到自然環境影響而有差異,茶葉做為植物也會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氣溫、雨量造成土壤酸鹼值變化,會反映在植物身上。品種是先天的特性,後天的環境卻也不能忽略。茶葉對照於其他農產品,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差別在於其中天、地、人的概念,先天的品種、後天的環境、製作者的技術,三者的結合才能成為我們喝到杯中的妙香,缺一不可。

對於品種描述、製程、命名的歷史背景有所認識之後,我們應當可以認識到現在很多系統性的描述方式,都是近現代才形成的。想要正確認識古代的歷史文化,要盡可能設身處地去設想當時的情境,小心避免以現今標準或系統來評價古代優劣的謬誤。

了解茶葉的植物特徵、品種概念以及古今異同之後,便要進一步說明茶葉的沖泡,由於沖泡的目的是為了品飲,所以談沖泡也會一併談到品飲。


[1] 見<茶經。九之略>: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時,於野寺山園,叢手而掇,乃蒸,乃舂,乃拍,乃復以火乾之,則又棨、撲、焙、貫、棚、穿、育等七事皆廢。

[2] 參見宋代,趙汝礪<北苑別錄>。

[3] 以現今較少見的黃茶為例,悶黃的處理方式或許在香氣的表現不如青茶,但在古代這種略為悶黃的手法卻能更長久的保留茶香。而這些黃茶、白茶的發展歷史對於後來紅茶的誕生亦有一定的影響,畢竟劃時代的發明往往是前人無數年累積的經驗所引發的。

[4] 散茶的興起或許跟朱元璋廢團揉改散茶也有關係。但現今以散茶為主的方式應該與保存方法有較高的關聯。

[5] 日本高知縣長岡郡有所謂 “碁石茶”,採用乳酸菌作為發酵手段,與一般常見茶葉甚為不同。製作手法也幾近失傳。

[6] 佳葉龍茶便是採用無氧的發酵方式。

[7] 目前關於六大類的區分方式可考究的來源為:<茶葉分類理論與實踐>,陳櫞機,197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39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2024/09/20
這篇文章探討了國內旅遊與臺灣茶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近年來疫情解封後的消費趨勢下,國旅吸引力消退及臺灣茶市場下滑的原因。文中深入分析消費者的比較心態如何影響國旅選擇與茶葉消費,同時強調政府政策與市場競爭的關係。文章呼籲從多角度發展策略,以應對產業的未來挑戰。
Thumbnail
2024/09/20
這篇文章探討了國內旅遊與臺灣茶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近年來疫情解封後的消費趨勢下,國旅吸引力消退及臺灣茶市場下滑的原因。文中深入分析消費者的比較心態如何影響國旅選擇與茶葉消費,同時強調政府政策與市場競爭的關係。文章呼籲從多角度發展策略,以應對產業的未來挑戰。
Thumbnail
2024/01/14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2024/01/14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2023/08/23
跟一鳴[1]的相識有點緣分,因為受到劉伯康的老師邀請參與,當時接我們一起前往大葉大學,閒聊得知他在台東生產茶葉,有做紅烏龍。但是當時的我基本觀點是對於紅烏龍有些敬謝不敏,也就沒有太多交流。 後來因為客人有台東紅烏龍的需求,所以找上他,雖然價格比起西部的蜜香紅茶要來得高價,但至少是相對有保障且可信賴的
Thumbnail
2023/08/23
跟一鳴[1]的相識有點緣分,因為受到劉伯康的老師邀請參與,當時接我們一起前往大葉大學,閒聊得知他在台東生產茶葉,有做紅烏龍。但是當時的我基本觀點是對於紅烏龍有些敬謝不敏,也就沒有太多交流。 後來因為客人有台東紅烏龍的需求,所以找上他,雖然價格比起西部的蜜香紅茶要來得高價,但至少是相對有保障且可信賴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記載,於清朝雍正年間,安溪西坪鄉有位單名「龍」的青年,以種茶、打獵維生。因他皮膚黝黑,村民都叫他烏龍。有一日採完茶葉,在回家路上發現一頭獵物,追到當地一處觀音石附近補獲。回家後忙於料理獵物,忘了製作採收的茶葉。隔天發現,但茶葉經過一晚發酵,已經有紅邊的狀況產生。
Thumbnail
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記載,於清朝雍正年間,安溪西坪鄉有位單名「龍」的青年,以種茶、打獵維生。因他皮膚黝黑,村民都叫他烏龍。有一日採完茶葉,在回家路上發現一頭獵物,追到當地一處觀音石附近補獲。回家後忙於料理獵物,忘了製作採收的茶葉。隔天發現,但茶葉經過一晚發酵,已經有紅邊的狀況產生。
Thumbnail
我想,多數有在喝茶的朋友們都聽過凍頂烏龍跟鐵觀音,不過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並且用四個部份來跟大家解釋。讓大家更了解這二款茶。
Thumbnail
我想,多數有在喝茶的朋友們都聽過凍頂烏龍跟鐵觀音,不過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並且用四個部份來跟大家解釋。讓大家更了解這二款茶。
Thumbnail
茶具是因飲茶活動的需要,而從日常飲用器具中分化出來的專門飲茶用具。 飲茶用具經過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從混用到專用,從單件到成套茶具的歷程,取決於茶葉生產、飲茶方式以及當時的技術進步。 香港鑒心軒|古樹茶之選|85折優惠
Thumbnail
茶具是因飲茶活動的需要,而從日常飲用器具中分化出來的專門飲茶用具。 飲茶用具經過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從混用到專用,從單件到成套茶具的歷程,取決於茶葉生產、飲茶方式以及當時的技術進步。 香港鑒心軒|古樹茶之選|85折優惠
Thumbnail
小茶控的这款古树白茶,原料采用临沧地区的乔木型大叶种,海拔(高山云雾缭绕).生态(恒温恒湿.植被多样化),和古树普洱茶有着同样的“一年一味”.“越陈越酽”的特性,一次性晒干,最大限度保留茶叶最原始的滋味儿,芽叶均衡.虽然一年半的陈化光阴,但汤色已现琥珀色,润口生津.越泡越甜。
Thumbnail
小茶控的这款古树白茶,原料采用临沧地区的乔木型大叶种,海拔(高山云雾缭绕).生态(恒温恒湿.植被多样化),和古树普洱茶有着同样的“一年一味”.“越陈越酽”的特性,一次性晒干,最大限度保留茶叶最原始的滋味儿,芽叶均衡.虽然一年半的陈化光阴,但汤色已现琥珀色,润口生津.越泡越甜。
Thumbnail
【警告】 本內容部分經過查證,部分經過推論,部分來自稗官野史,更多來自個人觀點。   觀看內容之虞可以想想內容是否正確合理,如有疑義也歡迎留言指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我們探討什麼樣的東西可以稱作茶?為什麼稱作茶? 今天我們來聊聊各位茶
Thumbnail
【警告】 本內容部分經過查證,部分經過推論,部分來自稗官野史,更多來自個人觀點。   觀看內容之虞可以想想內容是否正確合理,如有疑義也歡迎留言指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我們探討什麼樣的東西可以稱作茶?為什麼稱作茶? 今天我們來聊聊各位茶
Thumbnail
品種經過千百年的演變,穿雜各種自然與人為力量的展現,究竟何者才是最優良的成果,實在值得思考。
Thumbnail
品種經過千百年的演變,穿雜各種自然與人為力量的展現,究竟何者才是最優良的成果,實在值得思考。
Thumbnail
茶葉馥郁芬芳,種類繁多,該如何命名是個大學問。 古代茶葉的命名大多與品種、產地、外觀的意象連結為主要原則。現今的命名方式與古代也相差無幾,但往往品種與產地,或者產地與製程夾雜。例如阿薩姆紅茶種植在印度的阿薩姆省而聞名。但其實 “阿薩姆”涵蓋了許多不同的樹種,彼此之間多少也有一些差異。
Thumbnail
茶葉馥郁芬芳,種類繁多,該如何命名是個大學問。 古代茶葉的命名大多與品種、產地、外觀的意象連結為主要原則。現今的命名方式與古代也相差無幾,但往往品種與產地,或者產地與製程夾雜。例如阿薩姆紅茶種植在印度的阿薩姆省而聞名。但其實 “阿薩姆”涵蓋了許多不同的樹種,彼此之間多少也有一些差異。
Thumbnail
同樣是 "茶",透過海路與陸路不同方式傳播,而有了不同的名稱 關於紅茶,目前公認紅茶起源為1610年中國福建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小種[1]。前述有提及,當茶葉由藥飲進入品飲的時代,對於品種藥性的關注便降低許多,主要命名方式多以地名為主。這種地區性全村動員的方式一旦打出名號,經濟上生活也有了依靠。但是
Thumbnail
同樣是 "茶",透過海路與陸路不同方式傳播,而有了不同的名稱 關於紅茶,目前公認紅茶起源為1610年中國福建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小種[1]。前述有提及,當茶葉由藥飲進入品飲的時代,對於品種藥性的關注便降低許多,主要命名方式多以地名為主。這種地區性全村動員的方式一旦打出名號,經濟上生活也有了依靠。但是
Thumbnail
茶葉的製程從起源至今隨著工具的改善也逐漸產生各種精細的變化。現今茶葉的分類方式其實與古代大異其趣,本篇就歷史的角度論述各類茶葉的差別。
Thumbnail
茶葉的製程從起源至今隨著工具的改善也逐漸產生各種精細的變化。現今茶葉的分類方式其實與古代大異其趣,本篇就歷史的角度論述各類茶葉的差別。
Thumbnail
茶葉的成品有各種不同外觀,不同品種(原料)也可能做成同樣外觀的成品,使得彼此之間的關聯更為複雜多變。
Thumbnail
茶葉的成品有各種不同外觀,不同品種(原料)也可能做成同樣外觀的成品,使得彼此之間的關聯更為複雜多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