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等待直到某一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防疫考量,前天A群組裡說要取消週五晚上的聚餐,馬上冒出要去音樂會的念頭,不過又猶豫了兩天,在這個時候適合再揪人一起去嗎。週四了,剛剛又想到這件事情,仍然還沒有決定,倒是意識到我自己就是想去,揪人一起不過是在圖雙人套票的優惠,OK,那不如還是試試看揪人吧。至少先從寫臉書文開始,可以晚一點再決定要不要真的發文揪人。
其實整段思考過程也許在前天想去音樂會的念頭出現那一刻,就能得到答案了,猶豫兩天,好像也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意義。但我確實很常出現這種狀況,延遲做一些決定讓心裡感覺比較舒服一點。
探討一下可能原因:
  1. 做決定的慣性使然,很難溯及源頭,就是習慣於這種模式,拖延症病發。
  2. 在這個情境還揪人出遊,觀感上我有意識到這是有點白目的行為,因此不太想要做出這個決定。我確實會在意別人的觀感或想法,儘管有時候自己不自覺。
現在(其實就過了3分鐘)當我真的寫好一行字準備發臉書,掙扎倒是輕微了,有種寫都寫了就發、反正我就是想去的理直氣壯感,然後就發文了。現在時間也只是過去了10分鐘。覺察自己的思考模式,下一次也許就能更快決定了吧。
note一下可能相關聯的:
  • 昨天認賠賣了船票,不過今天又一直看,決定還是要再觀察個幾天,大不了再來回參與(賭性堅強)。
  • 最近在看netflix上的《前瞻時尚》,設計師聽到評語或要被淘汰時的表現,我覺得很有意思,他們不一定會接受評審判斷優劣高下,而且會直接真實呈現出情緒。也許是只要自己能確定有好好完成風格,就不一定需要別人認同。反正整個過程都是賺到的收穫。
  • 剛剛寫這篇文章並沒有想好目標,最後ending也是自己就冒出來了,像現在,這就寫完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打破過去的自己:如何用有意識的改變對抗習慣的慣性 習慣,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行為,實際上掌控了我們的生活。它的力量來自於一個不可忽視的特性——慣性。當習慣一旦形成,它就像一列火車穩穩地沿著軌道前進,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它的影響都會隨時間不斷累積。
Thumbnail
《原子習慣》教你如何養成好習慣,並持續進步。文章重點在於透過「提示、渴望、回應、獎賞」四步驟習慣迴路,循序漸進地達成目標,並強調選擇適合自己的習慣比跟風重要,也以喜劇演員史提夫.馬丁的故事說明持續與進步的重要性,以及「難度恰到好處」的任務設定能維持動力。最後提醒讀者,養成習慣需要耐心,切勿操之過急。
Thumbnail
作者在文中透過引述瑜伽課上老師的提問:「為甚麽要做運動?」帶起文章,並從新回想做運動的初衷,得出「生活形態的改善才是改善健康的根本」這個結論,並和讀者分享改善生活品質的小習慣。
Thumbnail
當父母的人都應該要知道這件事情:雖然打字、語音輸入越來越方便,但許多科學家認為,「手寫」對大腦功能的協調、發育非常重要。從幼兒會拿筆開始,我們就要讓他們持續有練習手寫的機會。直到青少年與大學生階段,不要放棄手寫,仍有助於活化大腦功能。
不知從何開始,已經習慣有你的存在,以前幾乎天天見面,每次看到你都是笑容滿面,根本不知道其實你已經喜歡我了,所以才會ㄧ看到我就開始笑,以前不知道那是喜歡一個人會不由自主的微笑,想每天見到面、想念的心情一直跑出來,真的會有股衝動想要飛奔到你面前看看你,即使一句話也不說,也想見你;即使一見面會尷尬,但還是
Thumbnail
突然想到一句話 你正在拖延的事情,其實花3~5分鐘就可以解決,為什麼不去做呢?人生只有短短這一次。你想你老到可以回顧一生時,腦海那些沒做的事情、沒善待的人、沒說出口的話。都要拖欠到下輩子? 都說不是愛欠東西的人,卻要對自己背信? 人活著 拜這顆複雜的大腦 真的很煩~ ٩(✘д✘๑;)۶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每天耐心的去做自認為可以做一輩子的事,然後等待。但也並不是說這一段等待時間就可以拿去肆意揮霍或者大吃大喝,一樣有安排好的備位要做的事。大原則是,決定了不去做的事情後,就會在那些可以做的事情裡,任意選擇來做。給自己一些空間,但又不至於偏離軌道太多。聽到一位名人說的話是:完
我其實知道自己該幹麼?不用多問? 我:……………. 我的OS:是嗎?是嗎?是嗎?我反問自己,還是不知道,但不妨礙我開始做任何嚐試的勇氣,所以……先從寫文開始好了。 現在、以後或未來,一閃而過的飄渺思緒也是念頭,沒有開口的對象時,自己自說自話記錄下來也未嘗不可!
Thumbnail
如果對某個標的產生現在非買不可或再不買就來不及了、我現在就需要它的感覺,那就…再等一等吧!多觀察一下又不會死!曾經多少次這樣告訴自己,結果還是在一個衝動下就下單了。 也許當下的感覺在事後證實矇對了,那又如何?畢竟當下的那種情緖就是一種不OK的情緖狀態,如果想交易的長長久久,多等一下又如何。 常常
Thumbnail
在討論書寫聚會時,說到多久辦一次,我一開始的說法是每週六,我有事的時候休息,B馬上說:「那我的活動上場。」 「喔!也可以。」我說。   後來我想到,我也想休息,那就一個月書寫最多3次,說畫最少會有一次。其實也沒定案,我還在猶豫。   第一次時沒公開發通知,我們3個人先來一次。碰面時B跟我說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打破過去的自己:如何用有意識的改變對抗習慣的慣性 習慣,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行為,實際上掌控了我們的生活。它的力量來自於一個不可忽視的特性——慣性。當習慣一旦形成,它就像一列火車穩穩地沿著軌道前進,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它的影響都會隨時間不斷累積。
Thumbnail
《原子習慣》教你如何養成好習慣,並持續進步。文章重點在於透過「提示、渴望、回應、獎賞」四步驟習慣迴路,循序漸進地達成目標,並強調選擇適合自己的習慣比跟風重要,也以喜劇演員史提夫.馬丁的故事說明持續與進步的重要性,以及「難度恰到好處」的任務設定能維持動力。最後提醒讀者,養成習慣需要耐心,切勿操之過急。
Thumbnail
作者在文中透過引述瑜伽課上老師的提問:「為甚麽要做運動?」帶起文章,並從新回想做運動的初衷,得出「生活形態的改善才是改善健康的根本」這個結論,並和讀者分享改善生活品質的小習慣。
Thumbnail
當父母的人都應該要知道這件事情:雖然打字、語音輸入越來越方便,但許多科學家認為,「手寫」對大腦功能的協調、發育非常重要。從幼兒會拿筆開始,我們就要讓他們持續有練習手寫的機會。直到青少年與大學生階段,不要放棄手寫,仍有助於活化大腦功能。
不知從何開始,已經習慣有你的存在,以前幾乎天天見面,每次看到你都是笑容滿面,根本不知道其實你已經喜歡我了,所以才會ㄧ看到我就開始笑,以前不知道那是喜歡一個人會不由自主的微笑,想每天見到面、想念的心情一直跑出來,真的會有股衝動想要飛奔到你面前看看你,即使一句話也不說,也想見你;即使一見面會尷尬,但還是
Thumbnail
突然想到一句話 你正在拖延的事情,其實花3~5分鐘就可以解決,為什麼不去做呢?人生只有短短這一次。你想你老到可以回顧一生時,腦海那些沒做的事情、沒善待的人、沒說出口的話。都要拖欠到下輩子? 都說不是愛欠東西的人,卻要對自己背信? 人活著 拜這顆複雜的大腦 真的很煩~ ٩(✘д✘๑;)۶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每天耐心的去做自認為可以做一輩子的事,然後等待。但也並不是說這一段等待時間就可以拿去肆意揮霍或者大吃大喝,一樣有安排好的備位要做的事。大原則是,決定了不去做的事情後,就會在那些可以做的事情裡,任意選擇來做。給自己一些空間,但又不至於偏離軌道太多。聽到一位名人說的話是:完
我其實知道自己該幹麼?不用多問? 我:……………. 我的OS:是嗎?是嗎?是嗎?我反問自己,還是不知道,但不妨礙我開始做任何嚐試的勇氣,所以……先從寫文開始好了。 現在、以後或未來,一閃而過的飄渺思緒也是念頭,沒有開口的對象時,自己自說自話記錄下來也未嘗不可!
Thumbnail
如果對某個標的產生現在非買不可或再不買就來不及了、我現在就需要它的感覺,那就…再等一等吧!多觀察一下又不會死!曾經多少次這樣告訴自己,結果還是在一個衝動下就下單了。 也許當下的感覺在事後證實矇對了,那又如何?畢竟當下的那種情緖就是一種不OK的情緖狀態,如果想交易的長長久久,多等一下又如何。 常常
Thumbnail
在討論書寫聚會時,說到多久辦一次,我一開始的說法是每週六,我有事的時候休息,B馬上說:「那我的活動上場。」 「喔!也可以。」我說。   後來我想到,我也想休息,那就一個月書寫最多3次,說畫最少會有一次。其實也沒定案,我還在猶豫。   第一次時沒公開發通知,我們3個人先來一次。碰面時B跟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