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這本書也許你沒看過但至少有聽過,它一直是暢銷排行榜前幾名書籍,也有許多Podcast、Youtube、部落格都會介紹此書。
我們知道養成好習慣,可以讓自己更往前一步;若將壞習慣養大,反而會離目標越來越遠,而周遭環境誘因許多,比如我們眾所皆知的常滑手機會養成壞習慣,話雖如此,還是會抵擋不了它的魅力。此時,就可以再次拿起這本書、再次提醒自己。
若你已有目標,就會想立即開始執行,但多數人會一下子把目標訂得太大,以至於很快就放棄,比如,目標在三個月減10公斤;在短時間賺到100萬。但也並不是說定目標不好,而是制定好後,規劃如何做?之後在循序漸進,慢慢往前,比如,每周固定禮拜幾運動,如果你還沒習慣運動,可以先以短時間習慣運動時間,比如兩分鐘甚至更短也可以,先讓大腦與運動這件事做連結,之後就會浮出「既然開始動了,那就在多點時間繼續吧!」的想法。
書內有寫道:別管目標,專注系統就好。目標很重要,但倘若只專注於目標而忽略設計系統,目標會限制你的快樂。
既然知道目標很重要,但我們的目標大多可能是因為外在影響,比方在網路上看到買股票賺大錢,你也立志要成為跟他一樣的人,但其實你比較傾向消費,而非賺大錢,要改變習慣就比較困難了。因此,除了有新目標與新計畫,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也需考量進去,例如:
成為喜歡那件事情的人,養成習慣相對也會跟著變簡單。
養成習慣,也不像是電影情節一樣,一道閃電突然劈過去就會有超能力。人類也容易三分鐘熱度:前一秒熱血噴發、突飛猛進;下一秒興致缺缺。書內介紹養成習慣四步驟習慣迴路:提示、渴望、回應、獎賞。將這四步驟不停地迴轉,最終建立了自動化習慣。比如:手機響了(提示)你會想知道是什麼訊息(渴望)你拿起手機讀訊息(回應)你滿足了想知道訊息內容跟渴望(獎賞),拿起手機這個動作和手機鈴響連結在一起了。
也許有人會認為:「每天上下班、放假休息,不知道自己要養成什麼習慣。」作者在最後一篇章寫道:每個習慣都有一個可以為你帶來喜悅與滿足的版本。比如喜歡閱讀,但偶爾也想看偏重口味的小說;聽健身訓練能帶來許多好處,但自己較喜歡上團課與大家一起歡樂,這些都無妨。
習慣,並非只能學專業術語。也許在生活中,會無意間發現自己有興趣的技能,習慣最重要的核心在於讓自己心靈獲得自由、更輕盈的步伐,倘若將習慣像軍事化訓練一樣,認為戰戰兢兢才能獲得成功,那不就是養成,反而是控制。我們雖然無法成為專家,但能為生活增添樂趣,那也是不錯的選擇。倘若別人對你的選擇有意見,可以聽,但別服從,因為這份得來不易的習慣,只屬於自己的。選擇最適合你的習慣,而不是最受歡迎的。
而如何長久維持習慣?書內提到一則故事:一位十歲青少年,在迪士尼樂園負責兜售一本五十美分的遊樂園指南,不到一年,轉職到迪士尼魔法商店,在那跟年長員工學習魔術,也嘗試和遊客講笑話,而後他發現,魔術不是他的最愛,而是表演本身,立志成為喜劇演員。
但這過程並不順利,起初上台短於五分鐘,台下的觀眾眼睛也從沒往台上看,甚至有時對著空空如也的俱樂部表演。看到這裡,換作是我應該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該繼續還是放棄了,但這位青少年並無就此放棄,反而是不斷調整自己,從原本只有一到兩分鐘表演,也慢慢增加至五分鐘、十分鐘、二十分鐘。也在最後,漸漸地登上脫口秀節目,逐漸成名,他的名字是史提夫.馬丁。
最初的習慣你會很感興趣,但在更進階就會變得越來越難,甚至碰到瓶頸,這裡就會出現道路選擇權:放棄或者繼續。
我們的大腦熱愛挑戰,但難度只能在自己接受的範圍內。太簡單會覺得無聊、太難我們又容易放棄,因此,維持動力就是「難度恰到好處」的任務。起點要先將習慣執行,也就是固定核心,中間最重要的是持續產生微小的進步,時間不用太長,一開始只有一兩分鐘也行,之後慢慢增加,習慣賽道關鍵在於「持續」這件事,最後是「進步」。
史提夫.馬丁也是持續他最初喜愛的表演,你說他不會感到恐懼嗎?我想是人都會,但最終也苦盡甘來。
也以跳箱子為例,跳低階的箱子你會覺得簡單,後面也都一樣的高度覺得很輕鬆,很快就會感到無聊,倘若在中間改放置高一點的箱子,你就會感到有挑戰性,就會繼續努力下去。習慣之路樸實無華且枯燥,持續進步它也能為你帶來快樂。
習慣,能簡單,也能難,一切取決於接觸過程是否真心喜歡或者是因大家跟著做,所以跟風。他人也許比較偏向算術類,而你較偏向文組類,但也需經過接觸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有接觸才有機會,你說對吧?
但有些人可能會過於期待事情有快速的正向結果,當期望越大,失望也跟著越大。世界快速發展,我們人的思想也跟著快速,但也容易缺乏耐心。「慢慢來,比較快」這句話也是養成習慣的金句之一。將最初的微弱小星光,漸漸變成閃耀星空。
2025年到來,許多人也對新的一年許下願望,而無論是什麼願望,都會和習慣脫離不了關係,祝各位在新的一年事事順利,願望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