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媒體對韓國淫魔虛實混雜報導的危險性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道德標準無下限的網路影片煽動集體私刑正義
原文發佈日期:2020.12.30
原文作者:伊東乾
授權翻譯:波波先生
前篇我們介紹了強姦女童的淫魔趙斗淳出獄報導,首先筆者在此先訂正部分內容。(「從韓國女童強姦案窺見司法漏洞」
原文內容雖然提到「12月13日從韓國『青松第二監獄』出獄的趙斗淳……」,其實在前一天的12月12日,犯人已從青松第二監獄移監到首爾南監獄。
本篇的重點,將放在趙斗淳移監過程中,所發生的情況。移送過程中,警車遭到民眾包圍推擠,引起不小的騷亂。而現場的狀況,經由媒體轉播,在韓國甚至是中國,更是引發一連串意想不到的效應。
當時被釋放的趙斗淳在進入警車時,遭到民眾包圍推擠,擋風玻璃出現裂痕的影片(https://m.facebook.com/watch/?v=878665049540376&_rdr
上面的網路影片還附有中文字幕標示。而類似像這個連結(https://video.sina.cn/news/2020-12-12/detail-iiznctke6135327.d.html)的「報導」,卻充斥整個網路,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問題出在哪裡呢?問題在真實影像與電影畫面被混剪。
這樣一部煽動仇恨的影片,正是媒體典型的操控手法。
上面的第二支影片,還在角落標記白色小字「電影『素媛』片段」,雖然不明顯,但還算是比較有職業素養的影片。
然而完全沒有在影片中標記,直接將女童全身濺血(電影中飾演女童的演員)、臉部猙獰的縫合傷口(特殊化妝)等電影畫面,與真實新聞交互剪輯的影片,卻大量在網路上傳播。
筆者並不打算袒護趙斗淳,但是針對他發出殺人預告、更有人持武器在他的住家附近徘徊等過激行為,也透過媒體報導而引起相當大的騷動。
我們必須承認,這又是另一個社會問題。
電影:《希望:為愛重生》當中,女童與兇手相遇的鏡頭
將電影畫面與新聞報導合成
前述連結中的影片,前半部是12月12日從韓國首爾南監獄被釋放、並且實際存在的「趙斗淳」本人的影像。但是影片的後半段,卻不是現實中實際發生的畫面。
撐著黃色雨傘,楚楚可憐的女童,遭遇淫魔而互相注視的畫面,這個從側面拍攝的鏡頭,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這其實是2013年由李濬益導演執導的韓國電影《希望:為愛重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4%A0%E5%AA%9B_(%E7%94%B5%E5%BD%B1))當中,所截取的畫面。
這些報導最大的問題,是在不做出明顯區隔下,把真實新聞與電影畫面混剪的部分。
大家也許知道,在日本國內若要播出此類報導,其內容必須遵守許多相關規定。
許多人想必都有在電視上看過,以現實當中實際發生的事件為藍本,忠實呈現的影片吧!如果遇到上述情形,大家一定都可以看到在影片上加註的「此影片基於真實事件改編」等文字。實際播出時,對於紀錄片(documentary)不得與劇情片(fiction)混剪部分,也受許多相關法令與道德標準規範。
然而事態發展已經無法控制。
電影當中,被害女童滿身是血的被送到醫院的鏡頭、臉部猙獰的縫合傷口(當然是特殊化妝)、天真爛漫的表情等,連筆者在觀看時,也受到那些畫面與聲音的影響而情緒激動。
而這些畫面,與「趙斗淳刑滿釋放」的新聞畫面交互剪輯,大量在網路上傳播。
放任這些影片不斷的在網路上到處流竄,觀眾自然就會產生反感的情緒,轉而將憤怒集中在兇手身上,可以預料這勢必將會引發「殺了這傢伙」,此類私刑正義的騷亂。
這是一種「宣傳手法」,亦即以煽動、鼓譟為目的,這與過去的新左翼不斷散佈傳單的行為,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
介於編造劇情與寫實記錄之間
筆者在過去曾經負責參與過某個電視節目(基本上是一個「沒有節目名稱」的古典音樂節目)的製作,所以能夠以自己當時的經驗來評論上述狀況。
之前提到的「字幕標註」,就是在畫面標上「此影片基於真實事件改編」中的「改編」部分,若是用比較極端的說法,其實就是「創作」了。
然而最大的問題,在於大部分的觀眾以為是真實畫面的部分,卻以「電影畫面」去替代,讓觀眾的潛意識受到刺激,在理性恢復之前激發感性的一面,讓情感引導人們做出後續的反射動作。
此現象與筆者從《再會了,silent navy》(2005-2006)一書中,一貫強調的基本概念能夠互相連結。
在日本,若是有將電影混剪真實報導的情況出現,就會被視為具有「置入性」,而受到新聞道德上的質疑,進而影響贊助商的贊助意願,對節目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在過去,日本也曾經出現「觀光客破壞珊瑚礁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事件,然而卻被發現日本記者也曾經參與在珊瑚礁上塗鴉。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筆者對當時受到處罰的新聞媒體,還記憶猶新。
但是網路影片卻沒有相關規範,無法對其祭出罰則,也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不當影片的散播。
用「創作」來形容,絕對不是誇大的說法。從控制鏡頭的拍攝角度開始,呈現出來的畫面能夠不需任何語言就對觀眾造成影響,進而操控人心。
比如說,「楚楚可憐的女童遭遇邋遢的中年淫魔」這個畫面的呈現。在電影鏡頭當中,光是從女童「仰望犯人」的視線角度設定來看,拍攝團隊做準備工作時,基本上就打算透過鏡頭設計而非語言,來讓觀眾感受到「壓迫性的恐懼感」與「厭惡情感」,來製造感官上的巨大衝擊。
從納粹德國時期的宣傳部部長約瑟夫・戈培爾以及戈培爾徵召的女性導演蘭妮・萊芬斯坦開始,全世界從連續劇到音樂錄影帶(MV)皆採用此種拍攝手法,而成為典型的電影拍攝技巧。
Berta Helene Amalie ,由 Alexander Binder 攝,from wikipedia
一般來說,經常會透過「分鏡」來呈現。
順帶一提,筆者與過世的高畑勲先生過去一同工作時,在會議當中也經常當場畫出簡單的分鏡。這是很常見的情況,這,就是「創作」。
然而,在YouTuber這個詞剛普及不久的現代,網路世界中不存在類似廣電法、電波法等確保播放內容維持中立性的新聞道德標準,著實令人擔憂。
在網路上發現露骨的猥褻畫面、仇恨的文字與照片,雖然可以將其消除,但是如果要消除那些將電影創作內容、帶有暗示性的鏡頭與事實報導混剪的影片,世界上的影片數量想必要減少好幾成。
目前來說「再犯」可能性極低
像趙斗淳類型的罪犯,屬於再犯率非常高的受刑人,讓他們回歸社會勢必伴隨著各種風險。
筆者本身絕對不是倡導人性本善的「人權派」,然而類似案件卻應該活用在德國、北歐等國家中,發展相對完整的「預防性羈押(preventive detention)」制度。
但從現狀上來說,「趙斗淳情報」到處流竄,甚至出現預告要殺害趙斗淳的人出現,而警察對此採取的強硬措施卻明顯的讓勢態延燒,並失去控制。
演變至此,已經無法阻止人們對「趙斗淳」的憎恨與仇視。
但趙斗淳至少在短期內,再犯的可能性不高。
光是使用警車將趙斗淳移送的過程中,就遭遇到人海阻擋推擠,激動的民眾更是踐踏護送人員也在內的車頂,甚至造成擋風玻璃龜裂。
而趙斗淳的個人情報未受到保護,全國民眾都知道他的所在地,更是集全民的仇恨於一身。而這個受到群眾憎恨的淫魔,從面部表情與肢體僵硬的反應來看,也明顯的感受到他的恐懼。
更有人預告要殺死他,這下連自己一個人去買東西都不敢。
原本應該受到個資法保護的趙斗淳家人情報也遭到公開,令人擔憂與趙斗淳有關係的人們受到二次傷害的可能性相當高。
如果趙斗淳還在監獄中的話,至少不用擔心被群眾包圍,甚至被圍毆致死的風險。
當今社會對新聞的熱度來得快去得也快,媒體對趙斗淳過熱的報導會持續到何時沒有人知道。但卻非常有可能當熱度降低,在趙斗淳沒有護衛、開始一個人出門的時候遭到攻擊。
而以中國為首、台灣等東亞國家對趙斗淳事件過度報導的背後,其實反應出政策性思維與演變失控的問題。
由於篇幅限制,針對這部份背景的探討,我們留待下次討論。
原文網址:https://jbpress.ismedia.jp/articles/-/63466,正式授權翻譯 有興趣的朋友或其他相關文章歡迎訂閱我的《日本媒體國際觀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1會員
103內容數
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下,日本媒體與評論家們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與聚集了日本眾多新聞工作者網站ーJBpress達成合作,不定期翻譯國際觀點相關文章,期待帶給大家不同的視野與思考方式。 ※本專題文章皆為授權翻譯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假新聞:後事實時代,究竟是誰在說謊?德國權威記者帶你直擊「謊言媒體近期也是讀了不少這類的書,集大成的應該算是《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這本書其實是德國觀點,和真相製造切入的角度、方法不太一樣,但討論的問題類似,姑且把它當作同一系列,並且近期會把《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也看完,算是從《後真相:真相已無
Thumbnail
avatar
老蔡書評
2021-08-23
〈韓國〉遊學首爾。之十八:結束了,燦爛虛幻的遊學體驗時間很公平,不管你選擇用什麼方式渡過,它永遠不會為你加快或放慢。我的簽證在8月26日到期,滴答滴答,剩下的時間不到一個月了。
Thumbnail
avatar
迪麥
2021-05-18
你必須設法讓自己去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國際殺戮日:無法無天》電影觀後感    其實在看這部片之前,我心中冒出一個疑問 如果有機會有沒有可能我也會拿著槍上街頭?      
avatar
向右靠
2020-12-20
誠實面對自己(天龍國家計簿)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天氣明顯地偏涼了。一早,兒子揹著小提琴,一手拎著大書包,一手拎著餐袋,趕七點十分的校車去。他今天可忙了。第一節課就是六年級上學期第一次作文期中考,下午最後兩節課是弦樂團團練。 難得早起,望著兒子大包小包、匆匆出門的單薄背影,忍不住有點心疼。還好校車就在家門口等他,只需
Thumbnail
avatar
我是心娜,Dear Celina
2020-11-01
【人生經驗分享--課本外的學習】勾起「韓國瑜風潮」的,其實是社會對成就與自我價值的刻板印象我們今天沒有要討論罷免韓市長,只是剛好從韓市長這個人物,看到自己父親內心的議題—用成就和金錢的高低來定義自我。所以想要和大家分享這個發掘到處理議題的過程。
Thumbnail
avatar
溫曉風
2020-05-22
王丹:中國是「謊言的帝國」?孟德斯鳩和韋伯對中國人不誠實的評價<p>關於認識中國的問題,最大的誤區就是相信中國人嘴上說的話。我多次強調過,研究中國,最基本的方法論就是──千萬不要相信中國人在公開場合說的話。可以做為對比的是,酒醉後的中國人說的話最可靠。我當然不是鼓勵研究中國的人要跟研究對象拼酒,我只是要說明,由於幾十年殘酷的政治運動,中國人的基因都流淌著「心裡想一套,嘴上說一套」的生存技巧。這不是他們的責任,但是這就是現實。中國,是一個「謊言的帝國」。</p>
Thumbnail
avatar
王丹
2016-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