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想要分享《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社群媒體對女性的影響,其中點出在各項內化型障礙(包括焦慮、憂鬱等等)的數據,女性的比率都增加的更多,而作者也點出幾個在性別間可能的影響因素。
隨然上述發現已經如此道出社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作者繼續提到說 : 以上所有的實驗都有一個明顯的侷限性:「只研究每一個個人在單獨的情況下(個人的心理影響)」;但在智慧型手機入侵青少年生活後,他們開始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滑手機、看微影片,更少一起聊天、大笑,更少跟他人有眼神接觸,也失去練習交談的機會,即便遠離社群媒體的學生,社交生活也受到了影響。(集體的社會層面影響)
在論述原因前,作者先介紹了 : 「自主性與共融性」的概念。作者提到,心理上,女孩和男孩在大多數方面都是相似的,但有些性別差異是跨文化與時代的普遍現象,其中就是自主性與共融性的區別。長期以來,研究人員發現,男性比較追求自主性,而女性比較比較看重共融性。這也解釋了社群媒體這無限滿足虛假共融需求的平台,如何對女性造成更強烈的影響。接續,作者提出女性較容易被社群媒體影響的四個原因 :
相較於男孩,在社群媒體上,女孩的外貌和身材會受到更嚴厲、更沒完沒了的評價,他們面對的美貌標準也更難以企及。女孩也特別容易受到不停歇的社會比較之害,承受社會期許型完美主義(要達到他人期待)的壓力較大。
自從有了廣告,年輕女性就被慫恿追求看似「更好」的自己。但社群媒體每天都有上千、上萬美的不像真的的圖像,過著完美的生活…
一位13歲的女孩形容他在社群媒體看到其他女孩的感受 :
「我無法停止和其他人比較。情況到了想自殺的地步,因為我不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不管我怎麼努力,我還是很醜/感覺自己很醜...」
一個研究系統性回顧1998-2017年的研究發現,男生之間面對面的霸凌行為減少,但女生之間(尤其是年紀較小的青春期女孩),霸凌行為則增加。換句話說,社交生活移動到網路後,霸凌和騷擾在女孩的日常生活中佔了更大的比例。
社群媒體加重了關係攻擊的覆蓋範圍和影響力,讓女孩承受巨大的壓力,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她們意識到,任何一個失誤都可能迅速在網上蔓延,並留下永久的印記*。社群媒體出現後,關係性攻擊變得更容易,社會地位的競爭變得更普遍、更公開,以至於他們在青春期承受更多壓力。
*第一篇提到自由遊戲的特質即是犯錯代價不會太大,社群媒體則是相反
本篇分享先分享兩個社群媒體對女孩有更大傷害的原因,下一篇接續分享剩下的兩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