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焦慮世代5》為什麼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 ? (2)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接續上一篇分享,本篇文章繼續描述《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中,社群媒體對女性族群傷害更大的剩下兩個原因。

原因三 : 女孩更容易分享情緒和障礙

書中提到,社會學家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和政治學家詹姆斯.佛勒,研究發現:「快樂傾向於發生在群體中」,一個人感到快樂,周遭朋友也感到快樂的機率就會增加,而且這也會影響到朋友的朋友,有時甚至影響到更遠,快樂是會傳染。

後續研究中分析「負面情緒」是否也會在人際網絡中擴散發現:

1.壞情緒比好情緒傳播力更強…憂鬱的傳染力明顯高於快樂或健康的心理狀態。

2.憂鬱只會由女性傳染給他人

研究作者推論原因在於:「女性在關係中更善於表達感受,也更善於溝通情緒狀況」。反之,男性聚在一起時,他們更傾向於一起做點什麼事情,而不是談論他們感受。

而在分享這原因時,作者提到一個概念叫做:「社會因素」流行病,意思是,這病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會性的。這狀況自古以來就有,但在網際網路遍布後,學者發現這樣社會因素的疾病變的更加廣闊,並稱為:「大規模社群媒體誘發的疾病」

一些學者、醫生、心理醫生或助人工作者發現 : 在抖音等社群媒體出現後,許多原本是生理相關的疾病包括妥瑞氏症、解離性身分障礙、性別不安、童年創傷都開始上升。

書中提到原因可能是因為,在社群平台上,有相關心理疾病的文章、影片、行為,甚或有些極端表現的影音,可以獲得更高的流量,更多的按讚跟分享與評論,就使得年輕男女(特別是女孩),相爭模仿,產生一種扭曲的從眾偏見與聲望偏見*。

*在之前文章有提到,從眾偏見與深望偏見,是人類孩童主要的學習機制之二

原因四 : 女孩更容易受到掠奪和騷擾


記者南西.喬.薩勒斯在書中提到,由於手機應用程式幾乎不會或完全不會限制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的互動,因此成年男性在網路上頻繁關注女孩的情況非常普遍…相對男性,女性更容易在網路上受到性掠奪。

在書中也提到,男性的性相關隱私,更常成為炫耀的籌碼,但對女性來說,卻是羞辱的開端。有書中女性提到,當男性向妳索取裸照,如果拒絕,就會被稱為呆版、保守,對於現在年輕人,特別是憂鬱或被排擠的青少年而言,社交死亡是人間地獄,肉體死亡則終結痛苦。對於共融性需求更加強烈的女孩們,所經歷的網路期待壓力往往更加龐大以及容易操弄,也常常讓掠奪者得逞。

結論 :

這兩篇文章,說明社交媒體為何對女性的傷害比男性更大,為人父母不一定看過相關研究,但我想心中多少也對女性在使用社群媒體時的狀態,有些芥蒂,而本書則是透過更加明確的研究來證實,確實不可不慎,其影響超乎想像。

既然社群媒體對女性有如此的影響,那不禁令人想詢問,那對男性呢 ? 作者提到,雖然純粹以數值的上升程度來看,男性好像影響相對還好,但如果細看數值浮動的狀況,便會發現男性雖不如女性被影響的症狀如此集中,但男性所表現的症狀卻更多元、更分散、更浮動,甚至以時間來看,男性更早產生心理相關的波動,但因為症狀沒那麼明確,所以尚無法像女性一般提出很明確的因果確認。

下一篇我會分享書中社群媒體、智慧型手機以及安全至上主義對於男性的影響,以及可能在影響後展現出來的相關特質 。

avatar-img
1會員
39內容數
我的沙龍內多是我的閱讀心得,以及日常對話、景色反思,希望能將我的體悟分享給更多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瑋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想要分享《失落的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社群媒體對女性的影響,其中點出在各項內化型障礙(包括焦慮、憂鬱等等)的數據,女性的比率都增加的更多,而作者也點出幾個在性別間可能的影響因素。 研究證實 : 社群媒體是造成焦慮與憂鬱的成因,不是相關 書中提到 : 一項研究隨機分配一群大學生大
這篇文章想針對這書中的兩大夾擊青少年跟孩童的勢力中的第二勢力,也就是現實世界中過度保護的議題來分享。 *本書提出的青少年與兒童心理健康下降的兩大主因包括:虛擬世界的過度放任以及現實世界中的過度保護。 探索模式與防禦模式 若在現實世界中有極大程度的自主性,以及不受大人監督的玩耍,孩子大腦會長時間
一、虛擬世界與現實事件的差異 在說明孩童發展所需之前,先來介紹書中提到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四個主要差別,這四個差別,也可以呼應為何太早將孩子拉入虛擬世界,會使得孩童失去身心健全發展的演化需求,進而衍生出許多的問題。 實體世界特徵 : 1.  有身體參與 : 身體必須在現場。 2.  同步互動
明明身處史上最舒適的年代,但我們卻更加焦慮不安 ? 在《失控的焦慮世代》前面的章節,提出了十來分的圖表資料,清楚看出青少年2010年後心理健康急遽下降的趨勢,其中的資料包括:國高中青少年憂鬱症比率上升、青少年重鬱症上升、自殺率(有真的進到急診)上升,除此還訪談一些跟心理相關與交友的提問,也發現Z
作者 : 強納森.海德特 譯者 : 鍾玉玨 我們都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正在發生,只不過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我們擔心這些煙霧會對我們的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當我們環顧四周,卻發現沒有人對此採取行動。 這是一本講述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慢慢開始普及,對成人、青少年與孩童影響的書籍。 「手機玩太多對孩子不
植物與土壤微生物早在歷史時期的黎明就已經跳著最奧妙的舞。我們不能一直當那個打斷舞蹈的蠢蛋,不斷把其中一個舞者撞開,還覺得我們能改善他們的舞步和舞姿。這樣的笨拙令我們吃盡苦頭。我們必須退後一步,注意這些舞者需要我們什麼樣的幫忙,然後滿懷敬意的提供幫助。 在《土壤的救贖》一書的最後一篇心得,想來談談本
這篇文章,想要分享《失落的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社群媒體對女性的影響,其中點出在各項內化型障礙(包括焦慮、憂鬱等等)的數據,女性的比率都增加的更多,而作者也點出幾個在性別間可能的影響因素。 研究證實 : 社群媒體是造成焦慮與憂鬱的成因,不是相關 書中提到 : 一項研究隨機分配一群大學生大
這篇文章想針對這書中的兩大夾擊青少年跟孩童的勢力中的第二勢力,也就是現實世界中過度保護的議題來分享。 *本書提出的青少年與兒童心理健康下降的兩大主因包括:虛擬世界的過度放任以及現實世界中的過度保護。 探索模式與防禦模式 若在現實世界中有極大程度的自主性,以及不受大人監督的玩耍,孩子大腦會長時間
一、虛擬世界與現實事件的差異 在說明孩童發展所需之前,先來介紹書中提到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四個主要差別,這四個差別,也可以呼應為何太早將孩子拉入虛擬世界,會使得孩童失去身心健全發展的演化需求,進而衍生出許多的問題。 實體世界特徵 : 1.  有身體參與 : 身體必須在現場。 2.  同步互動
明明身處史上最舒適的年代,但我們卻更加焦慮不安 ? 在《失控的焦慮世代》前面的章節,提出了十來分的圖表資料,清楚看出青少年2010年後心理健康急遽下降的趨勢,其中的資料包括:國高中青少年憂鬱症比率上升、青少年重鬱症上升、自殺率(有真的進到急診)上升,除此還訪談一些跟心理相關與交友的提問,也發現Z
作者 : 強納森.海德特 譯者 : 鍾玉玨 我們都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正在發生,只不過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我們擔心這些煙霧會對我們的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當我們環顧四周,卻發現沒有人對此採取行動。 這是一本講述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慢慢開始普及,對成人、青少年與孩童影響的書籍。 「手機玩太多對孩子不
植物與土壤微生物早在歷史時期的黎明就已經跳著最奧妙的舞。我們不能一直當那個打斷舞蹈的蠢蛋,不斷把其中一個舞者撞開,還覺得我們能改善他們的舞步和舞姿。這樣的笨拙令我們吃盡苦頭。我們必須退後一步,注意這些舞者需要我們什麼樣的幫忙,然後滿懷敬意的提供幫助。 在《土壤的救贖》一書的最後一篇心得,想來談談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我很欣慰新世代的年輕人們有其正向的思考及判斷能力,他們的同理、共感及藝術天分也十分敏感活躍,但同時我也看見不少人深受精神疾病之苦,其中又有家族裡的晚輩,著實令人痛心。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行為是各項因素綜合交流下的最終結果 他們缺乏心理工具,導致學習困難、情緒調節困難、不懂社交…累積到最後便在「暴怒攻擊VS壓抑憂鬱」兩極端之間遊走。 並非是智能障礙或邊緣智力的孩子就會是這樣,因為還有家人關係、穩定經濟、友善環境、固定規律及找到有生存意義的生活方式,能撐起一個人。
Thumbnail
所謂「生命的禮物」已經贈與你了,快樂是你的,苦痛也是你的—— 如何因應也在於你(然後稱之為自由意志)。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曾經經歷排擠的人可能會面臨多種心理創傷或精神健康問題,具體的影響因個體差異而異。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現的創傷或精神疾患 …….社交焦慮症、失眠、低自尊 等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我很欣慰新世代的年輕人們有其正向的思考及判斷能力,他們的同理、共感及藝術天分也十分敏感活躍,但同時我也看見不少人深受精神疾病之苦,其中又有家族裡的晚輩,著實令人痛心。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行為是各項因素綜合交流下的最終結果 他們缺乏心理工具,導致學習困難、情緒調節困難、不懂社交…累積到最後便在「暴怒攻擊VS壓抑憂鬱」兩極端之間遊走。 並非是智能障礙或邊緣智力的孩子就會是這樣,因為還有家人關係、穩定經濟、友善環境、固定規律及找到有生存意義的生活方式,能撐起一個人。
Thumbnail
所謂「生命的禮物」已經贈與你了,快樂是你的,苦痛也是你的—— 如何因應也在於你(然後稱之為自由意志)。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曾經經歷排擠的人可能會面臨多種心理創傷或精神健康問題,具體的影響因個體差異而異。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現的創傷或精神疾患 …….社交焦慮症、失眠、低自尊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