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分享,本篇文章繼續描述《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中,社群媒體對女性族群傷害更大的剩下兩個原因。
書中提到,社會學家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和政治學家詹姆斯.佛勒,研究發現:「快樂傾向於發生在群體中」,一個人感到快樂,周遭朋友也感到快樂的機率就會增加,而且這也會影響到朋友的朋友,有時甚至影響到更遠,快樂是會傳染。
後續研究中分析「負面情緒」是否也會在人際網絡中擴散發現:
1.壞情緒比好情緒傳播力更強…憂鬱的傳染力明顯高於快樂或健康的心理狀態。
2.憂鬱只會由女性傳染給他人。
研究作者推論原因在於:「女性在關係中更善於表達感受,也更善於溝通情緒狀況」。反之,男性聚在一起時,他們更傾向於一起做點什麼事情,而不是談論他們感受。
而在分享這原因時,作者提到一個概念叫做:「社會因素」流行病,意思是,這病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會性的。這狀況自古以來就有,但在網際網路遍布後,學者發現這樣社會因素的疾病變的更加廣闊,並稱為:「大規模社群媒體誘發的疾病」
一些學者、醫生、心理醫生或助人工作者發現 : 在抖音等社群媒體出現後,許多原本是生理相關的疾病包括妥瑞氏症、解離性身分障礙、性別不安、童年創傷都開始上升。
書中提到原因可能是因為,在社群平台上,有相關心理疾病的文章、影片、行為,甚或有些極端表現的影音,可以獲得更高的流量,更多的按讚跟分享與評論,就使得年輕男女(特別是女孩),相爭模仿,產生一種扭曲的從眾偏見與聲望偏見*。
*在之前文章有提到,從眾偏見與深望偏見,是人類孩童主要的學習機制之二
記者南西.喬.薩勒斯在書中提到,由於手機應用程式幾乎不會或完全不會限制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的互動,因此成年男性在網路上頻繁關注女孩的情況非常普遍…相對男性,女性更容易在網路上受到性掠奪。
在書中也提到,男性的性相關隱私,更常成為炫耀的籌碼,但對女性來說,卻是羞辱的開端。有書中女性提到,當男性向妳索取裸照,如果拒絕,就會被稱為呆版、保守,對於現在年輕人,特別是憂鬱或被排擠的青少年而言,社交死亡是人間地獄,肉體死亡則終結痛苦。對於共融性需求更加強烈的女孩們,所經歷的網路期待壓力往往更加龐大以及容易操弄,也常常讓掠奪者得逞。
這兩篇文章,說明社交媒體為何對女性的傷害比男性更大,為人父母不一定看過相關研究,但我想心中多少也對女性在使用社群媒體時的狀態,有些芥蒂,而本書則是透過更加明確的研究來證實,確實不可不慎,其影響超乎想像。
既然社群媒體對女性有如此的影響,那不禁令人想詢問,那對男性呢 ? 作者提到,雖然純粹以數值的上升程度來看,男性好像影響相對還好,但如果細看數值浮動的狀況,便會發現男性雖不如女性被影響的症狀如此集中,但男性所表現的症狀卻更多元、更分散、更浮動,甚至以時間來看,男性更早產生心理相關的波動,但因為症狀沒那麼明確,所以尚無法像女性一般提出很明確的因果確認。
下一篇我會分享書中社群媒體、智慧型手機以及安全至上主義對於男性的影響,以及可能在影響後展現出來的相關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