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20 年了!一本書能夠紅這麼久,想必有過人之處吧!

2000 年,Malcolm Gladwell 的首部著作《引爆趨勢》一出版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第一名,並且獲得各大媒體的極度好評。然而,過了 20 年,書本裡的觀點是否依然適用呢?這也正是讓我翻開書本的原因。


藉由觀察社會的變遷,Gladwell 認為一個觀念、行為、訊息或產品的傳播擴散就像病毒一樣,當它達到「引爆點」的瞬間就會蔓延開來,進而形成一股流行趨勢。

想要達到引爆點,你必須至少滿足三項條件,分別是少數原則、定著因素、環境力量。


少數原則 The Law of the Few

想要把資訊擴散出去,你要先找到關鍵少數,而他們就是連結者、專家、及推銷員。

連結者的特質是人面很廣,三教九流都認識,所以他們比較容易突破同溫層,接觸到外部的新資訊與觀念;同樣地,連結者也會將資訊帶回至同溫層裡面。想像一下,職場裡總會有一位同事與你分享其他部門的小道消息,而他就是所謂的連結者!

專家是一群善於收集、整理資訊並且樂於分享的人。舉例來說,網路上的3C達人們,當你要選購電子產品時,就會參考他們所提供的情報,而這群人就是關鍵的專家!

推銷員則是一種與身俱來的特質,能夠用你聽得懂的語言告訴你複雜的事件,並說服你接受新觀念或是使用新產品。

定著因素 The Stickiness Factor

資訊要能夠深植人心,才會造成流行!那麼如何讓一則訊息更有說服力,如何確保聽眾對你發出的這則訊息不會左耳進右耳出呢?隨著社群時代來臨,政府機關開始利用梗圖來宣導政策就是一個經典例子,不僅吸引民眾目光,也更容易消化資訊。此外,我們可以善用數位科技的力量,透過 A/B Test 的方式來收集資訊,然後不斷改善文案與使用介面等,讓消費者更容易記得你要傳達的資訊!

記得,能讓大眾記住的訊息,才會產生衝擊的效果!

環境力量 The Power of Context

人類的行為深深被環境所影響!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經因為同儕壓力而做出一些決定呢?作者就指出美國青少年的吸菸比例升高,其原因並非來自「吸菸很酷」這件事,而是「因為你在同儕的眼中很酷」所以才選擇抽煙。

將鏡頭轉回台灣的社群平台,許多民眾看到網美拍照的景點後也紛紛效仿跟風,可以說是完滿展現了所謂的「羊群效應」。簡單來說,人類對環境遠比表面上更為敏感。


對於產品經理與行銷人來說,如何讓產品變成流行趨勢呢?

回到本質,從設計思考的角度出發!想要讓關鍵少數或是關鍵的意見領袖願意為你的產品宣傳,勢必要回歸到產品與服務是否被獲得認同。記得,當你的產品沒有獲得小眾的支持,根本不可能成為一股潮流!

坦白說,本書的三大因子:少數原則、定著因素、環境力量,只是引爆趨勢的必要條件。換句話說,即使你滿足了以上三項要素,也不代表能夠順利成為大眾市場的寵兒!但不可否認的是,Malcolm Gladwell 又再次帶給我們思想上的啟發,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身旁的社會現象!

我是產品經理 Cliff
歡迎到 Instagram 跟我們一起聊品牌喔!▸▹ @pm.cliff

avatar-img
產品經理 Cliff的沙龍
16會員
28內容數
無論你現在是不是、未來會不會是產品經理,好像都該要知道 PM 的腦袋到底裝了些什麼?他們在做什麼?以及怎麼想事情?在這裡將與你分享我在 ASUS 的工作經驗,包含市場分析、產品設計、品牌定位、生產流程以及職場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競合策略》一書從價值理論出發,探討「創造價值」與「爭取價值」這兩件事情。然而,創造價值的本質是合作,爭取價值的本質則是競爭。當一家企業試圖要創造價值時,就需要整合顧客、供應商、內部員工以及相關人員,進而開拓市場需求;分食市場利潤時,彼此便開始互相競爭,而擁有較高「附加價值」的人則能獲得較多的利潤!
這是送給 Google 的一份大禮。OKR 一次又一次幫助我們,實現 10 倍的成長!- Larry Page -
這是一個資訊氾濫的世代。在媒體、產品以及廣告暴增的環境下,我們必須從排山倒海的資訊中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然後屏除不要的。所以我們應採行之方法就是傳送簡化的訊息,然後透過「定位」走進消費者的心裡。
《競合策略》一書從價值理論出發,探討「創造價值」與「爭取價值」這兩件事情。然而,創造價值的本質是合作,爭取價值的本質則是競爭。當一家企業試圖要創造價值時,就需要整合顧客、供應商、內部員工以及相關人員,進而開拓市場需求;分食市場利潤時,彼此便開始互相競爭,而擁有較高「附加價值」的人則能獲得較多的利潤!
這是送給 Google 的一份大禮。OKR 一次又一次幫助我們,實現 10 倍的成長!- Larry Page -
這是一個資訊氾濫的世代。在媒體、產品以及廣告暴增的環境下,我們必須從排山倒海的資訊中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然後屏除不要的。所以我們應採行之方法就是傳送簡化的訊息,然後透過「定位」走進消費者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