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篇|跨越政治高牆的遊子情誼(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本文不涉及政治,且內容純粹個人觀點,勿戰】

今天是牛年大年初一,先向大家祝賀個新年快樂! 二月這一篇,我大概會分成幾篇來寫,可能2集、可能3集——至於確切是幾篇,就要邊寫邊看我的靈感才知道了。

進入這篇正文之前,先得跟大家簡單補充下關於我的部分背景,這篇文章所需要知道關於我的部分,只用一句話就可交代:「我目前是名留美碩士生」(關於我的其他部分就留待日後慢慢發掘吧〔眨眼〕)。


說到留學,最常被人問起的問題之一(除了有沒有交到男友、有沒有人生大改變這類之外),大概就是「所以妳朋友都哪裡人?」大多人會猜台灣、美國。但我的答案卻是:中國人。

有些人聽到這裡,可能會大吃一驚、或者困惑不已;但對於留學生來說,這其實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朋友中當然包含了台灣、香港、日本、伊朗人等等,然其中卻是以中國人比例最高,反倒是美國人最少。

先來談談客觀原因。

一、人數比例因素

中國大概是全世界留學生比例數一數二高的。不論到哪個國家,可能都遇得到中國學生,更別說美國是他們的留學生大宗了。再加上加州更是全美華人最多、最密集之處,我們學校中國、台灣學生數量之多也是廣為人知。

二、學位因素

雖說學校整體來說,華人面孔真的很多,但如果是大學部,其實美國人還是最多的。但,我唸的是研究所。研究所的話,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人口比例幾乎是外國人(尤其是中國人)佔了上風。於華人來說,唸碩士是種普遍現象,台灣甚至有「碩士滿街跑」的說法;但其實就美國人來看,唸碩士、尤其是應屆唸的,基本上少之又少。當然不是說學歷並不重要,只是相較亞洲,美國企業對於學歷的想法是相對開放的。即便學歷不高擁有實力或熱忱的人,在美國企業確實比較不會因為學歷不夠、就連最初的機會都沒有——扯遠了,但這裡要說的是,有沒有碩士學歷,不會是美國人投入職場的優先考量,大部分人都是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工作(還有另一層面原因是學費太貴,要趕緊賺錢還學貸),甚至在大學期間就自講創業的也不在少數。因此,碩士班幾乎都是外國人來念,人口比例又依科系而不同,像是工程學院就是印度人最多,但大多數科系還是以中國人為大宗,包括我的科系。

raw-image

我的科系名稱為傳播管理,聽起來文鄒鄒,但其實學的基本上就是行銷——不過今天的主題不是談我在唸什麼(這個可以改天再聊),而是講同學。雖然知道班上肯定是中國人最多,但比例還是超乎想像地高。就我目測,大概有七成左右都是中國人吧,而我班上的台灣人,加上我,也才總共兩人。可以說是怎麼走,都會遇到中國人,所以會與他們交上朋友,也沒什麼好奇怪了。

三、文化因素

最現實的,其實還是這個原因。畢竟雖然中國人在數量上佔了優勢,但不代表就沒有美國與其他國家的人了呀,如果有心,肯定還是能交到其他國家朋友的。我呢,也不是沒嘗試過,剛開學時、還是比較積極的,參加各種活動呀、找機會說話呀(即使尬爆),但發現實在是太困難了:我不是在歐美文化中成長、對歐美文化也沒有特別大的興趣,甚至連美劇都很少看,光是要找到共同話題,就是個挑戰。我們一般可能覺得,在台灣接收到的美國文化(好萊塢電影、流行音樂)已經算很多了,但到了美國當地,你才會發現,那只不過是他們話題的冰山一角。就像我們跟身邊朋友平時打屁,也不會只聊周杰倫、鼎泰豐這些國際最知名的事物,更多講的可能是某綜藝節目、或某女藝人發文控訴性騷擾...這類外國人基本上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資訊上已經有所隔閡,而語言又更加深彼此的距離。即便英文已經不差,但畢竟不像母語人士那樣流利,他們聊天中許多用語我聽不懂、我有些想表達的事情又詞不達意——尤其是catch不到彼此笑點的部分——總之,當你面對這種種阻礙、當你本就沒有非融入西方文化不可、最重要的,當你身邊還一堆語言通、文化基本也通的中國人時,想當然耳,選擇與相處起來輕鬆許多的那一邊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了。

接著看:(下)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給我一點鼓勵贊助 or 讚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梓禕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對於所有有見證 2020 的人,想必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年。 它帶來了太多震撼、變化,甚至悲傷,但——難道真的全是壞事嗎? 回顧我的 2020,雖然少不了悲傷與心碎,但其實也不乏好事、更有許多於我有重大影響的轉捩點。 所以,我想把這特別的一年,用文字記錄下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一個我也很喜歡的網紅,ig上常常會有網友提問感情的問題 有一部分是關於ㄆ友的問題,但還有另外一些 是關於跟「外國人」感情上的問題 說到這,我想就算是現在這個社會 還是會有不少人對「外國人」存在著某種…非常非常難以抹去的印象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一個我也很喜歡的網紅,ig上常常會有網友提問感情的問題 有一部分是關於ㄆ友的問題,但還有另外一些 是關於跟「外國人」感情上的問題 說到這,我想就算是現在這個社會 還是會有不少人對「外國人」存在著某種…非常非常難以抹去的印象
Thumbnail
當我決定在知乎累積了十萬粉的號被封了也沒關係時,我就開始「找死」般的回答這類問題😂...... 三十幾年前,母親因工作之故,帶我去美國做小留學生。 當時的台灣人很多都想去美國,這是我在美國生活後才知道的事。 然而美簽可不是那麼容易能拿到的,再加上台灣還有兵伇制度,年輕男性要想去美國簡直難如登 天
Thumbnail
當我決定在知乎累積了十萬粉的號被封了也沒關係時,我就開始「找死」般的回答這類問題😂...... 三十幾年前,母親因工作之故,帶我去美國做小留學生。 當時的台灣人很多都想去美國,這是我在美國生活後才知道的事。 然而美簽可不是那麼容易能拿到的,再加上台灣還有兵伇制度,年輕男性要想去美國簡直難如登 天
Thumbnail
分享在英期間如何強化英文能力及參與社交活動。
Thumbnail
分享在英期間如何強化英文能力及參與社交活動。
Thumbnail
慚愧,拖稿拖了一個月,趕在拖更久之前算是把這篇生出來了。 上一集講完客觀因素,這集接著講我留美時期、朋友圈中比較多中國人的主觀因素。 都說是「主觀」,也就代表以下言論都是我的個人想法,不代表所有群體,也不適用於每個人的經歷。同為台灣人,很大部分的留美生的交友圈也是台灣人為主,所以這裡所講的,都是我的
Thumbnail
慚愧,拖稿拖了一個月,趕在拖更久之前算是把這篇生出來了。 上一集講完客觀因素,這集接著講我留美時期、朋友圈中比較多中國人的主觀因素。 都說是「主觀」,也就代表以下言論都是我的個人想法,不代表所有群體,也不適用於每個人的經歷。同為台灣人,很大部分的留美生的交友圈也是台灣人為主,所以這裡所講的,都是我的
Thumbnail
今天是牛年大年初一,先向大家祝賀個新年快樂! 二月這一篇,我大概會分成幾篇來寫,可能2集、可能3集——至於確切是幾篇,就要邊寫邊看我的靈感才知道了。
Thumbnail
今天是牛年大年初一,先向大家祝賀個新年快樂! 二月這一篇,我大概會分成幾篇來寫,可能2集、可能3集——至於確切是幾篇,就要邊寫邊看我的靈感才知道了。
Thumbnail
繼上一篇有爭議的文章,我想寫寫我從小到大,對美國的觀感。 1. 首先,單說美國仇華,其實很難說得清,因為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民族大融爐,仇華或仇哪個地方,都很難是全體美國人的傾向,但種族歧視有沒有?很遺憾,有的,和各位分享我小時候在那邊念書發生的事,你們可以自行判斷這「仇華」的情緒是不是其實由來已久
Thumbnail
繼上一篇有爭議的文章,我想寫寫我從小到大,對美國的觀感。 1. 首先,單說美國仇華,其實很難說得清,因為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民族大融爐,仇華或仇哪個地方,都很難是全體美國人的傾向,但種族歧視有沒有?很遺憾,有的,和各位分享我小時候在那邊念書發生的事,你們可以自行判斷這「仇華」的情緒是不是其實由來已久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從小在台灣總是聽到大家說美國教育比較好有機會一定要到美國念書之類的說法,當時覺得美國那麼強大、人才濟濟,大人說的話應該是對的吧?!就沒再懷疑過著件事了。抱持著這樣不疑的心態,終於有一天來到美國求學。小魯蛇的我研究所生涯並非突出,再加上在美國外國留學生是無法打工,日子就和一般留學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從小在台灣總是聽到大家說美國教育比較好有機會一定要到美國念書之類的說法,當時覺得美國那麼強大、人才濟濟,大人說的話應該是對的吧?!就沒再懷疑過著件事了。抱持著這樣不疑的心態,終於有一天來到美國求學。小魯蛇的我研究所生涯並非突出,再加上在美國外國留學生是無法打工,日子就和一般留學
Thumbnail
看了自己Medium的後台資訊,發現我的讀者對於學術研究相關文章有很大的興趣,其中有篇文章點閱率超高,我在猜測是不是大家比較喜歡閱讀跟美國讀書、學術研究過程的相關文章,雖然說今年也許只有極少部分的國際學生能來美國進修,但是正在讀文章的你,或許想知道更多,在美國攻讀研究所跟台灣的高等教育有什麼不
Thumbnail
看了自己Medium的後台資訊,發現我的讀者對於學術研究相關文章有很大的興趣,其中有篇文章點閱率超高,我在猜測是不是大家比較喜歡閱讀跟美國讀書、學術研究過程的相關文章,雖然說今年也許只有極少部分的國際學生能來美國進修,但是正在讀文章的你,或許想知道更多,在美國攻讀研究所跟台灣的高等教育有什麼不
Thumbnail
來國外唸書這些時間裡,不但沒有感受到新聞裡描寫的積極進取,反倒是看到那些所謂的台灣大學生亂象發生在大陸學生身上。自己是非常的疑惑,為什麼新聞描述得和現實差距如此大?
Thumbnail
來國外唸書這些時間裡,不但沒有感受到新聞裡描寫的積極進取,反倒是看到那些所謂的台灣大學生亂象發生在大陸學生身上。自己是非常的疑惑,為什麼新聞描述得和現實差距如此大?
Thumbnail
你跑到美國去,你是靠吃誰呢?答案是,你既不能當兵,又不能融入美國社會,你是依靠美國的黑人士兵保護的,你在美國發揮了一個游士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你這樣的人基本上混不下去。不要說是你混不下去,同文同種的英國人在十九世紀,凡是學過拉丁文的人去了美國,也是那個感覺。
Thumbnail
你跑到美國去,你是靠吃誰呢?答案是,你既不能當兵,又不能融入美國社會,你是依靠美國的黑人士兵保護的,你在美國發揮了一個游士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你這樣的人基本上混不下去。不要說是你混不下去,同文同種的英國人在十九世紀,凡是學過拉丁文的人去了美國,也是那個感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